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阳二中2023年七年级下半期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626年630年641年649年即皇帝位征东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天可汗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崩,葬昭陵A.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B.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C.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D.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了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D项正确;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的是隋炀帝,排除A项;建隋朝,灭陈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的是隋文帝,排除B项;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的是唐玄宗,排除C项。故选D项。2.史家称赞“开元盛世”时提到:开元时期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各其所长也”。材料表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统治者()A整顿吏治 B.知人善任C注重文教 D.改革税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即位后,采取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如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等措施,使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依据材料意思可知知人善任是“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B项正确;整顿吏治,与题意“知人善任”无关,排除A项;注重文教,与题意“知人善任”无关,排除C项;改革税制,与题意“知人善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意思是犹如九重天门似的宫殿大门,迤逦开启,万国使臣朝拜大唐皇帝,反映唐朝雄风尽显,吸引万国来朝,故诗句主要描绘的是对外关系,C项正确;诗句没有涉及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社会风气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4.吏治关乎国运兴衰。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与此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册封制度 B.察举制、军功爵制C.行省制、皇帝制度 D.科举制、刺史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是隋朝以后选拔官员的制度;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刺史制度是汉代开始实行的地方监察制度。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与此对应的制度是科举制、刺史制度,D项正确;分封制并非选拔官员的制度,排除A项;军功爵制并非监察制度,排除B项;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5.解读下图,当时大运河修建和利用()A.沟通了南北并巩固统一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海上贸易被河运取代 D.解除了长安遭受的军事威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A项正确;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排除B项;元朝时实现了海上贸易被河运取代,排除C项;大运河开通与长安受到军事威胁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C.加强了文化交流 D.扩大了唐朝疆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西行”是指玄奘西游,“东渡”是指鉴真东渡,都是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与往来,A项是国内政策,不符合题意,B项是汉朝张謇通西域,D项不是这两个事件的共同作用,只有C项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C7.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赵匡胤为了解除禁军初级将领的兵权而采取的措施,B符合题意;ACD项与“杯酒释兵权”无关,排除。故选择B。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9.宋代将科举主考官改为“临时差遣”,还设有副主考官若干人互相监督,甚至下令规定主考官监考期间住进贡院,不能回家。这些举措()A.加剧了行政机构臃肿 B.结束武将跋扈的局面C.有利于实现考试公平 D.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将科举主考官改为‘临时差遣’……副主考官若干人互相监督……主考官监考期间住进贡院,不能回家”可知,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徇私舞弊,可以促进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从而有利于考试公平,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加剧了行政机构臃肿,结束武将跋扈的局面、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排除A、B、D项。故选C项。10.下图反映的历史主题应为()A.开元盛世局面 B.民族政权并立C.重文轻武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上“北宋政权界”“南宋政权界”可以判断这反映的是两宋时期,再依据图片上江南地区成为主要经济区,可知反映了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主题,D项正确;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唐玄宗统治前期,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没有体现民族政权并立或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C项。故选D项。11.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是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元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行政区划“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创设的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故选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排除A;刺史制度和三省六部制都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BC。12.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吹笛吹口哨舞蹈击节板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可知,这些陶俑是研究元代杂剧的第一手史料。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13.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原因:地理环境影响。(3)乐舞发达。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解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是: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变了用人制度;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2)分析材料二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可以概括出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是: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从材料二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可以概括出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是地理环境影响。(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三的“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可以看出唐朝乐舞发达。因为唐朝统治者重视乐舞;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这些都是唐朝乐舞发达的原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李春《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落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北宋时期,在政坛上存在着突出的“文不换武”现象,即文臣一般不愿改换武职,武将又通常难以跻身文官之列。于是,不仅昔日“出将入相”之说在北宋消失殆尽,而且士人群体也遗弃了“投笔从戎”的观念。(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2)结合材料二简要评价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3)材料三中北宋政坛“文不换武”现象与哪一政策有关?简析该政策的利弊。(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北宋政治体制突出的特点。【答案】(1)根本原因: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解决办法: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兵权收归中央。(2)影响:防止了落镇割据局面的发生,维护了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3)政策:重文轻武利弊:利: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任答2点)弊: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朝廷开支增多,人民负担加重。(任答2点)(4)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根据“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知,赵普从强化君权、集中财权、控制军权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具体措施有宋太祖在强化君权方面采取在中央削弱相权和在地方设置通判;在集中财权方面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在控制军权方面派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落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可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发生,维护了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言之有理即可。【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北宋政坛“文不换武”现象与重文轻武政策有关。重文轻武政策利体现在有利于防止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营造读书风气,推动文教发展。重文轻武政策的弊体现在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朝廷开支增多,人民负担加重。【小问4详解】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政治体制突出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强化,重文轻武。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决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防城港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专题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执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
- 泸州医院考试试题及答案
- 寄小读者试题题及答案
- 提升数学兴趣的幼儿园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改进的实践试题及答案
- 农业季节性销售策略试题及答案
-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数量感知与发展试题及答案2025
- 力与运动的深入观察与思考题试题及答案
- X线腰椎临床意义
- 绽放的梨花(2024年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试题)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B 1a - 1d 教案
- 中国银行课件模板7
- DB3301T 1118-2023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 美容院会员卡使用合约
- 中国邮政广西分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膏方课件培训
-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联考 政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中亚课件
- 群团工作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