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目录摘要 11绪论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2.1研究目的 31.2.2研究意义 31.3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1国内研究现状 41.3.2国外研究现状 51.3.3文献述评 51.4研究方法和内容 51.4.1研究方法 51.4.2研究内容 62.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72.1相关概念界定 72.1.1基本养老保险 72.1.2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72.1.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72.1.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72.2研究理论基础 82.2.1社会公平理论 82.2.2需求层次理论 83.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93.1安徽省贫困地区居民现状 93.1.1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现象 93.1.2安徽省贫困家庭转型 93.2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93.2.1安徽省养老保险政策 93.2.2安徽省养老保险参加情况 103.2.3安徽省养老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04.安徽省贫困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状况调查 114.1调查方案 114.1.1样本的选取 114.1.2问卷设计与实施 114.2数据统计分析 115安徽省贫困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145.1影响因素假设 145.2相关因素分析 145.2.1个人影响因素分析 145.2.2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155.2.3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165.3小结 166.推动安徽省养老保险脱贫攻坚作用的发展建议 186.1优化政策顶层设计 186.1.1提高政府补贴力度 186.1.2加强统筹层次 186.1.3加快我国养老保险法制化进程 196.2提高经办服务水平,提升群众信任度 196.2.1提高基础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水平 196.2.2数据和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196.2.3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196.3增加宣传力度 196.3.1加大养老保险政策宣传 196.3.2引导贫困居民对养老进行合理规划 207.研究结论与展望 217.1研究结论 217.2研究展望 21参考文献 21附录: 23摘要自1999年至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加深,并且将在未来十五年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这种趋势下,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将面对严峻的养老问题。基于脱贫攻坚的视角下,本文首先对养老保险的概念进行整理和解释,然后运用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安徽省贫困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情况并进行剖析,为安徽省养老保险发展路径提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养老保险、精准扶贫、脱贫攻坚1绪论1.1研究背景2020年我国正经历着脱贫任务最关键也是最后的一步,其中贫困人口有很多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可以极大的减少脱贫攻坚的难度。另外,养老保险在防止反贫、推动人力和经济良性循环方面有着巨大的帮助。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无论是哪个时代和国家,养老都是人类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我国而言这不仅是民生问题的根基,也事关社会公平的稳定与发展。在种背景下,对居民参保和选择档次进行分析,有利于探讨安徽省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为安徽省养老保险发展添砖加瓦,也为其他省份提供参考和建议。1.2.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提出了脱贫攻坚的任务,这对于养老保险也造成深刻影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探索安徽省贫困居民参保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安徽省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也为完善我国在养老保障方面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贡献微薄之力。(2)现实意义对安徽省贫困地区居民的参保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其参保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安徽省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此来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参保积极性,实现精准脱贫。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戴鹏毅(2017)[1]农村养老保险在精准扶贫的帮助下,不仅能提高养老和社会保障水平,还能减少反贫的风险。唐金成,周园翔,王露浠(2017)[2]称养老保险不仅可以给老年人生活保障,还可以让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的人利用经验知识进行创业。以此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形成良性循环。李淳贤(2019)[3]指出农村养老保险精准扶贫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梁江源(2020)[4]提出1978年后,户籍制度放宽,经济对开放程度增大,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人口的频繁流动加速农村老龄化。魏璠(2020)[5]认为虽然贫困居民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没参加过任何养老保险的比例过高,这反应出在贫困居民对于养老的认知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充分。安徽省养老保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直至今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张妮妮(2014)[6]从数个方面提出了安徽省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例如覆盖率和普及率低、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较长缴费期限导致老人疑虑、管理和制度不规范等。施伟杨,张佳楠(2017)[7]提出贫困老年人经济收入低或是根本没有收入来源,因此农村参保人参保能力低甚至没有能力参保,导致养老保险制度乏力。徐贝贝,侯俊伟(2019)[8]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加上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贫困地区的养老保险系统极其脆弱。张松彪(2020)[9]指出养老保险“多轨制”降低了人们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程度。在政策方面叶颖刚(2016)[10]认为不同地区的情况复杂难辨,在全面提高养老保险金提供的前提下应当针对较困难的地区实行差别化缴费。赵庆芳(2018)[11]提出通过长期的社会保障体系来阻止返贫现象,使养老保险在精准扶贫中真正落实到位。戴沅均(2018)[12]称可以通过增加基金、股票方面的投资比重来实现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其他方面,任海波,徐月萍,王雨洁(2020)[13]从借鉴他国优秀养老保险模式来说明,并且提出要综合多种养老模式经验着重于改革方面发力。积极吸取经验,不断完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林桐(2020)[14]提出贫困地区多以山区为主,农村老人出行不便,应当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便捷性,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保积极性。1.3.2国外研究现状如今,全球多半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养老保障系统。其大体分为三类:一种是根据不同地方制定不同制度的专门模式;然后是不进行分类并且强制全面参与的统一模式;还有是将前面两者相结合的统分结合模式。国外的学者也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了许多见解与看法。DankeLiu(2020)[15]研究认为,政府应强制公民在年轻时参与养老保险,因为公民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需要政府控制与管辖。ShuyiWang,XinxinWang(2020)[16]认为城市和农村居民都应当一样享受到政府部门制定的完善社会福利系统,不能区别对待。FideliaA.A.Dake(2020)[17]认为,政府不能全部承担养老保险的责任,应当让个人缴费,社会资助和政府补贴共同承担。1.3.3文献述评对于我国养老保险的未来和发展,我国许多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方法,他们认为政府部门应增加财政补贴,提高贫困地区的保障水平,通过投资来保证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建设多层次保障机制。而国外学者提倡的保障模式,是以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保险作为基本制度,然后再细化为养老补助、遗属补助和伤残补助等多个方面,这种养老制度将会使贫困人口获得较为可靠的养老保障方式。以前学者的分析多以理论为主,而本文将以安徽省为例,研究贫困居民参保情况和影响因素,得出适合安徽省的养老保险发展路径。1.4研究方法和内容1.4.1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法。通过书籍、资料、文献等,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和深入学习。(2)调查法。从安徽省贫困居民群体中抽取部分样本,了解他们的参保状况和影响参保选择的原因,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影响因素。1.4.2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养老保险的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贫困居民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和对各种信息的了解情况等不同方面,剖析影响安徽省贫困居民参与养老保险意愿和力度的原因,为安徽省平困地区养老保险发展路径提供对策和建议。
2.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为了保障劳动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和达到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必须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2.1.2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自1978以来,随着我国对内改革的不断进行,贫困农村居民养老逐渐被统一到国家设立的公共保障体系之中。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初次使用公共保障体系处理贫困地区养老困难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因为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然无法满足大多数居民的养老需求,参与人数逐渐减少,无法继续运行。2.1.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了以前的经验,我国在2002年确立了在部分地区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包含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为农村地区公共养老工作奏响了新的篇章。从此以后,各个地区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并根据当地情况不断调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2012年时完成了全国所有地区的全覆盖,参保人数达4.63亿人。2.1.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简称“城乡居保”。在新型农保试点进行期间,关于城镇非就业居民的养老保险试点也在2011年正式启动。2014年,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意见”,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2.2理论基础2.2.1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他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等级。人只有在满足了低等级的需求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2.2.2社会公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社会公平理论。他认为,不仅报酬的多少会影响人在工作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职工对于酬劳的分配合理与否也对工作的积极性有巨大影响。职工会通过比较来判断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公平感,会对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3.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状3.1安徽省贫困地区居民现状3.1.1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现象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现象近年来基本处于上升态势,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2014年时,安徽省的老年人口数量经过统计为接近700万人,约为安徽省全部人口的11%。到2018年末,经过几年的发展,安徽省老龄人口达到820多万人,总人口占比也达到约13%。安徽省养老问题形势严峻,亟需解决。3.1.2安徽省贫困家庭转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吸引了大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贫困人口多聚集在农村,因此许多农村家庭的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贫困地区人口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向城镇的移动使得贫困地区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增加。3.2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现状3.2.1安徽省养老保险政策(1)基金筹集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包括个人、社会和政府。关于个人缴费,安徽省将缴费档次标准统一设有共12个档次。参保人按300元及以上标准自主选择缴费档次,一年缴费一次,档次越高拿到的养老金就越多。社会方面,国家允许福利组织、经济组织、公益组织等集体对本地居民经济补助。(2)领取条件达到六十周岁的居民且依法参保就可以按月领取保障金。四十五周岁以下的居民需缴满十五年,而四十五周岁以上的居民需要补缴不超过十五年的费用。(3)基金管理与监督居民缴纳的资金由专门的账户管理。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支付养老金,一部分用于投资。其运营受到国家的管理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透明公开。3.2.2安徽省养老保险参加情况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自2012年起已连续提高四年。但安徽省居民参保情况仍不容乐观。满足领取标准的人口增长远大于参与人数的增长同时资金的增长率也在逐年降低。3.2.3安徽省养老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养老保障水平偏低仅仅靠养老保险的补贴,无法支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远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标准,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偏低。(2)统筹层次偏低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省政府只能让各个地区根据自身情况来自行安排标准,使得统筹能力不强一直都是安徽省养老保险的一大问题。因此安徽省养老保险较难实现调剂和互助。
4.安徽省贫困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状况调查4.1调查方案4.1.1样本的选取本位对安徽省贫困地区的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包括45-49,50-54,55-59三个年龄段。(调查问卷见附录)。4.1.2问卷设计与实施设计调查问卷问题,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居民的个人信息;二是居民的家庭情况;三是参加居民养老保险情况和对于养老保险政策和养老理念的认知状况。本调查使用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实地采访进行补充。在200份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167份,采访问卷12份,共计179份。4.2数据统计分析如表1,调查中男女比例相近,其中50-54岁的人较多约占一般。大多数居民都为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文化水平较低。健康状况方面,健康居民占有60%,健康状况较差的有12%。表1个人特征问卷问题选项数量百分比(%)性别男9653.64女8346.36属于哪个年龄段45岁至49岁之间4122.9050岁至54岁之间7541.8955岁至59岁之间6335.21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2614.52初中教育水平13072.62高中中专技校教育水平1910.62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42.24身体健康状况身体健康11061.45健康情况较差4726.26健康情况很差2212.29数据来源:调查问卷从表2的数据中看,大部分居民都为已婚家庭,并且大多数都有两个孩子。其中有20%的家庭和子女在一起居住,有80%的家庭都不和子女一起居住。收入方面,大部分收入都在500-1000元之间,占38%。表2家庭特征问卷问题选项数量百分比(%)婚姻情况已经结婚14581.00尚未结婚137.26离异或丧偶2111.74子女数量无子女158.37独子或独女5027.94有两个孩子9854.74有两个以上的孩子168.95子女是否同住有子女和自己一起住3621.81子女不在一起住但在本地6837.99子女都不在本地居住6134.08五百元及以下每月126.71收入情况五百至一千元每月6837.99一千至两千元每月5631.28两千元以上每月4324.02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根据表3,有一半的居民表示并不了解养老保险政策。大部分居民对经办人员的工作比较满意。而只有一小部分人对未来养老有仔细的规划且子女养老为主流。并且主流的养老方式认为子女养老。表3自我认知特征问卷问题选项数量百分比(%)是否经常接触政策经常7441.34不经常7039.11从未3519.56多缴多得的了解程度了解158.37听说过6837.99不知道9653.63对经办人员的满意度十分满意3921.78一般10659.21很不满意3419.01是否有养老计划没有计划4826.81有,但不详细8648.04有详细计划4525.15如何养老孩子赡养8145.25居家社会养老4826.81养老机构2815.65自己养老2212.29数据来源:调查问卷5安徽省贫困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5.1影响因素假设结合调查结果和调查做出以下假设:1.男性、年龄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状况不好的居民会有更强的参保意愿但一般不会选择较高的缴费水平;2.没有配偶、孩子数量越少、孩子越远、收入越低的居民有更强的参保意愿但不会选择较高的缴费水平。3.对具体政策越了解、对经办人员越满意、偏向社会养老、对未来养老计划越仔细的居民会有更强的参保意愿且会选择较高的缴费水平。5.2相关因素分析5.2.1个人影响因素分析男性与女性参保比例相差不大,然而男性选择三档以上的比列比女性稍高。说明性别对参保意愿影响不大,而对参保档次有影响。年龄越高,参保的比例越高,可能因为养老问题随着年龄增加而越来越紧迫。但缴费档次受年龄影响并不大。文化程度的变化对参保率的影响不大,但对参保档次的影响较大,可能是因为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认知和收入上的变化。身体状况好的居民参保率低于身体状况差的居民,但缴费档次却相对较高。分析是身体条件差的居民对更加需要养老保险,但无法承担较高档次。表4个人特征因素分析问卷问题类别参保人数和百分比未参保人数和百分比第二档人数和百分比第三档及以上人数和百分比性别男91/94.845/5.1855/63.5832/36.42女79/95.764/4.2445/69.4720/30.53年龄45岁-49岁37/91.464/8.5420/65.5711/34.4250岁-54岁71/94.674/5.3344/67.7021/32.3155岁-59岁62/98.411/1.5937/64.6020/35.40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6/90.205/9.8015/78.384/21.62初中125/96.175/3.8376/67.1137/32.89高中/中专/技校18/94.741/5.269/52.948/47.06大专及以上4/1000/02/37.503/62.50健康状况健康104/94.127/5.8860/57.9744/42.03较差45/95.742/4.2633/80.258/19.75很差22/1000/08/1000/0数据来源:调查问卷5.2.2家庭影响因素分析有配偶的居民参保率较低,但参保档次较高。原因可能是,有配偶的居民生活稳定,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并不那么强烈,并且生活条件可以支持更高档次的保险。对于子女方面,子女数量越多且与父母住的越近,参保的意愿就越低,因为子女可以提供生活保障,同时,子女的数量对参保档次影响不大,子女居住方面只有子女都不在本地居住才会选择较高档次。收入越少的居民参保的几率越大,对社会养老依赖就越大;但居民收入越高,选择高档次的比例就越大。表5家庭特征因素分析问卷问题类别参保人数和百分比未参保人数和百分比第二档人数和百分比第三档及以上人数和百分比婚姻状况已婚137/94.48%8/5.52%86/63.84%49/36.16%未婚13/100%0/01/100%0/0丧偶或离异20/97.67%1/2.33%12/83.87%3/16.13%子女数量无15/100%0/02/1000/0一人49/98.00%1/2%29/63.74%16/36.26%两人95/96.95%3/3.05%62/66.31%31/33.69%两人以上12/71.88%4/28.12%7/70.00%3/30.00%子女居住情况有子女同住31/88.73%4/11.27%20/71.43%8/28.57%有子女同地,但不同住66/96.35%3/3.65%48/74.42%16/25.58%子女都在外地居住59/96.69%2/3.31%30/53.04%27/46.96%500元13/100%0/00/00/0家庭人均月收入500-1000元66/97.06%2/2.94%45/73.78%16/26.23%1000-2000元52/94.59%3/5.41%33/62.50%20/37.50%2000元以上40/91.863/8.14%23/58.97%16/41.03%数据来源:调查问卷5.2.3认知影响因素分析对政策接触越频繁,参保的比例越高,选择高档次的比例也越高,说明对政策了解程度和参保意愿呈正相关。对多缴多得越了解,参保的意愿就越高,说明多得可以提升参保意愿。对经办人员满意度不同的组别,参保比例差别不大,但缴费水平相对较高,说明对经办人员满意度与参保档次有一定影响作用。有仔细规划的居民参保积极性最高,而较多有规划的居民选择较高缴费档次。养老方式对参保率影响不大;选择子女养老的居民对参保档次选择较低,说明不同养老理念对参保档次有影响,主要依靠子女养老的居民对提高缴费档次的动力不强。表6认知评价特征因素分析问卷问题类别参保人数及百分比未参保人数及百分比第二档人数和百分比第三档及以上人数和百分比对养老保险政策宣传的接触经常77/99.321/0.6842/63.9124/36.09偶尔67/98.521/1.4736/64.0420/35.96没有31/87.322/12.6821/75.447/24.56是否了解多缴多得的政策了解15/1000/03/29.168/70.83听说过66/96.322/3.6821/37.8334.5/62.16不知道90/93.786/6.2276/89.948/10.06经办人员满意程度非常满意39/98.731/1.2721/57.5315/42.47可以100/94.316/5.6965/69.5228/30.48不满意32/94.122/5.8815/65.917/34.09养老规划无规划45/91.754/8.2527/74.329/25.68略有规划82/96.493/3.5148/66.6724/33.33有仔细规划87/96.673/3.3350/58.1436/41.86养老方式子女养老152/94.419/5.59112/81.1626/18.84居家社会养老93/95.884/4.1252/57.7838/42.22养老院55/96.492/3.6327/50.9426/49.06独自养老41/95.352/4.6510/43.4813/56.52数据来源:调查问卷5.3小结一般来说,孩子较少或者不在身边,收入较低的老人会有比较强的参保意愿。另外,对政策了解较多,且对未来有清晰打算的人会有比较强的参保意愿。而男性、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有配偶、家庭收入越高,接触政策宣传越多、对养老保险政策越了解、对经办单位工作满意度越高、对养老计划越清晰、偏向社会养老的居民群体,参加较高缴费档次的可能性越高。6.推动安徽省养老保险脱贫攻坚作用的发展建议6.1优化政策顶层设计6.1.1提高政府补贴力度贫困居民是否愿意参与养老保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补贴力度。政府可在贫困地区增加补助,降低养老保险的收费,适当提高养老金标准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调整。6.1.2加强统筹层次统筹能力不强一直都是安徽省养老保险的一大问题,因此安徽省养老保险较难实现调剂和互助。应严格执行全省统一政策基金统收统支,完善征收机制和征管效能,推动流动人口养老报销转移接续流程的便捷性,并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动全国统筹。6.1.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对比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发展,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缺少法律的硬性保障。因此,要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运行,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相关问题有法可依。6.2增加经办机构公信力6.2.1提高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居民在办理养老保险过程中与之直接接触的就是经办机构。因此,经办人员态度是否耐心、经办机构效率是否高效、经办过程是否复杂都会直接对参保居民产生影响。政府部门要怎加经办服务的重视程度,对经办部门和人员进行统一化管理。6.2.2信息和数据公开透明化加大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社会监督和树立公开透明的优良形象。同时可以提高居民的关注度,利用人民监督进一步提高经办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保证养老保险的公平公正。6.2.3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居民和政府之间的传声筒。所以,居民对基层组织的信任与否也影响居民是否愿意了解或信任政府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当地办事人员的培养,完善党组织建设、提高监管力度可以让居民满意放心,增加政府公信力。6.3增加宣传力度6.3.1加大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有很多贫困居民未参与养老保险或参与较低就是因为对政策一知半解。因此,政府的宣传和指引对贫困居民的参保意愿影响颇深。建议通过图画和表格这样易于中老年人接受的方式宣传政策,鼓励居民多缴多得。6.3.2引导贫困居民对养老进行合理规划部分居民认为儿女或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好,可自行解决养老问题,因此并未参加养老保险。然而,随着年轻一代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养儿防老也变得不再可靠。因此,应当加强中年居民的养老意识,通过文艺表演、发放画报和宣传会等方式引导老年人树立新时代的养老观念,保障自己的生活。7.研究结论与展望7.1研究结论运用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贫困居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个人认知情况都对他们的参保意愿或缴费档次的选择存在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安徽省养老保险发展的相关对策及建议,如在政府方面,提高补贴和主导作用;社会方面,提高公信力;居民方面增加宣传和引导等。7.2研究展望因为物力限制和人力有限,本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不能扩大调研的范围,使得结果存在片面性;然后是缺少模型分析和统计。之后,会扩大研究范围争取能将结果适用至省域范围,并引入模型及公式增加结果的可信度。推动安徽省养老保险发展路径的探索。参考文献[1]戴鹏毅.精准扶贫下农村养老保险的潜力研究[J].市场论坛,2017(06):12-15.[2]唐金成,周园翔,王露浠.精准扶贫视角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7(07):62-67.[3]李淳贤.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养老保险[J].农村实用技术,2019(11):58-59.[4]梁江源.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支持的必要性[J].商展经济,2020(07):109-111.[5]魏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建议——访村镇企业,拓普惠金融深入展开之路[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5.[6]张妮妮.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7):68-69.[7]施伟杨,张佳楠.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J].纳税,2017(13):58.[8]徐贝贝,侯俊伟.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问题探究[J].市场研究,2019(06):60-63.[9]张松彪.整合养老保险“多轨制”需建立普惠制公共养老金[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05):119-125.[10]叶颖刚.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对策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03):48-53.[11]赵庆芳.如何更好发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精准扶贫中作用[J].纳税,2018,12(35):227.[12]戴沅均.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框架[J].农业经济,2018(05):100-101.[13]任海波,徐月萍,王雨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运行分析[J].法制博览,2020(27):36-37.[14]林桐.浅析养老金融在脱贫攻坚领域的应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20-09-16.006.[15]DankeLiu.ResearchontheDevelopmentandPromotionofPersonalTaxDeferredCommercialEndowm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公司品牌策划方案
- 超市购物幼儿活动方案
- 菜园热身活动方案
- 行政开年活动策划方案
- 读书分会活动方案
- 适合司机活动方案
- 装修公司搬迁户活动方案
- 融合教育研讨活动方案
- 2025年职称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硕士综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 JJF(纺织) 020-2024 织物厚度仪校准规范
- 新生儿溶血习题及答案
- 2025艺术品购买合同范本
- 国土治理培训课件
- 水泥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配合要点
- 2024年湖南长沙市宁乡市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8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冀少版)
- JG-T 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 护理正高答辩常见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