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ESG手册(2):ESG热点聚焦_第1页
中金ESG手册(2):ESG热点聚焦_第2页
中金ESG手册(2):ESG热点聚焦_第3页
中金ESG手册(2):ESG热点聚焦_第4页
中金ESG手册(2):ESG热点聚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SGESG研究2022.11.14junwei.liu@xiaoxiao.zhou@cicc.9李雅婷联系人本篇是《中金ESG手册》的第二篇,聚焦ESG的热点议题。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金融创新三个维度挑选了部分热点议题,尝试研究这些议题与ESG的关系和未来的发展趋势。ESG与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气候变化:ESG投资策略和工具能为投资者、企业和政府气候行动提供支持。ESG工具可以帮助投资机构和企业识别和预防气候风险,捕捉绿色投资机遇,还可成为监管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手段。生物多样性:ESG工具能够促进资金流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领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融资来源。近年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开发了多种包含ESG理念的政策工具和金融产品,助力生物多样性恢复。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在全球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中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在ESG评级体系中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ESGESG与社会发展:劳动者权益保障、全球减贫劳动者权益保障:国内外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工具和机制进一步丰富,海外相关实践主要关注反歧视,而我国则关注新业态从业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者权益保障的ESG实践和工具可以协同应对老龄化问题,并促进性别平等。脱贫减贫:全球脱贫减贫工作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ESG工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助力脱贫减贫,包括FDI资金、劳动保护政策、普惠金融、三次分配等。ESG与金融创新:转型金融、金融科技转型金融:转型金融旨在支持碳密集型经济活动向低碳路径转型,同时注重转型的公正性,将在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转型金融工具仍有待进一步丰富。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可帮助监管机构建立数据为基础的ESG统一平台,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投资效益。更多作者及其他信息请见文末披露页1ESG与生态环境 7ESG与气候变化 7气候变化:概念、趋势与政策行动 7气候变化相关的ESG实践 12ESG工具助力气候行动的未来趋势 16ESG与生物多样性 18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趋势与行动 18生物多样性相关的ESG实践 22ESG工具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趋势 22ESG与循环经济 28循环经济的概念、趋势与政策行动 29循环经济相关的ESG实践 33ESG工具助力循环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42ESG与社会发展 45ESG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45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定义与目标 45ESG帮助维护劳动者权益概况 45ESG与全球减贫 55减贫现状与新冠疫情下的挑战 55ESG如何支持全球减贫 57ESG与金融创新 61ESG与转型金融 61转型金融标准和五大要素 61ESG和转型金融共同助力可持续发展 64转型金融的市场实践 65转型金融发展展望 67ESG与金融科技 69金融科技是什么 69金融科技在ESG实践和投资中的应用 71金融科技应用赋能ESG实践和投资的发展趋势 78图表1:ESG与热点话题 6图表2: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行业来源 8图表3:气候风险框架图 9图表4: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治理进程 9图表5: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11图表6:中国的气候政策进程梳理 11图表7:海外金融机构气候变化相关ESG实践案例 122图表8:全球大型企业气候变化相关ESG实践案例 14图表9:监管机构通过ESG工具促进气候行动 14图表10:多元主体以国际组织形式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16图表11:气候变化相关的ESG监管趋势 18图表12:1970-2016年间地球生命力指数变化情况 19图表13:全球分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指数变化情况 19图表14:全球不同地区地球生命力指数(LPI)下降幅度 20图表15:1970-2020年间全球GDP变化情况 20图表16:全球关键生物多样性地区保护情况 20图表17:粮食和高端食品都面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流失的威胁 21图表18:2019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来源分布 22图表19: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资金量 22图表20:生物多样性绩效规划中企业级管理需求及相应标准、指南和工具 23图表21:“四阶法”流程示意图 23图表22:NGFS提出的五项政策建议 24图表23:生物多样性投融资工具 25图表24:国内外大型企业、机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ESG实践 27图表25: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双重目标 28图表26:金融组织与金融机构采取ESG工具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28图表27:循环经济结构示意图 29图表28: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 30图表29:欧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 30图表30:欧盟循环经济绩效衡量体系 30图表31:中央层面循环经济主要政策文件 31图表32:2012-2019年中国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 32图表33:2012-2019年中国主要再生资源回收价值 32图表34:欧盟27国资源产出率 32图表35:欧盟27国资源循环率 32图表36:欧盟、日本循环经济政策概要 33图表37:循环经济实践与169个SDG具体目标的总体关系得分 34图表38:ESG与SDG目标的兼容性 35图表39:ESG环境(E)领域中的重点议题 36图表40:循环经济领域的ESG投资机遇 37图表41: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PPI指数 38图表42: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相关指数 38图表43:BlackRock循环经济基金前十大成分股 38图表44:BlackRock循环经济基金投资行业分布 38图表45:MSCI塑料转型指数成分地理分布 39图表46:MSCI塑料转型指数成分行业分布 39图表47:MVIS全球循环经济ESG指数成分地理分布 39图表48:MVIS全球循环经济ESG指数成分行业分布 39图表49:MSCI塑料转型指数表现前五企业 40图表50:MVIS全球循环经济ESG指数表现前五企业 40图表51:全球大型企业循环经济相关ESG行动 40图表52:联合利华再生塑料包装相关指标 413图表53:联合利华废弃物循环、回收和再利用率 41图表54:可口可乐公司废弃物循环利用情况 41图表55:政府引导循环经济建设 42图表56:前十大循环经济投资(截至2021年) 43图表57:循环经济投资产业份额(截至2021年) 43图表58:MSCIESG指数覆盖议题 43图表59:美国反歧视ESG工具 46图表60:MSCI评级中对劳动者权益相关指标的权重 47图表61:劳动者权益保障ESG指标体系构建 48图表62:部分评级机构与应对老龄化相关的指标 50图表63:企业内部运用ESG政策应对老龄化问题措施 51图表64:女性平等就业的ESG实践 53图表65:消除性别歧视的ESG政策 54图表66:2017年全球各地区绝对贫困及多维贫困人口占比 55图表67:全球各地区各维度贫困人口占比 55图表68: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56图表69: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与耐用品拥有量远高于农村,城乡差距较为明显 56图表70:国内外ESG促进减贫的五大渠道 57图表71:公益慈善增强二次分配的累进性 58图表72:中国公益慈善更多关注教育、扶贫开发等领域 58图表73:中国ESG减贫案例 60图表74: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和其它概念梳理 61图表75:基于原则的转型金融标准 62图表76:现有转型金融标准比较 63图表77:转型金融五大核心要素 63图表78:CBI建议认定为转型的经济活动 64图表79:可持续主题固收市场分类 66图表80:绿债历史发行与偿还 66图表81:欧盟气候基准PAB和CTB对比 68图表82:金融科技赋能金融领域范畴各主体的ESG实践和投资活动 72图表83:基于区块链技术,监管引导、建立和规范碳交易市场交易模式的核心技术框架 74图表84: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建立ESG数据平台 75图表85: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和ESG结合的直接支持政策较少,主要体现在支持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科技创新 804ESG(环境、社会、治理)是一个内涵丰富、关联广阔的概念。宏观层面,ESG可以助力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共识目标;方法层面,ESG与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境)形成了对应关系;微观层面,ESG的工具属性可帮助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与其他相关方管理风险、提升效率、促进发展和加速转型。在本章中,我们选取了一系列与ESG密切相关的热点议题,希望借由讨论这些议题与ESG在当下和未来的关系,深入探索ESG的价值与发展趋势。在确认议题时,我们选取了ESG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可持续发展支柱相重合的部分“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并探讨了ESG作为一种投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如何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在生态环境领域,我们认为与ESG相关的最重要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循环经济。《巴黎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新阶段,各国愈发积极地制定气候政策,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也愈发广泛地参与到气候行动中,从削减排放、预防气候变化风险、加强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适应低碳标准的要求。如MSCI等评级公司近年来调高了气候变化在其评级模型中的权重,相关金融工具如气候变化指数等也在资本市场受到青睐。生物多样性起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将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甚至毁灭许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生物多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积极实践,开发了多种政策工具和金融产品助力生物多样性恢复。在经济规模增长、资源总量有限的现况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成为了各国减少资源使用量、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的普遍选择。循环经济和ESG从宏观上相互促进,共同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微观上互为补充,完善评估和执行框架。在社会发展领域,我们认为与ESG相关的最重要议题包括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全球减贫。发展的两个重要元素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略社会发展的目标会伤害特定人群的利益,导致诸多不平等问题与社会矛盾。在诸多社会发展议题当中,劳动者权益保障与减贫脱贫具有普适性与长期关注的价值。在劳动者权益保障中,我们选取了老龄化和性别平等两个议题结合分析,这主要由于:1)海外ESG社会议题重点关注种族平等和反歧视,而此类情况不多见于我国。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出台法律与政策等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性别平等也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2)老龄化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凸显,因而我们希望利用ESG工具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参考。脱贫减贫议题同样是ESG社会维度最值得关注的议题之一。根据国际组织发展倡议(DevelopmentInitiatives)预测,2021年有6.9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18.0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超过32.93亿人每天的生活花费仅有5.50美元。1另一方面,保护劳动者权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都有巨大价值。ESG的理论框架和创新工具可为劳动者权益保护、全球减贫提供重要价值,在兼顾经济和环境目标的同时,将社会影响融入分析框架。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认为与ESG相关的最重要议题包括金融科技与转型金融。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金融科技产生了新兴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对传统金融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新兴工具,可帮助监管机构建立数据为基础的ESG统一平台,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投资效益。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除/resources/poverty-trends-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5了发展低碳产业之外,我们也必须要支持目前的高碳产业退出和转型,同时也应重视产业转型中产生的失业等社会问题。转型金融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后文中,我们将对上述议题的内容、ESG的关系、及其与ESG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分别展开论述。图表1:ESG与热点话题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6ESG与生态环境环境是ESG框架的重要维度。近年来,全球气候治理不断推进,绿色低碳成为普遍共识;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损日益加剧,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废弃物不当处置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循环经济成为趋势;因而,生态环境议题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愈发广泛的关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需条件,而企业的生产活动和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活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ESG理念倡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一方面关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议题对自身财务回报的实质性影响,另一方面考虑生产运营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致力于减少、解决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本章将分别探究ESG工具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三个重点环境议题的内在关联和协同发展的未来趋势。气候变化是当前紧迫性与重要性最高的全球环境议题之一,亦是ESG监管、投资的关注重点。本节从气候变化的概念、趋势及政策,金融机构、企业和其点。本节从气候变化的概念、趋势及政策,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主体与气候变化相关的ESG实践,以及ESG投资与气候行动相结合的未来趋势三个角度,对气候变化与ESG投资的关联进行梳理。►气候变化的概念、趋势与影响气候变化是指气温和气象特征的长期性改变,其导引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全球变暖等一系列气候改变。2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2011-2020年的平均气温超过了约6500年前温暖期的平均气温,2019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2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2011-2020年,北极海冰年平均面积达到至少18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3从行业角度看,电力、交通和建筑行业是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从国家角度看,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是温室气体的主要历史贡献者,而由于其相继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有所下降;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增速较快,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处于高位。/en/climatechange/what-is-climate-changeIPCC,ClimateChange2021:ThePhysicalScienceBasis,20227图表2: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行业来源资料来源:OurWorldin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土地利用废弃物制造业和建造行业逃逸性排放其他燃料燃烧航空与航运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等。首先,气候变化已经对自然系统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地区降水量变化和冰川融化改变了水文系统,影响水资源供应。气候变化改变了诸多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季节活动和迁徙规律,使其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其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世界银行研究表明5,当全球地表气温较前工业化时代上升超过4℃时,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损害,包括沿海城市被淹没、生物多样性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IPCC研究显示6,气候变化已经导致全球多个区域出现极端天气事件。20世纪50年代以来,热浪等极端高温事件更加频繁且强烈,而极端低温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则有降低。此外,气候变化导致部分地区高温高湿加剧,将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正常活动。第二,气候变化制约全球经济发展。根据IPCC估算7,气温升高2°C可能造成全球每年总收入减少0.2%-2%。经济严重依赖于农业等初级部门以及旅游业的热带国家,尤其是岛屿经济体受损较大。在物理风险层面,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将威胁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到经济效率和供应链安全。在转型风险层面,能源结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脱碳化发展将指向更加严格的政策监管和低碳技术的冲击,或将使企业和个人承担转型成本。第三,气候变化或将加剧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其一,各国争夺高碳经济发展权利,引发剩余“碳空间”公平分配的政治问题。其二,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各国围绕北极资源的竞争升级。其三,海平面上升对小岛屿国家和沿海国家的基础设施和领土完整造成了安全威胁,削弱了部分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其四,极端天气事件也导致一些国家产生气候移民和难民。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算8,到205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亚将有1.43亿人被迫成为境内移民(占上述地区总人口2.8%)。此外,气候变化将会影响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生产条件恶化、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将导致围绕粮食、水、耕地的资源抢夺升级,加剧国家间的对抗和冲突。其中,低收入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可能面临较高的冲突风险。/emissions-by-sectorWorldBank,TurnDowntheHeat:Whya4°CWarmerWorldMustbeAvoided,Novermber2012IPCC《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2021年10月,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1_SPM_Chinese.pdfIPCC,Summaryforpolicymakers:Impacts,Adaptation,andVulnerability,2014,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2/ar5_wgII_spm_en.pdfForpeopleandplanet:the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strategyfor2022–2025totackleclimatechange,lossofnatureandpollution,February2021,/bitstream/handle/20.500.11822/35875/K2100500-c.pdf?sequence=2&isAllowed=y8图表3:气候风险框架图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全球与中国为避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可逆的、灾难性的影响,国际社会自为避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可逆的、灾难性的影响,国际社会自20世纪80起,开始在联合国的框架下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从IPCC成立到《巴黎协定》签署,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以联合国为基本框架,行动主体日益多元,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和工具不断丰富。其中,ESG与绿色金融工具在当前气候行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行动: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行动始于1988年IPCC的成立。从京都时代到巴黎时代,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治理模式经历了从自上而下、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模式到自下而上的自主贡献模式的转变。当前,全球已形成以《巴黎协定》为中心、各国普遍参与的气候治理体系。图表4: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治理进程会议/文件/组织时间内容及成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致力于为决策者定期提供针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和未来风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承认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认识到气候行动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协调《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共计192个缔约国,两期承诺共至2020年,具有法律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0.28℃。《巴厘路线图》2007年确立“双轨制”,明确发展中国家也须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初步确立“承诺+评审”自下而上模式,达成相对灵活的2℃温控目标。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2009年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巴黎协定》2016年1.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将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向温度升):资料来源:联合国,中金公司研究部9主要国家气候行动:从全球进程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到碳中和行动中来。2017年有29个国家签署《碳中和联盟声明》,承诺在21世纪中叶实现零碳排放;2019年9月的联合国峰会上,66个国家承诺实现碳中和目标,并组成气候雄心联盟;2020年5月,全球449个城市参与了由联合国气候专家提出的零碳竞赛;截至2020年11月,已有19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提交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LTS其中有11个国家的LTS包含碳中和目标,承诺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达全球的50%;截至2021年1月,已有127个国家承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对于碳达峰进程,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观察数据库(WRIClimateWatch)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已有92个国家通过立法、政策文件、政治宣言中承诺净零排放目标。92020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达峰,墨西哥和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达峰。其中,欧盟27国作为整体早已实现碳达峰。根据2019年12月公布的“欧洲绿色新政”,欧盟委员会正在努力实现整个欧盟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措施包括规划利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以及抑制气候变化、恢复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另外,欧美日韩等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已经承诺在205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英国、瑞典、法国、新西兰等国已将碳中和写入法律。目前,不丹、苏里南等国家已实现碳中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及主要政策在气候外交层面,中国实现了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合作,在构建公正、合理、高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最早签署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0个缔约方之一,是全球气候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巴黎气候大会,中国进一步从重要参与者提升为关键引领者。10中国对《巴黎协定》的重要贡献表现在推动谈判达成结果和促成协定快速生效。中国在谈判中坚持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为指导,在国家自主贡献、资金、技术支持、透明度、协议的法律效力等议题的谈判过程中发挥推动、引导作用,促成联合国多边气候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巴黎气候大会后于2016年9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国发挥主场外交优势促成中美共同签署声明,推动了该协定在当年11月生效11。/net-zero-tracker/zjs/202110/t20211018_4809860.shtml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战略和对策研究》,2020年9月,/Reports-zh/report-lceg-20210207-2-zh“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缓二氧化碳排放。采取积极气候行动,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呼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提出中国要在五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0%。在气候行动方面,“双碳”目标与“1+N”体系标志中国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中国在“十一五”时期开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并在“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缓二氧化碳排放。采取积极气候行动,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呼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提出中国要在五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0%。在气候行动方面,“双碳”目标与“1+N”体系标志中国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中国在“十一五”时期开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并在2020年迈入发展新阶段。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可以追溯到2006年“十一五”计划。随后在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双碳”计划迈入快速发展阶段,“1+N”双碳体系陆续出台。图表6:中国的气候政策进程梳理政策文件时间阶段重点内容时任总理李鹏代表中国政府签署2021年9月美国纽约: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2002年9月2020年9月美国纽约: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度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09年9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中国政府随后发布国家减缓行动2016年4月美国纽约丹麦哥本哈根:2015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提交《强资料来源: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气候变化议题开始进入我国顶层设计,开始自愿碳减排交易提出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提出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强化行动目标,要求“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2016年-2020年“十三五”时期2020年9月“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十大方面提出了三十一项重点任务,在双碳政从十大方面提出了三十一项重点任务,在双碳政策体系中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时期2021年至今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中金公司研究部►金融机构ESG行动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产生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可通过多种途径传导至金融体系,同时,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转型将会催生众多投资机遇。ESG投资策略和工具可以帮助投资机构识别和预防气候风险,捕捉绿色投资机遇。在气候风险识别方面,以气候在险值(Climate-ValueatRisk)为代表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投资者识别投资标的存在的气候风险,使其减少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物理风险和监管趋严、搁浅资产等转型风险引发的损失。在低碳投资机遇方面,以正面筛选和主题投资为代表的ESG投资策略和日益丰富的绿色金融工具能够帮助投资者识别低碳潜力较高的标的。此外,ESG工具还能帮助投资者识别新兴低碳投资标的中的潜在风险,选择优质标的。在碳中和转型中,高碳产业转型及新兴低碳产业的商业模式探索中都面临着收入下降、成本上升、盈利下降,可能产生信用违约、资产减值等风险的情况下,ESG作为衡量可持续运营能力的综合指标,可为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投资项目筛选参考、投资产品和服务设计的支撑。例如,金融机构在以政策响应、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助推企业碳中和创新和转型的同时,将企业及项目ESG绩效表现纳入项目筛选参考并分设行业或项目的特色化基准。或项目的特色化基准。图表7:海外金融机构气候变化相关ESG实践案例资料来源:汇丰银行官网、BlackRock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气候变化相关的评级、指数、基准等工具,为投资机构的气候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气候变化指数是辅助ESG投资的代表性ESG工具,在国际上已经历三代变革,分别基于负面筛选、可持续主题投资和ESG整合等ESG投资策略。基于负面筛选的气候变化指数:基于负面筛选的气候变化指数以“MSCI去化石燃料指数”和“MSCI低碳领袖指数”为代表。MSCI去化石燃料指数以MSCIACWI为母指数,采取负面筛选方法,剔除有化石燃料储量的个股后形成。MSCI低碳领袖指数同样以MSCIACWI为母指数,以降低其50%的碳排量为目标,从中排除了化石燃料储量高、碳密度高的企业后形成。此类指数相比其母指数,能够降低其组合产生的碳足迹或碳强度,为投资组合降碳提供指导。基于主题投资法的气候变化指数:基于主题投资法的气候变化指数旨在挑选对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绿色建筑等可持续发展主题具有积极效应的公司,从而捕捉气候变化相关的投资机遇。例如MSCI可再生能源与能效指数,运用MSCI可持续影响力评估体系,识别和纳入在清洁能源、能效提升等方面潜力突出的企业。12基于ESG整合的气候变化指数:ESG整合法采用系统性地方法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流程。MSCI通过ESG整合法来调整成份股权重,依据低碳转型经济下的企业前景与碳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或降低企业敞口。例如MSCI中国A股人民币气候变化指数,采用一整套量化方法,基于低碳转型指标体系里的各种指标、实体活动的分类系统,对企业的低碳转型绩效进行打分,以此作为权重调整依据。13穆迪ESG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2022年4月,穆迪ESG解决方案推出穆迪ESG360TM平台,旨在为资产管理者提供关于公共和私人公司的气候和ESG数据与分析,以便分析投资组合,筛选目标公司,管理和减轻气候风险。此外,穆迪分析(Moody’sAnalytics)还在其信贷生命周期管理平台CreditLens解决方案中增加气候风险评估,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帮助金融机构在商业信贷决策中更好地纳入气候因素。►►企业ESG实践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导致自然系统、经济发展、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与企业的运营、发展息息相关。同时,气候变化风险日益成为投资者的核心关切,也增加了企业提升ESG绩效和低碳管理水平的动力。因此,气候变化是企业ESG管理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ESG披露框架中较为重要的普遍性指标。ESG作为衡量企业真实可持续经营内生能力的综合指标,将在其低碳转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环境维度看,企业可在碳中和发展框架下积极探索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行为,积极探索ESG信息披露方法、技术支持和综合路径规划,以量化可比的环境信息披露,及时提高自身的转型效率。同时,完善环境信息指标数量和质量可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融资渠道。基于ESG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且ESG作为度量主体可持续发展品质的国际通识下,企业可将ESG作为联结国内外投资者的通道,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documents/10199/db1e81a4-3f15-8cff-ad61-292f9a311ce3/documents/1296102/23046049/msci_chinaarmb_climate_change_index_usd_gross_ZH-CN.pdf图表8:全球大型企业气候变化相关ESG实践案例资料来源:亚马逊官网、苹果公司官网、微软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政府、学术机构与NGO的ESG实践与气候变化ESG可以成为监管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手段。在转向净零排放的过程中,监管机构采取的行动包括规范和引导两大方面。除了制定ESG披露和投资相关的政策法规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政策工具引导各方参与者识别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甚至直接通过绿色债券发行等方式参与低碳转型。图表9:监管机构通过ESG工具促进气候行动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随着气候变化威胁金融稳定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识别和防范气候变化造成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成为政府ESG实践的重要方面。TCFD: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指南(TaskForceonClimate-relatedFinancialDisclosures,TCFD)是全球广受认可的气候相关风险信息披露框架。TCFD将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气候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并在收入和支出、资产和负债的框架下,分析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和机遇对企业的影响。近年来,各国相继公布气候风险与金融稳定性的相关报告,对金融机构进行提示。例如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在2021年10月发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报告》,将气候风险纳入监管范围;欧洲央行在2021年7月发布的《气候相关风险与金融稳定报告》等。此外,各国央行还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评估金融机构气候风险,提示相关机构进行防范。英格兰银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2022年5月24日,英格兰银行(BoE)宣布了两年一度的探索性情景(BES)演习的结果,其压力测试旨在评估英国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演习表明,英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可能有能力内化气候变化转型和物理影响的成本,但可能会面临重大的金融阻力,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充分或延迟的情况下。此外,政府还可通过相关标准和产品的发布,引导ESG投融资服务和产品的规范化和创新,例如欧盟发布的两项与气候变化挂钩的投资基准。欧盟气候基准。欧盟气候基准(EUClimateBenchmark)于2020年4月正式生效,由巴黎协定一致基准(PAB)和气候转型基准(CTB)两个下属基准组成,旨在引导投资进入低碳转型领域。两个基准在减排要求和资产构成上具有差异。其中,CTB要求标的资产的选择、加权和排除方式要使投资组合处于脱碳化的发展轨道上,且符合授权法案的最低标准。相比PAB而言,CTB的减排要求相对较低,且为化石能源资产预留了空间。欧盟气候基准在投资中主要有四个用途:1)作为被动投资策略的基作为战略性资产配置(SAA)的政策基准。在指数方面,S&P、FTSERussell和MSCI均在欧盟气候基准的基础上,推出了纳入PAB和CTB的指数产品。除规范和引导性政策外,政府还可通过绿债发行、投资等方式直接参与低碳转型,引导私有部门资金进一步流入。新加坡:绿色债券框架。2022年6月9日,新加坡政府公布其绿色债券框架,以资助其绿色转型计划,并支持该国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首次发行绿色债券,并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筹集高达350亿新元欧盟:直接投资加速低碳转型。为应对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欧盟委员会正式引入REPowerEU计划方案,计划通国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的方式,尽快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为支持该计划的实现,欧盟委员会计划投资3000亿欧元,其中包括860亿欧元用于可再生能源,270亿欧元用于关键的氢气基础设施,370亿欧元用于增加生物甲烷生产,560亿欧元用于能源效率和热泵,以及410亿欧元用于调整工业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15在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国际共识背景下,以NGO形式参与气候变化行动和践行ESG理念的主体愈发多元,包括学术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城市等。/singapore-prepares-to-kick-off-inaugural-25-billion-green-bond-program/https://www.enlit.world/policy-regulation/repowereu-mobilises-e300bn-to-end-russian-gas-dependence/图表10:多元主体以国际组织形式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资料来源:TPI官网、SBTi官网、C40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气候行动将持续催生ESG投融资机遇ESG投资与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呈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一方面,气候行动将催生能源革命、高碳行业转型、韧性城市建设相关的ESG投资机遇,促进ESG投资市场和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ESG投资理念和方法能够引导资金流向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所需要的领域,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在投资方面,气候行动将促进以下绿色低碳领域将成为未来ESG投资的重点方向:1)能源革命化石能源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而推动能源结构从传统能源主导向清洁能源主导,是社会经济脱碳的先行步骤。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清洁能源革命需要大量资金流入,以支持太阳能光伏、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现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据IEA估算,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不断增长,但与投资需求相比仍存在巨大缺口,如果要与零碳情景保持一致,需要将现有可再生能源投资提升20%,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的投资增长速度需要提升近两倍。16这也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投资具备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机遇。此外,各国政府不断通过补贴、激励机制、资金引导等方式,为可再生能源投资创造有利环境。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余,能源结构调整需配套电气化、智能化技术,也使电力系统和能源的数字智能化成为值得关注的ESG投资方向之一。虚拟电厂(VirtualPowerPlant,VPP)是通过先进的能源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技术,将用电侧可调负荷、分布式储能、分布式电源等资源聚合为一个整体,通过优化调度内部资源,来缓解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用电高峰期保供问题。虚拟电厂于21世纪初兴起于欧洲,主要关注分布式能源的可靠并网,经历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多个较为成熟的示范项目。其中,FENIX是欧洲虚拟电厂的标杆项目,能够在电力市场、店里运营商和用户之间建立链接,实现各机组设备的全息感知和高效调配。自2005年起,已有英国、法国等8个国家启动了FENIX项目。IEA,WorldEnergyInvestment2022,2022.2)低碳技术电力、交通、建筑等传统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是气候变化减缓的重点与难点,除结构调整、能效提升等能源管理手段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CCUS)也将成为高碳行业脱碳的重要技术路线。CCUS是指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与封存,避免直接向大气中排放,可运用在煤电、气电、天然气处理、化肥制造、水泥制造、乙醇制造、钢铁制造、石油精炼、垃圾焚烧等多个高排放行业的深度脱碳进程中。当前,CCUS技术是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技术路线。据IEA预测,2021至2025年,CCUS带来的二氧化碳捕获量小幅增长;2025至2050年捕获量将迅速提高。17值得注意的是,CCUS在水泥生产领域的运用尤为重要,其次是电力部门,贡献顺序依次为燃煤电厂、生物能源电厂和自然气电厂。我们认为,CCUS技术将对工业和建筑部门的脱碳深度改造产生贡3)韧性基础设施气候变化韧性(ClimateResilience)是指人类社会或自然系统面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外部冲击时,在保有系统原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对冲击和从中恢复的能力。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等现象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害、极端天气等现象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低收入国家、沿海和小岛屿国家面对气候风险的脆弱性尤为显著。因而,以上国家和地区需针对气候变化采取适应行动,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生产经营模式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私有部门在韧性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气候变化适应投资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1)为适应和复原力建设项目提供资金;2)提供促进适应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技术和技术创新、帮助识别气候风险和建立复原力的专家咨询,以及预警系统等服务;3)调整自身业务和资产以适应气候等。18例如菲律宾能源开发公司(EnergyDevelopmentCorporationPhilippines,EDC)在遭受热带风暴并丧失50%的发电能力后,意识到基础设施韧性不足,因而为当地政府、居民和学校提供了应对自然灾害的培训,并在其项目地建立了创新性的应急响应网络。此外,EDC还在IFC发布的气候债券的支持下,将气候风险纳入自身决策和投资,以提升韧性能力。19►ESG监管趋严,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气候行动落实全球范围内,ESG披露与投资监管愈发严格,气候变化作为一个重要性与紧迫性兼备的议题,得到多个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方的特别关注。例如ISSB在发布《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的同时将《气候相关披露》单列。美国证监会(SEC)则提出气候披露新规,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气候风险信息和排放数据。欧盟监管方则致力于打击漂绿,通过SFRD等法规对金融机构和产品的披露行为做出规定,规范可持续投资市场,提升ESG投资行为和产品的透明度。我们认为,不断趋严的ESG披露和监管要求及其对气候变化议题的特别强调,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落实。IEA,WorldEnergyInvestment2022,2022./bitstream/handle/10986/35203/Enabling-Private-Investment-in-Climate-Adaptation-and-Resilience-Current-Status-Barriers-to-Investment-and-Blueprint-for-Action.pdf?sequence=5&isAllowed=y/en/news/feature/2021/03/04/unlocking-private-investment-in-climate-adaptation-and-resilience图表11:气候变化相关的ESG监管趋势国家/地区/机构时间气候监管新规监管内容国家/地区/机构时间气候监管新规监管内容监管趋势美国上市公司须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且需为排放数据提供第三方公开认证报告《面向投资者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提升和标准化》披露范围扩大,披露标准细化,明确鉴证要求美国证监会(SEC)2022年3月英国就业与养老金部要求英国养老金披露其资产组合如何实现1.5摄氏度控温目标投资组合气候透明度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征求意见稿)》在TCFD通用气候披露要求的基础上,增添以SASB行业准则为基础的行业特定披露要求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披露要求提高,内容细化金融产品披露要求提高,打击漂绿气候信息强制披露逐渐推广,监管力度增大。金融产品披露要求提高,打击漂绿气候信息强制披露逐渐推广,监管力度增大。通过建立欧洲绿色债券(EuGB)的提案欧盟理事会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强制要求农业、能源、材料、金融等行业按TCFD框架披露气候变化信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资料来源:美国证监会、英国就业与养老金部、ISSB等,中金公司研究部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气候变化影响凸显,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ESG投资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本节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趋势及政策,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主体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ESG实践,以及ESG投资与生物多样性相结合的未来趋势三个角度,对生物多样性与ESG投资的关联进行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现况“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20,描述了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反映物种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基因(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概念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末。1968年,美国野生生物学家和保育学家雷蒙德(Ramond.F.Dasman)在其著作Adifferentkindofcountry一书中首次将biology(生物学)和diversity(多样性)组合使用,提出“biologicaldiversity”的概念21。上世纪80年代,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的正式用法由罗森(W.G.Rosen)提出,并于1986年首次出现在公开出版物上,随后在科学和环境领域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1993年,《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确立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三大目标,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启了新纪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2021年10月。/home/ztbd/swdyx/2010sdn/sdzhsh/201001/t20100114_184321.shtml从整体看,衡量生物多样性的指标主要有物种丰度、分布情况、灭绝风险和构成情况等,而这些指标显示地球生态系统正面临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危险。物种丰度:物种丰度指群落内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度越大则物种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出的地球生命力指数(LPI)追踪了近21000个种群的物种丰度,包括全球范围的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数据。2020年的全球LPI覆盖了4392个物种、20811个种群的数据,反映了过去46年间动物种群规模的平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970-2016年间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8%)22。分布情况:生物分布即生物的地理分布,是其生态位在历史过程中复杂表达的结果23。物种栖息地指数(SHI)量化了地貌变化对物种种群的影响,该指数通过观测到的或建模计算出的栖息地变化来揭示物种宜居栖息地发生的改变。在2000-2018年间,物种栖息地指数下降2%,表示物种栖息地呈普遍快速减少的趋势24。灭绝风险:植物或动物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红色名录指数(RLI)衡量了物种的灭绝风险,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数据,显示物种存活可能概率(一段时间内灭绝风险的倒数)的变化趋势。RLI若为为1,则表示物种无危;若为0,则表示物种已经灭绝。RLI的变化反映了物种灭绝的变化趋势:如果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上升,则该指数有下降的趋势,表示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数据显示,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甲科动物、爬行动物和单子叶植物等类别的众多物种正面临RLI的下降,其中苏铁(一种古老的植物)受到的威胁最大,而珊瑚的数量下降最快25。构成情况: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指数(BII)以地区为单位,评估地区内各个陆地生态系统中原始生物多样性的平均留存度。该指标能体现物种丰富程度的改变,并可以用于评估生态系统为人类带来惠益的能力。目前全球平均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指数(79%)远低于安全下限值(90%)并且仍在不断下滑,表明世界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已经岌岌图表12:1970-2016年间地球生命力指数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WF,中金研究院图表13:全球分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指数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WF,中金研究院WWF:《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曲线》,2020年。A.TownsendPetersonetal.,EcologicalnichesandGeographicdistributions,2011.WWF:《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曲线》,202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不同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异质性世界不同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不同地区生物丰度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由于对草原、热带稀树草原、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对物种的过度利用、气候变化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热带地区面临最为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由图可见,南北美洲热带子区域的LPI下降幅度为94%,在全球所有地区中降幅最大。图表14:全球不同地区地球生命力指数(LPI)下降幅度资料来源:WWF,中金研究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异质性也与不同国家的发展路径异质性有关。国际贸易、消费、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同时这种影响往往以破坏自然为巨大代价。自197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与发展相关的收益和成本在国家间的分配存在不平等,这使得经济活动对自然的破坏程度存在差异。各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程度也存在差异,发达国家保护比例较高,发展中国家保护比例较低。图表15:1970-2020年间全球GDP变化情况资料来源: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中金研究院图表16:全球关键生物多样性地区保护情况资料来源: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中金研究院►生物多样性正在影响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并且亟待人类做出改变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将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甚至毁灭许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生物多样性起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其它类型的自然灾害相比,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以一种慢性的、累积性的方式起作用。由于植物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引起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的频繁发生;当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多样性改变时,生态系统对污染的吸收与分解、土壤肥力和小气候的维持、水源自净能力和其他功能随之减弱;由于湿地生物多样性损失,生态系统失去了优良的自然防洪防风缓冲地带,使得沿海地区暴露在极端气候威胁下;土地荒漠化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又一严重后果,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问题造成了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40亿元人民币,将近4亿人直接或间接受到荒漠化问题的困扰26。2019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27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改变土地和海洋用途以及直接资源利用两项就占全球生态系统衰退因素的50%以上。仅在2010年至2015年间,就有3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在过去的150年中,珊瑚礁的覆盖面积减少了一半。过度捕捞、污染和开发正在对海洋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如鱼类种群规模减少、海底生态系统重建和营养级联效应、“幽灵捕捞28”等。随着碳排放的增加,冰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严重威胁着海洋生产力,并使得北极熊等动物丧失栖息地、珊瑚因白化而死亡。联合国环境署警告称,我们正处于大规模灭绝的边缘。如果我们不做出任何改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对人类造成严重影响,包括粮食和卫生系统的崩溃等。图表17:粮食和高端食品都面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流失的威胁资料来源:MSCI-2022ESG趋势展望,中金研究院目前已经有研究指出,通过人类的努力有希望逆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形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例如WWF的“逆转曲线倡议”通过使用模型和情景分析,结合科学界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以及IPBES做出的努力,思考“如果发生了会怎样”。这项研究表明,加大保护力度是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曲线的关键,而且比任何其他单一类型的行动更有力,增加的保护行动将收窄未来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损失,并使全球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轨道。只有将雄心勃勃的保护目标与围绕生境转化驱动因素的针对性措施相结合,采取综合手段26/n1/2020/0618/c1010-31751883.html27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科学与政策平台,IPBES28指废弃渔具像幽灵一样长期在海洋中飘荡,导致一些海洋生物被缠绕而死亡,进而对渔业资源造成持续危害的现象。(例如采取可持续生产或消费的干预措施,或者最好两者兼顾才能成功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曲线。在这一背景下,通过ESG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生物多样性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资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资源基础,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ESG体系中,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议题正逐渐受到关注,在ESG风险评估、ESG评级体系以及ESG投资及绿色金融等不同层面均有体现。2021年12月,MSCI发布2022ESG趋势展望,将生物多样性流失识别为今年及未来十年社会将面临的新兴风险之一,并强调了其对食物生产方式和人们饮食习惯的冲击。主流ESG评级体系方面,S&PGlobal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与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相继增加对生物多样性议题的重视,FTSERussellESG评级体系也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层面关键议题之一。2021年4月,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宣布成立“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关联影响”联合研究小组,由各大机构共同发起的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发布的TNFD框架亦将着眼于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ESG工具能够促进资金流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领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融资来图表18:2019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来源分布图表19: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资金量资料来源:保尔森基金会,中金研究院资料来源:全球风险认知调查(GRPS中金研究院正如前文所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至关重要,但有证据表明,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生物多样性,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在所有空间尺度上都在发生前所未有►企业ESG相关指南和工具《企业生物多样性绩效规划与监测指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与阿拉善SEE基金会合作翻译发布了《企业生物多样性绩效规划与监测指南》,为企业管理和监测生物多样性绩效、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提供了方法,包括可衡量的总体目标、行动目标以及一套核心关联指标,使企业能够跨业务衡量生物多样性绩效。该指南总结出一套“四阶法”,分四/newsDetail_forward_9187206个阶段详细介绍了企业应如何规划生物多样性目标,选择和应用恰当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并以促进成效管理和企业生物多样性报告的方式收集、展示和数据分析。指南还提供了针对每个阶段能够广泛用于多个行业的评估标准、指南和工具的清单。图表20:生物多样性绩效规划中企业级管理需求及相应标准、指南和工具企业级管理需求现有标准、指南和工具样例评估企业或产品级环境贡献值《自然资本议定书生物多样性指南》计算产品和供应链的生物多样性足迹《产品的生物多样性足迹》低碳农业联盟开发的低碳农业工具《供应链与经营业务生物多样性投入-产出——生物圈》ENCORE制定企业级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包括总体目标、行动目标和指标,以管理和监测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和依赖IUCN《企业生物多样性绩效规划与监测指南》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全球目标确定企业的自然保护范围、地点及行动以科学为基础的自然目标监测一组同类项目地的生物多样性绩效UNEP-WCMC以项目地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制定法IUCN水泥和砂石行业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和报告系统(BIRS)公开报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标准(GRI304生物多样性)与其他企业相比,评测企业在管理其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的表现ESG评级(评级机构包括MSCI、Sustainalytics和VigeoEiris)资料来源:IUCN《企业生物多样性绩效规划与监测指南》,中金研究院图表21:“四阶法”流程示意图资料来源:《企业生物多样性绩效规划与监测指南》,中金研究院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2021年,中国成功承办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并暂定于2022年第三季度召开第二阶段会议,将制定未来十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愿景为: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的趋势在2030年稳定,到2050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公约》明确指出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健康的关键作用。为此,联合国环境署及其合作伙伴正在帮助各国制定各自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BSAP)”。联合国环境署还支持构建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传播平台,例如全球森林观察网(GFW全球泥炭地倡议(GPI)和不同信仰间雨林倡议(IRI)等。本次大会通过的《昆明宣言》同样集中表达了国际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同意愿,也传递了与会各方携手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的坚定决心。►金融机构ESG相关指南和工具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TheNetworkofCentralBanksandSupervisorsforGreeningtheFinancialSystem,NGFS2021年6月,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和国际可持续金融政策研究与交流网络INSPIRE宣布成立“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关联影响”联合研究小组,探索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如何推动金融体系支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由于生物多样性损失所带来的金融稳定问题。10月8日,研究组发布中期报告指出,金融业应关注生物多样性,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投入更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2022年3月24日,研究组发布了《央行、监管机构与生物多样性: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行动议程》,建议并呼吁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采取措施应对生物多样性风险,提出了五项具体的政策建议。30报告认为,经济活动和金融资产都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果这些服务受到破坏,金融就有可能遭受物理风险。全球经济正向着保护自然的方向转型,这个过程中也由于政策、技术、市场的变化导致金融机构的转型风险。此外,必须看到,金融系统本身通过其贷款、投资和保险等经济活动业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图表22:NGFS提出的五项政策建议资料来源:《央行、监管机构与生物多样性: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行动议程》,中金研究院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forceonNature-RelatedFinancialDisclosures,TNFD在今年6月,由8个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17所智库和49家金融机构和私营公司组成的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正式启动,希望帮助提升环境及社会风险的治理和应对能力。TNFD的主要目标是2023年前共同制定报告框架,协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把与自然相关的风险纳入其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和资产分配的决策。作为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TaskforceonClimate-RelatedFinancialDisclosures,TCFD)的升级,TNFD不再仅关注气候风险,而是试图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全面了解自然风险并纳入决策过程。TNFD同时提供一个框架,让各金融主体能够采取行动应对不断变化的自然相关风险,以支持全球资金流从对自然不利的结果转向对自然有利的结果。TNFD框架遵循七个原则:市场可用性、以科学为基础、针对与自然相关的风险、目的驱动、综合和适应性、气候和自然的关系,以及全球包容性。面对具体的生物多样性风险,TNFD提https://www.lse.ac.uk/granthaminstitute/publication/central-banking-and-supervision-in-the-biosphere/供了实际的发展方向,以银行主体为例,TNFD要求银行分析目前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包括确定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依赖;然后根据分析结论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最后应当公开报告进展状况,其中生物多样性被确定为应当报告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域。最新的TNFD框架0.2测试版提出了评估环境依赖性、确定优先地点等的方法,并且更新了金融机构可采用的与自然相关的内部风险和机遇的评估方法(LEAP-FI)。《生物多样性融资承诺》:国际金融机构正主动开始将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管理纳入到自己展战略、及环境与社会风险框架中。截至目前,全球75家金融机构签署了《生物多样性融资承诺》(FinanceforBiodiversityPledge包括法国安盛(AXA)和汇丰银行(HSBC)在内的各大金融机构(代表着超3万亿欧元的投资额)已承诺评估自身融资业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图表23:生物多样性投融资工具工具描述种类工具描述政府相关税收、关税和收费利用对资源的使用或管理收取的各种费用补贴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公开转让来促进生态保护成果政府担保通过减轻和防护风险(尤其是商业违约或政府风险),调动和利用商业融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