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南昌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南昌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南昌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南昌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一、选择题1.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2.“从政治上看,此举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通过加强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从经济上看,此举也是为了将六朝以来富庶一方的江南物资调到北方,补充关中河洛地区的不足。”这段文字分析的是()A.灵渠开通的意义 B.都江堰发挥的作用C.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D.隋朝统一的历史贡献3.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4.“他在专制体制下,实行了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贞观年间的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下列各项与文中皇帝有关的是()A.开通了大运河 B.创建了科举制度 C.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D.重文轻武5.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A.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B.有开明君主出现C.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D.老百姓安居乐业6.唐代陈廷章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积少之多,灌输而各由其道……尔其扬清激浊,吐故纳新……泛江中之夜影,重似月轮。”文中提到的农业器械是()A.曲辕犁 B.耧车 C.筒车 D.翻车7.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C.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8.唐朝时期传到日本螺钿铜镜(见下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A.农业发展的水平 B.疆域范围的辽阔C.对外开放的气象 D.社会矛盾的尖锐9.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玄奘西行10.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叙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11.“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①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③防止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④强化了中央集权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12.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用PPT展示了如下图片。请判断这一单元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3.“公元十一世纪初,30万辽军势如破竹直逼北宋都城。宋辽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意外和偶然突然降临,一纸合约终止战争,开启120年的和平局面。”上述材料评述的是A.辽朝的兴盛 B.“澶渊之盟”的订立C.宋夏和议的达成 D.女真族的崛起14.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你认为丘处机所说的“国耻”是指()A.1125年金灭辽 B.1127年金灭北宋C.1227年蒙古灭西夏 D.1234年蒙古灭金15.随着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的热播,精忠报国的岳飞再次成为人民热议的话题。下列与岳飞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黄袍加身 B.陈桥兵变 C.金兵灭辽 D.郾城大捷16.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南宋时期史实的是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7.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A.对外交往频繁 B.市民生活丰富多彩C.社会经济发展 D.手工业水平高超18.“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材料表明当时()A.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 B.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C.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19.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下列人物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A.阿保机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朱元璋20.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A.行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二、材料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①________”的统治局面。——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材料二: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②________”。——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曲辕犁(1)请将材料一、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22.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材料二(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材料三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滚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活动在中原地区的沙陀、粟特、回鹘等民族,有许多就地融入了汉族社会。——摘编自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代宋初“胡”“汉”观念有何变化?23.左图右史,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这也是培养我们历史时空观念的要求。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形势图?(2)北宋政权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任意两条措施。(3)根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跟其他朝代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特点?(4)从图一到图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24.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照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摘编自《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表现。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高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间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摘编自《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重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并说说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