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重庆一中高2018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描述的图示农业工具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坎儿井2.右图引自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与其相关的历史解释表述正确的是()A.女性对棉纺织技术进步做出贡献B.宋元以来中国丝织业衰落C.棉纺织业发展致官营手工业衰落D.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唐朝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反映了宋朝()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B.市分散于街巷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墟市规模有限4.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沿海港口城市繁荣B.工商业市镇兴起C.县城以下开始设市D.政府不再监管市5.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①雇佣关系出现②官营手工业兴盛③资本主义萌芽④租佃关系的繁荣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6.清朝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货,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人物饰像等。这一现象反映出()①中国传统制瓷业技艺先进②“闭关”政策并未禁绝中外贸易③新航路开辟后欧、亚经济贸易联系增强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由此可知松太布市衰败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B.纺织业原料的匮乏C.外国向中国倾销商品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8.晚清时期有人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由此可知此人主张()A.反对引进机器生产B.发展近代民族工业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9.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下面火花图案反映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动力是之一()①火车②飞机③汽船④汽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8.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工厂制度的形成B.世界市场的出现C.垄断组织的形成D.殖民体系的扩张19.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A.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片面的经济》20.漫画《片面的经济》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形象写照。苏联经济发展中的这一问题()《片面的经济》A.在于过度重视重工业B.根源是片面追求公有化C.可以追溯到新经济政策D.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影响21.大萧条时期美国涌现了大量的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由此可知()A.美国全力追求艺术发展B.心灵慰藉是缓解危机的手段C.美国人民日常生活祥和D.新政已使美国重现繁荣景象22.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种做法造成的影响是()A.缓解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B.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进口数额C.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D.世界经济混乱与国际关系恶化23.罗斯福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此评价针对的是()A.《全国工业复兴法》B.《紧急银行法》C.《社会保险法案》D.《农业调整法》24.民国二十二年七月,《申报月刊》发表了《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一文。作者“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与之无关的时代背景是()A.经济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政策遭到重挫B.苏联实施计划经济体制,获得初步成功C.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二战结束,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模仿”苏联的典型表现有()A.企业的全部国有化B.努力建设福利国家C.制定“经济计划”D.优先发展重工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大题,第26题26分,第27题24分。26.(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如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菸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世界经济史》(第二版)材料三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统计图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时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7024.5129.1619131581113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16世纪时世界贸易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怎样的地位?(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内、外因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突出特点。(4分)从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世界面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4)在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请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贸易影响下的中国”为题创作一篇历史小论文。(6分)(要求:多角度分析,逻辑清晰,表述准确,史论结合。)27.(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给休假,以扩大就业面。——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二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罗斯福选集》材料三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资料来源:韩世楠《里根的新联邦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4分),并分析“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2分)(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实质,(4分)并简要分析其经济背景。(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4分)

2016年重庆一中高2018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CACBC6-10ACBBA11-15CDBBC16-20DBCCA21-25BDCDC二、材料题26.(1)特点: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贸易联系扩大,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分)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4分)(2)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因素: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提高;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4分)(3)特点:世界贸易总量大幅度增长;世界形成多中心贸易新格局(英法比重下降,美德增加)。(4分)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4分)(4)6—5分:围绕主题多角度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逻辑清晰;表述准确,史论结合。4—3分:围绕主题表述,但角度单一。多角度,但表述欠缺,缺乏史实等。2—0分:史实表述不清,没有明确阐述主题。27.(1)手段:地方政府具体干预;民间互助合作。(4分)实质:反对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