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_第1页
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_第2页
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_第3页
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_第4页
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53/TXXXXX—2020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基地要、制种田准备、父、母本群体结构、播种期和播量、田间管理、不育系育性检测、辅助授粉、防杂保纯、收获与储藏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温光敏核不育系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母本,其花粉育性受核基因控制,同时受温度和光照影响,以温度影响为主。当育性敏感期的环境温度高于其育性转换温度阈值时表现可育,用于母本种子繁殖;低于其育性转换温度阈值时表现不育,用于制种;不育系“一系两用”。2.2恢复系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父本,能恢复不育系的育性,使杂交一代(F1)结实正常。2.3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2.4温光敏杂交小麦制种用父本给母本授粉生产杂交种的过程。2.5育性转换敏感期母本生殖生长过程中对自然温光条件最敏感、决定不育系表现为“不育”或“可育”的一段生长发育时期。用于制种的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发生在孕穗期至抽穗期。2.6育性转换温度母本从不育向可育转换的温度阈值,用日平均温度表示。2.7育性转换光长母本从不育向可育转换的光长阈值,用日平均日长表示。2.8不育度母本败育花粉粒占总花粉粒的百分比,或不结实小花数占总有效小花数的百分比。2DB53/TXXXXX—20202.9育性安全期生产制种中,母本的不育度保持在99%以上的一段时期。2.10育性安全系数育性转换敏感期制种基地日平均气温低于母本育性转换温度阈值的概率。估算方法详见附录A。2.11父母本花期相遇母本开花后3天~5天内有70%以上父本开花。2.12败育花粉粒发育不正常、无受精能力的花粉粒。包括以下3类:a)典败花粉粒:皱缩为不规则形状,对碘-碘化钾无染色反应;b)圆败花粉粒:呈圆形,对碘-碘化钾无染色反应或仅少部分有染色;c)染败花粉粒:呈圆形,对碘-碘化钾染色正常,但染色较浅或部分无染色。2.13正常花粉粒花粉粒为圆形,碘-碘化钾染色完全、均匀,整个花粉粒呈黑色或红棕色,有受精能力。3基地要求根据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度和光照阈值选择制种基地(详见附录B)。制种基地需具备如下条件:a)育性安全系数≥0.95,育性安全期≥25天;b)集中连片,肥力水平中等以上,有排、灌水条件;c)完全自然隔离;或与其他小麦品种相距≥500米;或与其他小麦品种开花期相差≥25天;d)开花期无3天以上连续阴雨;e)收获期无连续阴雨。4制种田准备4.1整地如前作为水稻,播种前犁地,耙平、耙细;如前作为旱地作物,可直接旋耕,耙平、耙细。4.2父、母本种植规划按附录C规格进行设置。5父、母本群体结构5.1母本群体结构母本基本苗以14.5万苗/亩~15.5万苗/亩为制种最佳播种密度。5.2父本群体结构3DB53/TXXXXX—20205.2.1父本与母本花期不同父本与母本花期按以下方法设计:a)父本与母本花期相差≤15天,按表1调整播种时父本的基本苗设计,使父、母本同期播种花期相遇。表1父本花期差异与父本基本苗调整对照表b)父本花期与母本花期相差>15天,通过提前或推迟父本的播期实现父、母本花期相遇。5.2.2父本播种密度当父本播种密度降低4万苗/亩~6万苗/亩时,分蘖期父本的追肥用量比母本增加50%;当父本播种密度提高4万苗/亩~6万苗/亩时,分蘖期父本的追肥用量比母本减少50%。6播种期和播量6.1播种量播种前,分别检验父、母本种子的发芽率和千粒重,并根据制种田的整地和土壤情况估算种子田间出苗率,按照公式1计算父母本的播量(SR,千克/亩式中:BS——基本苗;TGW——千粒重;G——发芽率;FER——田间出苗率,田间出苗率通常按75%估算。6.2播种期按以下要求确定播种期:a)以母本最佳播种期10月15日至10月25日为基准;b)若父本与母本花期相差≤15天,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播种量按表1所示的基本苗确定;c)若父本花期较母本早16天~30天,则根据上年在相应制种基地父、母本分期播种试验结果确定的花期相遇最适播种期分期播种父、母本。6.3播种按照附录B的规格播种。7田间管理4DB53/TXXXXX—20207.1化学除草选用小麦专用除草剂进行苗前和苗后除草。7.2水肥管理按照表2进行处理表2播种后水肥管理及操作方法施肥灌水用量注意事项播种尿素10千克/亩复合肥不少于15千克/亩晴天宜在下午4点后施肥1)无降雨或降雨未湿润至小麦根部时需灌水;2)墒面湿润后及时撤水。尿素(5~10)千克/亩拔节期7.3病虫防治次年1月至3月期间,每周调查1次条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发生情况。如有发生,选用当地可用药剂进行防治。8母本育性检测8.1花粉镜检母本进入盛花期后,从制种田选取21个样点(详见附录D每个样点随机选取10个植株,每株选主穗和一个分蘖穗,分别取上、中、下部小花的黄色成熟花药用1%碘-碘化钾溶液检测花粉育性,每穗统计5个视野,按附录E记载。8.2自交结实检测母本抽穗后开花前,选取9个样点(详见附录F每样点随机选20个植株,每株选主穗和一个分蘖穗套袋,收获前进行考种,按附录G记载,并计算母本不育度(SD................................................................式中:BSN——套袋总结实粒数;SN——套袋穗总有效小穗数。9辅助授粉5DB53/TXXXXX—2020开花期无持续自然风或自然风力<3级,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为:当10%以上的父本穗开花时,用背负式吹风机或机动喷雾器等将父本带的花粉吹向母本带,时间为每天上午10︰30~12︰00,下午3︰00~5︰00,正反向各吹1次,直到95%的父本穗开花结束。10防杂保纯从抽穗前至收获期间进行3~4次去杂,重点在始穗期至齐穗期,要求田间杂株率<1%。11收获与储藏11.1收获90%的种子成熟后,父、母本带分别收获。11.2干燥种子收获后干燥至水分含量≤13%。若采用烘干方式,烘干温度控制在35℃~40℃之间。11.3精选清除杂质,种子净度≥99%。11.4仓储堆放种子的仓库保持干燥通风。仓储期间定期检查,发现虫害用磷化铝等熏蒸。6DB53/TXXXXX—2020(资料性附录)育性安全系数估算A.1母本育性敏感期出现在1月底~2月中旬,收集制种基地近20年来相应时期的逐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详细记录在表A.1A.2利用如下公式计算育性安全系数(SS=...............................................................................(A.1)式中:ny——育性敏感期日均气温低于育性转换温度的年份之和;Ny——收集资料的总年份。表A.1XXX制种基地母本敏感期内日平均温记录表年份N1N2N3N4N5N6N7N8N9N10温度年份N11N12N13N14N15N16N17N18N19N20温度7DB53/TXXXXX—2020(资料性附录)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条件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条件B.1。表B.1主要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条件名称育性转换温度(℃)育性转换光照时长(小时)C49S-8710.711.48K78S12.41K456S12.36K43S12.46K47S12.42K64S12.51K65S12.528DB53/TXXXXX—2020(资料性附录)父、母本画线和播种示意图图C.1父、母本画线方式和播种9DB53/TXXXXX—2020(资料性附录)母本花粉育性检测样点选点示意图注1:制种田四周均匀选取8个点(1-8),2为1和3中间位置,4为3和5的注2:对角线均匀选取13个点(9-21),12为对图D.1母本花粉育性检测样点选点方法DB53/TXXXXX—2020(资料性附录)母本不育度检测-花粉镜检母本不育度检测-花粉镜检见表E.1。表E.1母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