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20-人教课标版_第1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20-人教课标版_第2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20-人教课标版_第3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20-人教课标版_第4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20-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内容备注赤壁赋苏轼认识作者“三苏”苏询苏轼苏辙“苏黄”苏轼黄庭坚“苏辛”苏轼辛弃疾“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此外,苏轼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林语堂《苏东坡传•序》文体介绍关于赋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掺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赋,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二京赋》等。和苏轼的诗词一样,苏轼的散文同样具有写真景、抒真情、言至理的特点。或描写、或叙述、或抒情、或讨论,都能做到自然和谐统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行云流水皆能成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他的散文很少有雕琢斧凿的痕迹,其中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千古不朽的名作。解读文本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时,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悲愤、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段话是今年已入选为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内容分析第一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指劝人饮酒。朗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所以称为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星宿,都是星宿名)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白茫茫的水气)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纵,任。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语出《诗经卫风河广》“淮谓河广,一苇杭之。”如,往。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式)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第一节写作者和朋友泛游长江,尽情尽兴。(板书:游赏之乐)思考问题:()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寥寥几笔就简洁明快地描绘出赤壁的秋江月色。哪几句话是景物描写?写出什么样的景象?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空气清爽、江面平静)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大江浩瀚无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光皎洁澄澈)()“一切景语皆情语。”哪几个动词最能传达词人泛舟秋江的心情?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诵”、“歌”: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凌”:任凭一叶扁舟凌越万顷秋江,心境也随之舒畅、开阔、豪迈、激越。、主观感受:浩浩乎、飘飘乎()由这些动词和景色描写我们看得出来作者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明确:由景美而“乐”第二节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悠远的样子。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倚,循,依。和,唱和)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空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幽壑,深谷。嫠妇,寡妇。舞、泣:使……跳舞,使……哭泣,使动用法)第二节,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板书:由乐转悲)品读思考:()文章第二段客人的感情如何?文章如何表现出这种情感的?明确:由“乐”而“悲”。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转折过渡、承上写乐、启下写悲。第三节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宾语前置句式)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缪,缭,盘绕)郁乎苍苍,此(这地方)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荆州(建安十三年,操南击荆州,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已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东去,名作动)舳舻千里,(船头和般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旌旗蔽空,酾酒(斟酒)临江,横槊(长矛)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况吾与子渔樵(打渔砍柴)于江渚(江中小洲)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匏,葫芦)以相属。寄(如)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一颗米粒)。(谓语前置,省略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屡次得到。或马上得到),托遗响(余音,指萧声)于悲风。”第三节,吹箫客人论述了曲调哀怨的原因。(板书:触景伤怀)品读思考:()“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明确:客之三悲:①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②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③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第四节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逝,往。斯,此,这里指水。盈,满。虚,缺。彼,那,这里指月亮。卒,到底。消长,消减和增长。语出《论语子罕》)盖(表示假设语气)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第四节,作者针对客人的论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宽慰对方。(板书:因悲生悟)品读思考:()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达到宽慰客人的目的的?明确: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子即以明月、江水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的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惆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①天地万物变与不变,只是两种不同的认识而已。②人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永存的,对天地没有什么可羡慕的。③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无穷无尽的宝藏,共同享用。()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明确: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三层意思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明确: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第五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菜肴和果品)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相互枕着垫着)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第五节,客人转悲为喜。(板书:悟透而喜)品读思考:()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明确: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明确:“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总结概括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也是课文的感情线索。文章合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鉴赏要点、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板书设计诗情画意理趣游赏之乐江山风月之美写景由乐转悲天各一方;箫声呜咽抒情触景伤怀当世枭雄而今安在因悲生悟变与不变;取与不取议论悟透而喜喜笑—更酌—狼籍—枕籍字词句梳理举酒属(ǔ)客

歌窈窕(ǎǎ)之章少(ǎ)焉

徘徊于斗(ǒ)牛之间冯(í)虚御风

扣舷(á)而歌桂棹(à)兮兰桨

溯(ù)流光幽壑(è)

嫠(í)妇苏子愀(ǎ)然

山川相缪(á)舳舻(úú)千里

酾(ī)酒临江横槊(ò)赋诗

江渚(ǔ)一叶之扁(ā)舟

举匏(á)樽而相属(ǔ)寄蜉蝣(úó)于天地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ù)造物者之无尽藏(à)也

洗盏更(è)酌肴核(áé)既尽

杯盘狼籍(í)相与(ǔ)枕藉(è)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凭词类活用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使……跳舞,使……哭泣(使动用法)②顺流而东也

东:东去(名作动)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用法)特殊句式①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②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③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④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⑤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成语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盘狼藉问题研讨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学生讨论出现的情况:、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我不这么认为。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在现代社会,“一毫而莫取”的观点显然行不通,你不去争取,只有被别人“吃”掉。、你的理解是断章取义了,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这种态度做官,那现在会少很多贪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为成语现在还用,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破坏,显然是不对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明月,所以不至于破坏生态。小结: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学习《赤壁赋》,我们不仅走进了作品,也走近了苏轼,感悟到了一种人生的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余秋雨先生写给苏东坡的一段话,和大家互勉。“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读写结合根据作文命题,结合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补写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第二段,注意文意贯通。独上高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在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半个盛唐。二、苏东坡三、辛弃疾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轻泪长啼血的悲鸟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清扬的诗句。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花园。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望,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参考译文元丰五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我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应和。箫声呜咽,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缕延绵不断。能使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