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澄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汕头市澄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汕头市澄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汕头市澄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汕头市澄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科试卷说明:1.试卷共6页,答题卷4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卷前,请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左边的横线上;3.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的位置上,答在其他位置无效。一、积累运用(30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______,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3)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5)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6)古人喜欢借月亮来寄托情感。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_______,_______”借边塞的月景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表达征人的思乡之情。【答案】①.东临碣石②.风正一帆悬③.静以修身④.俭以养德⑤.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⑥.传不习乎⑦.河流大野犹嫌束⑧.山入潼关不解平⑨.我寄愁心与明月⑩.随君直到夜郎西⑪.回乐烽前沙似雪⑫.受降城外月如霜【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碣、悬、犹嫌、烽”等字词容易写错。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2)妻常常dīngzhǔ()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3)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yóuránérshēng()。(4)不由得满心欢喜,méikāiyǎnxiào()。【答案】①.贮蓄②.叮嘱③.油然而生④.眉开眼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贮蓄:zhù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指积存的钱。叮嘱:dīngzhǔ,再三嘱咐。油然而生:yóuránérshēng,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眉开眼笑:méikāiyǎnxiào,形容人高兴愉快的样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听说你乔迁新居,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B.文学社将举办阅读研讨活动,期待各位老师和同学莅临指教。C.班级主题班会上,他的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相径庭。D.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一筹莫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接受自己的意见。不能用在自己身上,使用有误;B.莅临:来临、光临,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使用正确;C.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使用正确;D.不求甚解:原义是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不含贬义;后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含贬义。使用正确;故选A。4.下列句子中,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对于云旅游这种新兴旅游方式,约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存在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删去“约”或“以上”)B.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到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到社会是否和谐有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C.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又一次飞跃。(“建造”改成“建设”)D.2022年9月起,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这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的时代新人。(把“会劳动”和“爱劳动”对调)【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病句修改。C.成分残缺,“在轨建造”后加上“新阶段”;故选C。七年级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读名著,叙童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0分)活动一【童谣大声唱】5.同学们编写一首童谣,请你帮忙补充完成。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艘远航的大船,充满着奇特的想象;童年是一片汪洋大海,流动着珍贵的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童年是一部简短的编年史②.记载着精彩的故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根据前两个分句,可知仿写的句子应是个比喻句,“童年是……,……着……”。句式相同,内容相符即可。示例:童年是一棵大树茁壮的大树,结满了甜蜜的果实。活动二【妖怪去哪儿】6.《西游记》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被称为“童心之作”。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总共遇到了67个妖怪,妖怪结局有所不同。请阅读下列有关“妖怪结局”的统计表,并按要求完成。妖怪分类妖怪个数妖怪代表妖怪下场强大无背景的妖怪8个①()被神仙收上天庭有背景的妖怪13个平顶山金银角大王③无背景的妖怪40个②()被孙悟空等人打死剩下6个妖怪,未交代结局的有4个,负伤逃跑1个,修成正果1个。(1)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对应的“妖怪代表”。A.白虎岭白骨精B.狮驼岭金翅大鹏雕C.碧波潭九头驸马(2)请在横线处填写妖怪的下场。【答案】(1)①B②A(2)被神仙收回天庭(意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①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西游记》原文中“二菩萨既收了青狮、白象,只有那第三个妖魔不伏,腾开翅,丢了方天戟,扶摇直上,轮利爪要刁捉猴王”“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那大鹏欲脱难脱,要走怎走?是以没奈何,只得皈依”,可知狮驼岭金翅大鹏雕被如果收上天庭,因为它和如来佛祖有舅甥的名分,背景强大。故选B。②三打白骨精的情节:白骨精欲吃唐僧肉,一变美貌农妇,被悟空一眼识破,抡棒就打,白骨精留下一具假尸首,化风逃走。唐僧要赶悟空离开,悟空讨饶。白骨精二变老妇,假装寻女,又被悟空识破打死。八戒又进谗言,唐僧再逐悟空。白骨精三变老翁,寻找妻女,再被悟空识破,定住元神一棍打死,妖怪现出白骨夫人原形。唐僧受八戒挑拨,认为悟空滥杀无辜,逐走孙悟空。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③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本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最后被太上老君收回天庭。那些神仙的童子、座骑、亲戚等有背景的妖怪结果都是“被神仙收回天庭”。活动三【观点大比拼】7.同学们阅读《朝花夕拾》后产生了分歧,有人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有人觉得是不美好的,你更赞同哪个观点呢?请列举一篇文章来说说理由。【答案】示例一: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因为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里写到:儿时在百草园里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示例二: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是不美好的,因为《五猖会》里他被父亲逼着背《鉴略》后才能去看五猖会。【解析】【详解】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篇目分析表述即可。鲁迅童年生活的“快乐”示例:①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曾有介绍,长妈妈为鲁迅买来了“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的《山海经》,令鲁迅非常感激。②百草园则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等,都给鲁迅的童年增添了无数趣味。③即使是读书的时候,也是快乐的,至于读书的情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极有趣的描写:本是老师让孩子们读书,但老师往往比孩子们读得更陶醉,更投入,孩子们则在下面做戏、画画儿等。鲁迅童年生活的“不美好”示例:①鲁迅在《狗•猫•鼠》一文中就追忆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②《五猖会》七岁的鲁迅要随家里人去看五猖会,这是一次最盛大的迎神赛会,他自然十分兴奋。可父亲偏偏在这时要求他背《鉴略》,背不出就不许去看,这使他感到很不解,同时又无比痛苦,只得背下去。二、阅读(40分)(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其一犬坐于前(2)意暇甚(3)一狼洞其中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①。寻途登觇②,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③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④其首,颠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⑥上革肉已破裂云。【注】①厉:凄厉。②觇(chān):看。③制:控制。④攫(jué):钳制,用爪迅速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⑤颠:摔。⑥额:鼻根,俗说之“眉心”。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偶行溪谷/三人行 B.闻崖上有声甚厉/闻之于宋君C.大疑/公大笑乐 D.颠不可去/太丘舍去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12.面对如此强大而凶残的对手,屠户和螳螂最后能获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答案】8.(1)像狗一样(2)神情(3)打洞9.(1)两只狼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10.B11.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12.共同原因:勇于斗争;“屠暴起”、“屠自后断其股”说明屠户由畏惧妥协到认清形势后果断出击;“攧不可去”则说明螳螂在斗争中勇敢无畏。或答:善于斗争,“屠乃奔倚其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说明屠户能够利用有利地形,抓住有利时机;“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说明螳螂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极具智慧。【解析】【8题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2)句意为: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态度。(3)句意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打洞。【9题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1)眈眈,注视的样子;相,表示偏指一方,指狼瞪屠户,非“相互”。(2)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10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A.均为“行走”的意思;B.听/使……听到;C.均为“非常”的意思;D.均为“离开”的意思;故选B。【11题详解】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语句“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的意思是: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看它头顶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12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屠夫和螳螂最后能获胜的共同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勇于斗争。《狼》一文中,屠户在因惧怕反复投骨后,发现了狼的贪婪后,躲到麦场积新后,与狼对峙,抓住时机“暴起,以刀劈狼首”“屠自后断其股”,杀了两狼。表明屠户敢于斗争;《螳螂捕蛇》一文中,螳螂面对巨蛇,“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用它那刀似的前前足在割蛇的头,蛇竭力摔动着头,总也摔不掉),则说明螳螂在与蛇的斗争中勇敢无畏。②善于斗争。《狼》一文中,屠户看到麦场中的积新,便“奔倚其下”,找到有利地势,与狼对峙;当看到一狼蹲坐在前面,“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屠户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反击;《螳螂捕蛇》一文中,与巨蛇斗争时,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小小的螳螂占据了有利位置,攻击了巨蛇的要害,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极具智慧,可以看出善于斗争。【点睛】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引诱敌人。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乙]一个姓张的人,偶尔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他找到一条小路攀上去,偷偷地看,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颠倒扑打,用尾巴乱打树,树枝劈劈啪啪纷纷地落下来。看那翻转跌倒的样子,好似有什么东西制住了它。但是,细细一看,并没什么东西,他感到疑惑不解。慢慢地向前靠进几步,就见一只螳螂紧紧地伏在蛇的头顶,用它那刀似的前足在割蛇的头;蛇竭力摔动着头,想把螳螂摔下来,但总也摔不掉。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它鼻梁上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纪念白求恩毛泽东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3.选文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从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依次赞扬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最后总结,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1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既对白求恩品质的概括与论述,又表达作者对他逝世的悼念。B.文章可以看成是对白求恩一生的总结,他的优秀品德超越时代,有较高的思想教育价值。C.第②段加点词两个“极端”,用词凝练,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D.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极富号召力。1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试举一例进行分析。【答案】13.①.国际主义精神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③.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14.D15.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与“不少人的对工作不负责任”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第2.3段多处对比举一例分析,意对即可)【解析】【13题详解】考查信息筛选。根据第①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可提炼出:他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根据第②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可提炼出:他有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根据第③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可提炼出:他对技术精益求精。【14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连用五个短语构成一组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故选D。【15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不少的人”对工作的态度: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对同志、人民的态度: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工作的要求: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结合白求恩是“极端负责任”“极端的热忱”“精益求精”等可知,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能更好地突出白求恩求的精神的可贵,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背林海蓓爸爸:①又到父亲节了,我多想能够再叫一声爸爸。从8年前的春天开始,那个曾经可以随时喊出的词,变成了一个记忆中的背影,挥之不去,唤之不回。②作为退役军人,您挺直的背,背过武器、行装,也背过返乡看望老奶奶时我们的行囊。③像许多父亲一样,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几十年来,我们几乎从没有听到您说什么爱我们的话,可是您用行动承担起了作为儿子、父亲的责任。④对于奶奶,您一直心怀愧疚。爷爷走得早,奶奶一个人靠给人做裁缝把您拉扯大。您选择参加革命,奶奶担心独子安危,一路追寻部队,为此哭坏了眼睛。而您,在后来的和平环境里,不管部队走多远,路途多么不便,4年一次探亲,只要到时间,您无论如何也要回老家看望奶奶。⑤我记得您几次带我们乘长江轮船回老家看奶奶的情形。去时几个旅行袋用绳子或毛巾连在一起,里面装满了给老人和亲戚带的吃的、用的。(1)几十斤的行李重重地前后搭在您的肩膀上,手里还拎着东西或牵着弟弟。(2)从河南信阳坐火车到湖北武汉,从湖北武汉乘轮船到上海,从上海乘长途汽车或轮船到浙江台州,再转各种交通工具到箬横……回来时则用扁担挑着给我们带回的土特产。每次肩膀都被勒得红肿,很长时间才褪去。(1)⑥小时候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您在一起。部队经常换防,我们只有在寒暑假或探亲时才能见到您。记得有一年我们到青岛探亲,您给我带回了一包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圆圆的石头,非常喜欢。少不更事的我,看着您什么也没说就走出门的背影,不知为何,就是想记住这一刻年轻英俊的您。⑦您对我们要求很严,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工作上。由于随军我们经常转学,课程受到一定影响,加上当年大学录取率不高,我们姐弟几个都没有考上大学。可是在您和母亲的影响下,我们都通过自学,陆续完成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业。我们的工作岗位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作为法官,您说过:“如果我请别人帮助,别人打官司有事找我,如何能秉公办事呢?”⑧(2)⑨结婚后,因旧城改造,我住的地方被拆迁了。您建议我们租住到您楼下邻居闲置的房子,以便能照顾我们。那年夏天遇到特大台风,楼下通往马路的弄堂积满了水,几乎齐腰深。当时丈夫在乡镇防台风没有回家,而我在电视台当记者,急于出去采访。您看到这个情况,怕影响我工作,执意让我趴在您的背上把我背过去,说女孩子不能泡脏水。就这样,60多岁的父亲背起了30多岁的女儿……⑩您用强健、挺拔、温暖的背,让我感受到深深的父爱。⑪这些年,您从没“麻烦”过我们,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料理,让我们安心工作、学习。离休后,您经常利用早晨锻炼后的时间,“顺路”为我们送来山上拎回的泉水。您生病后,为您医治的医务人员都连连夸您,说很少碰到这么好相处的病人,每次为您服务,您都不忘说“谢谢”……⑫这些年,我们习惯了您默默付出不计回报的父爱,您也在不经意间把无限的关爱传达给了我们……您永远的女儿:海蓓(选自《潇湘晨报》)16.文中第⑩段写道:“您用强健、挺拔、温暖的背,让我感受到深深的父爱。”请你分别概括出体现父亲的背不同特点的事件。“强健”(1)_____;“挺拔”:父亲没有利用自己的职位为“我们”谋求工作岗位;“温暖”(2)____。17.请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几十斤的行李重重地前后搭在您的肩膀上,手里还拎着东西或牵着弟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2)从河南信阳坐火车到湖北武汉,从湖北武汉乘轮船到上海,从上海乘长途汽车或轮船到浙江台州,再转各种交通工具到箬横……(句子出现那么多地名,直接改成“从河南信阳到箬横”表达更简洁,你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18.请把下面的句子填入文章的(1)(2)空白处,使文章内容前后连贯、衔接自然。A.您就是这样一个严格的人,但有一件事,却让我感受到您温和的一面。B.您的肩膀,担起的除了工作的重担,还有对亲人的关怀。19.《父亲的背》一文发表在《潇湘晨报》上,一读者阅读后疑惑道:“作者为什么要以书信的形式写给已经去世、收不到信的父亲呢?”请你细读文章,帮忙解答这一读者的疑问。【答案】16.①.背过武器、行装,也背过返乡看望老奶奶时我们的行囊;②.60多岁的父亲背着“我”趟过弄堂的积水去工作。17.(1)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强健和对弟弟的关爱与照顾。(2)不好。原句更能突出路途的遥远和辗转,表现父亲回老家看望奶奶的不易,表现出父亲的孝顺。18.(1)B(2)A19.作者用第一人称更能直接抒发感情,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用第二人称“您”,更能表达对父亲的尊敬,更容易打动读者。【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题干“‘挺拔’:父亲没有利用自己的职位为‘我们’谋求工作岗位”可知,这里对父亲“背”的描写,不仅是实指,还有虚指;同时还可知“强健”的内容在⑦段之前;“温暖”的内容在⑦段之后。(1)文章②到⑥段分别写了父亲背着行囊参军,背着东西去看望奶奶,背着乡亲们的特产回家,背着鹅卵石给孩子们,这些行为多展现了父亲背的强健,承担着作为军人、儿子、父亲的责任,由此找到能体现父亲背“强健”的②段关键句:背过武器、行装,也背过返乡看望老奶奶时我们的行囊;(2)“温暖”的内容在⑦段之后,⑩段之前,结合第⑨段“您看到这个情况,怕影响我工作,执意让我趴在您的背上把我背过去,说女孩子不能泡脏水。就这样,60多岁的父亲背起了30多岁的女儿……”可概括,体现父亲背的“温暖”的事件:60多岁的父亲背着“我”趟过弄堂的积水去工作。【1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要求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人物描写分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感情、形象、主题等。结合“搭”“拎”“牵”这几个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几十斤的行李”搭在父亲肩膀上,父亲还拎着一些东西,看出父亲的强健;在背了如此重的行李后,父亲还牵着弟弟,体现出父亲对弟弟的关爱和照顾。(2)答题思考:表达观点,给出理由。“河南、湖北武汉、上海、这句台州、箬横”这些地点的罗列,突出了路途的遥远,突出了父亲回家过程的辗转和波折,从而表现父亲回家看望奶奶的不易、艰辛,进而表现父亲对奶奶的孝顺。如果直接改成“从河南信阳到箬横”,读者不容易理解两地距离的遥远和路程的波折,无法展现父亲孝顺的形象,所以不能修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⑤段“几十斤的行李重重地前后搭在您的肩膀上,手里还拎着东西或牵着弟弟。从河南信阳坐火车到湖北武汉,从湖北武汉乘轮船到上海,从上海乘长途汽车或轮船到浙江台州,再转各种交通工具到箬横……回来时则用扁担挑着给我们带回的土特产。每次肩膀都被勒得红肿,很长时间才褪去”可知,第⑤段写父亲回家看望奶奶的经过,写父亲背的东西之重,写父亲回家看望奶奶的路途遥远和辗转,写父亲给“我们”带土特产多,肩膀被勒的红肿,这些都表现了父亲对家人的关爱,(1)处是⑤段的结尾句,可以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B“您的肩膀,担起的除了工作的重担,还有对亲人的关怀”这个句子和其内容相符,(1)处选B。结合第⑦段可知,这一段写父亲作为法官,没有给子女在工作上提供便利,而是让他们自己学习、就业,表现出父亲严格一面。第⑨段可知,这一段写60多岁的父亲背起了30多岁的女儿,避免女儿蹚水,表现了父亲的温暖,A“您就是这样一个严格的人,但有一件事,却让我感受到您温和的一面”这个句子前面承接父亲严格的形象,后面引出父亲温暖的形象,故(2)处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称作用。书信这种文体一般用的是对话的口吻,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我”,能够更充分、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人称“您”,则非常便于交流、沟通,结合⑫段“这些年,我们习惯了您默默付出不计回报的父爱,您也在不经意间把无限的关爱传达给了我们……”可知,本文的主题是表达对父亲的尊重、感激,“我”这个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地表达出作为子女对于父亲的感激、尊重,“您”这个人称,则通过一种对话、沟通的口吻,去向父亲传递出自己的尊重、感激,更容易打动读者。三、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这一天,史铁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这一天,海伦·凯勒遇到了再塑她生命的老师;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