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2_第1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2_第2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2_第3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2_第4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培训课件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介绍项目名称资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35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目录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基本知识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三、串联质谱技术介绍四、专家团队的组建五、项目内容与运行方式

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遗传性代谢病?

遗传性代谢病(inbornerrorofmetabolism,IEM)是一类有代谢功能缺陷的遗传病;是一类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尿素循环、碳水化合物、类固醇、金属等多种物质代谢障碍的疾病。患儿在新生儿期通常没有症状,可是一旦出现异常临床表现就表明疾病已进入晚期,身体和智力的损害已不可逆转,失去了治疗机会。是导致儿童残疾或夭折的主要病因之一。。人体有一个完善的生化代谢体系

——集成电路图人体内生化代谢是处于一个非常完善的代谢体系中,犹如一副集成电路板,各个部位控制着不同的代谢,有着不同的功能,相互之间又具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衔接关系。如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尿素循环等,但是一旦哪个环节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性的紊乱,紊乱的病态统称为遗传代谢性疾病。人体内生化代谢图——集成电路图每一代谢环节的阻滞都会导致代谢紊乱,这种病态即为代谢病(二)遗传代谢病的病因遗传性代谢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蛋白质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导致酶、受体、载体等的缺陷,使机体的生化反应和代谢出现异常,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造成出生缺陷发生有三大常见的原因:①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在上代或家族中可找到相同的患者。A.由于精子或卵子发生了异常而导致;B.通过带有异常基因的父亲或母亲传递而来。②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4个方面。A.物理因素:高温、高热、放射线等;B.化学因素:药物、农药、化肥等;C.生物因素: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等;D.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吸毒等。③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的病是有遗传因素作背景,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就会发病,如蚕豆病(一种溶血性疾病),有遗传因素存在,吃蚕豆就可能发病,如果他不吃蚕豆,就可能不发病。先天性代谢缺陷致病因素在已发病例中:35%的患儿遗传自父母的缺陷基因,由环境因素导致缺陷占65%。(三)什么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智能残疾的发生,提高人口质量而施行的专项检查。即在新生儿出生后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出现异常,而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时就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对症治疗,以避免患儿的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进而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这就是新生儿疾病筛查

(四)遗传代谢病的分类糖代谢异常半乳糖血症、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氨基酸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尿素循环异常、支链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血症MMA,MSUD)脂肪酸代谢异常短、中、长链脂肪酸氧化异常···核酸代谢异常

黄嘌呤尿症、尿嘧啶胸腺嘧啶尿症、β-脲基丙酸酶缺乏症···细胞器官异常

线粒体疾病、过氧化媒体病、溶酶体疾病···遗传代谢疾病的特点1.病种繁多,目前已发现500余种疾病。80%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单病发生率低,群体患病率高。3.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复杂多样。4.相对发病早,出生后6个月之前有临床表现的大约有40多种。5.临床表现不特异,医生难于积累经验,不易诊断,有赖遗传学或生化方法确诊。6.这些疾病多数在新生儿期不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之后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已不可逆转。7.新生儿期筛查可及时诊断治疗、挽救生命、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五)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拒食、呕吐、嗜睡,顽固性惊厥、肌张力亢进或低下,进行性运动失调,脑瘫、智力低下,甚至昏迷、死亡等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脱水,肝脏肿大或肝功能不全。代谢紊乱呼吸、循环:喂奶困难,呼吸困难,体重减少,有异味,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其他: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慢性湿疹、黄疸、

色素缺失、眼部异常、耳聋、头围小、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有机酸血症症状喂养困难代谢性酸中毒癫痫发作昏睡脂肪酸氧化缺陷病症状低血糖肌肉无力癫痫发作心肌病如果不及时诊断会引起终身后遗症:神经发育迟缓运动功能减退终身残疾GA1(戊二酸血症1型)GA1筛查

GA1无筛查GA-1—戊二酸血症I型(六)遗传代谢病的危害1、发病后果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2、总发病率不低3、具有隐匿性与不可逆转性1.发病后果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1)80%神经系统损害脑瘫、智力低下、顽固性惊厥、拒食、呕吐、神经功能异常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昏迷或死亡。2)70%多脏器损伤如肝脏肿大、肝功能不全、肾损伤、黄疸、青光眼、白内障、容貌怪异、毛发异常、皮肤异常、耳聋等症状。

3)40%患儿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及体格发育。相当多的IMD患儿在确诊和治疗之前即已死亡。4)因此遗传代谢病是死亡率与伤残率很高的疾病!对于每个患病的新生儿父母、家庭而言都是百分之百的灾难。如:常见的4种遗传代谢疾病危害

苯丙酮尿症发生率全国为万分之一。患儿若能在出生1个月内服用一种低或无苯丙氨酸的特殊奶粉,一般不会出现智力损害。但如未经处理,95%的患儿智力会呈重度或极重度损害。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俗称“呆小病”)发生率为万分之五,是患儿在胎儿时期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患儿身高和智力发育。由于患儿在新生儿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家长往往拒绝作新生儿疾病筛查。而一旦患儿出现眼距宽、塌鼻梁、躯干长、四肢短等临床症状后,即使再经治疗,智力低下也已无法挽回。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多数患者在新生儿期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危象,女性出现外生殖器男性化,男性有假性性早熟。蚕豆病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一般在食用蚕豆后1-2天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一旦发病,来势凶猛,表现为全身不适、脸色苍白、厌食、恶心、黄疸、尿色加深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休克、全身衰竭,甚至会危及生命。2、总发病率不低

中国出生缺陷病总发生率约为5.6%,每年1600万新生儿出生,其中约有90万带有出生缺陷。可见明显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有40万到50万个有代谢缺陷的新生儿:其中就有五万个痴呆、低智的患儿.国家每年因此损失二十个亿。出生缺陷不但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也日渐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中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9./万上升到2011年的153./万。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其中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由于其高发及不可逆而导致终生发病,对儿童身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出生缺陷唐氏筛查1866年,英国医生唐.兰顿发现21-三体病症,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唐氏综合症”3、具有隐匿性与不可逆转性隐匿性:新生儿出生后体内某些代谢产物虽已出现异常,但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就早期不容易诊断,是儿科临床的疑难杂症。此类疾病大多以神经系统症候为主要临床特点,其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的特异性检查。不可逆转性此类疾病表现复杂,可以造成体内任何器官和系统的损害。患儿在新生儿期常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异常,身体和智力的损害已不可逆转,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死亡率和复发率也很高,是导致婴幼儿不明原因死亡或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新生儿筛查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必须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这项关系孩子一生的“安检”。因此早期筛查是控制与降低遗传代谢病危害最有效的途径!(((9((七)遗传代谢病的防治1防治策略——三级预防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是预防。预防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婚检:第二道是产前诊断:第三道新生儿疾病筛查。2、防治关键——早查、早诊、早治每一道防线都有独特的防治方法,也有着预防不同疾病的效果,第三道防线是预防遗传代谢疾病的重要环节新生儿疾病筛查就是现代预防医学优生优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世界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1国际新生儿疾病筛查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1953年德国Bickel首先使用低Phe奶方治疗PKU获得成功,提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设想把患儿尽早从人群中筛选出来,因此形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概念。1962-1963年美国筛查40万例新生儿,发现病人20多名并早期治疗,证明新生儿疾病筛查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此,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得到推广,成为预防医学一项重要措施。(一)世界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2

德国1991年至2001年间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对出生人口的98%进行了筛查.澳大利亚自2004年起实现了全部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美国在2002年底已有24个州开展48种新生儿疾病筛查,2008年美国98%的出生婴儿进行48种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筛查。日本、韩国的新生儿筛查已经由家长自愿筛查变为依照国家立法必须进行的项目。(一)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11981年上海新华医院和儿科医学研究所开始筛查3种新生儿疾病(先天性甲低CH、苯丙酮尿症PKU和半乳糖血症GaL)1983年首次报告31862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PKU的发病率为1:15930;先天性甲低为1:6309;未检出GaL1982~1985年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全国11个省市PKU筛查协作组,共筛查新生儿约20万,PKU发病率为1:16500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起步于20世纪80年初(一)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21997~1999年中国、芬兰新生儿疾病筛查合作项目在5大省市(天津、上海、河南、湖南和江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开展活动1998年,卫生部组织专家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根据全国的经济水平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进行厂成本/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用于患儿诊治、护理、教育的经费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投入费用的3.7倍,充分体现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1年广州市进行相同内容经济统计分析,开展先天性甲低和PKU两种疾病筛查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29265246元,成本效益之比为7.9,高于全国水平1倍以上

(一)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3(政策环境)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党和政府为了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1994年国家颁布的《母婴保护法》中已明确提出“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2000年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明确提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母婴保健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次强调推广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国务院《2011-2020中国儿童发展规划》提出了“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和儿童死亡、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2002年卫生部、中国残联人联合会共同推出《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卫生部2009年出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多次组织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专家编写和修改《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二)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1组织体系:经过20余年的探索,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经历了自发开展到有序和系统规划的组织过程,初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服务体系:1、服务有标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管理有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3、检测有网络——至2008年我国已经建立了146个新生儿筛查实验室4、病种有要求——主要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两种导致智能发育障碍的疾病。(二)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2筛查种类1.全国各地主要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两种导致智能发育障碍的疾病。2.广东和广西两地根据当地疾病谱的特点增加了G6PD筛查。3.南京、无锡、上海、黑龙江部分地区还增加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筛查。(二)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3筛查规模开始我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较低,至2002年底筛查覆盖率尚不到20%。2002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学组收集各地主要新筛中心的数据。1985~2001年16年各地筛查:PKU581.7万例新生儿,发现患儿522例,发病率l:11144;先天性甲低552.4万,发现患儿1836例,发病率1:3009。目前以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为主要项目的筛查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4筛查技术先天性甲低主要测定TSH,绝大多数实验室使用酶免疫法(E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DELFIA)和荧光酶免疫法新生儿疾病筛查早期应用的放射免疫试验方法(RIA)因灵敏度较低,目前已经不建议采用PKU筛查使用Guthrie细菌抑制法(BIA)和荧光法G6PD缺乏症筛查使用纸片荧光斑点法目前上海、北京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采用先进的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筛查。(二)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5存在问题

1、筛查病种少2、筛查技术落后3、招回难(二)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6

1、筛查种类少目前国内开展新生儿代谢缺陷病筛查普遍存在筛查病种少、普遍只做2-4种遗传代谢疾病全国各地主要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两种导致智能发育障碍的疾病。广东和广西两地根据当地疾病谱的特点增加了G6PD筛查。南京、无锡、上海、黑龙江部分地区还增加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筛查。(二)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62、筛查技术滞后由于受制于经济与技术服务条件等因素,我国大多数地方只能采用效率很低的荧光分析法等筛查手段筛查2-3种遗传代谢疾病,只能解决一种实验检测诊断一种疾病,远不能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国家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要求。先天性甲低主要测定TSH,绝大多数实验室使用酶免疫法(E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DELFIA)和荧光酶免疫法.新生儿疾病筛查早期应用的放射免疫试验方法(RIA)因灵敏度较低,目前已经不建议采用.PKU筛查使用Guthrie细菌抑制法(BIA)和荧光法。G6PD缺乏症筛查使用纸片荧光斑点法。这些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均是“一项实验检测一种疾病”的方法,且检测时间过长——筛查效率低;灵敏度低。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筛查技术(二)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7

3、招回难

1.阳性召回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召回工作中存在筛查阳性疑似病例召回率不高的现象已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3.如何采取灵活的、人性化的召回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筛查阳性召回率,保证患儿尽早得到确诊和治疗,有效避免体格发育障碍和智力低下的发生是关键的一环。

1998~2006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召回结果——————————————————————————

年度疑似病例数召回数召回率%p——————————————————————————1998~2001103060758.9<0.012002~200510772847178.6<0.0120062657229986.5——————————————————————————以福建新筛召回管理现状为例三、串联质谱技术简介(一)串联质谱仪技术的定义(MS/MS)

质谱仪通过检测物质的质量与电荷比(m/z)

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仪器

串联质谱的原理;是将2个质谱仪经一个碰撞室串联而成目的是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性。MS/MS同时可检测数十种氨基酸可协助诊断数十种与氨基酸有关的遗传代谢病检测的疾病谱显著扩大。该方法还可同时自动计算相关物质的比值两者结合可提高对某些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因此优于其他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大大降低筛查诊断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尤其对已作为常规筛查的疾病。有报道筛查苯丙酮尿症数十万例达到了零错误率(二)串联质谱技术的优势1.与传统遗传代谢病检查手段相比,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高效率。的优势技术;即通过一次实验可筛查出包括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紊乱、脂肪酸氧化缺陷在内的十几~几十种遗传代谢性疾病,。2.真正实现了从“一种实验检测一种疾病”到“一种实验检测多种疾病”的转变,并使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率大大降低,适合大规模遗传代谢病筛查,为遗传代谢疾病广谱筛查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3.采用血滤纸片作为检测样品,易于采集及递送,节省时间和成本。MS/MS的应用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的革新

1.代谢病临床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常规试验检测——缺乏特异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表现2.遗传性代谢疾病患儿急性期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传统的辅助检查手段也难以提供确诊依据,许多患儿因此错过了最佳干预期而致愚、致残,甚至致命。3.病种繁多--500多种代谢病种与临床无特异性的特点决定了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4..因此新筛与临床都需要:广谱、快速、灵敏度高的筛查技术。做到从“一种实验检测多种疾病”的要求。这就是串联质谱技术!

随着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全民健康意识的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会同预防接一样普及,筛查的病种会逐步增多,新生儿疾病筛查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发展趋势串联质谱筛查与传统筛查方法比较传统筛查一滴血片一种试剂一次试验一项参数一种疾病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一滴血片一种试剂一次试验上百项参数40余种疾病普通新生儿(按时间表进行筛查)高风险患儿1.有不明原因死亡的兄弟姐2.父母曾经流产或习惯性流产3.出现遗传代谢病症状4.婴儿为试管婴儿5.被送进NICU的婴儿每个新生儿都需要进行筛查1、公益性——资助额度大串联质谱技术是当前最先进、有效的筛查分析技术,由于设备价格昂贵,

目前仅应用于各种高端实验室。运用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筛查48项遗传代谢病,北京市各大医院的收费标准是880元/人。运用国际先进技术免费筛查对受检婴儿及家庭是很大的实惠!2、先进性——技术服务层次高筛查技术——国际接轨服务机构——高端服务专家——层次高四、专家团队介绍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是我会乃至农工党中央连接我国医卫界科技精英的桥梁和纽带,是由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各专业各学科各方面的业内前辈、学科带头人、相对权威的一批专家学者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承担与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相关的调研、咨询、培训和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是服务于中国的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专家技术方面的建议、指导和帮助.遗传代谢疾病专家委员会的组建一、目的:1.推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良性发展,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搭建遗传代谢疾病的科学研究,技术交流与新筛工作指导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遗传代谢疾病防治的服务体系。二、背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的同时;需要有高端的技术指导、严格的质量把关、组建国内高端的具有权威性的遗传代谢疾病专家队伍,体现公益组织对新筛工作项目的严谨性。从而共同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再上新新台阶。为携手共促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有效落实,经我会研究决定拟聘您为专家团队在新筛工作中的作用为推动新筛工作进展,体现公益组织对新筛工作的支持,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新生儿疾病免费筛的同时,组建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会新筛专业委员会,聘请了三十多位国内省级以上高端遗传代谢病方面知名专家,为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为遗传代谢筛查工作在技术上给预指导,在质量上予以监督。借助免费新筛项目,在健康人群中采用新技术、多病种上提供大样本、大数据,为科研提工作供我国第一手可靠资料;为研讨国际、国内遗传代谢疾病防治的新进展搭建了平台。部分专家介绍1罗小平,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医学院遗传代谢病诊断中心主任,同济医院儿科学系主任,遗传代谢内分泌研究室主任。为亚太儿童内分泌学会前任主席,全球儿童内分泌和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亚洲儿科遗传代谢病学会理事;中华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组组长;中华围产医学会常务委员,胎儿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新生儿疾病筛查学组副组长;卫生部新生儿筛查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国内外35种专业杂志亚洲主编、副主编、编委或审稿专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参编/参译35部专著,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药监局儿科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负责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遗传代谢病学、儿童内分泌学及新生儿/围产医学。部分专家介绍5王治国,男,职称:临检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兼室间质评室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一直从事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工作。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致力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部分专家介绍6欧明才,男,职称:主任医师,职务:主任。现为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主任,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负责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实验室的业务管理和筛查疾病患儿诊疗工作。先后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有1项省级科研成果,现有关于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在研省级科研课题2项。国家级新生儿疾病筛查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与控制专委会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学组成员、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和诊治。廊坊试点启动仪式部分专家介绍76、黄晓春,女,职称:博士,主任技师。现任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生儿疾病筛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专家组成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致力于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分析与研究。部分专家介绍8李梅,女,职称:主任医师。职务:主任现任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首席医疗专家,大内科主任兼急诊急救科主任,同时兼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会理事,黑龙江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和《国际儿科学杂志》编委,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著、论文、综述及译文50余篇,参编儿科书3本,曾任哈尔滨市政协第8~11届委员和农工党哈尔滨市委委员研究领域:新生儿重症与儿科重症监护。部分专家介绍9江剑辉,男,职称:主任医师。职务:主任现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主任。25年累计筛查了200万新生儿,建立了国内第二个串联质谱筛查实验室,熟练运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40余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和早期诊治。在国内率先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并且自主研发多款软件形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信息系统、率先实现信息化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致力于遗传代谢病筛查、检测、诊断、早期治疗。部分专家介绍10刘丽宏,女,职称:药理学博士、主任药师,职务:主任。曾任第四军医大学分子药理学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理学博士后,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总药剂师、药事部主任、Ⅰ期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疾病诊断与筛查、药理学、毒理学等研究。近年来先后引进“中毒药物快速筛查”、“全谱氨基酸检测”等多项临床特色项目。整合多学科技术,将生物小分子的检测与代谢组学进行有机结合,探索机体中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技术研究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上万例筛查;近几年来承担相关课题研究11项。5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8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6项。研究方向:临床药学、临床疾病诊断与筛查、药理学、毒理学、医院药学管理等。部分专家介绍11王维鹏,男,职称:主任技师。职务:主任现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遗传中心、输血科主任。国家级新生儿疾病筛查组成员。致力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及诊断、遗传疾病诊断及产前筛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方面的学术研究。举办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高峰论坛,1.为推动新筛工作顺利进展,总结、交流我国新筛工作所取得之成就,以便对此领域的学术研讨、交流有推进作用,我会拟定明年五月在北京主办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高峰论坛,届时来自全国各地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领军精英汇聚北京,共话今后遗传代谢疾病前景与发展。2.故此邀请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前来参会3.为推动新筛工作顺利进展,总结、交流我国新筛工作所取得之成就,在本次论坛会前将在全国征集、筛选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优秀论文10篇,刊登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上。

最佳方案:

第一代新筛+第二代35项筛查

关系孩子一生健康的“安检”35种遗传代谢疾病

脂肪酸代谢疾病(11种)

1.肉碱/酰基肉碱转移酶缺乏症2.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Ⅰ型3.新生儿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Ⅱ型4.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5.3-羟基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6.三功能蛋白缺乏症7.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8.羟基短链酰基辅酶A脱缺乏症9.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0.短链酰基辅酶A脱缺乏症11.2,4-二烯酰辅酶A还原酶缺乏症

35种遗传代谢疾病

氨基酸代谢疾病(11种)

1.枫糖尿病2.高胱氨酸尿症3.高甲硫氨酸血症4.酪氨酸血症5.精氨琥珀酸尿症6.瓜氨酸血症7.精氨酸血症8.高血氨症、同型瓜氨酸尿症、高鸟氨酸血症综合症9.5-羟脯氨酸尿症(焦谷氨酸尿症)10.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症11.高鸟氨酸血症35种遗传代谢疾病

有机酸代谢疾病(13种)1.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分裂酶缺乏症2.戊二酸血症Ⅰ型3.戊二酸血症II型4.丙酸血症5.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6.甲基丙二酸血症7.异戊酸血症8.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9.多种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10.线粒体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缺乏症11.丙二酸尿症12.异丁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3.3-甲基戊二酰辅酶A羟化酶酶缺乏症

罕见遗传疾病简介及治疗方法

1.苯酮尿症(PKU)苯丙胺酸在分解成酪胺酸的代谢路径中发生障碍,导致苯丙胺酸大量堆积体内,产生许多有毒的代谢物质,造成脑部伤害,甚至严重的智力障碍。苯酮尿症可分为食物型与药物型两种。食物型的病患要避免吃含苯丙胺酸的食物,举凡鱼、肉、蛋、奶、豆类之食物,都要严格控制,病患得靠特殊奶粉来补充营养。药物型的患者则必须补充一些副作用极大的神经传导物质,其病症的控制上,较食物型之患者略为困难。治疗:给予特殊奶粉枫糖尿症2.人体中缺少支链甲型酮酸脱氢酵素,使得支链胺基酸(缬胺酸、白胺酸、异白胺基酸)的代谢无法进行去羧基化反应。通常罹患此症婴儿,在开始喂食后数天至一周内,会出现呕吐、嗜睡、食欲减低、呼吸急促、黄疸、抽搐等现象,身上散发焦糖的体味或尿味,严重者会意识不清、昏迷甚至死亡。治

疗:以限制支链胺基酸的摄取,再补充特殊奶粉及维持体内代谢物质之平衡为主。3.酪胺酸血症酪胺酸是人体一种非必须胺基酸,主要的来源包括饮食摄入及苯丙胺酸代谢所产生的中间产物。遗传性高酪酸血症主要成因为酪氨酸代谢过程中酵素功能异常所造成,其中第一型为β-羟基-苯基-焦葡萄酸氧化酶缺乏所致。急性高酪胺酸血症为快速且猛爆性的病程,若不及时治疗,将有死亡的危险。病程通常发作于1至6个月大的时候,患者常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及低血糖等病征,另有肝脏病变及神经方面的症状。至于慢性高酪胺酸血症多在一岁以后才发展出病状,包括生长迟缓、肠胃道症状、进行性肝硬化、多重肾缺损和佝偻症等临床的表现。,并以药物NTBC来治疗。治疗:以特殊奶粉限制苯丙胺酸及酪氨酸之奶粉的摄取,并以药物NTBC来治疗。4.高胱胺酸尿症因为胱硫醚合成酵素的功能缺乏,造成高半胱胺酸合成胱胺酸的过程中发生障碍,在体内堆积甲硫胺酸、高胱胺酸、高半胱胺酸及复合双硫化合物等异常代谢产物。主要症状为智能不足、骨骼畸型、眼球水晶体脱位、心脏血管疾病及血栓等临床症状。治疗:可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B6(VitB6)或限制甲硫胺酸的摄取,再使用特殊奶粉来补充体内所需之胺基酸。给予特殊奶粉5.瓜胺酸血症.瓜胺酸是尿素循环中的一个胺基酸,尿素代谢循环是人体内排除氨的主要途径。瓜胺酸代谢不良将导致尿素循环功能障碍而引发高血氨。此类病患出生时并无明显症状,在经过喂奶数小时至数天后开始发病,刚开始会有呕吐、喂食困难、吸吮力变差等现象,紧接着呼吸变得急促、常显现倦怠感、有时会哭闹不安及出现痉挛,而意识状况则是逐渐恶化终至昏迷。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即会造成智力受损及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临床上可分为新生儿型及成人型,成人型则属再发性高血氨症。治疗:原则以降氨药如安息香酸或苯丁酸钠盐为主,另外,特殊奶粉及低蛋白的饮食限制也很重要。另外,补充精胺酸也可改善治疗效果。6.精胺酸血症为高血氨症的一种,主要为精胺酸酶缺乏所致,疾病症状常是以神经学症状为主。治疗:原则与瓜胺酸血症相似,均需以特殊奶粉控制蛋白质的摄取。7.高氨血症为高血氨症的一种,主要症状为喂食困难、呕吐、昏睡、肌肉张力低、痉挛、抽搐、癫痫、呼吸暂停及昏迷等。治疗:原则以特殊奶粉控制以及低蛋白质食物控制,除了降血氨药物治疗之外,必要时得补充瓜胺酸。8.极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人体由食物或奶粉摄取各种脂肪酸,而脂肪酸必须进入细胞的能量工厂-「粒线体」中以进行分解,分解所产生的能量可提供细胞进行使用。脂肪酸的分解若产生问题,身体许多功能便会失调,特别是肌肉、心脏、肾脏等器官。极长链脂肪酸的分解若出现问题,多以低酮性低血糖表现,另外,肝脏及心脏均会发生病变。治疗:饮食方面以少量多餐避免飢饿为主,限制长链脂肪酸的摄取与补充肉硷是主要的治疗原则。9.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长链脂肪酸的分解障碍则会造成喂食困难、肝脏及心脏肿大,另外,脑部的伤害及肌肉无力会陆续发生,若不及时加以治疗,会有死亡的危险。治疗:饮食控制以高碳水化合物的低脂肪饮食为主,补充中链脂肪酸(MTCoil)、核黄素与肉硷为治疗原则。10.中链脂肪酸代谢异常

脂肪酸氧化障碍会导致能量不足与代谢中毒,产生脑病变、心肌病变及肌肉病变等症状,造成突然发作的低酮性低血糖、呕吐、嗜睡及昏迷等类似雷氏症候群之症状。此病类多发生于白人及北欧地区。治疗:在饮食方面应少量多餐,避免飢饿并限制长链及中链脂肪酸的摄取,并以肉硷治疗。11.短链脂肪酸代谢异常

短链脂肪酸分解障碍通常会造成喂食困难及低血糖昏迷,生长可能会出现迟缓,其临床表现较多样化,可包含脑病变及代谢异常。治疗:饮食上必须避免飢饿,并以肉硷来治疗。12.肉硷穿透障碍

此疾病为肉硷与脂肪酸结合之后无法进入粒线体,通常在新生儿时期即发病,症状为新生儿期高血氨、低酮性低血糖昏迷、心律不整及心肌病变等,治疗:治愈状况不佳。13.肉硷结合酵素缺乏症第一型

肉硷负责将脂肪酸运送到细胞的能源中枢-「粒线体」,脂肪酸随即在粒线体中进行分解并产生能量,若肉硷无法与脂肪酸结合或结合后无法分离,导致运输脂肪酸进入粒线体的功能丧失,其症状大多为心肌病变、低酮性低血糖昏迷以及肌肉无力等。肉硷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症第一型是肉硷无法与脂肪酸结合,第一次发病大多在两岁左右,以低酮性低血糖昏迷呈现,此外,肝功能及肾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肉硷结合酵素缺乏症第二型14.肉硷结合酵素缺乏症第二型肉硷与脂肪酸在共同进入粒线体后,无法进行分离,分为成人型及新生儿型。成人型多因激烈运动之后产生肌肉溶解,肌肉疼痛及血尿,甚至导致肾衰竭。新生儿型则对生命有威胁性,必须及时治疗。治疗:包括低蛋白、低脂肪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治疗,应避免飢饿及保持体温。肉硷的补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5.肉硷吸收障碍肉硷缺乏症的病儿无法将脂肪酸运送到粒腺体,以进行氧化产生能量,在一岁前会发生高血氨性脑病变。治疗:及早诊断,定时补充肉硷即可痊愈。16.戊二酸血症第一型因为戊二酰基辅酶A去氢酶缺陷,导致分解离胺酸与色胺酸之代谢异常,造成有毒的代谢产物,如戊二酸等会过量堆积于血液与组织中而由尿液排出,造成渐进的神经学症状异常。一般而言,患者在两岁之前发展正常,可能有无症状的巨脑,在婴儿期的晚期呈现出症状,包括神经症状如运动困难、渐进式的手足舞蹈症、肌肉低张到僵硬、麻痺、四肢向外翻转,身体呈弓状等,也可能会有癫痫或昏睡昏迷的急性发作。治疗:饮食控制及核黄素与肉硷补充为原则,以及避免飢饿。早期治疗有相当好的成果,但长期的预后还不是很清楚。17.戊二酸血症第二型

此病症主要成因为多发性酰基辅酶A去氢酶缺乏所导致,因而造成脂肪酸及支链氨基酸代谢出现问题。主要症状为急性的代谢异常,新生儿会有低血糖、酸血症、肌肉无力、肝脏肿大等症状,另外,脚底会有汗臭味。治疗:饮食控制方面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为主,并以少量多餐进行,以补充核黄素与肉硷为治疗原则。18.甲基丙二酸血症是有机酸血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此症因甲基丙二酸辅酶A变位酶功能异常,导致体内甲基丙二酸、丙酸等有机酸的蓄积而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患者会突然发生进食不良,呼吸急促甚至昏迷,严重时引起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血氨、高甘胺酸血症,新生儿、婴幼儿期死亡率很高或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晚发型的患者虽然病情较轻,但因诊断困难,导致脑部已出现伤害。治

疗:长期治疗靠特殊奶粉控制饮食的蛋白质,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19.丙酸血症

有机酸血症的一种,所谓有机酸血症是蛋白质分解途径出现障碍,许多有害的有机酸便堆积在血液中,造成新生儿喂食困难、呕吐、呼吸急促及昏迷等,若不及时治疗,将有死亡的威胁。治疗原则以降低血液的酸性为主,若无法以电解质溶液来降血酸,可进行血液透析,另外,可以肉硷来补充间接性肉硷缺乏,同时降低特殊蛋白质的摄取。20.异戊酸血症此病症为异戊酸辅酶A去氢酶缺乏症,发病年龄为0~1岁,急性期症状包括呕吐、缺乏食欲、无精打采、嗜睡、神经症状、体温低等,通常发作的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摄取太多高蛋白食物。治疗:使用特殊奶粉限制蛋白质摄取及肉硷和口服甘胺酸(Glycine),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21.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

此病症亦为白胺酸代谢异常之疾病,疾病症状包括肌肉无力、癫痫及皮肤方面的病变。治疗:以饮食控制及补充肉硷或Biotin为主要原则。22。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由于体内无法合成酵素来分解白胺酸,导致体内堆积有害人体的有机酸,若无法及时以药物治疗或食物控制,患者常会因酸中毒而致智障或死亡。发病征状如下:持续性呕吐、四肢无力、盗汗、手脚冰冷、脸色苍白、呼吸改变、抽筋痉挛、暴躁易怒、昏睡乃至昏迷。由于体内无法合成酵素来分解白胺酸,导致体内堆积有害人体的有机酸,若无法及时以药物治疗或食物控制,患者常会因酸中毒而致智障或死亡。发病征状如下:持续性呕吐、四肢无力、盗汗、手脚冰冷、脸色苍白、呼吸改变、抽筋痉挛、暴躁易怒、昏睡乃至昏迷。

23.三功能蛋白质缺乏症本疾病是一种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疾病,由于三功能蛋白质扮演粒腺体中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的触媒,如果三功能蛋白质缺乏会引起喂食困难、低血糖、昏睡及意识不清,导致不明原因的婴儿猝死症及心肌或肌肉病变。治疗:饮食以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为主,少量多餐避免飢饿,并且补充肉硷。24.乙基丙二酸血症有机酸血症的一种,因为堆积有害的代谢产物,导致酸血症及神经性症状。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