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规范_第1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规范_第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规范_第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规范_第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301/TXXXX—XXXX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进口冷链食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以下简称“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的

基本要求、风险监测、风险确认、风险处置、信息报送、评价与改进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管理,其他冷链食品可参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843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

GB/T37029食品追溯信息记录要求

WS/T69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

WS/T77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

DB33/T2241.1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10部分:防控人员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进口冷链食品importedcold-chainfood

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入我国,采用冷冻、冷藏等加工方式,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各

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食品。

4基本要求

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应遵循“人物同防、人防为主,研判风险、分级处置”的原则。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宜建立包括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商务、数据资源、海关、消防

救援、财政、公安、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急处置协调机构。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应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5风险监测

日常监测发现

5.1.1来源于本地具有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物表(含内、外包装)或存放环境的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检测的阳性结果,包括:

1

DB3301/TXXXX—XXXX

——在通关后集中监管场所的日常监测中发现;

——在进口冷链食品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各环节的日常监测中发现。

5.1.2应将进口冷链食品日常监测阳性结果报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阳性样本应送市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认。

海关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布

来源于海关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布的风险信息,跟踪风险信息中所涉及的物流动向,获得所发布

信息中进口冷链食品在本地的风险信息。

市外通报

来源于本市行政区域外应急处置协调机构通报的风险信息,跟踪风险信息中所涉及的物流动向,获

得所通报信息中进口冷链食品在本地的风险信息。

6风险确认

确认过程

6.1.1追溯

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阳性结果所涉及的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协调机构应开展追溯,查验电子或

纸质进销存凭证,核查购买来源、流转环节及最终去向,核实存储、生产、销售的产品数量,实行闭环

管理。追溯管理应符合GB/T28843和GB/T37029的要求。

6.1.2封存

根据追溯结果,应对存在风险的同批次进口冷链食品采取临时下架、封存等措施。人员应做好个人

防护,防护要求应符合WS/T697和DB33/T2241.10的规定。

6.1.3检测

6.1.3.1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同批次进口冷链食品(含内、外包装)、环境样本、

相关接触人员开展核酸采样检测。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见附录A。同一检验检疫证即为

同批次。

6.1.3.2宜对非同一检验检疫证的同集装箱、同车、同贮存库等同一环境的进口冷链食品,同步开展

核酸检测。

6.1.3.3相关接触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后,应于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的地点等待个人

的核酸检测结果。

6.1.3.4物品、环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将样本与检测结果上报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相关接触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按规定及时报疫情防控人员管控机构处置。

物品、环境阳性确认

6.2.1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报送的阳性样本检测结果进行确认,包括:

——日常监测中获得的阳性样本检测结果;

——追溯检测中获得的阳性样本检测结果。

6.2.2结果确认为阳性时,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确认结果报应急处置协调机构。

6.2.3根据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结果,将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分为高风险、中风险

2

DB3301/TXXXX—XXXX

和低风险等三个等级,见表1。

表1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分级

风险等级风险分级依据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0,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分离出活病毒;

高风险

——未分离出活病毒但有明确的流调溯源等信息指向;

——未分离出活病毒但已进入流通和市场环节。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30≤Ct值≤34,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中风险——Ct值<30,未分离出活病毒且没有明确的流调溯源等信息指向;

——Ct值<30,未分离出活病毒且未进入流通和市场环节。

阴性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4,且经过确定有效的预防性全面消毒或足以杀灭新冠病

低风险

毒的热加工处理。

7风险处置

物品处置

7.1.1根据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等级,应采取分级处置,见表2。物品处置方法包括消毒、

高温加工和无害化处理,见附录B.1。

表2进口冷链食品分级处置

风险等级分级处置程序

1.开展采样检测和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高风险2.追踪同批次进口冷链食品流向并进行预防性消毒和核酸采样检测。

3.对存在风险的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置。

1.对存在风险的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消毒和集中存放。

2.根据存在风险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同点位出阳情况进行相应处置,包括:

——对包装采取全面消毒,确定消毒效果后,进入正常生产经营:

仅外包装(包括与之接触的集装箱)检测阳性;

内包装检测阳性的,内包装完整且密闭,具备相应消毒条件。

——食品经高温加工后进入正常生产经营,对包装采取全面消毒,确定消毒效果后,包

装材料按医疗废弃物处置:

中风险内包装检测阳性的,内包装不完整、未密闭或易破损,不具备消毒条件但适合高温加

工;

食品本身检测呈阳性,但可以实施高温加工。

——采取无害化处置:

内包装检测阳性的,内包装不完整、未密闭或易破损,不具备消毒条件且不适合高温

加工;

食品本身检测呈阳性,且不能实施高温加工;

多个点位检测呈阳性。

3

DB3301/TXXXX—XXXX

表2进口冷链食品分级处置(续)

风险等级分级处置程序

3.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对完成消毒的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估。

中风险(续)

4.对后期进口冷链食品流向进行追溯跟踪记录,进一步跟踪新冠病毒传播风险。

1.经过确定有效的预防性全面消毒,或经过足以杀灭新冠病毒的热加工处理。

低风险2.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符合食品安全性评估的进口冷链食品可正常进入生产经营和消费环

节。

7.1.2消毒效果评价应符合WS/T774的规定。

环境处置

应对存在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的进口冷链食品贮存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应按7.1.2的要求开展消毒效

果评价。环境应急处置方法见附录B.2。

人员防控

应对与阳性进口冷链食品接触的人员进行管控,人员管控方法见附录B.3。人员核酸检测结果为阳

性时,应按6.1.3.4要求处置。

8信息报送

应急处置协调机构应向上级机构及疫情防控领导机构报送处置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地、数量、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情况、预防性消毒情

况、采样部位、物品流转信息、人员接触以及物品、环境、人员的处置情况等。

应急处置协调机构处置结束后,应统计、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归档管理保存。纸质档案保存期

限不少于3年,音像记录、电子数据记录保存期限应不少于6个月。

9评价与改进

应急处置协调机构应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对处置全过程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

建议,跟踪实施效果。

4

DB3301/TXXXX—XXXX

A

A

附录A

(资料性)

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A.1样本采集

A.1.1以进货(出货)的最小包装单位为计量单位(件),采集样本的数量可根据同种类、同批次货品

的总件数按一定比例抽取,具体为:

——≤100件的部分按照总件数的3%抽取;

——101件~500件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抽取;

——501件~1000件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抽取;

——>1000件的部分按照0.5%的比例抽取。

A.1.2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研判,必要时采样数量在上述要求基础上增加不少于30%。

A.2检测方法

A.2.1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

A.2.2选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针对新冠病毒基因组中开放读码框1ab(openreadingframe

1ab,ORF1ab)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基因。

A.3结果判定

确认阳性样本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个:

——同一份标本中新冠病毒2个靶标(ORF1ab、N)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应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他核酸检测试剂重新

检测,两个靶标阳性或仍然为单靶标阳性,结果判定为阳性;

——两种标本实时荧光RT-PCR同时出现单靶标阳性,或同种类型标本两次采样检测中均出现单

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可判定为阳性。

5

DB3301/TXXXX—XXXX

B

B

附录B

(资料性)

应急处置方法

B.1物品

B.1.1消毒

消毒工作由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的第三方消毒机构执行,

操作要求如下:

——进口冷链食品内包装与外包装常用消毒剂包括醇类、含氯、过氧化物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在消毒作业区域采用人工喷洒或专用型冷链消毒机的方式,具体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当运输或贮存温度≤-18℃时,内包装与外包装应使用低温消毒剂并根据物品具体性质选择

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18℃低温消毒剂包括二氯异氰尿酸钠、氯化钙和乙醇)。使用

方式包括:喷洒消毒(喷洒量约200mL/m²~300mL/m²)、浸泡消毒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均

为10min。

B.1.2高温加工

进口冷链食品的加工温度不低于56℃,且加工时间不少于30min。

B.1.3无害化处理

B.1.3.1进口冷链食品和外包装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浸泡消毒

30min后,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B.1.3.2消毒处理前,消防部门应对进口冷链食品企业电气、电路、电源开展消防监督检查。

B.1.3.3由专业运输车辆运送到指定地点,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方式进行消毒,然后由专业运输车辆

运输到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或者杭州市第三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

B.2环境

存放环境的消毒工作由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的第三方消毒

机构执行,操作要求如下:

——集装箱内壁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