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的本质:犯罪心理研究-正式版汉娜·马奎尔,苏鲁蒂·巴拉_第1页
暴力的本质:犯罪心理研究-正式版汉娜·马奎尔,苏鲁蒂·巴拉_第2页
暴力的本质:犯罪心理研究-正式版汉娜·马奎尔,苏鲁蒂·巴拉_第3页
暴力的本质:犯罪心理研究-正式版汉娜·马奎尔,苏鲁蒂·巴拉_第4页
暴力的本质:犯罪心理研究-正式版汉娜·马奎尔,苏鲁蒂·巴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读者朋友,你好!我们猜想你之所以选择拿起这本书,要么因为你是幽灵帮的一员,是我们的播客“直击作案”(RedHanded)的狂热铁粉,或者……或者只是因为你就是有点病态的好奇心。但是不管怎样,显然你很有品位。如果我们对你猜测得没错,那么你将对接下来读到的内容驾轻就熟,因为本书会通过带你研究那些人们熟知的残忍杀人犯、连环杀手以及负面新闻报道等,深入了解人类最极端的行为。我们将逐章深入研究世界各地最残忍的凶案,并提出一个显而易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让一个杀人犯拿起了屠刀?但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熟悉一下彼此。2017年,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一次聚会上相遇。苏鲁提·巴拉(SuruthiBala)在旅行了一年后刚刚回到英国,在此期间她发现了犯罪实录播客的魔力,这些播客陪伴她度过了横跨亚洲的27个小时的巴士之旅,也陪伴她在南美洲独自徒步旅行,让她可以从肠胃不适、蚊虫叮咬和摩托车事故中抽离片刻。这次旅行结束后,苏鲁提准备重回充满高压和时差的企业会展职场。但首先,为了让自己适应回家后的生活,她决定对任何尝试都说“好”。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好”,让她去了那年11月伦敦最东部的一个聚会。汉娜·马奎尔(HannahMaguire)也在这个聚会上,她正在为她的美国室友和室友的整个大家庭(所有人都挤在她的小公寓里过节)准备一顿感恩节素食梦幻大餐。汉娜超级喜欢故事,但却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所以当她在韩国生活,且想要逃避那些找她学习英语的流着鼻涕的小屁孩时,她爱上了播客。在这次宿命般的感恩节聚会之前,汉娜回到伦敦,一边给别人洗杯子,一边梦想着在音乐剧剧场工作,经常在剧场特等席后面打盹。她做这些事几乎没有赚到钱,这就是汉娜不得不和美3国室友合租、睡在充气床垫上的原因。吃着蛋白霜脆饼,按照往常在聚会上与陌生人社交的惯例,两位女士一开始只是礼貌地闲聊。但当开始啜饮葡萄酒时,她们惊奇地发现,她俩都痴迷于琼贝妮特·拉姆齐(JonBenétRamsey)的案件。当喝了更多的酒后,她俩就像那些在洗手间酩酊大醉的女士们一样,开始承诺要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开一家狗狗冰淇淋店,或者一起开一个犯罪实录播客。遗憾的是,狗狗和冰淇淋并没有相遇,汉娜和苏鲁提却再次相遇了——这次是在伦敦东部白教堂路(WhitechapelRoad)的盲人乞丐(BlindBeggar)酒吧,那儿是臭名昭著的克赖兄弟(Kraytwins)当年经常出没的地方。汉娜和苏鲁提再次一拍即合,意识到她们都渴望找到一个有创意的发泄方式,于是决定创办一个犯罪实录播客。就这样,“直击作案”诞生了。起初,这只是一种爱好,这两个女人没有任何关于犯罪实录、播客、广播、声音编辑、音频制作、研究或剧本写作的经验。但为什么要让这样的小细节阻止你呢?特别是当你可以花10英镑买一个麦克风,然后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在楼梯下的橱柜里一起谈论谋杀案时?快进到今天,“直击作案”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屡获殊荣的热门播客,有成千上万自称为幽灵帮的人收听我们每周的节目。里面有谋杀案件,有妙语连珠,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内容。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直击作案”仍然继续把听众带回我们第一次相遇的聚会上——我们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讨论一个令我们着迷的案件的时刻。一周又一周,我们在“直击作案”中探索了一系列真实发生过的谋杀案,目的不仅仅是剖析故事,还剖析了每一起犯罪事件涉及的社会、文化、政治和心理因素。在多年来对暴力型犯罪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但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心间:什么导致了凶手杀人的举动?尽管关于先天和后天因素的争论已经有点过时了,因为答案当然是4两者兼而有之,但是我们仍然痴迷于了解这种基因、环境和个人经历之间令人费解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所以在几百期播客播出之后,我们决定,是时候把我们学到的整合起来,写出这本讲述凶手与常人不同之处的书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非常复杂的,导致一个人杀害另一个人的原因是复杂和曲折的。如果你听了“直击作案”,你就会知道,不管这些案件的性质有多恶劣,我们从来没有把杀手称为“怪物”。这样的称呼意味着他们不同于常人,也方便地将这些人排除在社会责任之外;这样的称呼忽略了他们的人性,而且对于人们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导致一个人脱轨和堕落的通常是一些与人性相关的东西。所以,让我们开始吧。5第一章遗传“坏”基因、布伦纳综合征、邦迪的精神病态测评量表2019年,有2600万人在家自己进行了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和4年前通过往小瓶里吐入唾液或是使用口腔拭子来确定自己是否能够继续摄入面包或是自己身上的爱尔兰血统到底占比多少的人数相比,增长了1633%。我们想不出,还有什么能够超越它的增长热度。DNA检测数量的火箭般增长,揭示了两件事情:我们对了解自己的基因构成,一直保持着热忱;我们近年来在基因科学和分子生物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3年发表的第一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揭示了一些惊人的情况:首先,我们拥有的基因数量比任何人预测的都要少;另外,它带来了一些令人惊叹的进步,比如筛选特定疾病,促进难以想象的新疗法的发现,使基因组测序变得简单,甚至使基因编辑成为可能。但是,决定我们是谁的那些更复杂的因素,如性格和行为,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能通过查看别人的基因组序列来预测这个人的未来吗?还是它其实只是更高级的茶叶占卜或塔罗牌预测,只是被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如今,人们很难忽视那些不断涌现、能上新闻头条的发现——声称证实某些特定基因能够决定人们是否有拖延症、是否自由主义者、是否会通奸,甚至声称一些基因可以用于判断一个人何时会失去童贞。那么,能够预测犯罪行为的基因是什么?罪犯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7形成的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新技术在遗传学领域兴起,人们寻找犯罪行为和遗传之间联系的热情持续升温。这是为什么呢?不难想象,如果能找到预测暴力、堕落和谋杀的遗传标记,人们也许就能提前进行干预;拥有这种基因的人群得到治疗后,或许可以避免将来有人因他们而遭受伤害。但是我们也不禁认识到,这样的技术带来的影响会有它的另一面——这可能会使得杀人凶手被冠上“怪物”的帽子。如果能在杀人犯和普通人之间找到明显的基因差异,那不是很好吗?这是否意味着杀人犯真的是“另类”?是否意味着整个社会可以大大地舒一口气,不用担心是社会环境造就了凶手?毕竟,如果这些人天生就是杀人犯或罪犯,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再担心社会的不平等、住房条件的糟糕、医疗保健的缺乏或教育系统的不合格——因为有些人天生就是坏人。我们猜测,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一个简单的前提是理想的,但是现实当然要复杂得多。请和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在探索“杀手”基因的有效性和意义时,我们将向你灌输大量的脑科学知识。8基因,你来掌舵!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破译基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学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学术界对这门学科本身存在很多分歧,而行为遗传学的话题虽然很吸引人,但经常引起高度争议。当遗传学涉及与犯罪有关的行为(甚至只是倾向)时,它就变得特别危险。造成这种复杂局面的原因有社会、临床和法律上的,这些我们都会在本章讨论。首先让我们从法律开始。试想一下,一个人被驱使行凶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他的行为不是一种自我选择而且脱离了自己的控制,因此凶手可能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9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天生的凶犯?让我们一起从美国田纳西州的山区开始探索这个想法。2006年10月16日,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BradleyWaldroup)坐在他的拖挂房车里,等待分居的妻子佩妮(Penny)和4个孩子到来,孩子们将和他一起度过周末。沃尔德鲁普夫妇结婚几年后又分居了,佩妮显然很担心丈夫会做出什么事来。事实上,她已经告诉她的邻居,如果那天晚上7点半她还没回来,就报警。并且她似乎不愿意单独送孩子过去,而是邀请了朋友莱斯利·布拉德肖(LeslieBradshaw)一起。当佩妮、莱斯利和孩子们到达房车时,布拉德利握着一把点22式步枪,很明显喝了酒。佩妮急忙把孩子们的行李卸下来。当两名女士试图回到她们的面包车里并离开时,布拉德利说他想谈谈。佩妮特别想一走了之,因为在丈夫喝酒后谈话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她说她得去上班了,等她来接孩子的时候再谈。但布拉德利一点也不满意。他从佩妮手里扯下车钥匙,扔进树林,然后对她大喊大叫。这时莱斯利下了车,要求布拉德利让她们立即离开,并停止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布拉德利很生气——在他看来,莱斯利就是佩妮离开他的原因,莱斯利让他的妻子和他反目成仇。所以,他拿起步枪向莱斯利开火。佩妮吓坏了,从车里逃出来开始奔跑。但是突然她就听到一声枪响,一颗子弹击中了她的背部。几秒钟后,布拉德利坐在她身上,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刀不停地捅刺她。然后他把她拖回面包车旁,扔在了莱斯利的尸体旁边。布雷德利的满腔怒火还未消散,所以他用一把砍刀砍开了莱斯利尸体的头。当佩妮尖叫着让布拉德利停下来时,他又用砍刀砍向妻子,把她的小指砍了下来。他抓住佩妮的头发,把她拖进了房车。她的血流得到处都是,所以10布拉德利叫他们的一个女儿给妈妈拿些水和毛巾来擦血。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让4个孩子都来和母亲道别,说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她。失血过多的佩妮恐惧而虚弱地抽泣着,她吻了每个孩子,说她爱他们。然后,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让困惑的孩子们离开房间,想和佩妮做爱。但他认为她太邋遢和肮脏(在他追逐她,开枪袭击、刺伤她,并用砍刀砍掉她的手指后),所以他让她先去洗澡。佩妮拒绝,不打算让自己被强奸和谋杀后的清理工作对凶手来说更容易。于是布拉德利耸耸肩,把她拽到床上,开始撕扯她的衣服。就在这时,他们的女儿跑进房间说警察在外面,佩妮于是只穿着内衣跑出了房车,身上的枪伤和刀刺伤让她流血不止。她跳上警车,请求警官进去救她的孩子。谢天谢地,佩妮·沃尔德鲁普熬过了这场痛苦的考验,但她的朋友莱斯利已经死了。当警察走近时,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没有反抗,他很快承认自己袭击了佩妮并杀了莱斯利。2008年8月,检察官以两项严重绑架罪、一项一级谋杀罪,以及一项一级谋杀未遂罪对他提起公诉。在检察官看来,沃尔德鲁普的行为非常明显地显示出谋杀的意图和预谋。那天他手里有枪,还有一把砍刀。就算忽略这点,他还告诉孩子们向母亲说再见——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记住,预谋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坐下来制订一个复杂的计划,然后带着“杀人专用包”和待办事项列表出发开始行动。“预谋”只是说在犯罪的过程中,你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并改变你的行为。事实上,布拉德利让佩妮去洗澡——这样他就可以强奸她,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表明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很大的掌控力。检察官确信,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将被判所有罪名成立,并被判处死刑。这起可怕的案件似乎一切都简单明了,但这种简单只维持到案件进入庭审阶段。11判决经过4天庭审,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一案的陪审团仅仅审议了11个小时就达成了一致。2009年3月21日,当判决宣布沃尔德鲁普的谋杀罪名不成立时,法庭上充满惊呼。2010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采访中,检方检察官德鲁·罗宾逊(DrawRobinson)描述,他听到结果时“目瞪口呆”——一个人枪杀了一位女士并将她的尸体用砍刀砍开,而且还在自己孩子面前射伤和虐打妻子,却能摆脱谋杀罪名,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特别是这起案件还是在田纳西州的波尔克县(PolkCounty)受理,这里可是给人以“严惩犯罪”印象的。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在于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的基因。沃尔德鲁普的辩护律师知道他们必须拿出一些证据,所以找范德堡大学的法医精神病学家威廉·伯内特给沃尔德鲁普做了一次精神病学评估。伯内特同意了,还采集了血样来分析沃尔德鲁普的DNA。事实证明,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果然拥有辩护律师要寻找的“战士基因”。12单胺的不幸:“战士基因”在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受审的时候,“战士基因”这一话题在一些媒体上热议,时不时就登上头条,不断吸引人们的眼球,也获得了《菲尔博士脱口秀》(Dr.Phil)的特辑讨论。但要了解为什么人们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对这种基因的关注狂热到完全失去理智,我们首先要回到1978年的荷兰。当时,荷兰的一位女士认为她家族里的5个男性都有点问题。我们来快速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5个男性里有一个是连环纵火犯,另一个试图开车撞死他的老板,还有一个试图持刀强奸自己的亲姐妹。5个人中只有1个完成了小学学业,而且他们的智商都低于85。这位女士在阿纳姆奈梅亨大学医院找到了临床遗传学家汉·布伦纳(HanBrunner)教授,并恳求他的帮助。她向教授解释,她觉得肯定有什么遗传问题才导致了家人的智商低下和极端暴力倾向,而且她不是家里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人。几十年前,这位女士的叔祖父就绘制过一份家谱,发现如果追溯到19世纪,家族中还有更多男性成员呈现类似特质。这位叔祖父确信,一定有一些遗传因素导致了家族中男性成员的暴力问题,这一切不可能这么巧。事实证明,这位女士和她的叔祖父是对的。直到1993年,汉·布伦纳才找到原因:这个家族中有暴力倾向的男性,都有一种叫作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的失活变体。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人类首次将特定基因与攻击行为联系起来。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准备好,我们马上要带你进入一场充满科学、伪科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的神奇之旅。基因是DNA的一部分,它提供指令使DNA产生特异性酶。MAO-A基因是一种单胺氧化酶A基因。单胺氧化酶A会分解神经递质(负责大脑信号传递的分子)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如果这些神经递13质完成使命后没有被分解或移除,它们在大脑中的积聚会导致异常行为,甚至可能让人产生攻击性。自然地,MAO-A基因有几种不同的变体,区别在于对单胺氧化酶调节的活性不同。布伦纳的研究发现,这个荷兰家族男性的MAO-A基因有一种变体,它完全不活跃,所以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血清素在他们的大脑中水平更高。布伦纳的理论认为,这些成分在男性大脑中的积聚可能导致人“在紧张的情况下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引发明显的攻击和性瘾行为。布伦纳将这种罕见的疾病命名为布伦纳综合征。这种疾病非常罕见,事实上,这种失效的、完全不活跃的MAO-A基因变体并没有在这个荷兰家族以外的男性身上被发现。另一种更为常见的MAO-A基因变体是MAOA-L(L表示低表达型)基因,它导致单胺氧化酶A的生成变少。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不是不产生任何酶(如患有布伦纳综合征的男性),只是比常人少了点。所以这些过量的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在大脑中留存过久,但它们最终还是会被移除,只是速度慢一些。我们现在要关注的就是这种变体MAOA-L基因,正是这种基因后来被称为“战士基因”。为什么超级暴力的荷兰男性拥有的变体没有被称为“战士基因”?因为这个变体目前只在一个家族中出现过,所以它很难获得大规模关注。布伦纳的研究表明完全不活跃的MAO-A基因和攻击性之间存在联系之后,关于MAOA-L基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的假设是,如果一个基因不产生这种酶的情况与强烈的攻击性有很高的相关,那么它不活跃的变体肯定至少与攻击性之间有一定的倾向性。毫无疑问,部分研究构成了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的辩护基础,陪审团因此认定他的罪名为故意杀人而不是一级谋杀。当被问及为什么如此决定时,一位陪审员告诉NPR,“坏基因毕竟是坏基因”。14MAO-A:不可能那么,备受争议的“战士基因”背后的科学依据究竟是什么呢?2006年的一项研究《大脑中MAO-A水平升高:对重度抑郁症单胺失衡的解释》(ElevatedMonoamineOxidaseALevelsintheBrain:AnExplanationfortheMonoamineImbalanceofMajorDepression)发现,具有MAOA-L变体的男性大脑结构和功能与常人有差异,这使他们倾向攻击,尤其是压力大的时候,他们会突然爆发。这项研究的重点放在那些没有犯罪史、暴力史或童年虐待史的人的大脑结构上。大脑扫描显示,具有MAOA-L基因变体的人群比非MAOA-L基因变体的研究对照组更有可能拥有更小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大脑的一部分,支持多种功能,包括情绪、行为和长期记忆)。研究人员还发现,两者的大脑活动有一些差异,当带有MAOA-L基因变体的人被展示恐怖或威胁的图像时,他们的杏仁核(大脑的情感中心,在本章后面会更详细地介绍它)似乎反应过度,拥有“战士基因”的男性尤其不太能够抑制他们的反应(请注意,他们会做出身体反应)。首先,大约40%的普通人口有MAOA-L基因变体,但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我们中可没有40%的人到处乱打别人的脑袋,无法控制自己(或射杀妻子和她们的朋友)。事实上,这项研究发现受试者群体中有38%的人有“战士基因”,但这些人都没有犯罪或暴力史。记住,研究人员特别选择了一组完全没有犯罪案底的人。所以值得一提的是,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确实表明,单靠MAOA-L基因变体不足以预测暴力,还需要另一个触发因素。一个典型的诱因是童年虐待经历。因此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项研究选择的人没有被虐待的儿童期,研究中具有MAOA-L基因变体的受试者当然都没有表现出犯罪倾向或攻击行为。15这个猜测很好地引出了另一项研究。2002年,一项研究针对一组童年时曾遭受虐待的男性样本,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发展出反社会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具有MAOA-L基因的男性在遭受虐待后,比具有正常MAO-A基因、背景相似的男性更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因此该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拥有MAOA-L基因变体,并曾在童年遭受虐待,那么他们具有攻击性和发展出反社会行为的风险就会增加。这样的研究为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的辩护提供了另一个有力支持。沃尔德鲁普有一个遭受严重虐待的童年,在庭审中,他的辩护律师当然把他的虐待史、“战士基因”和此次案件联系了起来。在2010年NPR的采访中,一名陪审员用一种冷淡的说法总结了辩方的论点:“没有这种MAOA-L基因变体的人,会与他的反应完全不同。诊断就是诊断。”我们对这个说法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罪犯拥有一个受虐待的童年并不是罕见的事情——我们将在下一章中看到,而且在谋杀案审理中,它很少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减刑因素,当然更不会到把一个人的定罪从一级谋杀降低到过失杀人的程度。从庭审后的采访能看出来,是“战士基因”加“虐待史”的论点动摇了这些陪审团成员。但是我们随后将看到,这一切并不科学。2014年,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同类研究《MAO-A基因型、童年受虐经历在成人反社会行为病因学中的相互作用》(MAOAGenotype,ChildhoodMaltreatment,andTheirInteractionintheEtiologyofAdultAntisocialBehaviors)发现,尽管童年时期遭受虐待是导致反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但是MAOA-L基因变体对此并没有影响!我们当然可以继续讨论这个有争议的基因,并列举各种各样的研究,但我们的主要观点是:这种变体在一般人群中非常普遍——这一点再强调也不为过。事实上,布伦纳教授本人很快就将他的研究成果与那些声称他发现了一种“攻击基因”的论调画清了界限。1995年的汽巴基金研讨会上,布伦纳明确表示:“‘攻击基16因’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认为任何单个基因或基因集合可以解释人类攻击行为这样复杂的事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强调说,他的研究只是很具体地论证了某种特定基因缺陷会在某个特定家族导致一种相当特殊的异常行为,而不是针对整个社会。如果你仍然有任何疑问,思考一下这个事实:实际上,阻断单胺氧化酶A(这是“战士基因”的核心酶)的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而这些患者的暴力倾向并没有明显增加。那么,“战士基因”能够预示暴力行为吗?看上去它并不能。其中一些研究顶多表明具有MAOA-L变体基因的人在受到威胁时更容易做出身体反应,但仅此而已。请记住,平均40%的人携带这种基因,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走上了暴力犯罪的道路。大多数有“战士基因”的人似乎不会完全失去理智,也不用通过杀人来熬过每一天。所以,称这些等位基因为“攻击基因”不仅仅夸张,而且是完全错误的。遗传学是一门概率科学,某个基因的某种变体不可能导致如此复杂的人类攻击和暴力行为。最佳的说法应该是:与其他遗传和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战士基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控制暴力冲动的能力,但这些因素肯定不会预先决定他的犯罪生涯。仅凭这些因素,绝对不能免除凶手的刑事责任。关键在于,没有单一的基因可以确定犯罪、暴力或谋杀欲望。正如许多科学家在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案审判后指出的那样,量刑以这种不确定性的结论为依据,让人深深地感到不安。在我们看来,沃尔德鲁普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们说过,MAOA-L基因变体最多与增加某人爆发的可能性有关,但沃尔德鲁普实施了的是持续袭击,造成一名女性死亡,一名女性受到暴力虐待,四名儿童受到创伤。2010年,意大利一名法官在发现一名因谋杀入狱的男子携带MAOA-L基因变体后,为其减刑。科学界再一次被震惊——如果这样的辩护论点持续奏效,人们在法庭上将越来越多地提及它。因此,在将复杂行为都归因为单个基因的影响之前,人们必须考虑更多的因素。17我们已经证明了“战士基因”并不能真正驱使一名凶手行凶,所以让我们先不谈凶手的攻击性。因为老实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凶手而不是“不错”的杀手,还需要很多其他特质:冷漠无情、控制欲强、冷酷麻木、迷人、无所畏惧。听起来熟悉吗?现在,是时候来看看我们认为的已经基本与犯罪和谋杀关联的人格障碍——精神病态(psychopathy)了。18或许他们天生如此,或许这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考虑精神病态时,关于遗传学在犯罪倾向方面所起的作用的争议问题,与前文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在过去20年里,临床医学界发生了一种彻底转变:从精神病态者是由严重的童年创伤和虐待造成的观点,转变为精神病态主要是遗传的观点。这一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罗伯特·黑尔(RobertHare)博士的工作。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为精神病态是一种先天状态(即生来就有)。我们知道这一点,是因为具有精神病态特征的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精神病态的迹象,而且这些特征往往在他们的一生中保持得相当稳定。我们将在第2章更详细地讨论具有精神病态特征的孩子,但根据黑尔博士的研究[比如他1993年的研究《精神病态、精神障碍和犯罪》(Psychopathy,Mentaldisorder,andCrime)],可以明确的是,具有精神病态特征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就是有些“莫名的不一样”——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攻击、操纵和欺骗行为。黑尔博士还在他的书《良知泯灭:心理变态者的混沌世界》(WithoutConscience:TheDisturbingWorldofthePsychopathsAmongUs)中指出,他多年来接触的大多数精神病态者并不是来自虐待儿童的家庭,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在相对“正常”的家庭中长大,有关心和支持他们的父母。考虑到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开始从遗传角度来解释精神病态。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它是如何遗传的,但精神病态实际上被认为是具有最高遗传可能性的人格障碍。2014年发表的《14~15岁双胞胎的精神病态人格的遗传性》(TheHeritabilityofPsychopathicPersonalityin14-to15-Year-oldTwins)等研究表明,精神病态大约有50%的遗传性,而“明尼苏达双胞胎实验”(MinnesotaTwinStudy)表明,精神病态19有60%的遗传性。虽然两项研究在确切数字上并未达成一致,但显而易见,两者都同意精神病态特征与DNA的关系比与成长环境的关系更大。这里与“战士基因”的关键区别在于,没有人声称只靠单个基因就能导致精神病态。看上去,似乎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基因,共同作用于不同的与精神病态倾向或行为相关的大脑结构。本章在之后会回到对精神病态者大脑结构的讨论,但是现在,我们先来聊聊精神病态的确切定义到底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诊断的。20精神病态者,以及在哪里找到他们如今,精神病态这个词经常被谈及,尤其是那些不具备专业资质的人。但是我们是否正确地使用了这个术语呢?它已经成为我们通用语言的一部分,以至于连室友把脏盘子丢在水槽里一整夜时,都能轻而易举地赢得这个称号。或者,你有多少次剖析过你朋友“精神变态”的前任的行为?我们都用过这个词,但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什么。精神病态可能是最知名但最不被了解的人格障碍,所以让我们现在开始好好了解它。我们倾向把精神病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互换使用,但最好的理解方式是把精神病态当作ASPD的一个子集。那么,什么是ASPD呢?ASPD是B群人格障碍,这意味着它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家族。B群人格障碍还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详见第5章、第6章)。ASPD被列入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是一种可诊断的疾病。它被认为影响了大约3%的普通人口和大约80%的监禁人口。符合7个特征中的3个,即可被诊断为ASPD——违反社会规范、不诚实、冲动、易怒、不负责任、操纵他人,以及缺乏悔意。不同的是,精神病态并不是精神障碍,因此不能真正被诊断出来。精神病态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结构,其典型特征是缺乏同理心和冷酷的行为。ASPD是明确的(即你要么有,要么没有),但是精神病态通常是有区间范围的。那社会病态(sociopathy)呢?这是另一个我们经常搞不清楚而且搞混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同于遗传性的精神病态,社会病态通常被认为是由虐待和创伤造成的。因为两者相似的行为——缺乏同理心、不诚实和情绪肤浅等,我们中的许多人混淆了这两个术语,但是它们确实是两种21截然不同的结构。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更在于不像精神病态者,社会病态者实际上是高度情绪化的(当涉及愤怒等负面情绪时),且可能会非常莽撞。区分两者的最好方法就是对比:精神病态者冷酷、善于算计、控制欲强;社会病态者头脑发热、反复无常、冲动。把这些都说清楚后,让我们回到精神病态的话题,以及精神病态者表现出的特征。精神病态者被认为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王国中最极端的“公民”。他们像全世界的高中不良少年一样,通常是迷人、自恋、肤浅、冲动、冷酷、没有感情的,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甚至能把别人推到公共汽车下面。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追求快乐,就像露西·福克斯(LucyFoulkes)在她的研究《倒置的社会奖励:精神病态特征和自我报告之间的关联,以及社会奖励的实验测量》(InvertedSocialReward:AssociationsbetweenPsychopathicTraitsandSelfReportandExperimentalMeasuresofSocialReward)中提到的,这些快乐可以通过伤害他人、从事反社会行为或骚扰胁迫他人得到。话虽如此,无论好莱坞影片描述的贝茨(Bates)或贝特曼(Bateman)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精神病态者确实是有感情的。他们会感到兴奋甚至快乐,尽管付出的代价要比“正常人”高得多。关键是,内疚、焦虑、同理心和悔恨都不会存在于他们身上。据精神病研究领域的先驱黑尔博士描述,和这些“物种内猎杀者”待在一起可没什么乐趣。尽管能理解他人的情绪,但精神病态者往往不会为自己造成的伤害感到难过。没有内疚的生活也许听起来很棒,但拥有一个精神病态的大脑,绝不是通往安逸生活的单程票。22辨别神经学上的差异精神病态者的大脑和“正常”大脑的主要区别,一个是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另一个是大脑结构。由威斯康辛大学迈克·柯尼希斯(MichaelKoenigs)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检查男性囚犯的大脑时发现,精神病态者的前额叶皮质层和杏仁核之间的联系减少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名为《精神病态者前额叶联系减少》(ReducedPrefrontalConnectivityinPsychopathy),于2011年发表,第一次表明了“被诊断为精神病态的人群与常人在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既然你在读这本书,你很可能听过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这两个词,也很有可能从《实习医生格蕾》(Grey'sAnatomy)里的德里克·谢泼德医生(Dr.DerekShepherd)嘴里听说过这些术语,并被他飘逸的头发弄得心猿意马,但还是不太确定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别担心,我们来帮你。前额叶皮质是大脑的控制中心,它位于大脑最前部、眼睛的后面。它负责执行人格表达、决策和调节社会行为等功能,但它的主要工作是控制我们对压力的情绪反应。它的作用有点像紧急刹车,或是按照精神犯罪学专家阿德里安·雷恩博士(Dr.AdrianRaine)的比喻,它像一个守护天使,阻止我们做出后悔的事情。杏仁核通常被称为大脑的情感中心,它最出名的可能是它在驱动“战斗或逃跑反应”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因此它与我们对恐惧、压力和焦虑的反应有关。当你面对一个迫近的截止日期、一个不想参加的社交活动或者一个和“渣男”的约会时,你会感到越来越害怕,这是因为杏仁核在发挥魔力(面试后你在椅子上留下的屁股形汗渍也是如此,多谢了,杏仁核)。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因为这被认为在情绪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杏仁核的作用是探测环境中的威胁,当它发现威胁时就会发出警报。前额叶皮质评估威胁,然后“告诉”杏仁核恐慌警报是否合适。本质上,杏仁核会选出任何可能存在危23险的生物学或情感的压力(当然,这对我们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但前额叶皮质有校正和镇定杏仁核反应的功能,这样我们才不会在感到任何压力时都恐慌不已,不会因为一丁点的威胁就情绪崩溃。如果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减弱,就会导致个人无法正常调节情绪和社会行为。所以我们可能在精神病态者身上看到那些麻木不仁、冷漠无情和缺乏同理心的行为。有趣的是,虽然这种大脑结构似乎是精神病态者的先天特征,但这种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之间缺乏交流的现象也可能是严重的脑损伤引起的。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关于头部损伤的扩展阅读部分。改变游戏规则的头部损伤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遭遇过重大事故的人突然变成了身边人的噩梦。历史上最著名的这类例子的代表,是菲尼亚斯·P.盖奇(PhineasP.Gage),你可以在神经精神病学家顾问基兰·奥德里斯科尔(KieranO'Driscoll)的文章《不再是盖奇:一根铁棒穿过头部后》(NoLongerGage:AnIronBarthroughtheHead)中读到他的故事。文章标题揭示了事情的主线——在1848年的一次事故中,主人公盖奇被一根1.1米长的铁楔刺入头骨。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他的个性却没有。在前额叶皮质被铁楔击中之前,他一直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但事故发生后,他变得好战、无礼、骂骂咧咧,除了自己不关心任何人。正如我们将在第2章中看到的,许多涉及多人命案的连环杀手在儿童时期遭受过严重的头部创伤。如果你粗略了解全美橄榄球联盟和这个被我们称为“美式足球”的运动,你可能就会意识到慢性创伤性脑病(CTE)这种不断恶化的脑病的破坏性影响。CTE被认为是头部多次被击打、多次脑震荡的结果,比如持续进行接触性运动,它只有死后才能被诊断。艾伦·埃尔南德斯(AaronHernandez)案件可能是这种情况下最悲惨的案例之一。埃尔南德斯24曾效力于新英格兰爱国者队,2013年他谋杀了奥丁·劳埃德(OdinLloyd),27岁时在监狱里上吊自杀。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医生对他的大脑进行检查后,发现他“罹患目前同龄人中最严重的CTE”。虽然不能说CTE引起了他的罪行,但是肯定影响了埃尔南德斯控制自己的冲动、攻击性、怒火和做出决策的能力。25精神病态测评犯罪心理学家罗伯特·黑尔同时也是辨别精神病态人格的主要领袖。黑尔博士发明了精神病态测评量表(PCL-R),作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精神病态者的工具,这也被认为是跨学科的黄金标准测试。然而黑尔明确警告,非专业人士不要对身边人进行测评——所以不要这样做,只要默默观察并沾沾自喜自己如此聪明就好了。黑尔列出了与精神病态有关的20个关键特征。如果一个特征在某人身上有部分显示,就得1分;如果完全适用于这个人,就得2分;如果在此人身上不存在,就不得分。如果一个人的总分超过30分,按照黑尔的说法,他就是个精神病态者。有趣的是在英国,得分25分就能成为精神病态的诊断界限。我们能说什么呢?只能说,英国人对人格障碍有较低的标准。那么我们来看看这20个特征。❶油腔滑调,喜欢展现肤浅的魅力❷夸大自己的价值❸撒谎成瘾❹习惯对别人发号施令,操纵别人❺缺乏自责或内疚感❻情绪浅薄❼冷漠,缺乏同理心❽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❾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无聊,需要精神刺激26❿像寄生虫一样靠别人生活⓫缺乏现实的长远目标⓬行事冲动⓭无责任感⓮自我控制力差⓯早年就有行为问题⓰青少年时期有犯罪行为⓱犯罪类型多样化⓲有“被撤回有条件释放”(如违反保释规定、逃避缴纳保释金)的历史⓳有多次婚姻经历或有多段短暂的亲密关系⓴混乱的性行为我们都认识一些表现出这些特质中的某几条的人,甚至我们自己也会展示其中的一些。例如,苏鲁提会冲动地购买护肤品和丝质头巾,而汉娜经常感到无趣,我们都有过一些短暂的恋情。但每一种特质都有范围——你的冲动要有多糟糕,或者你要多冷漠无情——有一个阈值来决定你是否符合上述特征。如果你的行为一般来说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且不会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它就不算。这就是为什么评估需要通过临床面诊。请阅读我们的扩展阅读部分,了解泰德·邦迪(TedBundy)和他的PCL-R分数,从而理解为什么这个清单仍然是非常主观、可以有各种解读的。泰德·邦迪27通常只要提起“精神病态者”这个词,大家就会联想起泰德·邦迪这个名字。这一次也不例外,但邦迪的PCL-R得分却有多个版本。据报道,他的得分版本在20分到满分40分之间。林恩·阿韦(LynneAwe)在她的论文《他们是谁?精神病态者与连环杀手的人格——差异、检测与诊断》(WhoAreThey?ThePsychopathandtheSerialKillerPersonality—Diferences,Detection,andDiagnosis)中,给了邦迪24分。然而在《连环杀手的精神病态情况和性别:使用PCL-R进行比较》(PsychopathyandGenderofSerialKillers:AComparisonUsingthePCL-R)中,查茜蒂·沙伦·诺里斯(ChasityShalonNorris)给了他33分,在她的比较研究中是最高的。而“可靠”的维基百科告诉我们,邦迪的得分是几乎“完美”的39分。所以,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分。28精神病态杀手,这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精神病态是由遗传主要决定的,但现在的问题是,精神病态真的会让人更有可能成为杀人凶手吗?这些数据比“战士基因”的耐人寻味多了。例如,研究估计大约1%的人群是精神病态者,大约16%的男性监禁人口和7%的女性监禁人口是精神病态者,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但问题在于,后者的数据包括了非谋杀类罪犯甚至非暴力罪犯,所以我们考虑通过另一项研究来理解谋杀和精神病态的联系。2018年,跨国研究《精神病态杀手:精神病态与凶杀关系的元分析综述》(PsychopathicKillers:AMetaAnalyticReviewofthePsychopathy-HomicideNexus)发现,该研究的样本中所有杀人犯的精神病态倾向比常人更高,而使用PCL-R来测试的话,1/3以上的被定罪的杀人犯可以被认为是精神病态者。研究还进一步发现,越暴力、越极端的谋杀(比如涉及性元素和虐待元素),凶手的精神病态的平均得分就越高。这并不是唯一显示这种联系的研究,根据精神病学家迈克尔·斯通博士(Dr.MichaelStone)的一项研究《连环涉性凶杀案: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因素》(SerialSexualHomicide:Biological,Psychological,andSociologicalAspects),有多达86%的连环杀手是精神病态者。多项研究表明,精神病态和暴力犯罪尤其是谋杀之间,有明显的联系。我们认为可以公平地说,精神病态的特征——冷漠、鲁莽、冲动、缺乏同理心、受自我快乐和私利驱使等——会导致某些人犯下可怕的罪行。然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将会发现,精神病态本身不能解释凶手犯罪的所有原因。29“治愈”精神病态?精神病态能不能治愈?简短回答:不能。长一点的回答:可能不行。请听我们说完,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在布拉德利·沃尔德鲁普一案中,我们看到陪审团犹豫是否将凶手定罪为谋杀——当基因在驱动他的行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更多的案件中,检方会成功地证明一个有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态的凶手是无法治愈或康复的,所以他们应被无限期地关起来。这让我们觉得不公平,我们不认为上述两种遗传条件应该在判决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显然,我们不是在谈论影响一个人的智力、能动性或理解力等条件,那样的条件当然影响犯罪责任)。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治精神病态,但一些行为研究发现,拥有精神病态特质的人可以被塑造成“功能性治愈”。我们会在下一章讨论显示精神病态特征的儿童时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现在要关注的是已经犯罪的精神病态者康复的可能性。让我们来看看新墨西哥大学神经学家肯特·基尔(KentKiehl)博士的研究。基尔博士证实了他从业以来的怀疑,即精神病态者的大脑结构天生就和常人不一样。之后,他决定继续弄清楚这是否真的意味着精神病态者别无选择,只能坐等变坏。他发现,尽管“胡萝卜加大棒”(严明的奖惩)的做法对大多数人有效,但对精神病态者无效。精神病态者通常不关心结果(或惩罚),所以惩罚不能让他们表现得“更好”;事实上,这通常会让他们表现得更糟糕。精神病态者出狱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是其他罪犯的6倍。包括基尔博士在内,业界此前普遍认为这一问题是无解的——精神病态似乎无法治疗。不过,威斯康星州的门多塔青少年治疗中心(MJTC)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的计划——“减压模式”(decompressionmodel)。30门多塔青少年治疗中心以正向强化为基础,试行了一种革命性的康复方法。既往的康复方法往往基于负向反馈(惩罚),而“减压模式”与之恰恰相反:中心的300名青少年的良好表现会在每一个必要节点得到工作人员的正向强化,每当完成目标,青少年都会得到糖果和电子游戏等奖励。研究记录显示,在使用“减压模式”治疗的男孩群体中,重犯率降低了34%。除此之外,在中心接受过正向强化治疗的年轻人后来犯下暴力罪行的概率降低了50%,且没有人再次实施谋杀。在接触这一模式之前,几乎所有被送到治疗中心的男孩都“在其他治疗机构中被判定为不受控制”,其中的大多数人至少身负12项指控、PCL-R得分也居高不下(当然,是针对18岁以下青少年的版本)。这些结果表明,“减压模式”对于精神病态的男孩的行为,有着相当明显的改善作用。如基尔所言,这一发现绝对是“惊人的”。更让人吃惊的是,那些没有接受减压治疗的研究对象则在之后累计犯下多达16起谋杀案。这一发现让人很难否认,精神病态者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早干预及更多的正向奖励,而非负向反馈。3132第二章童年期和青春期妈妈问题、病态骑士、杀人“神童”以下这点似乎显而易见:凶手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对其谋杀动机产生极大影响。但还是让我们谈一谈它吧,因为这实在是太精彩了,并且仍然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实真相等待我们去探寻。0~5岁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因此,人们孩童时期的大脑发育水平——以及任何干扰其正常发育的因素,如疏于照顾、虐待、遭受创伤等——都会对人的未来成长产生极大和深远的影响。不排除某些情况下孩子成长为下一个泰德·邦迪的可能。不仅孩童时期很重要,青少年时期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在人的一生中,还有比向青春期过渡更恐怖的事情吗?青春痘、发育的身材、沉重的社会压力、遮瑕的粉底,再加上一个容易被危险和风险行为吸引的头脑——这些,让青少年最普通的青春期被冲动、冷漠与压力充斥,导致他们做出一些糟糕的决定。比如,同陌生人在网上玩“聊天轮盘”(chatroulette),或是把头发挑染成挑衅的金色。现在想象一下,如果这样的荷尔蒙变化和糟糕的决策机制,发生在一个已经有遗传性精神病态倾向,并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的人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杀人凶手正在成型。但是在这些情况下,如何区分哪些情况预示着可能将有罪案发生,哪些情况又只是正常的青春期焦虑呢?我们能够或者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大部分杀人凶手直到快30岁或更晚才会选择动手,但有没有可能在孩童时期就把他们辨别出来,33尤其是连环杀手?此外,如果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分辨,那么这些孩子表现出暴力、破坏或精神病态行为的倾向时,他们应该被贴上标签并断定为未来的杀人凶手吗?这样做能够阻止孩子长大后真正变成凶手,还是只是制造了一个所谓“暗示成真”的预言,以及让这些本就拥有艰难人生开端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更加不利于成长的社会里?关于凶手及其童年时期,有很多内容值得探讨。本章我们将根据这些凶手孩童时期受到的虐待和创伤,探讨不同类型的凶手,以及是否应该给在童年期和青春期表现出精神病态倾向的人贴上凶手的标签。34孩子没有“恢复出厂设置”选项在我们讨论虐待对孩子未来行为的影响之前,首先得强调,绝大多数人尽管童年遭受过某种形式的创伤,但是长大后并没有变得暴力,更不用说成为杀人凶手。虽然并非所有杀人凶手都是虐待的受害者,但大多数研究确实一致认为,多数杀人犯拥有一些童年心理创伤背景。例如,希瑟·米切尔(HeatherMitchell)和迈克尔·阿莫特(MichaelAamodt)在2005年的《连环杀手的儿童期虐待发生率》(TheIncidenceofChildAbuseinSerialKillers)中指出,至少26%的连环杀手在童年经历过性虐待,36%经历过身体虐待,而儿时遭受过心理虐待的高达50%。该报告还发现,连环杀手曾遭受身体虐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6倍,遭受性虐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9倍。研究证实了我们之前在逻辑上的推断:对儿童的虐待会极大程度地增加其成年后的暴力发生率。此时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但其实,这种联系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并且十分值得讨论。儿童期虐待导致人成为杀人凶手的原因有二。首先,虐待可能造成大脑损伤。这种损伤会使儿童大脑结构发生实际变化,从而导致儿童的认知处理产生问题,控制冲动的能力下降。而这两项异常也往往出现在杀人凶手的身上。这种脑损伤也可能是意外头部损伤的结果,弗雷德·韦斯特(FredWest)、埃德蒙·肯珀(EdmundKemper)、约翰·韦恩·盖西(JohnWayneGacy)、理查德·拉米雷斯(RichardRamirez)、杰瑞·布鲁多斯(JerryBrudos)、加里·海德尼克(GaryHeidnik)和艾德·盖恩等杀人犯,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都遭受过严重的头部损伤。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脑损伤也可能诱发精神心理疾病。我们已经从35第1章讨论的大量研究中看到,精神病态者的大脑和常人完全不同。记住,这样的大脑在前额叶皮质通常显示低水平唤醒,而大脑的这个部分负责执行如计划、决策、分析刺激和自我控制等功能。研究还发现,那些后来成为精神病态者和惯犯的人,往往在处理语言材料方面有困难。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处理语言材料对我们理解社会规则至关重要。从本质上说,精神病态的谋杀者大脑失去了平衡,因为大脑的逻辑和理性部分没有发挥作用,它的刹车失灵了。精神病态者尽管知道对与错的区别,但他们很难停下错误的行动,并且难以在行动前思考。虐待导致谋杀的第二个原因是,虐待可能引发大量未解决的创伤进一步发展。对一些人来说,这种创伤可能会驱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重现创伤带来的伤害,即创伤性再现(traumaticreenactment)。36什么是创伤性再现?创伤性再现被定义为“挥之不去的行为重演和对过去的自动重复”。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别担心,你马上就会了解。读完这本书之后,你认识的每个人都会被你的聪明才智弄得筋疲力尽。心理学家乔尔·诺里斯(JoelNorris)在《连环杀手》(SerialKillers)一书中描述了连环杀手经历的从“先兆期”到“抑郁期”的心理阶段。诺里斯的理论与创伤性再现的概念密切相关,因为他指出,“谋杀期”是对杀手童年时期遭受的虐待和过去创伤的仪式化再现。本质上,杀手在重现自己的童年创伤,但这一次角色颠倒了,他们不再是受害者。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未解决创伤的杀手,以一种可怕的破坏性方式,试图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伤害别人,他们试图夺回控制和力量,并完全掌控他们曾遭受的创伤。当你把大脑结构问题和受虐相叠,再加上点精神变态的遗传倾向——咣!你眼前出现了一个因童年创伤而破碎的人,他充满了愤怒、耻辱感和控制欲。此时,再加点较差的冲动控制,一个连环杀手很有可能就诞生了。纽约州前检察官、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侧写师、现任“记录犯罪实录”播客记者吉姆·克莱门特(JimClemente)在接受博客作者埃里克·巴克(EricBarker)的采访时,对连环杀手的构成要素是这样描述的:“它们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的混合体。生物因素就是你的基因,你与生俱来的东西。至于心理和性格,一部分来自天生,但是你自己在整个人生中也参与了它们的塑造和发展。还有你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你的社交情况。所以我喜欢这样说:你的基因给枪上了膛,你的个性瞄准,而你在生活中经历的事件扣动了扳机。”虽然这确实为困扰人类数十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为什么连环杀手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可怕的童年不仅更有可能让一个人走上成为杀人凶手的道路,其遭受虐待的具体情况,也许还可以解释他们将成为何种类型的杀手。37杀手可以分为4种类型:兴奋型凶手、使命型凶手、掌控型凶手和幻想型凶手。38为杀而杀:兴奋型杀手这类杀手能从谋杀过程而不是从杀人行为本身获得快感,他们完全由兴奋和肾上腺素驱动。这种类型的杀手可能会用电话和字条嘲弄警方,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刺激。兴奋型杀手可能是最难抓到的,因为他们不像其他类型的杀手那样具有典型特征。一般来说,他们往往是男性,比较年轻——特征也就这些了。兴奋型杀手还有一个主要特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无能为力或者被边缘化的感觉(不过在锁定真正的凶手时,这个特点并不能帮我们大大地缩小嫌疑人范围)。如果你想了解一名兴奋型杀手,可以回顾2002年桑德拉·布洛克(SandraBullock)参演的电影《数字谋杀案》(MurderbyNumbers)。如果你没看过这部精彩作品,那么我可以介绍一对兴奋型凶手的经典案例:内森·利奥波德(NathanLeopold)和理查德·娄波(RichardLoeb)。利奥波德和娄波是两位家境富裕、非常聪明的学生,似乎拥有一切,但他们似乎也对生活感到无情的厌倦,因此他们决定绑架并谋杀一个名叫罗伯特·法兰克斯(RobertFranks)的14岁男孩。这对搭档杀人的唯一动机是想看看自己能否实施“完美犯罪”,最终脱逃法网。对他们来说,策划犯罪并且有机会与警方斗智,一较高下,就是最重要的回报,谋杀本身反倒无足重轻。39超越法律:使命型杀手这些杀手相信或者自称相信,他们在世上有更大的目的——一个崇高的使命,并且他们的杀戮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大多数杀手倾向发展一套自己的道德准则,毕竟,没有人在自己的故事里是一个怪物。但使命型杀手更进一步。他们想让全世界保持与他们一致的道德和标准,所以他们通常以他们不喜欢的群体和个人为目标。这些杀手目标很少有独创性,大多数受害者往往是性工作者或性少数群体(LGBTQ)。然后,他们为自己的杀戮行为进行辩护,声称清洗某类人群是他们的使命。这些杀手往往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认为受害者该死,因为在他们看来,受害者是这个世界上的祸害,道德低下、亵渎神明,所以他们杀人是为了人类更大的利益。这样的想法让他们获得道德上的解脱。然而重要的是记住,和那些被声音或幻象驱使去杀人的凶手(那是另一种类型)不同,使命型杀手是自己决定去行凶的。我们认为,大多数这一类型的杀手不是被“使命”召唤而行凶,而是仅仅用它来当个借口。以加里·里奇韦(GaryRidgway,又称“绿河杀手”)为例。长期以来,里奇韦是美国已定罪的杀人最多的连环杀手。他承认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华盛顿州附近杀害了多达80名女性,大多是性工作者。他声称:“我想尽可能多地杀死我认为是妓女的女人,因为我讨厌她们。”里奇韦说,这些性工作者是“不洁的”,必须死,然而他在杀害这些妇女之前强奸了她们,这一事实很难支持他声称要完成的反常使命,并展示了像他这样的凶手的真面目。他们把自己的行为包装成由更高的道德感驱动,但其实,他们往往只是被兽性、性堕落还有支配欲驱使。当然,承认自己杀人的真实原因,对他们来说会破坏所谓他们比我们更神圣的谬论。40刻意支配:掌控型杀手顾名思义,这些杀手最看重的是权力、控制和对受害者的掌控。他们喜欢羞辱和折磨“猎物”,并倾向从他们的俘虏的痛苦和折磨中获得性快感。泰德·邦迪是掌控型杀手的代表——他会在杀害受害者时强奸对方,隐藏他们的尸体,但稍后会返回侵犯这些尸体。这是因为虽然受害者已经死了,但恋尸癖使得凶手仍然可以获得绝对的控制和主导地位。掌控型杀手可能是连环杀手中最常见的类型,尽管他们一开始看上去可能符合其他类型,但是几乎所有的男性连环杀手都会展现出掌控型的特质。41神的声音:幻想型杀手最后,让我们谈谈幻想型杀手。这些杀手患有某种精神病,容易产生错觉和幻觉。这些幻象常常让杀手感到被强迫甚至是被命令去杀人。最常见的出现在这些杀手身上的幻象,本质上有宗教的影响,常常以上帝或魔鬼为特征。这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杀手类型,在现实中其实极为罕见,但被好莱坞电影大肆宣传后却成为我们印象里常常听说的杀手典型。它也很让人很迷惑,因为很难证明一个人是真的听到声音或产生了幻觉、被驱使去杀人,还是只是装神弄鬼。大卫·伯科威茨(DavidBerkowitz,又称“萨姆之子”)就是后者的完美例子。1976年夏天,他在纽约各地制造了一系列枪击事件,造成6人死亡、7人受伤,令纽约人心惶惶。当他最终被抓获时,他声称他的邻居“萨姆”(Sam)通过狗给他传递消息命令他行凶。伯科威茨声称,这只狗被魔鬼附身了,它用恶魔的声音对他说话,让他去杀人。尽管如此,伯科威茨还是被发现在精神上完全有能力接受审判。他被判有罪,并被终身监禁。伯科威茨后来承认说,说话的恶魔狗的故事完全是他编造的,这丝毫没有让任何人感到惊讶。并不是说没有杀手会被这些声音所驱使,肯定有这种情况,但是我们暂时把幻想型杀手搁在一边,到下一章再讨论他们。对其他3种类型的杀手,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将以另一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动机和行为,将他们分为三类:权力、欲望和愤怒。*权力型杀手是那些通过完全控制受害者获得快感的人。*欲望型杀手(性动机驱使的兴奋型杀手)是为了自己的性满足而杀人的人。*愤怒型杀手是那些因为愤怒或背叛而杀人的人。42所以,虽然我们知道童年虐待肯定会影响凶手,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形成了凶手不同的动机?2020年2月的一篇研究论文《连环杀手生活的行为序列分析:从童年虐待到谋杀方法》(ABehaviorSequenceAnalysisofSerialKillers'Lives:FromChildhoodAbusetoMethodsofMurder)揭示了童年虐待类型与杀手类型和行为类型之间的联系。作者研究了233名男性连环杀手的过往,发现杀手在童年时期是否经历性虐待、身体虐待或心理虐待,或者这三种虐待的某种组合,实际上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杀人动机,并令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犯罪手法(即杀手实施杀害行为的特殊方式)。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研究人员也曾预测童年经历过性虐待的杀手主要是欲望型杀手。但有趣的是,虽然这项研究确实发现虐待类型和后来的连环杀手类型之间的明显联系,但它还发现,遭受过性侵的杀手最有可能成为的是权力型杀手,而不是欲望型杀手。欲望型杀手最常遭受的是心理虐待,或三种虐待(心理虐待、身体虐待及性虐待)都遭受过,而不仅仅是性虐待。调查结果还显示,杀手实施谋杀的犯罪手法可能与他们的童年虐待经历有关。从这项研究中似乎可以看出,小时候受到身体虐待的杀手更多地可能会表现出对受害者的“过度杀戮”——用力过猛地完成击杀。研究还发现,最残忍的杀戮(包括折磨和肢体切割)是由在童年早期遭受过性和/或心理虐待的人实施的。那些曾遭受身体虐待的杀手会“过度杀戮”——尤其是男性凶手,这让我们想起了经典的波波玩偶实验(Bobodollexperiment)。1961年,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做了一个实验,确定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攻击性社会行为。在实验过程中,一组研究人员在一群小孩面前对充气的娃娃进行肢体和言语上的虐待,孩子们——主要是男孩——后来模仿了这种攻击行为,用他们看到的方式攻击娃娃。回到对连环杀手的研究,为什么那些遭受过性侵的通常会成为杀人更快的权力型杀手,而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欲望型杀手?一种理论是,那些经历过性侵的杀手饱受屈辱、愤怒和自责的折磨,这导致他们43迅速出手杀死受害者。他们也更有可能在事后感到内疚或懊悔,因此,他们的谋杀可能很少包含“过度杀戮”或肢体切割。尽管这些研究很有意思,但是每个杀手有各自的故事,而且我们手头的信息也不一定准确无误——得知杀手被捕前的经历特别是童年时期的历史,通常是通过对他的访谈笔录,所以我们得思索一下这些自述到底靠不靠谱。连环杀手并不是最可靠的叙述者,原因很明显,有些人会隐瞒早期受虐的经历,因为他们害怕面对耻辱。那些对自己——特别是对自己的男子气概——深感不安的人,永远不允许自己分享任何让他们变得这样脆弱的东西,认为这是软弱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有些杀手以童年虐待为借口,为自己的可怕行为开脱,拒绝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正如我们在第1章中讨论的,婴儿出生时不仅带着欢愉来到世界,随之而来的还有遗传倾向。拥有何种基因这个骰子在出生前已经掷过了,接下来的运气就看父母的教养方式、个人的经历以及成长环境了。就像遗传一样,这些完全不受婴儿的控制,但却非常重要。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理论放到具体的环境中。我们将探索一个不太知名的凶手,他的童年令人震惊。我们也将讨论忽视、虐待、家庭功能失调、糟糕的父母,以及创伤对他最终的失足可能的影响。44尤尔根·巴奇——杀人“神童”1946年11月6日,在联邦德国的埃森(Essen),一位名叫安娜·萨德罗津斯基(AnnaSadrozinski)的年轻未婚母亲生了个男孩,取名卡尔(Karl)。然而不幸的是,小卡尔出生后不久,安娜就去世了。他留在医院里,被忙碌的护士照顾,直到后来被转移到孤儿院。在生命的前11个月里,卡尔得到了充足的庇护,但却没有得到爱或亲情。因此我们几乎立刻就看到,一场摧毁小卡尔的风暴即将来临。在我们深入研究他的故事之前,让我们先看看早期经历是如何影响儿童后来的行为的。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对情感、心理和语言发展方面是至关重要的,早期被忽视甚至遭遇冷漠,对一个孩子来说的影响是终生的。让我们想想婴儿的大脑和其中已经存在的神经通路的种子,如果向婴儿展示爱和关注,他们的大脑就会发育,通路会成长。但在被忽视婴儿的大脑中,建立的连接变少,一旦形成这些连接的窗口期关闭,孩子心理和语言上的缺陷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纠正,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无法纠正。《当代心理学》(CurrentPsychology)202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表达情绪的能力也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形成。正如我们在第1章看到的,许多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或者表现出精神病态特征的人,往往会有肤浅或迟钝的情感。他们在沟通情感方面有困难,而且似乎缺少生动的面部表情或声音。一个常见的精神病态特征是无法识别他人情绪。这和情绪浅薄一样,很可能源于婴儿时期父母对其冷漠的经历。照顾者没有对婴儿做出积极和富有表现力的回应,导致婴儿的情绪(和他的情绪表达)毫无波澜。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精神病态的孩子(“鸡”)先出现吗?是他们的性格特征,比如冷酷无情或经常哭泣、从不微笑,让父母更难采用富有温情的养育方式;还是充满了忽视的父母(“蛋”)?是他们的厌恶和虐待塑造了这个问题儿童。45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上述研究有力地支持了依恋理论和它在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因为婴儿阶段除了是孩子情感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婴儿和照顾者之间建立联系的关键阶段。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影响可能是终生的和毁灭性的。婴儿的第一年对人格的正常发展尤其重要,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开始培养一种自我意识,以及懊悔、同情和喜爱的感觉。如果婴儿在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关注或身体接触,这可以导致其未来人格出现实质性的问题。我们不需要深入研究连环杀手的世界甚至人类的世界,就能理解温暖、亲情和爱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HarryHarlow)进行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简单来说,他让小猴子在由铁丝做成的捧着奶瓶的母猴形框架和没有奶瓶但是又软又绒的母猴玩偶之间选择。实验中,每只猴宝宝都以牺牲食物为代价,选择了拥抱柔软的母猴玩偶,它们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找离它们最近的、可以爱的东西。然而,婴儿时期经历过这些实验的猴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从未成功地融入其他猴子并形成社会联系,因为尽管它们本能地选择毛茸茸的母猴玩偶的“爱”,但他们没有从玩偶那里得到需要的养育和爱护。这些猴子的余生都在困惑、恐惧和孤立中度过。如果这还不能让你觉得足够悲惨,别着急,后面还有。46“灵魂屠宰场”我们要去罗马尼亚,看看缺乏健康的童年依恋关系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这个案例是可怕、悲伤和大规模的。1966年,当时的罗马尼亚领导者禁止堕胎和任何形式的避孕,以缓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人口急剧下降。但可以预见的是,强迫不愿意或没有能力照顾孩子的人生育,最终使得罗马尼亚各地成千上万的儿童被送进孤儿院。据估计,大约有17万名罗马尼亚儿童被遗弃在这类机构中,这些机构被称为“儿童劳改营”或“灵魂屠宰场”。1989年年底,罗马尼亚国内爆发革命推翻了当时的政权,而国内孤儿的处境是如此可怕,以至于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国家的耻辱”。1990年,外界发现了这个可怕的事实。故事以一种残忍的视觉方式曝光:美国广播电视公司(ABC)20/20频道播出了一个令人反胃的新闻调查节目,显示数百名骨瘦如柴的儿童生活在难以形容的条件下,建筑物阴暗寒冷、特别拥挤,脏兮兮的、小小的孩子们独自坐在那里喃喃自语,在婴儿床和笼子里来回地摇晃,地板上满是粪便和尿渍。很明显,大多数孩子没获得适当的医疗处理。截至2000年,罗马尼亚的孤儿院中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孤儿(超过10万人),人数有限的工作人员无法为这些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2000年,哈佛大学儿科神经科学家查尔斯·纳尔逊(CharlesNelson)领导了“布加勒斯特早期干预计划”(BucharestEarlyInterventionProject)。研究人员研究了136名来自罗马尼亚孤儿院的6个月到2岁半的孩子,评估孩子与照顾者或父母之间依恋关系的质量。在控制组(由当地社区的孩子组成),所有孩子与母亲有完全发展的依恋关系。而只有3%的被收容的孩子产生了依恋关系。更糟糕的是,13%的被收容的孩子被认为“无法分类”,这意味着他们根本没有表现出任何依恋关系。这对研究人员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因为在这个实验之前,理论认为即使是严重虐待孩子的成年人,孩子也会依附他们,就像小猴子会依附没有爱的母猴玩偶。谁也没有想过,会出现没有任何依恋47关系的孩子。这表明在痛苦中寻求安慰是一种习得行为,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并不知道成年人可以让他们感觉更好。这一发现和哈洛的实验一起,表明一个人与父母或照顾者之间强大的依恋关系,即心理学家所说的“安全依恋”,对个人未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没有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也被证明会导致广泛的问题:这些孩子出现了类似自闭症的行为,比如反复摇晃或撞击头部;他们的身体也受到了影响,头围明显小于平均水平;他们的免疫系统严重被削弱,体重很难增加。再强调一次,这些都是非常极端的例子,大多数和父母关系不好或有依恋障碍的人不会变得暴力,更不会成为杀人凶手。但正如英国精神病学家、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所说,依恋是一种情感纽带,不可否认,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从生到死”。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行为是大脑在处理童年时期忽视或处理早期创伤时的防御机制。鉴于我们现在知道了婴儿早期的依恋关系对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一些连环杀手,如大卫·伯科威茨、乔尔·里夫金(JoelRifkin)和肯尼斯·比安奇(KennethBianchi)都在这一关键时期拥有被收养的共同经历,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我们必须记住,这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显然,并不是所有被收养者都有严重的人格问题,很多人被充满爱心的家庭收养,继续过着健康的生活。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些人从小就受到温暖的教育,他们的暴力行为有可能永远不会表现出来。让我们回到德国,说回婴儿卡尔。在快满1岁的时候,卡尔被一对夫妇——一个叫格哈德·巴奇(GerhardBartsch)的屠夫和他的妻子格特鲁德(Gertrud)收养了。他们把这个男婴改名为尤尔根(Jurgen),并把他带回家。如前所述,生命的前12个月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尤尔根被领养的时间比较早,但很明显,他在1岁前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情感和关怀。如果有人认为被收养是婴儿尤尔根新生活的开始,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对他来说,被收养后的生活一点也不轻松。尤尔根的新父亲除了在屠宰场的地板上打小尤尔根时,根本不理睬他。他还经常把尤尔根关在地窖里过夜,即使他只是犯了最轻微的过错。48另一方面,尤尔根的母亲似乎专制到令人难以置信。保罗·摩尔(PaulMoor)是《尤尔根·巴奇:一个儿童杀手的自画像》(JürgenBartsch:SelbstbildniseinesKindermörders)的作者,他形容尤尔根的母亲“完全过度保护和极少情感沟通”。这已经够糟糕的了,但更糟糕的是,格特鲁德似乎太过照顾她的儿子了。她有洁癖,并确信如果尤尔根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他就会变得很脏。她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补救”办法,就是亲自给尤尔根洗澡,即使他后来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尤尔根19岁时因一系列可怕的谋杀被捕。49妈妈的问题从这点开始,尤尔根·巴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