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1页
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2页
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3页
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4页
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管道并网!!!!!!!!!!!!!!!!!!!!!5

4.1一般规定!!!!!!!!!!!!!!!!!!!5

4.2并网管理!!!!!!!!!!!!!!!!!!!5

4.3并网运行!!!!!!!!!!!!!!!!!!!6

5管网调度!!!!!!!!!!!!!!!!!!!!!8

5.1一般规定!!!!!!!!!!!!!!!!!!!8

5.2运行调度!!!!!!!!!!!!!!!!!!!8

5.3数据采集!!!!!!!!!!!!!!!!!!!9

6管网水质!!!!!!!!!!!!!!!!!!!!!10

6.1水质管理!!!!!!!!!!!!!!!!!!!10

6.2水质监测!!!!!!!!!!!!!!!!!!!10

7管网维护!!!!!!!!!!!!!!!!!!!!!12

7.1一般规定!!!!!!!!!!!!!!!!!!!12

7.2维护站点的设置!!!!!!!!!!!!!!!!12

7.3管网巡视!!!!!!!!!!!!!!!!!!!13

7.4管道维护!!!!!!!!!!!!!!!!!!!14

7.5附属设施维护!!!!!!!!!!!!!!!!!16

8漏损控制!!!!!!!!!!!!!!!!!!!!!20

8.1水量计量管理!!!!!!!!!!!!!!!!!20

8.2漏损控制管理!!!!!!!!!!!!!!!!!21

9信息管理!!!!!!!!!!!!!!!!!!!!!23

9.1一般规定!!!!!!!!!!!!!!!!!!!23

9.2管网资料和档案管理!!!!!!!!!!!!!!23

9.3管网地理信息系统!!!!!!!!!!!!!!!24

9.4管网运行数据采集和储存!!!!!!!!!!!!25

10管网安全!!!!!!!!!!!!!!!!!!!!!26

10.1一般规定!!!!!!!!!!!!!!!!!!!26

10.2安全预警!!!!!!!!!!!!!!!!!!!27

10.3应急预案!!!!!!!!!!!!!!!!!!!27

规程用词说明!!!!!!!!!!!!!!!!!!!!!29

引用标准名录!!!!!!!!!!!!!!!!!!!!!30

条文说明!!!!!!!!!!!!!!!!!!!!!!!33

Contents

1GeneralPrinciples!!!!!!!!!!!!!!!!!!1

2Terminology!!!!!!!!!!!!!!!!!!!!2

3BasicProvisions!!!!!!!!!!!!!!!!!!4

4PipeGrid-connected!!!!!!!!!!!!!!!!5

4.1GeneralProvisions!!!!!!!!!!!!!!!!5

4.2Grid-connectedManagement!!!!!!!!!!!!5

4.3Grid-connectedOperation!!!!!!!!!!!!!6

5PipelineSystemScheduling!!!!!!!!!!!!!!8

5.1GeneralProvisions!!!!!!!!!!!!!!!!8

5.2OperationScheduling!!!!!!!!!!!!!!!8

5.3DataCollection!!!!!!!!!!!!!!!!!9

6WaterQualityofPipelineSystem!!!!!!!!!!!10

6.1WaterQualityManagement!!!!!!!!!!!!!10

6.2WaterQualityMonitoring!!!!!!!!!!!!!10

7PipelineMaintenance!!!!!!!!!!!!!!!!12

7.1GeneralProvisions!!!!!!!!!!!!!!!!12

7.2SettingofMaintenanceStations!!!!!!!!!!!12

7.3PipelineWalking!!!!!!!!!!!!!!!!13

7.4PipelineMaintenance!!!!!!!!!!!!!!!14

7.5PipeAccessoriesMaintenance!!!!!!!!!!!16

8LeakageControl!!!!!!!!!!!!!!!!!!20

8.1WaterMeteringManagement!!!!!!!!!!!!20

8.2LeakageControlManagement!!!!!!!!!!!!21

9InformationManagement!!!!!!!!!!!!!!!23

9.1GeneralProvisions!!!!!!!!!!!!!!!!23

9.2PipelineSystemDataandFilesManagement!!!!!!23

9.3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24

9.4OperatingDataCollectionSystem!!!!!!!!!!25

10PipelineSystemSafety!!!!!!!!!!!!!!!!26

10.1GeneralProvisions!!!!!!!!!!!!!!!26

10.2SafetyProvisions!!!!!!!!!!!!!!!!27

10.3ContingencyPlan!!!!!!!!!!!!!!!!27

TermExplanation!!!!!!!!!!!!!!!!!!!!29

ReferenceStandardList!!!!!!!!!!!!!!!!!30

ClauseExplanation!!!!!!!!!!!!!!!!!!!33

1总则

1.0.1为加强对天津市再生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特制

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天津市再生水管网的维护、抢修及安全

管理等,用户自建再生水管网亦应按本规程执行。

1.0.3天津市再生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除应执行本规

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再生水reclaimed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不同水质标准,满足相应使用功能的水。

2.0.2输水管pipeline

从再生水厂至再生水配水管网间的管道。

2.0.3配水管distributionpipeline

将再生水送到分配管网以至用户的管道。

2.0.4环状管网looppipenetwork

一种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

2.0.5枝状管网branchpipesystem

一种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

2.0.6增压泵站boosterpumpstation

输配水系统中,对水进行增压的泵站。

2.0.7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ofwater

supplynetwork

在计算机软、硬件环境里,对供水管网的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

进行输入、查询、分析、存储、更新、输出等操作的一种技术系统。

2.0.8水压监测点monitorpointforwaterpressure

再生水管网中用于采集管道压力数据的点位。

2.0.9流量监测点checkpointforwaterflow

再生水管网中用于采集管道流量数据的点位。

2.0.10水质监测取样点samplingpointformonitoring

再生水管网中用于采集管道水质数据的取水点位。

2.0.11水压试验pressuretest

对敷设的管段用管内满水后加压的方法来检验其压力值是否

符合规定的允许压降标准的试验。

2.0.12服务压力servicepresswre

在不考虑地形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直接从用户用水设备测定

的管网压力。

2.0.13主动检漏activeleakagecontrol

地下管道漏水冒出地面前,采用各种检漏方法及相应仪器,主

动检查地下管道漏水的方法。

3基本规定

3.0.1供水单位应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完善管网基础技术资料

及管网运行、维护的动态管理。

3.0.2从事管网运行维护的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0.3供水单位确定管网服务压力应符合规定要求,优化调度,防

止局部管网压力过高引发的爆管事故。

3.0.4再生水的输配水设备和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

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

求。

4管道并网

4.1一般规定

4.1.1建设单位在设计开始前,应充分征求供水单位对管材、防

腐、阀门类型、空气阀设置、穿越障碍物等技术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4.1.2小区再生水水源未接通前,应采用市政给水代替,且设计上

应做好系统的切换措施,系统切换的位置应在小区入口处,严禁室

内切换。

4.1.3从再生水管道接出用水管道时,应设置防止倒流污染装置。

4.1.4设置在市政综合管廊(沟)内的再生水管道,考虑有限空间

的作业要求,其位置与其他管线的距离应满足最小维护检修要求

(净距应不小于0.5m);并应有监控、防火、排水、通风、照明等措施。

4.1.5再生水管道外壁应有浅绿色(G02)标识。

4.1.6管道在并网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并进行管道渣物清除及

冲洗,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允许并网通水投入运行。

4.2并网管理

4.2.1管道并网前的冲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管道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拟定管道水压试验

后的冲洗方案,包括合理设置冲排口、铺设临时冲排管道;亦可借助

运行中的管道,从其他冲排口排水。

2严禁取用污染水源进行水压试验、冲洗,施工管段距离污染

水水域较近时,必须严格控制污染水进入管道。

3管道冲洗应在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完成管道现场竣工验收

后,由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的配合下进行。

4管道冲洗时应避开用水高峰,以流速不小于1.0m/s连续冲

洗,直至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冲洗水的浊度、色度相同为

止。

5水质检验合格后,冲洗管道应在24小时内并网。

6根据实际情况宜选择气水脉冲冲洗法等节水高效的冲洗方

法。

4.2.2管道的冲洗与并网连接应有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应征

得供水单位的同意。

4.2.3管道施工单位应在管道通水后30天内向供水单位提交竣

工资料。对于重要用户,应在管道并网连接时同时提交竣工资料。

4.2.4管道并网连接宜采用不停水施工;需要停水施工时,供水单

位应在停水48小时前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停水宜在夜间用水低峰

时进行。

4.2.5管道并网运行后,如原有管道需废除,应做好原有用户的切

改工作;原有管道废除时,应拆除原有管段;暂时无条件拆除的管道

应临时加堵,并对其位置起止端、属性等在竣工图上标注。

4.3并网运行

4.3.1管道并网运行后,管道及附属设施由供水单位统一管理,并

负责日常的运行、维护、保养工作。

4.3.2管道并网运行后,管道设施、设备等由供水单位负责操作管

理,其它单位不得擅自操作。

4.3.3输配水干管并网,管道排水、充水及冲洗过程中应重视泵

站、阀门的操作管理,防止水锤的危害。

5管网调度

5.1一般规定

5.1.1管网调度主要作用是保证各水压监测点的服务水压,满足

服务区域的正常用水需求,使管网服务压力均衡,确保管网安全运

行。

5.1.2再生水供水单位应按照工作要求配置调度人员。

5.1.3再生水管网调度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供水、压力均衡、节能运

行、减少漏损。

5.1.4管网供水压力监测点的设置,应按管网运行分析确定,监测

点设定原则为管网水力分界线、管网水力最不利点、主要用水区域、

大管段交叉处等。

5.2运行调度

5.2.1供水单位的调度部门负责管网日常运行调度工作,范围为:

1输配水管网和附属设施;

2管网内的控流站、增压泵站、高位水库;

3重要用户监控等。

5.2.2再生水供水单位宜开展优化调度工作,调度部门应配备专

业软件及硬件设备。主要进行下列工作:

1建立水量预测系统,包括短期水量预测和在线水量预测。

2建立调度指令系统,进行日常调度和优化调度工作。

3建立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包括在线调度和离线调度两部分。

5.3数据采集

5.3.1调度部门应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和

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1管网监测点上的压力、流量等;

2水厂出水泵房、管网内的增压泵站等供水设施运行的压力、

流量等参数;

3调流阀的启闭度、阀前后压力、流量;

4大用户的用水量和供水压力数据。

5.3.2对采集的数据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三个层次,再生水供水单

位必须建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数据的采集系统,有条件的供水单

位亦应建立第三层次的数据采集系统。

6管网水质

6.1水质管理

6.1.1当再生水水质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增加管网水质检测点并

加大检测频率。

6.1.2再生水水质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

6.1.3新建、改建或重新启用的供水管道设施,必须进行清洗,并

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6.1.4当阀门操作可能影响管网水质时,应错过高峰供水时间段,

宜安排在夜间或供水低峰时进行。

6.1.5供水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管网末端余氯达标。

6.1.6当管网水质出现异常时,应增加水质监测频率和相关指标

检测。水质检验结果连续超标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扩

散,并应及时上报再生水利用管理部门。

6.2水质监测

6.2.1供水单位应设立水质检测部门,水质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

水质检测仪器及设备应在检定周期内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

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2.2供水单位对再生水管网水水质应按照国家再生水水质检测

项目和频率进行检测。

6.2.3供水单位应设立一定数量的管网水质监测取样点。水质监

01

测点应设置在水厂出水口、敏感区域、供水管网末梢和重要用户等

具有代表性位置。

6.2.4管网水质监测所涉及的化验记录、数据分析报告及相关的

水质管理资料应准确完整、字迹清晰、真实有效。水质监测资料应

归档保存。

11

7管网维护

7.1一般规定

7.1.1供水单位应制定管网巡视、维护、报修等管理制度及操作规

程。

7.1.2维修施工项目应编制施工方案及实施计划。

7.1.3对于管道维修工程(包括维修所用材料、设备),应建立质量

管理与监控制度,对于高危管段的维护应采取特殊措施。

7.1.4供水单位应对管网运行工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做好管网维

护记录,对运行工况不良的管道提出修复、改造计划。

7.2维护站点的设置

7.2.1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理区域的情况设置相应的维护站点,配

置适当数量的管道维修人员,负责本区域的管线巡视、维护、维修工

作。

7.2.2维护站点内配备的办公、生活、休息设施应满足24小时待

命值班需要。

7.2.3维护站点内配备的常用工具、设备及维修材料应满足24小

时维修、抢修的需要;应配备相应的维修、抢修调度系统。

7.2.4维护站点所进行的各项管网操作数据应有文字记录。

21

7.3管网巡视

7.3.1供水管网的巡视宜采用周期性分区巡视的方式。

7.3.2供水管网巡视宜采用人工巡视。

7.3.3供水管网巡视周期应视管网类别、管道本身的质量和管道

的重要程度等来确定。对于高危管段、管线周边出现施工工地或其

他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建设活动时,巡视周期应缩短,可将巡视任

务转交专职,对该管段现场进行24小时监管。

7.3.4管网巡视应包括以下内容:

1检查管道沿线有无再生水明漏、地面渗水或地面严重塌陷

现象;

2检查井盖、标志装置、牺牲阳极测试桩等管网附件有无丢失

或损坏现象;

3检查各类阀门、空气阀及设施井等有无损坏、埋压的情况,

管道上堆压物体应符合管道承重的安全要求;

4检查明装管道、架空管的支座、吊环等是否正常;

5检查管线周围的地理环境有无明显变化,管道安全保护距

离内不应有根深植物、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开槽挖渠、挖坑

取土、堆压重物、顶进作业、打桩、爆破、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排放或堆放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再生水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6检查管线上是否有偷盗水等违章用水的现象;

7检查井圈井盖是否匹配,井盖是否有异响;

8检查冬季水质监测取样点有无结冰现象,如已结冰应及时

清除。

31

7.3.5管网巡视应有巡视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录汇总。

7.4管道维护

7.4.1供水单位应针对供水管线的不同管材,制定相应维护制度。

7.4.2供水管道发生漏水,应自接到报修信息起,在一小时内到达

现场处理,小修不超过36小时,大修连续施工(由于交通、道路或其

他障碍无法及时赶赴现场进行维修及不具备作业条件的客观因素

除外),达到通水条件时,要及时供水。

7.4.3供水单位应组织专业的维修队伍,实行24小时备班,配备

完善的快速抢修器材、机具,可配置外围备用队伍。

7.4.4管道维修应做到少停水、无污染、快速有效,应不发生次生

损害。

7.4.5维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不清洁水或异物进入管道敞

口。

7.4.6因管道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外部荷载变化等原因造成的管

道破坏,从事管道修复作业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设

置醒目标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员坠落、车辆陷落,并及时复原作

业现场。

7.4.7管道修复应考虑以下方法:

1优先选择带压、带水、快速修复方法;

2大口径管道修复,凡是人能进入管内操作的应力争在管内

修复;

3柔性接口管道的修复,宜选择不切断换管的方法,否则应采

取有效措施防止接口胶圈的回弹;

41

4对于玻璃钢夹砂管,宜采用排空管道直接对漏点进行树脂、

针织毡粘贴或采用专用卡子修复。

7.4.8明铺管道的维护,包括以下内容:

1裸露管道的防腐层破损,桥台支座出现剥落、裂缝、漏筋、倾

斜等现象,应及时修补;

2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在冬季来临之前,检查与完善管道

的防冻保护措施;

3在洪水暴发之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管道进行维护;

4空气阀应定期进行检修;

5保护标志牌和安全提示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

6伸缩节漏水,应及时维修。

7.4.9在河床受冲刷的地区,每年应检查一次过河倒虹管处河岸

护坡、河底防冲刷底板的情况,应采取加固措施。

7.4.10因检修需要放空倒虹管道前,应重新进行抗浮验算。

7.4.11在通航河道上设置的倒虹管保护标志牌、标志桩和安全提

示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严禁船只在保护范围内抛锚。

7.4.12对穿越管处的套管、箱涵、支墩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进入

套管或箱涵前应将两侧检查井盖揭开,排除积水,强制通风换气,采

取措施检测有毒气体,当检查无异常状况时方可入"作业,检查管

道防腐、有无渣物及漏水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7.4.13设置的穿越管保护标志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

7.4.14运行管道的冲洗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布局、运行状态、24小时流速状况、铺

设年限、管材内衬状况及管道水质事故资料等,编制管道冲洗规划,

51

包括冲洗线路、冲洗周期。

2主管冲排流速宜不小于1.0m/s。

3抢修冲洗排水口宜利用就近现有的排水口排水。排水不得

影响周围建(构)筑物及交通安全。

4用户配水支管结合水表周期换表进行冲洗。

5根据实际运行状况选择节水高效的冲洗方法。

6运行管道的冲洗宜安排在夜班作业,尽量不影响用户的用

水。

7.4.15供水单位对于供水管网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管段,应有计划

地进行修复和改造,编制管网修复、改造计划应通过下列因素的综

合分析比较,加以确定:

1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2改善管网水质;

3改造不合理管段,优化管网系统;

4漏水较频繁或造成影响较严重的管道,应作为改造的重点。

7.4.16供水单位应参照《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CJJ92的规定编制改造计划,并按计划作好管网改造工作。

7.4.17新建及更新改造的管道应采取措施,避免因管道流向、流

速发生较大变化时,影响管网水质,同时减少管网的滞水管段。

7.5附属设施维护

7.5.1附属设施、设备应建立日常保养、一般检修和大修三级维护

检修制度。

1日常保养:对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和除尘,供水单

61

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日常保养周期;

2一般检修:停水对设施、设备部件进行维修更换,设施、设备

安装操作维护说明书有明示的,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周期进行检

修,否则应根据设施、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修周期。

3大修:设施、设备整体或主要部件的更换,各类管网附属设

施、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发挥其功用,应立即安排大修或更

换。

7.5.2供水单位要制定阀门操作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阀门操作

维护队伍,并应凭启闭单操作,填报启闭单的相关内容,明确表述启

闭效果。

7.5.3下井维修阀门的安全管理措施,应按照下井作业安全操作

规程有关规定执行;下井作业时,应凭派工单作业,下井前应检查并

消除井内的异常状况,并做好监护、保护操作者安全的措施。

7.5.4阀门维修应建立如下三级维修制度:

1日常保养原则上应在管道不停水状况下实施,保养内容如

下:

1)输配水干管阀门凡二年内没有启闭过的,宜定时活动一

次,配水管的阀门凡一年内没有启闭过的,亦宜定时活动

一次;

2)在启闭过程中,给闸门的传动装置等添加合适的润滑油;

发现闸杆损坏、开关不灵、指针不准、试闸不灵、盘根漏水

等现象,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3)阀体表面的清洗与锈蚀部位除锈、防腐;

4)阀杆密封填料(盘根)的压紧、启闭指示器及启闭度的校

71

调;

5)减速齿轮箱的检查与加润滑脂;

6)减压阀、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及水锤消除装置的功能检查;

7)阀门启闭器的加长杆及伸缩器的校正、局部螺栓更换;

8)空气阀的内部检查、清洗。

2一般检修宜在不停水或短时停水的状况下实施,一般检修

的内容如下:

1)阀杆、阀杆密封填料的更换;

2)蝶阀软密封橡胶圈、调流阀密封圈的更换;

3)伸缩节的重新组装;

4)空气阀浮球、胶垫等部件的更换;

5)减压阀前滤网的清洗、部件及密封件的检查与更换;

6)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和水锤消除装置部件的清洗、校测及

更换。

3阀门大修是指阀门整体或主要部件的更换。

7.5.5管网附属设施的三级维修制度如下:

1日常保养内容如下:

1)检查井盖、井体是否符合要求;

2)车行道上井盖与井盖座吻合是否完好,不完好的应检查原

因,进行修复或更换井盖。

2一般检修内容如下:

1)井盖的损坏与丢失,应8小时内更换与添补;

2)调整井盖座高度,使井盖面与道路面保持一致;

3)井内空气置换;

81

4)井内积渣清除。

3大修是指重新修筑井体。

7.5.6阴极保护装置的三级维修制度如下:

1日常保养内容如下:

1)对管道全线的阴极保护测试桩应定期巡视,做好保护;

2)管道保护电位的测试应定期进行,并做好记录与分析;

3)外加电流法的恒电位仪应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其输出

电流、输出电压、阴极控制电位等参数,应每日进行观察并

记录。

2一般检修内容如下:

1)对检测桩及连接导线的损坏应及时修复;

2)保护电位测试,不能满足阴极保护需求时,应增添阳极

包;

3)外加电流法的恒电位仪、参比电极等设备的一般维修。

3大修是指对各种阳极系统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或对恒电位

仪等主要设备进行更换。

91

8漏损控制

8.1水量计量管理

8.1.1除管网冲洗用水外,水厂的供水、生产经营用水、城市杂用

水、工业用水、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都必须安装水量计量仪表。

8.1.2所有计量仪表(水表、流量计)必须有法定检定机构出具的

计量许可证,使用过程中也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

8.1.3对在线计量器具的精确度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并建立相应

的档案,对于未到定期更换年限,但计量器具已超过标准误差的,亦

应及时更换。

8.1.4水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普通水表

1)对于DN15~40水表,供水单位应选用R80水表;有条件

的宜选用R160或R200水表。

2)对于DN≥50水表,供水单位应选用R50水表;有条件的

宜选用R250水表。

2远传水表和预付费水表

宜从经济成本、技术状况、管理方式及安装条件等多方面综合

考虑后确定。

8.1.5流量计的选择:

1在计量精度要求高,或管径大于DN300mm的场合选用流量

计;

02

2流量计的基本误差不得大于±1.5%,有条件的不得大于±

1%,宜选用电磁流量计。

8.1.6水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

2安装在抄读、检修方便,不易受污染和损坏的地方;

3表前应加装止回阀;

4居住小区宜按单元集中布设;

5存在冰冻环境的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

6采用水平安装方式,安装后的水表不得倾斜。

8.1.7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

2合理选用直管段管径。需将流量计前后管段改装为变径管

的,应满足直管段安装要求后变径;

3流量计不得安装在高于来水方向的管段位置;

4流量计前应加装止回阀;

5有良好的接地和行之有效的电源抗干扰、防雷击等装置。

8.1.8筛选大用水量用户,对其用水量进行跟踪分析,掌握其用水

规律,对水量波动幅度较大,经对比分析后发现有异常情形,应及时

采取措施处理。

8.2漏损控制管理

8.2.1严禁擅自开启排空阀。

8.2.2加强对计划和应急停水的管理,严格控制停水范围,尽量减

少水量损失,并对损失水量进行计量、计算和统计。

12

8.2.3供水单位编制管网更新改造计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提高供水安全性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改善管网

不合理环节,使管网逐步优化。

2漏水较频繁或造成严重影响的管道,应作为改造的重点。

8.2.4供水单位应按《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的行业标准》

CJJ92,严格考核管网漏损率指标。

8.2.5供水单位必须进行主动检漏,及时发现漏水,修复漏水,降

低管网漏损。

8.2.6供水单位可以自建检漏队伍进行检漏,也可以采取专业检

漏单位定期检查为主,自检为辅的方式进行检漏。

8.2.7供水单位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线开展检漏普查工作,检漏

周期每年不应少于1次,重点区域每年不应少于2次,另外宜委托专

业检漏队伍进行系统检漏每3年1次。

8.2.8常见检漏方法如下:音听法、区域检漏法、区域装表法、示踪

气体检漏法、管内摄像法。

8.2.9供水单位应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每月进行一次管网漏损

数据统计和分析。

22

9信息管理

9.1一般规定

9.1.1信息管理指供水管网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生产运行中的图

纸和数据资料的管理。

9.1.2管网的信息资料应包括:

1管网工程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的纸质档案和电子信息资

料;

2管网的资产管理信息及管网各设施相应的基础信息;

3管网发生维修所形成的相应档案及资料;

4管网的压力、流量和水质检测及监测等运行信息;

5管网维护管理的相关信息等。

9.1.3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信息管理部门,完成管网信息获取、整

理、保存等管理工作。

9.1.4供水单位如具备条件,宜建立再生水供水管理平台,平台应

包括:管网数据采集系统、管网运行调度系统、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

管网数学模型(管网水力和水质模型)。

9.1.5供水单位宜设置专人进行管网信息维护管理。

9.2管网资料和档案管理

9.2.1管网资料指管网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行产生的文件、图

纸和文字记录,分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和应用性技术资料。需要长

32

期保存的资料,应当作为档案保存和管理,执行国家档案管理的法

律、法规规定。

9.2.2竣工资料的编制应满足国家《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和《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DB29-86规定

的要求。

9.2.3供水单位宜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制定相应信息的收集及管

理制度,管网信息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9.2.4供水单位还应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管网图纸数字化数据

库,配置安全保密措施。

9.2.5供水单位对已有管网信息档案(包括数字化图档数据)应做

好备份,对于重要档案的备份应异地保存。

9.2.6供水单位管网信息管理部门在接到竣工资料和管网维修资

料时,除归档管理,应尽快录入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相关管网应

用性技术资料的编篡和修改。

9.2.7新建、改建管道建立资产管理台账时,应标注新建、改建管

线名称、起止地址、管材及设备、设施的规格、材质、数量等,还应标

注拆除的管材及设备、设施的规格、材质、数量等。

9.2.8管线及附属设施发生的日常维修维护信息,应建立相关档

案归档存储,也应将信息录入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理,明确标注相

关的详细信息。

9.2.9供水单位应对供水管网的附属设备设施进行动态信息管理。

9.3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9.3.1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供水管网上所有设

42

备设施的信息及其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储存和管理。

9.3.2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符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

范》GB/T18578、《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DB/T29-

152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9.3.3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管网系统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

地下管线、管网附属设施、检测设备、泵站等图形及数据。

9.3.4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宜按供水管网设施类型的不同进行分层

管理。

9.3.5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和数据更新。

9.3.6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作为基础平台,包含管网运行数据采

集系统和管网数学模型,应用于管网管理。

9.3.7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做好软硬件的安全防护工作。

9.4管网运行数据采集和储存

9.4.1供水单位应采集管网运行过程中的压力、流量及大用户等

的用水变化规律等数据。

9.4.2压力和流量监测点应宜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

术,并不少于5min保存一次检测数据。

9.4.3供水单位应根据用户自身特点,对于重点用户单独设置压

力及流量监测点,宜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并不少于

5min保存一次检测数据。

9.4.4管道运行监测系统数据应采用计算机数据库储存和管理。

52

10管网安全

10.1一般规定

10.1.1再生水管道严禁与其它任何管道以任何形式进行连接。

10.1.2再生水供水单位应建立完整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

10.1.3再生水供水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

要求,建立本单位管网的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再生水

利用管理部门备案。

10.1.4再生水供水单位的管网突发事件主要分为:

1供水设备故障方面的突发事件;

2供水电力系统中断的突发事件;

3管网水质方面的突发事件;

4管网破损、爆管的突发事件;

5管网水压下降的突发事件;

6再生水管网与其他供水管道串接的突发事件;

7其他严重影响供水安全的管网突发事件。

10.1.5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安全和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影响的程

度建立分级处置制度,管网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在应急

处置的同时,根据管道安全影响等级所规定的上报制度,第一时间

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10.1.6供水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相关培训,经考核合格后

62

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10.2安全预警

10.2.1供水单位应定期检查和实时掌握管网的水质、水量和水压

的动态变化。

10.2.2供水单位应根据各地区的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建设、各种

自然灾害等的需要做好重点地区管线的风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估工

作。

10.2.3供水管网管理单位应建立各种管网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建立相关档案,专人管理。依据各种管网事故(水质、破损、爆管等)

的统计分析数据,提出事故分析报告,实时预警。

10.2.4供水单位应通过管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和管

网重要节点、重点用户端的测流、测压装置和水质监控点的监测系

统,及时发现管网运行的异常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管网安全事故进

行预警。

10.3应急预案

10.3.1为有效处置管网突发事件,按照管网突发事件的性质、影

响范围、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可控性,将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

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10.3.2出现重大级别以上的管网水质突然恶化的突发事件时,供

水单位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迅速关阀止水,并及时上报再生水主

管部门。

10.3.3供水压力下降的突发事件发生时,供水单位接到报警后应

72

迅速赶到现场,了解降压范围,分析降压原因及影响状况,并按突发

事件的标准进行应急处置,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事故,恢复正常供

水。

82

规程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

92

引用标准名录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

3《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

4《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

5《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7219)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

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

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

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

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

1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

1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20922)

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19772)

15《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GB/T778)

16《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18578)

17《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

03

18《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

19《饮用水冷水水表安全规则》(CJ266)

2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的行业标准》(CJJ92)

21《冷水水表检定规程》(JJG162)

22《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DB29-86)

23《天津市再生水设计规范》(DB29-167)

24《城镇再生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DB/T29-194)

25《天津市城镇供水服务标准》(DB/T29-98)

26《城市再生水供水服务管理规范》(DB12/T470)

27《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DB/T29-152)

13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天津市再生水管网

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Technicalorderforoperation,maintenance

andsafetyofreclaimedwaterpipe

networkinTianJin

DB29-225-2014

J12738-2014

条文说明

2014天津

制订说明

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再生水管网运行现状的调查

研究,总结了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

同时参考了外省市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了本规程。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

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

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

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并着

重对强制性条文的理由做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

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

考。

53

目次

1总则!!!!!!!!!!!!!!!!!!!!!!!37

3基本规定!!!!!!!!!!!!!!!!!!!!!38

4管道并网!!!!!!!!!!!!!!!!!!!!!39

4.1一般规定!!!!!!!!!!!!!!!!!!!!39

4.2并网管理!!!!!!!!!!!!!!!!!!!!40

4.3并网运行!!!!!!!!!!!!!!!!!!!!42

5管网调度!!!!!!!!!!!!!!!!!!!!!45

5.1一般规定!!!!!!!!!!!!!!!!!!!!45

5.2运行调度!!!!!!!!!!!!!!!!!!!!47

5.3数据采集!!!!!!!!!!!!!!!!!!!!48

6管网水质!!!!!!!!!!!!!!!!!!!!!49

6.1水质管理!!!!!!!!!!!!!!!!!!!!49

6.2水质监测!!!!!!!!!!!!!!!!!!!!49

7管网维护!!!!!!!!!!!!!!!!!!!!!51

7.1一般规定!!!!!!!!!!!!!!!!!!!!51

7.2维护站点的设置!!!!!!!!!!!!!!!!!52

7.3管网巡视!!!!!!!!!!!!!!!!!!!!53

7.4管道维护!!!!!!!!!!!!!!!!!!!!53

7.5附属设施维护!!!!!!!!!!!!!!!!!!55

8漏损控制!!!!!!!!!!!!!!!!!!!!!57

8.1水量计量管理!!!!!!!!!!!!!!!!!!57

8.2漏损控制管理!!!!!!!!!!!!!!!!!!57

9信息管理!!!!!!!!!!!!!!!!!!!!!61

9.2管网资料和档案管理!!!!!!!!!!!!!!!61

10管网安全!!!!!!!!!!!!!!!!!!!!!63

10.1一般规定!!!!!!!!!!!!!!!!!!!63

10.2安全预警!!!!!!!!!!!!!!!!!!!64

10.3应急预案!!!!!!!!!!!!!!!!!!!64

1总则

1.0.1本条为编制本规程的目的。对天津市再生水管网的运行、

维护及安全管理制定技术规程国内尚属首次,编制人员在调研天津

市及国内现有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借鉴了城镇供水管网管理的相关经验,依据《城镇供水厂运行、

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城镇再生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

规程》DB/T29-194、《天津市城镇供水服务标准》DB/T29-98、《城

市再生水供水服务管理规范》DB12/T470等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

制定了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范围为再生水厂出水流量计至用户贸易结算水

表间的所有市政供水设施。本规程没有制定有关加压泵站方面的

规定,相关内容参考《城镇再生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DB/

T29-194。

73

3基本规定

3.0.1供水单位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现场数据的采集,分析

计算及存储的配置,网络通讯等内容;管网基础技术资料应包括档

案、台帐、现状资料;管网运行状况包括管网GIS系统、GPS系统、

SCADA系统等;管网维护的动态管理包括管道与设备的维护、检修

诸环节的动态资料。

3.0.2管网运行维护人员(包括临时用工人员)均应在上岗前接受

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0.3根据《城市再生水供水服务管理规范》DB12/T470,再生水

管网服务压力应不低于0.16MPa,居民小区、公建用水工程设计应采

用双路供水原则,并保障普通居民住宅六楼以下(含六楼)用水,专

线供水管网服务压力由供、用水双方协商确定。

3.0.4再生水输配水设备是指与再生水接触的输配水管、蓄水容

器、供水设备、机械部件(如阀门、水泵)等;防护材料是指管材、阀门

与再生水接触面的涂料、内衬材料等。目前,尚无针对再生水输配

水设备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

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执

行。

83

4管道并网

4.1一般规定

4.1.2本条文系强制性条文,再生水管道禁止与市政给水管道及

加压设备直接连接。小区再生水水源未接通前,使用市政给水代

替,水源切换点必须在小区入口总管处,并实施物理隔断,保证与其

他专业管道断开。

4.1.3本条文系强制性条文。

从再生水管道上接出用水管道时,应在以下用水管道处设置满

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止倒流污染装置:

1从再生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无负压水泵,其吸水管起端;

2当景观水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补水管道出口

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水管径2.5倍时,在充(补)水管

上;

3由再生水管直接向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

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注水的注水管上;

4绿地等自动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其

管道起端;

5从再生水环网的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向同一用户(大型企

业、居住小区、学校等)供水,且用户内部再生水管与再生水管形成

环状管网时,其引入管上(一般在总水表处)。

4.1.4设置在市政综合管廊(沟)内的供水管道,除应满足上述条

93

文要求外,还应具备维护检修人员通行、设备维修和材料运输的条

件。

4.1.5国家现未对给排水管道颜色做出强制性规定,参照《建筑中

水设计规范》GB50336,再生水管道外壁的颜色为浅绿色(G02),因

此当再生水管道外壁为金属管材时,其外壁应涂浅绿色;当采用外

壁为塑料管材时,应采用浅绿色管道,并应在其外壁模印或打印明

显耐久的“再生水”标志,避免与其它管道混淆。

4.1.6主要依据: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中第9.1.10条文系强制性条文,规定给水管道必须水压试

验合格,并网运行前进行冲洗与消毒,经检验水质达到标准后,方可

允许并网通水投入运行。

水压试验是管道施工质量最直观和必须的检测手段,再生水管

道进行水压试验必须使用再生水或自来水作为水源。

4.2并网管理

4.2.1管道冲洗前,DN≥1000mm管道必须认真进行人工清扫与

冲洗。开始清扫前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首先管内通风换气,使用

气体监测装置检查有无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无异常后用刷子、抹布

等清理内壁,清扫完毕,带出垃圾;DN<1000mm的管道,亦必须采取

有效措施,如管子在入沟排管前认真清扫,管道施工的间断期间,严

格进行管口封堵。

1对管道冲排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设定的管道冲排口应能适应整个管道工程完工后冲洗管

04

道的需要;

2)管道冲排口的口径与数量,应确保管道冲洗时主干管内的

冲洗流速不小于1.0m/s;

3)管道冲排支管阀井内设压力计或安装压力计的接口,以便

管道冲洗时掌握排口的水头,有利于冲排水量的估算。

2对于通过冲排阀门向河渠排出的水量,当阀门全开时按下

式计算排水量:

Q=10000TD槡H(4.2.1)

式中:Q———排水阀门排出的总水量,m3;

T———开启排水阀门排水的小时数,h;

D———排水口的内径,m;

H———排水口前管道的水头值,m。

注:该公式是按管孔出流公式推算而得,在冲排阀门后安装一

压力表,实测水头值。

6根据实际情况宜选择气水脉冲冲洗法等节水高效的冲洗方

法。

气水脉冲冲洗法具有如下特点:

1)操作方便、简单易行,采用计算机自动测控;

2)工作断面较小,利用原有管道附属设备进行施工,不需要

实施管道开挖,不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清洗距离受管道附

件和桥管等影响较小,非常适合复杂管道的清洗;

3)冲洗力大,对较为坚硬的管壁积垢去除效果好,且对管壁

内防腐层损伤较小;

4)清洗时间短,耗水量低,能有效缩短冲洗时间,节约工程费

14

用;

5)纯物理过程,无化学污染物,清洁环保。

4.2.2由于新建、改建管道的冲洗与并网连接需要停水作业,不仅

影响居民的用水,同时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很大,各种不可预计的情

况都有可能发生。故要求在停水作业前应有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应取得设计部门的核定,还要征得供水单位的

同意。

4.2.3管道的竣工资料是供水单位管网管理的基础,及时提交竣

工资料是对管道施工单位的基本要求。重要用户系指对用水水质、

水压、连续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及对管网输配水影响重大的用户。

4.2.4为了减小停水施工给用户带来的影响,管道并网连接时有

条件的应尽量采用不停水施工的方法;没有条件的也应在停水48小

时前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提前储水;停水最好安排在夜间进行;施

工单位要认真组织,确保在停水时间段内完工;供水单位也应有应

急预案,配合施工单位按时完工;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原定停水

时间段内完工的,要有紧急应对措施。

4.2.5管道并网运行后,拆除原有管道的工作十分重要。既要保

证原有用户的用水,又不能给今后的管网管理带来隐患,同时还要

做好现场管网信息采集、管网档案图或竣工图的标注工作。

4.3并网运行

4.3.2管道并网后,该管道已经纳入供水管网,其安全可靠运行关

系到管网的安全,任何单位、个人未征得供水单位的同意,不得自行

操作管道上的各种设施。

24

4.3.3水锤综合防护措施应包括对管网系统全面的防护,包括:停

泵水锤、开泵水锤、关阀水锤、开阀水锤及管网调节运行中的水锤等

综合防护。

应注意阀门的启闭速度,力求缓开缓闭。对于输配水干管阀门

的启闭,有条件时应进行调节过程的水力过渡过程分析计算,进行

数学模拟,拟定方案,以确保管网安全。

启闭阀门所引起的管道中水击现象,多属间接水锤范畴。在相

似的水流条件下,间接水锤比直接水锤的能量小,危害较弱。但迅

速启闭阀门,迅速向空管内充水,可能发生直接水锤。

主输水管道阀门关闭过快可能造成管网部分或较多管段出现

负压,产生管道水柱中断,进而发生断流弥合水锤。由于断流弥合

水锤升压较高,并具有传播性,易引发多处断流弥合水锤,其多处弥

合水锤升压的叠加,往往超出管道可承受的极限,导致爆管。进行

关阀水锤定量计算,确定主要管道阀门的关闭速度,可获得更好的

安全运行效果。

启泵或开阀前管网中存水和存气的状态对启泵或开阀水锤防

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1水泵正常启动或开阀,可认为管网中充满水而不含气。应

分析水量增加的速度对管网升压的影响,并根据相应的分析计算或

经验确定水泵启动或开阀的操作规程。

2突然停泵或停水较长时间后再次启动水泵或开阀,可认为

管道中水不是完全充满的,部分管段存有一定量气体。需充分考虑

管道内存在气量及其排出方式,严格控制充水流速,应使管段流速

控制在(0.2~0.4)m/s之内,待管道内气体完全排净后,方可逐步

34

加大流量至设计工况。

3新建管网初次通水启泵或开阀充水,管道基本充满空气,可

能也少量有水。应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