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19557.16-2022 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花生_第1页
(高清版)GBT 19557.16-2022 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花生_第2页
(高清版)GBT 19557.16-2022 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花生_第3页
(高清版)GBT 19557.16-2022 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花生_第4页
(高清版)GBT 19557.16-2022 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花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生Groundnut(ArachishypogaeaL.)2022-12-30发布2023-07-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IGB/T19557.16—2022前言 V l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符号 l5繁殖材料需满足的条件 26测试方法 27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38性状表 39分组性状 410技术问卷 4附录A(规范性)花生性状表 5附录B(规范性)花生性状表的解释 附录C(规范性)花生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技术问卷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19557的第16部分。GB/T1955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GB/T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GB/T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硬粒小麦;——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白菜;——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苎麻;——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李;——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芥菜;——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百合属;——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猕猴桃属;——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蒜;——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番茄;——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蓝型油菜;——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高粱;——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生;—-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辣椒;——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棉花;—-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菊花;——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茄子;——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甜瓜;——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豌豆;——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香石竹;——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玉米;—-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黄瓜;——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苹果;——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西瓜;——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铃薯;——GB/T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蓝;——GB/T——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薯;—GB/T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椰菜。IV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V1997年,为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年,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为第39个成员。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是品种的基本属性,DUS测试是授予品种权的重要依据。为规范种子市场秩序,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时,将DUS测试作为品种审定和登记的前置条件。植物新品种DUS测试通常是以植物属或种为单元研制测试指南。由于植物分类广泛,不同植物属种间表型差异较大,难以构建一个适用于所有品种DUS测试的标准。因此,将GB/T19557分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规范一种植物的测试性状和要点。GB/T19557拟由33个部分构成。——GB/T19557.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目的在于确定各类植物测试指南的总体原则,进行测试的总体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以及技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GB/T19557.2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目的在于确定进行普通小麦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硬粒小麦。目的在于确定进行硬粒小麦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4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目的在于确定进行大豆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5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白菜。目的在于确定进行大白菜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6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苎麻。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苎麻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7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目的在于确定进行水稻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8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李。目的在于确定进行李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9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芥菜。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芥菜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0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百合属。目的在于确定进行百合属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1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猕猴桃属。目的在于确定进行猕猴桃属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2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蒜。目的在于确定进行大蒜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3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番茄。目的在于确定进行番茄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4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蓝型油菜。目的在于确定进行甘蓝型油菜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5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高粱。目的在于确定进行高VI梁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6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生。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花生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7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辣椒。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辣椒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8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棉花。目的在于确定进行棉花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19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菊花。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菊花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0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茄子。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茄子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1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甜瓜。目的在于确定进行甜瓜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2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豌豆。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豌豆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3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香石竹。目的在于确定进行香石竹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4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玉米。目的在于确定进行玉米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5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黄瓜。目的在于确定进行黄瓜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6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苹果。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苹果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7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西瓜。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西瓜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8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铃薯。目的在于确定进行马铃薯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29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蓝。目的在于确定进行甘蓝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30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梨。目的在于确定进行梨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31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目的在于确定进行大麦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32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薯。目的在于确定进行甘薯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 GB/T19557.33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椰菜。目的在于确定进行花椰菜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1稳定性测试指南花生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花生(ArachishypogaeaL.)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方法和结果判定一般原则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花生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34花生油GB/T14488.1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GB/T17980.8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84部分:杀菌剂防治花生锈病GB/T17980.85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85部分:杀菌剂防治花生叶斑病GB/T19557.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GB/T24870粮油检验大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法3术语和定义GB/T1955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群体测量groupmeasurement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4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MG:群体测量。MS:个体测量。VG:群体目测。2QL:质量性状。QN:数量性状。PQ:假质量性状。*: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除非受环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态无法测试,所有UPOV成员都需使用这些性状。5繁殖材料需满足的条件5.1繁殖材料以花生荚果形式提供。5.2提交的种子数量不少于5000粒。5.3提交的繁殖材料需外观健康、活力高、无病虫侵害;繁殖材料质量需满足:净度≥99%,发芽率≥80%,含水量≤10%。5.4提交的繁殖材料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如种子包衣处理)。如果已处理,需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5.5提交的繁殖材料需符合我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6测试方法6.1测试周期测试周期通常为2个独立的生长周期。6.2测试地点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宜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进行观测。待测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种植。以穴播方式种植,每个小区不少于60株,设2个重复。直立品种株距20cm,行距40cm;半匍匐品种株距20cm,行距50cm;匍匐品种株距40cm,行距60cm。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6.4性状观测性状观测宜按照附录A中表A.1和表A.2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生育阶段宜符合附录B中性状观测宜按照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VG、MG、MS)进行。部分性状观测方法宜符合36.4.3观测数量除非另有说明,个体观测性状(MS)植株取样数量为20个,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每个植株取样数量为1个。群体观测性状(VG、MG)需取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6.5附加测试必要时,宜选用表A.2中的性状或本文件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7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7.1总体原则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宜按照GB/T19557.1确定的原则进行。7.2特异性(可区别性)的判定待测品种需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在测试中,当待测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近似品种具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判定待测品种具备特异性(可区别性)。7.3一致性的判定采用1%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当样本大小为120株时,最多可以允许有3个异型株。7.4稳定性的判定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则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必要时,宜种植该品种的下一代或另一批种子,与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则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8性状表8.1概述根据测试需要,将性状分为基本性状和选测性状,基本性状是测试中需使用的性状,选测性状为依据申请者要求而进行附加测试的性状。表A.1给出了花生基本性状,表A.2给出了花生选测性状。性状表列出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8.2表达类型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3种类型。8.3表达状态和相应的代码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代码,以便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8.4标准品种性状表中列出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宜参考的标准品种,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和4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9分组性状品种分组性状如下:a)*植株:生长习性(表A.1中性状2);b)*植株:侧枝开花习性(表A.1中性状3);c)*荚果:籽仁数量(表A.1中性状24);d)*籽仁:种皮主色(表A.1中性状26);e)*籽仁:种皮次色(表A.1中性状27)。10技术问卷申请人宜按照附录C填写花生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技术问卷。5(规范性)花生性状表A.1花生基本性状花生基本性状宜符合表A.1的规定。表A.1花生基本性状表性状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1开花期MG极早1极早到早2早新会小粒3早到中4中5中到晚6晚US417晚到极晚8极晚92*植株:生长习性直立白沙10161半直立2匍匐南雄匍花生33×植株:侧枝开花习性(十)交替开花南雄匍花生1连续开花白沙101624*主茎:开花无1有黑珍珠95花:花冠颜色(十)浅黄色1中等黄色白沙10162深黄色黑珍珠36叶:绿色程度浅粤油四粒白1中白沙10162深37*小叶:最宽处位置中部黑珍珠1近顶部2极近顶部36性状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8小叶:顶部形状PQ65~69VG窄尖1阔尖黑珍珠2圆形3微凹49*小叶:长度65~69VG短美引411271中2长仲恺花4号3*主茎:花青甙显色61~69VG无或极弱1中珍珠黑2强3主茎:茸毛密度61~69VG疏南雄匍花生1中粤油1142密BSL-103植株:主茎长度(十)81~89MS极短1极短到短2短白突69号3短到中4中5中到长6长90-217长到极长8极长9植株:分枝数量81~89VG少南雄匍花生1中2多3植株:侧枝长度(十)81~89MS极短白突69号1极短到短2短3短到中4中5中到长6长90-217长到极长8极长97性状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成熟期MG极早1极早到早2早白沙10163早到中4中汕油5235中到晚6晚南雄匍花生7晚到极晚8极晚9植株:单株果数(十)MS少1少到中2中白沙10163中到多4多5荚果:长度MS/MG极短极短到短2短3短到中4中5中到长6长7长到极长8极长南雄匍花生9*荚果:缢缩程度(十)VG无或极弱1弱2中南雄匍花生3强艾豆4极强5荚果:形状PQVG普通形81301斧头形鲁花12号2葫芦形3蜂腰形SPI1144茧形白沙10165曲棍形SPI1066串珠形四粒红78性状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荚果:果嘴明显程度(十)VG弱1中白沙10162强NCAC9273*荚果:果纹(十)VG弱南印2号1中2强NCAC9273竖纹4荚果:出仁率MG极低1极低到低2低珍珠黑3低到中4中白沙10165中到高6高湘花1207高到极高8极高9荚果:果壳厚度VG薄天府1101中2厚粤油9号3×菜果:籽仁数量VG2个白沙101613个或以上南雄匍花生2籽仁:形状VG近球形1近柱形NCAC9272近锥形3其他4*籽仁:种皮主色VG白色金花10121浅粉色白沙10162深红色3浅褐色白突124号4紫色NCAC9275深紫色珍珠黑69性状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籽仁:种皮次色VG无白突124号1有NCK169409籽仁:种皮内表面颜色PQVG白色金花10121浅黄色90-202深黄色南雄匍花生3*籽仁:百仁重(十)MG轻南雄匍花生中珍珠黑2重仲恺花4号3A.2花生选测性状花生选测性状宜符合表A.2的规定。表A.2花生选测性状表性状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抗性:青枯病(十)高感1高感到中感2中感3中感到中抗4中抗5中抗到高抗6高抗7高抗到免疫8免疫9抗性:锈病(十)高感高感到中感2中感3中感到中抗4中抗5中抗到高抗6高抗7高抗到免疫8免疫9性状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抗性:叶斑病高感1高感到中感2中感3中感到中抗4中抗5中抗到高抗6高抗7高抗到免疫8免疫9籽仁:含油量(十)MG极低1极低到低2低3低到中4中5中到高6高7高到极高8极高9籽仁:油酸/亚油酸值MG极低1极低到低2低3低到中4中5中到高6高7高到极高8极高9籽仁:蛋白质含量MG极低1极低到低2低3低到中4中5中到高6高7高到极高8极高9(规范性)花生性状表的解释B.1花生生育阶段花生生育阶段宜符合表B.1的规定。表B.1花生生育阶段表生育阶段编号描述生育阶段编号描述0:萌芽期干种子6:开花期植株开花种子吸水膨胀第一个果针出现种子吸水膨胀完成持续开花胚根出现第一个果针伸长下胚轴和子叶穿破种皮全部植株开花下胚轴达到土壤表面,呈现弓形第一个果针伸入土壤中下胚轴和子叶穿过土壤表面落花期子叶完全展开果针顶端在土壤中生长第一叶展开开花期结束第二叶展开育期荚果开始发育第三叶展开荚果开始充实叶片不断生长荚果继续充实第九叶或更多叶片展开荚果快速充实成期出现第一对侧枝果仁填满荚果出现第二对侧枝熟期10%荚果成熟出现第三对侧枝20%荚果成熟侧枝不断出现30%荚果成熟第九对或更多对侧枝出现40%荚果成熟长期10%植株出现交汇50%荚果成熟20%植株出现交汇60%荚果成熟30%植株出现交汇70%荚果成熟40%植株出现交汇80%荚果成熟50%植株出现交汇果实全部成熟60%植株出现交汇9:收获期10%的植株地上部分变黄70%植株出现交汇20%的植株地上部分变黄80%植株出现交汇30%的植株地上部分变黄90%植株出现交汇40%的植株地上部分变黄出期第一个花序芽出现50%的植株地上部分变黄第一个花蕾出现60%的植株地上部分变黄第一个花的花瓣可见收获B.2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B.2.1符号(a):植株中部形态健全花。B.2.2符号(b):第一对侧枝中上部成熟复叶基部两片小叶。B.2.3符号(c):主茎中部。B.2.5符号(e):有代表性的饱满籽仁。B.3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B.3.1性状1开花期统计播种后至开花株率达50%的天数。B.3.2性状2*植株:生长习性1B.3.3性状3*植株:侧枝开花习性23根据一级侧枝着生花序的排列方式,见图B.2。交替开花:一级侧枝基部的1节~3节或1节~2节只长营养枝,不长花序,其后4节~6节或3节~4节着生花序,不长营养枝,营养枝与花序交替出现。连续开花:一级侧枝上的每一节均可着生花序。12图B.2*植株:侧枝开花习性见图B.3。11浅2图B.3花:花冠颜色2中3深黄色3深B.3.6性状7*小叶:最宽处位置1中部23B.3.7性状8小叶:顶部形状1234观测主茎中部位置花青甙显色情况。B.3.9性状12植株:主茎长度测量从第一对侧枝基部到主茎顶端未展开叶片基部长度,见图B.7。统计植株5cm以上的分枝的总和。B.3.11性状14植株:侧枝长度测量第一对侧枝中最长一条的长度,即从与主茎连接处到侧枝顶叶节的长度,见图B.7。B.3.12性状15成熟期统计播种后至50%植株成熟的天数。4强34强3强统计单株有经济价值单株果数量。B.3.14性状18*荚果:缢缩程度223中5极强图B.8*荚果:缢缩程度普通形斧头形葫芦形蜂腰形茧形曲棍形串珠形B.3.16性状201弱2中图B.10荚果:果嘴明显程度B.3.17性状21*荚果:果纹1弱2中3强1弱2中3强B.3.18性状22荚果:出仁率取风干的荚果1000g~2000g剥出籽粒,称重,按公式(B.1)计算:式中:S——出仁率;K——籽仁质量,单位为克(g);P—-荚果质量,单位为克(g)。B.3.19性状24*荚果:籽仁数量双仁果类型花生有时会有单仁或叁仁荚果出现。B.3.20性状25籽仁:形状观察荚果果嘴位置的籽仁形状,见图B.12。1B.3.21性状26*籽仁:种皮主色23见图B.13。13深红色456B.3.22性状27*籽仁:种皮次色见图B.14。B.3.23性状28籽仁:种皮内表面颜色123图B.15籽仁:种皮内表面颜色B.3.24性状29*籽仁:百仁重取饱满的典型籽仁100个称重。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出苗后每周调查一次青枯病发病情况,收获前15d左右停止调查。根据群体发病情况,按表B.2划分抗性等级。表达状态植株成活率/%代码高感1高感到中感40~46(不含46)2中感46~55(不含55)3中感到中抗55~64(不含64)4中抗64~73(不含73)5中抗到高抗73~82(不含82)6高抗82~91(不含91)7高抗到免疫91~100(不含100)8免疫9B.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