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执教者:武岭中学毛旭霞整理者:奉化二中司徒佳娜执教班级:奉化二中高一()班铃声响起——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我们初中时应该学过这位大家的文章,他的很多名言为我们所熟悉。比如“得道者多助……”生齐声:失道者寡助师:还有呢?(提示)“天时不如地利……”生齐声:地利不如人和师:这位大家我们应该知道是谁。生齐声:孟子师: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位为民、为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家——孟子。让我们进入今天要学的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是梁惠王和孟子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围绕什么问题来展开呢?孟子对此又是如何一一来解答的。请同学们朗读——段。生读——段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很整齐。前三段主要围绕一个什么话题而展开的?课文中的一句话能说出来吗?生齐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师:它针对的主要就是百姓的问题。关于百姓的加多,加少。这里要注意一个重点词,哪一个?生齐声:加师:(板书:加)什么意思?生齐声:更师:邻国的百姓不更少,我的百姓不更多。他对于这一问题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会有这种疑惑呢?(提示)因为他觉得……生齐声:尽心了师:对,非常尽心。“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着重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特别得用心?(:尽心民不加多民不加少)生齐答: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师:很好,这是梁惠王采取的一个具体措施。这里的凶是什么意思?(板书:凶)生齐答:饥荒师:河内闹饥荒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老百姓移到了河东。把粮食移到了河内。河东闹饥荒的时候也是如此。梁惠王采取了这样一个移民移粟的办法,他觉得自己非常用心了。这非常用心着重体现在哪里?(:移民移粟)生齐答: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师:对,这用得是……生齐声:比较师:对,和邻国比较。“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这里的察是什么意思?(板书:察)生齐声:察看。师:对,观察,察看。察看邻国的治国策略,不如我用心啊。他采用了移民移粟的方法,又和邻国作了比较,根本不如我。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邻国的百姓不加少,我的百姓不加多。(:无如寡人之用心)师:对于梁惠王提出的问题,孟子是怎样来回答的?(提示:熟话说伴君如伴虎,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了什么方法?)生齐声:比喻。师:打了一个比方,用什么来打比方?生齐声:战师:对,作战。(板书:设喻)“王好战,请以战喻。”他知道梁惠王比较喜欢战争,就用这个来打比方。“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这句话。生:咚咚地击鼓,兵器互相交接,丢弃了盔甲和兵器逃跑了,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师:这里的“鼓”和“走”大家应该注意,分别是什么意思?生齐声:击鼓逃跑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翻译生齐声:凭借跑了五十步而去耻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人,怎么样呢?师:好。这里孟子同样抛出了一个问题还给梁惠王。梁惠王怎么回答?生齐声:不可师:对,“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句怎么翻译?生:不可以,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师:很好。这里其实告诉我们五十步和一百步一样吗?生齐声:一样。师:对,他们都是逃跑,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孟子通过设喻,给梁惠王透露了什么信息?生:其实治国方法和邻国也差不多。师:对,他觉得自己治国比邻国用心,实际上也相差无几。孟子用了种种艺术来告诉梁惠王其实他做的和邻国的统治者是完全一样的。既然已经让梁惠王知道这个道理了,那孟子自然就推出了“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投其所好步步推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起来翻译后面一句生齐声: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师:“于邻国”是状语后置句。孟子把问题抛给了梁惠王,其实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观点。梁惠王也很想知道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孟子认为怎么做才能使民加多,使国力强盛呢?我们一起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思考:孟子认为怎样才能使民加多?生:自由朗读。师:同学们来看看,孟子认为怎样才能使百姓加多呢?(提示: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儒家推行仁政,孟子在此有没有阐述这一思想?)生齐声:施行仁政。师:对,施仁政,行王道。孟子具体从两个阶段来阐述。第一阶段他认为该怎么做?(提示:课文中有一句小结性的话。)生齐声: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师:对,这是第一阶段,具体应该怎么做?生齐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师:好,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这几句话。生:不耽误农业的生产时间,粮食就吃不完了。细密的渔网不到池塘去,鱼鳖就吃不完了。斧子按时进入山林,材木就用不完了。师:这里的“胜”“数”“以”大家应该引起重视。分别是什么意思?(板书:数)生齐声:尽细密按照师:在采取了这些措施以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生齐声: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师:对,这样做就能使百姓养好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而没有遗憾。(:不违农时不入洿池以时入山林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孟子在这里指出的是达到仁政的第一个阶段,达到这个阶段够了吗?生齐声:不够。师:那么还要到第二个层面,达到第二个层面要做到什么?(提示:也是梁惠王比较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国之君,他总希望自己的百姓越来愈多,要达到这一点,应该怎么做?孟子为梁惠王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起来看第二个层次。生齐读第二个层次师:你认为第二个层次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境界?先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生:五亩的宅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师:这里哪个词解释成种?生齐声:树。师:对,在这里用作动词。(板书:树)生:鸡、猪、狗这些家禽的蓄养,不要错过生长繁衍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可以吃肉了。师:好,第三句。生:一百亩土地,不要错过收获的时节,一家几口就不会挨饿了。师:好,最后一句。生:认真地从事教育,告诉他们孝悌的道理,头发斑白的老者就不用背着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师:你觉得这句话里有哪几个比较重要?生:教孝悌义师:分别是什么意思?生齐声:教育尊敬父母和兄长道理师:这一句还有一个通假字。生齐声:颁师:对,颁白就是头发花白。(板书:颁)师:刚才同学们所翻译的四个句子涉及了吃穿的问题。(: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王道之成)孟子认为先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也就是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让百姓衣食无忧。前面三句是养民政策,后面一句则是教民政策,以道理来教育百姓。(:养民教民)让百姓先满足物质需求,再达到精神层面。如果能做到这样,“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那么“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王”怎么解释?生齐声:称王。师:对,这里的读音也改变了。文言中,如果读音有变化,它的意思也会有变化。(板书:王)这里还有一个句子要引起大家重视,“未之有也”,怎么翻译?生:没有这样的。师:就是说没有这样的情况。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生齐声:倒装句。师:哪一种倒装?生:宾语前置。师:很好,其实它的正常语序是“未有之也”。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孟子在这里提到的仁政思想包括两个层面,即: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有了一定的措施还需要一定的态度,孟子是如何向梁惠王说明我们在具体施行时的一种态度的?让我们在下文中找答案。生齐读: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师:这几句应该怎么翻译?生齐声:猪狗吃人的食物却不加以制止,道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发”文中没有注解,学生一时说不出意思。)师:根据语境,这里的发应该是发放粮食的意思。生齐声:人死了,则说不是我的错,这是收成不好。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板书:检)生齐声:ǎ师:对,这是一个通假字,这里还有一个通假字。生齐声:涂师:很好。(板书:涂)后面这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应该怎么翻译?生:这与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区别呢?师:非常好。这里的“何异于”就是“和……有区别”。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孟子没有直接来说明具体的态度,但是我们从这些语句中可以读出来孟子认为一个需要一种怎样的一种态度?生:爱民师:那么这里提到的那些人说收成不好,说是兵器杀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生齐声:推卸责任。师:所以这里孟子就是在向梁惠王说明一种具体态度。前面举的那些行为都是不应该的。(:涂有饿殍狗彘食人食非我也,岁也)正确的态度应该积极寻找主观原因,找到合理的治国策略,而不是推卸责任。如果说“王无罪岁”,那么,才会“天下之民至”也。这里的“罪”怎么解释?(板书:罪)生齐声:归罪师:如果大王不去归罪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归顺你了。这里孟子从反面突破,来告诉梁惠王应该有一种正确合理的治国态度。孟子设置了一个圈套,让梁惠王进入说话的内容。下面我们将整篇文章的思路理一下。本文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孟子抓住梁惠王的心理,用设喻手法欲擒故纵,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最后还是回到梁惠王最关心的问题,“斯天下之民至”。(:对话设喻民不加多天下之民至)结构清晰,这是孟子文章的一个特点。文中还用了哪些方法?生齐声:设喻排比师:排比集中体现在哪里?生齐声:最后一段。师:王道之始,王道之成,用层层排比来增强说话的气势。让梁惠王明白,如果要使百姓加多,就必须施行仁政。(:层次分明的结构形象贴切的设喻气势夺人的论辩)下面让我们齐读全文,将刚才提到的字再回忆一下。课后背诵文章时可以依据我们上课讲的结构。生齐读师:很好。整篇文章重点的字词希望大家课后能掌握。我们除了掌握重点字词和孟子的论辩艺术还应该掌握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核心思想是……生齐声:仁政师: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生齐声:老百姓师:我们一起来看文章最后一段,思考一下,孟子的思想对我们现今还有怎样的指导意义?生思考一分钟生: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师:其实有些做法,现实生活中还是有的,比如现在有些家庭养宠物,宠物吃的可能比人都好。生:现在森林资源破坏比较严重,……师:我们要保护资源,要合理利用资源。师总结:其实孟子的很多思想都还是比较先进的,对我们现今还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美善相乐的审美精神:因为善,所以美;因为美,所以善得到最好的体现。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生齐声:老师再见。评议意见:这是一节用新课程理念教学文言文的示范课。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多数老师的一大困惑,从应试角度出发,似乎应该注重文言字词,而这样的课会显得很粗糙。而毛老师采用了用思想串字词的模式,在串讲中突出重点字词句。摒弃了传统文言文教学逐句翻译的做法,课堂氛围活跃,而且也让学生觉得文言文其实也并非很难,有很多学生能参与重点字词句的翻译。上课思路非常清晰,从孟子文章的三个特点入手,抓基础的同时也不放弃对孟子思想的挖掘,并能结合现今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虽然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没能更进一步展开,但对于文言文的新教法还是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