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17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17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17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17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课《伶官传》序\\\((对应学生用书))走近作者欧阳修(见《朋党论》)相关背景《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公元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可以知之矣。,就可以明白了。)\\\[\\](\\\\(\(\\(呜呼:前人说欧阳修以五代为乱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叙论,多以“呜呼”开头。原:推究。))))\(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世言:世人传),\\(言。晋王:庄))))\\\\\](\\\\(\(\\(宗父亲李克用,沙陀族人。梁:指后梁太祖朱全忠。),\\(燕王:指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乃父:你的父亲。))))\(庄宗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箭收藏在祖庙。从那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员,用一猪一羊去祭告宗庙,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而纳之。,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庙:宗届。从事:官名,这里泛指属官。少牢:),\\(古代祭品,一猪一羊。告庙:祭告宗庙。))))\(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已经完成,他那充足的意志和气概,可以说是非常强盛啊!)\\\[\\(\\\\(\(\\(系燕父子以组:公元年,庄宗破幽州,擒刘仁恭父子。次年,祭),\\(告于武皇(李克用)陵而杀之。系,缚。组,丝编的绳索。函梁君臣))))\\\\\(\\\\(\(\\(之首:公元年,庄宗攻破中都县(今山东汶上),梁末帝朱友贞见),\\(大势已去,命部将皇甫麟杀己,皇甫麟杀梁末帝后亦自刎。庄宗命割))))\\\\\](\\\\(\(\\(二人首级,藏于太庙。),\\(函,用木匣装。))))\(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呢!)\\\[\\(\\\\(\(\\(仇雠(ó):仇),\\(敌。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年二月,贝州(今河北清河县)士兵皇甫晖等夜晚),\\(聚赌不胜,哗变作乱。后来李嗣源等将领相继叛变。一夫,指皇甫晖。))))\\\\\(\\\\(\(\\(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庄宗从洛阳出逃后,),\\(士卒离散,庄宗只得对剩下的将士摆酒痛哭。将士们相对流涕,割发))))\\\\\](\\\\(\(\\(代首,表示),\\(以死相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这样的吗?或者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抑:或者。本:推究。迹:事迹。皆),\\(自于人欤:都由于人事呢?自,由。))))\(《书》曰:“满招,《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谦得益。”,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满招损,谦得益:见《尚书·大禹),\\(谟》。原作“满招损,谦受益”。))))\(忧,忧虑)\(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宠爱伶人。))))\(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自身死了,国家也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数十伶人困之:当庄宗),\\(众叛亲离之时,伶人郭))))\\\\\](\\\\(\(\\(从谦起兵作乱。庄宗),\\(率兵平叛,中箭而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岂独伶人也哉!,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作《伶官传》。,(出于这样一些思考)编写出了《伶官传》。)\\\[\\](\\\\(\(\\(忽微:微小的事。所),\\(溺:溺爱的事物。))))文意感知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思维导图\\\((对应学生用书))一、通假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同“仓皇”二、古今异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指事理人情,或指人的意识对象.此三者,吾遗恨也古义:指遗憾,不满意今义:指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指属官,名词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动词.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方位名词与动词的组合,意思是跑在前面或在前面奔驰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名词.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古义:“到了……的结局”,是动词与介词的组合今义: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古义:助动词与介词的组合,意思是“可以用……来”或“能够凭借……来”今义:一个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也表示许可三、一词多义.天下\\\{\\(\\\\(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指国家的统治权,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指中国或世界,③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指全天下的人)).归\\\{\\(\\\\(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属、归附、归顺,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回,回到什么地方去)).与\\\{\\(\\\\(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连词,和,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动词,给)).之\\\{\\(\\\\(①盛衰之理,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指“天下”,④可以知之矣代词,指代这个道理,⑤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代词,指代后唐庄宗李存勖,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代词,指“矢”,箭)).以\\\{\\(\\\\(①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助词“所”构成一个复合词,②可以知之矣与助动词“可”构成一个复合词,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介词,拿,把,④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承接,用法相当于“而”,⑤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介词,拿,用,⑥请其矢,盛以锦囊介词,用,⑦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介词,把)).其\\\{\\(\\\\(①与其所以失之者第三人称代词,他,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语气词,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可要”,③请其矢指示代词,可译为“那”,④其意气之盛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⑤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与“何”组成双音节虚词,作副词,用于感叹句,表,示程度高,相当于“多么”,作状语)).而\\\{\\(\\\\(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③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④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⑤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连词,表承接,可不译,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于\\\{\\(\\\\(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到”、“在”,②入于太庙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到”,③至于誓天断发,介词,可译为“到”,与动词“至”组成复合词,表结果,④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名词作状语①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在前面②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向着东方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在夜里()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用木匣装.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兴盛使……灭亡.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智勇多困于所溺 指聪明、智慧的人指勇敢的人五、文言句式.判断句()梁,吾仇也。(“……也”表判断)()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表判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也”表判断).被动句()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灭”“定”在语意上被动)()智勇多困于所溺。(用介词“于”表被动)()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用介词“为”表被动。为,读é).省略句()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状语后置句()请其矢,盛以锦囊。(介宾短语“以锦囊”作“盛”的状语,后置)()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介宾短语“以组”作“系”的状语,后置)()而告以成功。(介宾短语“以成功”作“告”的状语,后置)()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宾短语“于忽微”作“积”的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于所溺”作“困”的状语,后置)\\\((对应学生用书)).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明确:主要用意在于以古喻今,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从文章结尾“岂独伶人也哉”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这一用意。.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明确: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①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本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呢?明确:()照应题目;()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加强文章的针对性,也使得文章更具现实意义。.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有点文不对题?明确: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的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们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们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写法鉴赏.论证方法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但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对比论证法。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语言特色语言委婉,气势充沛。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章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素材挖掘从意气之盛到何其衰也李存勖得天下时,不忘其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支箭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到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他坐享“升平”之乐,整日与优伶们泡在一起“唱念做打”,以至政事荒废,国运日微,三四年就祸乱迭起,终遭杀戮,“何其衰也!”[应用角度]挫折、失败、不幸、艰险,无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障碍和困苦。但是,有压力才有反弹,有障碍、困苦才有挑战、拼搏。这时,人就不仅会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在策略上也会小心翼翼。于是,就有了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的可能。反之,舒适、安逸、悠闲、奢侈,这一切却往往会使当事人忘乎所以,玩物丧志,失去挑战的勇气,拼搏的胆识,跃进软绵绵、软柔柔的罗网,越陷越深,越缠越紧,就难免落一个可悲的结局。培根说过,“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同样,厄运也多在游乐中降临。记住文中的警语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则材料可应用于与“创业与守业”“忧劳与安逸”“自强不息”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对应学生用书))(时间:分钟分值:分)一、基础达标(分,选择题每小题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及凯旋而纳之 纳:缴纳.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及仇雠已灭 仇雠:仇敌解析:选项,纳:收藏;项,原:推究;项,本:推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祸患常积于忽微.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①入于太庙②而皆自于人欤.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解析:选项,均为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项,①介词,被;②介词,在。项,①介词,到;②介词,从。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解析:选项,“人事”,古义指人力,事在人为之意;今义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事宜。项,“至于”古义两个词,“到了……的结局”;今义一个词,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项,“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指“做某种事”或“按规定处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而皆背晋以归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析:选项,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项,使动用法,“使……兴”“使……亡”。.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解析:选项,文中并没否定天命。.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分)译文:()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分)译文:()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分)译文:答案:()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二、能力拓展(分,选择题每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一行传》序欧阳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絜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悌自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五代之乱极矣 极:到了极点.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 安:安享.风俗隳坏 隳:毁坏.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节义 负:辜负解析:选项,负:身怀,具有。.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负材能,节义”之士“泯没而无闻”的原因的一组是()①充然无复廉耻之色②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③嫉世远去而不可见④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⑤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⑥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①③⑤ .②④⑥.③⑤⑥ .①②④解析:选①讲的是搢绅之士;②是说作者认为自古乱世多出忠臣义士,不是原因;④说的是作者写传记的原则。.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于搢绅之士在乱世的作为,作者是不满的,认为这种人毫无廉耻之心,“干戈兴”“学校废”等都是他们造成的。.作者对乱世中值得称道的人很少这一现象提出了疑问,认为乱世“无人”,只是因为大家没有看见罢了,一定有“絜身自负之士”。.穷居陋巷的颜渊之所以能为后人所知,主要是因为遇上了孔子;而五代这一乱世中的贤才则没有这么幸运了,没能遇上像孔子一样的人。.作者作《一行传》时,对于那些或许存在的,能够提高自我修养而成为天下人的楷模的人,哪怕没有具体事迹,只是有个名字在那里,也会大略记录,使其不被埋没。解析:选项,“‘干戈兴’‘学校废’等都是他们造成的”无中生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分)译文:()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分)译文:答案:()自古以来有才能的贤德之人,他们的才能及高贵的品质蕴藏于内心而不外露,有的隐居在陋巷,与平庸之人为伍,这种人虽然有颜渊一样的品行,不遇上孔子一样的人也不会远近闻名。(得分点:“韫”“穷居”“草莽”“彰”,句意)()如果有利于君主,可以因为尽忠而获罪,并且不为自己辩白,甚至直到被处死也不为自己说上一句话的人,是古代的义士。(得分点:“苟”“于”“明”,判断句式,句意)参考译文:··················································教师用书独具啊,五代的混乱到了极点,恰似《易经》所谓“天地闭,贤人隐”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做臣子的弑君,做儿子的弑父,而士大夫却能安享俸禄,照旧在朝廷做官,像这种自我满足、毫无廉耻的人比比皆是。我认为,自古以来,忠臣义士大多出现于乱世,然而奇怪的是当时可以称道的却很少,难道真的是无可称道之人吗?虽说到处兴起战乱,学校被废弃,礼义衰败,风俗被毁坏,到了如此地步,然而,自古以来,天下未曾有过“无人”之时,我认为一定有洁身自好之士,他们痛恨这样的乱世而远远离开,使大家不能见到。自古以来有才能的贤德之人,他们的才能及高贵的品质蕴藏于内心而不外露,有的隐居在陋巷,与平庸之人为伍,这种人虽然有颜渊一样的品行,不遇上孔子一样的人也不会远近闻名,更何况在这世道发生许多变故,君子的道德正在消失之时呢!我还认为,一定有具备才智和能力,并能在节、义方面提高自我修养,然而却沉沦于底层,以至于默默无闻的人。我寻求有关这些贤士的传记,然而在这样一个分崩离析的乱世,文字记载已经残缺不全,不可能再得到,发现的不过四五人罢了。隐居在山林中,与野兽在一起,虽然不足以称为中庸之道,不过,与其拿着朝廷俸禄,整天低垂着头忍受羞辱,还不如问心无愧,自由自在、舒适地生活呢?像这样的人,我找到两个,即郑遨和张荐明。权势、利益不能使他内心屈服,做官与不做官都不能令他背信弃义,这样的人,我找到一个,即石昂。如果有利于君主,可以因为尽忠而获罪,并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