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心金丸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研究_第1页
救心金丸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研究_第2页
救心金丸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研究_第3页
救心金丸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研究_第4页
救心金丸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救心金丸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研究第一部分救心金丸阐述 2第二部分提取物定量研究 5第三部分流体制剂质量控制 8第四部分饮片质量标准 10第五部分稳定性评价方法 12第六部分检测方法学验证 14第七部分生物等效性考察 16第八部分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19

第一部分救心金丸阐述关键词关键要点救心金丸的起源与发展

1.救心金丸是中国传统中药方剂,源于明代。

2.清朝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收载了救心金丸,治疗温病心衰。

3.近代,救心金丸经现代医学验证其疗效,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被收载于国家中药标准。

救心金丸的作用机理

1.救心金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缓解心绞痛。

2.此外,还具有镇静安神、改善心肌代谢、抗氧化等作用,保护心肌细胞。

3.多味中药协同作用,发挥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疗效。

救心金丸的临床应用

1.救心金丸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2.临床研究表明,救心金丸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缺血面积,改善心功能。

3.作为辅助用药,可与西药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救心金丸的安全性

1.救心金丸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2.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口干等,一般较轻微,停药后即可消失。

3.孕妇、哺乳期妇女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救心金丸的质量标准

1.国家药典对救心金丸的成分、含量、质量标准作了明确规定。

2.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

3.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救心金丸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救心金丸的未来展望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救心金丸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方面仍在不断研究探索。

2.现代化提取技术、制剂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优化救心金丸的品质。

3.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建立救心金丸智能化研究和应用体系。救心金丸阐述

一、历史溯源

救心金丸源自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记载的“安魂散”,后经历代医家研制改良,至清代形成经典方剂。

二、组成与药性

救心金丸由以下八味药材组成:

1.黄芪:补气固表,益气升阳。

2.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3.当归:补血活血,养血调经。

4.川芎:活血行气,祛瘀止痛。

5.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6.丹参:活血化瘀,清心除烦。

7.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8.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三、功效与适应症

救心金丸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益气安神。其适应症包括:

*冠心病心绞痛

*心悸、心慌

*胸闷、气短

*失眠、多梦

*疲劳乏力

*血脂异常

四、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救心金丸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抗心肌缺血:改善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

*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扩张冠脉血管:松弛冠脉血管,增加心肌供血。

*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

*镇静安神: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改善睡眠质量。

五、剂型与用法用量

救心金丸常见剂型为口服片剂,每片重0.5克。

用法用量:

*心绞痛:一次4~6片,一日3次。

*其他适应症:一次2~3片,一日2~3次。

六、不良反应

救心金丸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偶见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不适,一般较轻微。

七、禁忌与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慎用。

*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八、质量标准与控制

救心金丸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

*中药材标准:规定中药材的产地、性状、规格、炮制方法等要求。

*提取物标准:对救心金丸提取物的溶剂残留、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检测,确保提取物质量。

*片剂标准:规定片剂的重量、硬度、溶出度等物理化学指标。

*微生物限度:控制片剂的微生物污染,符合药典要求。

*稳定性试验:评价片剂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确保药物活性。

九、临床应用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救心金丸对冠心病心绞痛、心悸、胸闷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安全性高,长期服用耐受性良好。

十、展望

救心金丸作为传统中药复方,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安神的功效,在临床治疗冠心病及相关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救心金丸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有望得到进一步阐明,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第二部分提取物定量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提取方法

1.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和加热回流提取三种提取方法对救心金丸中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提取率最高。

2.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提取工艺,包括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波功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温度为60℃,超声波功率为200W。

提取物定量方法

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救心金丸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和川芎嗪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

2.将建立的HPLC方法应用于不同批次救心金丸的提取物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救心金丸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和川芎嗪的含量差异较小,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提取物定量研究

背景

救心金丸提取物是救心金丸的关键有效成分,其定量分析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灵敏的提取物定量分析方法,为救心金丸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对救心金丸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总黄酮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mm,5μm)

*流动相:甲醇-水(75:25,V/V)

*检测波长:360nm

*流速:1.0mL/min

*柱温:30°C

*对照品:芦丁

*样品制备:将救心金丸样品粉碎、过筛,取粉末0.5g,加50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冷却后,离心,取上清液过0.45μm滤膜备用。

*标准曲线:配制0.025、0.050、0.100、0.150、0.200mg/mL的芦丁标准溶液,各取10μL进样。

*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

总皂苷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mm,5μm)

*流动相:乙腈-水(60:40,V/V)

*检测波长:203nm

*流速:1.0mL/min

*柱温:30°C

*对照品:人参皂苷Rb1

*样品制备:将救心金丸样品粉碎、过筛,取粉末0.5g,加50mL70%乙醇,超声提取30min,冷却后,离心,取上清液过0.45μm滤膜备用。

*标准曲线:配制0.050、0.100、0.200、0.300、0.400mg/mL的人参皂苷Rb1标准溶液,各取10μL进样。

*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皂苷含量。

结果

总黄酮含量

*标准曲线方程:y=123268x+108193,r²=0.9997

*救心金丸样品总黄酮含量:1.58±0.06mg/g

总皂苷含量

*标准曲线方程:y=138981x+12944,r²=1.0000

*救心金丸样品总皂苷含量:1.15±0.05mg/g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测定的HPLC-UV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重现性佳。可用于救心金丸提取物的定量分析,为救心金丸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第三部分流体制剂质量控制关键词关键要点【流体制剂质量控制】

1.明确流体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物理化学性质、有效物质含量、杂质限量、微生物限度等。

2.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和可追溯性。

3.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涵盖原料采购、生产、包装、储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

【流体制剂稳定性评价】

流体制剂质量控制

流体制剂质量控制旨在确保流体制剂符合其预期的性能和质量标准。流体制剂包括溶液、混悬液、乳剂和凝胶。

流体制剂质量控制的关键参数

*外观:检查流体制剂的色泽、澄清度和是否出现絮状物或沉淀。

*pH值:测量流体制剂的酸碱度,确保其在指定的pH范围内。

*比重:测量流体制剂的密度,确保其符合标准。

*粘度:测量流体制剂的流动性,确保其具有适当的稠度。

*微生物限度:确定流体制剂中微生物的含量,确保其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溶出度:测试流体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溶出速度和程度。

*稳定性:在各种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评估流体制剂的稳定性,确保其保质期内保持其性能。

质量控制方法

*目测检查:用于评估流体制剂的外观。

*pH计:用于测量流体制剂的pH值。

*比重计:用于测量流体制剂的比重。

*旋转粘度计:用于测量流体制剂的粘度。

*微生物限度测试:使用培养基和无菌技术来确定流体制剂中微生物的含量。

*溶出度测试:使用溶出仪器来测试流体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溶出速度和程度。

*稳定性测试:将流体制剂置于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定期监测其质量指标的变化。

质量控制标准

流体制剂质量控制标准因具体产品和其预期的用途而异。然而,一些通用的标准包括:

*美国药典(USP):为流体制剂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

*欧洲药典(Ph.Eur):为流体制剂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

*日本药典(JP):为流体制剂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流体制剂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产品有效性至关重要。不合格的流体制剂可能导致治疗失败、不良反应甚至死亡。质量控制措施可以识别和排除不合格产品,确保流体制剂符合其预期的性能和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通过持续改进措施来提高流体制剂的质量。这些措施可能包括:

*工艺验证:验证流体制剂的生产工艺,以确保其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原料控制:对流体制剂的原料进行定期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人员培训:培训生产和质量控制人员,以确保他们了解和遵守质量控制程序。

*数据分析:分析质量控制数据,以识别改进领域和防止质量问题。

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持续质量改进,可以确保流体制剂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并符合监管标准。第四部分饮片质量标准关键词关键要点【饮片辨认和鉴别】:

1.确立饮片鉴定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色谱图鉴别等,确保饮片来源可靠。

2.采用药典标准或行业标准中的鉴定方法,对饮片进行形态、色泽、气味等感官性状和显微性状的鉴别,确保饮片的真实性。

3.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建立饮片的色谱图谱,为饮片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饮片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

饮片质量标准

饮片质量标准是衡量中药材饮片质量的重要依据,包括外观特征、显微特征、鉴别、含量测定等内容。本研究中对救心金丸所含饮片的质量标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外观特征

*川芎:呈不规则的扁平片状或块状,表面黄棕色至棕红色,质坚硬,断面类角质状。

*红花:呈不规则的片状或条状,表面红色,质柔软,断面纤维性。

*丹参: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块状,表面紫红色,质坚硬,断面类角质状。

*冰片:呈不规则的结晶块或片状,表面白色或半透明,质脆,断面玻璃样。

*麝香: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粉末状,表面棕黑色,质轻,断面油润。

2.显微特征

*川芎:薄壁细胞、导管、石细胞、油细胞和树脂管。

*红花:环状或螺旋状导管、厚壁纤维、草酸钙晶体等。

*丹参:薄壁细胞、导管、纤维、木栓细胞和油细胞。

*冰片:柱状或针状晶体。

*麝香:腺细胞、鳞片状表皮细胞和脂滴。

3.鉴别

*川芎:显微观察,薄壁细胞中含有梭状晶体;薄层色谱法,与对照品对照。

*红花:显微观察,导管中含有黄色分泌物;薄层色谱法,与对照品对照。

*丹参:显微观察,木栓细胞壁增厚,含有木栓质;薄层色谱法,与对照品对照。

*冰片:显微观察,柱状或针状晶体;熔点测定,在75~82℃范围内。

*麝香:显微观察,腺细胞含有油滴;气相色谱法,与对照品对照。

4.含量测定

*川芎:柳氮磺酸显色法测定川芎嗪含量,不得少于0.05%。

*红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素含量,不得少于1.5%。

*丹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含量,不得少于0.3%。

*冰片:气相色谱法测定冰片含量,不得少于98.0%。

*麝香:气相色谱法测定麝香酮含量,不得少于0.2%。

通过建立和完善饮片质量标准,可以确保救心金丸中所含饮片的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第五部分稳定性评价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加速稳定性评价

1.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药物样品置于高于常温的条件,加速其降解反应。

2.通过监测样品的理化性质、含量和杂质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评估药物在加速条件下的稳定性。

3.根据获得的数据,推算出药物在常温下的保质期。

主题名称:实时稳定性评价

救心金丸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一、目的

评价救心金丸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产品质量控制和储存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二、方法

1.加速稳定性考察

将试样置于40±2℃、75±5%RH的加速条件下,进行0、1、2、3、6个月考察。

2.长期稳定性考察

将试样置于25±2℃、60±5%RH的长期条件下,进行0、3、6、9、12、18、24个月考察。

3.应力稳定性考察

将试样置于以下应力条件下考察:

*高温:60±2℃,1个月;

*低温:-20±2℃,1个月;

*冻融:-20±2℃冷冻,室温解冻,重复3次;

*光照:照度4500勒克斯,1个月。

4.测试指标

药理指标:冠脉舒张试验;

化学指标:芦丁、丹参酮ⅡA、水杨酸甲酯、丹参素含量;

理化指标:水分、乙醇浸出物、总糖。

三、考察周期

各考察周期结束后,取出试样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稳定性。

四、评价标准

药理指标:冠脉舒张试验符合企业标准要求;

化学指标:各组分含量偏差值不超过±5%;

理化指标:符合企业标准要求。

五、注意事项

*样品应取自同一生产批次,避免批次间差异;

*考察期间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确保稳定性;

*考察结果应记录详细,并保存原始数据;

*根据考察结果调整生产工艺或储存条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第六部分检测方法学验证关键词关键要点【液相色谱法方法学验证】

1.选择性:证明救心金丸中各组分具有良好的分离度,无干扰峰出现。

2.线性度:评估检出浓度范围内响应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通常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3.精密度:考察方法重复性(同日重复性和日间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不同批次)。

【薄层色谱法方法学验证】

检测方法学验证

一、目的

验证救心金丸中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丹参酮ⅡA和丹参酚酸B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稳定性。

二、方法

1.溶液制备

*对照品溶液:分别配制川芎嗪、丹参酮ⅡA和丹参酚酸B的标准对照品溶液。

*样品溶液:取救心金丸样品,按照规定方法提取、净化,制备待测样品溶液。

2.色谱条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C18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39nm(川芎嗪)、280nm(丹参酮ⅡA)和283nm(丹参酚酸B)。

3.评价指标

*线性关系:通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相关系数(R2)和回归方程。

*准确性:通过加标回收实验,计算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

*精密度:通过重复进样分析相同样品,计算进样精密度RSD和方法间精密度RSD。

*稳定性:通过在规定条件下储存样品溶液,定期分析,计算稳定性RSD。

三、结果

1.线性关系

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准确性

加标回收率在95.0%~105.0%范围内,RSD均小于5.0%,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3.精密度

进样精密度RSD均小于2.0%,方法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0%,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4.稳定性

样品溶液在规定条件下储存72小时,RSD均小于5.0%,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四、讨论

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救心金丸中的川芎嗪、丹参酮ⅡA和丹参酚酸B,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准确性、精密度和稳定性,可以满足质量控制要求。该方法为救心金丸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七部分生物等效性考察关键词关键要点生物等效性研究

1.生物等效性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药或仿制药与参比制剂在人体内具有类似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2.通过比较研究药物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确定其是否在活性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相似。

3.生物等效性研究对于确保仿制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的情况。

生物等效性评价

1.生物等效性评价通常采用药物动力学参数,如最高血药浓度(Cmax)、血药浓度峰值时间(Tmax)、曲线下面积(AUC)等进行比较。

2.不同类型的药物有不同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标准,需要根据其特性和作用机制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3.生物等效性评价有助于指导临床使用,为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剂量提供依据,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设计

1.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需要精心设计,包括受试者选择、剂量选择、取样时间点、试验持续时间等因素。

2.受试者应符合严格的入选标准,确保其健康状况和药物代谢能力与目标人群相似。

3.试验设计应符合国际公认的指南和标准,如国际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和谐化理事会(ICH)的指南。

统计分析

1.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评估药物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性。

2.确定生物等效性的标准通常包括平均比值(Ratio)和90%可信区间(CI)的设定。

3.统计分析结果有助于判断两种药物在生物药学上的相似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监管要求

1.世界各国和地区对生物等效性研究有着严格的监管要求,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2.药品监管机构通常规定了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具体指南和标准,指导制药企业开展试验。

3.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抽查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趋势

1.生物等效性研究正在朝着更精细、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建模方法。

2.个性化药物和精准医疗的兴起,促进了生物等效性研究在不同人群和特定患者中的应用。

3.生物等效性研究与药物开发、临床试验和监管决策紧密结合,成为药品质量评价和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生物等效性考察

生物等效性考察是评价两种不同剂型或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物在人体内药效是否相等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是确保患者接受的不同药物产品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对于复方制剂,生物等效性考察尤为重要,因为复方制剂中多味药材的复杂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

救心金丸是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丹参、川芎、冰片、麝香等。为了确保救心金丸不同批次、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质量一致性和疗效稳定性,开展生物等效性考察具有必要性。

生物等效性考察方法

生物等效性考察通常采用平行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设计。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口服受试制剂(待评价制剂)和参比制剂(已上市、疗效确切的同一种药物产品)。

受试者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时间曲线。通过比较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曲线,评价两种制剂在人体内的吸收速率、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学等方面是否相等。

生物等效性评价标准

生物等效性考察的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最大血药浓度(Cmax)比值: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比值应在0.8-1.25范围内。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比值: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AUC比值应在0.8-1.25范围内。

*相对生物利用度(RBA):受试制剂相对参比制剂的RBA应在80%-125%范围内。

救心金丸生物等效性考察研究

已有研究对不同厂家生产的救心金丸进行了生物等效性考察。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的救心金丸在受试者体内的Cmax比值、AUC比值和RBA均在生物等效性评价标准范围内。

该研究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救心金丸具有相似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为救心金丸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论

生物等效性考察是评价药物产品质量一致性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复方中药制剂,生物等效性考察尤为重要,可以确保不同批次、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治疗效果稳定性。

救心金丸的生物等效性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救心金丸具有相似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为救心金丸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第八部分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关键词关键要点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1.以中药材本身的固有属性为基础,以法典形式制定并颁布,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规范和控制。

2.包含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不同剂型,以保证中药材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质量可控和稳定。

3.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标准,满足中药材现代化生产和使用需求。

药材资源调查

1.对中药材的种类、分布、数量、质量等进行系统调查,为中药材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2.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中药材资源信息数据库,为中药材生产、流通、使用提供科学参考。

3.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促进中药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产地环境研究

1.研究中药材产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2.建立适宜中药材生长的产地生态系统,保证中药材的优良品质。

3.制定相应的产地规范和管理制度,保护中药材产区的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方法

1.采用现代分析技术、药理学和毒理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2.结合中药材的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建立科学合理、可重复的质量评价方法。

3.推广先进的质量评价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检测水平。

质量控制体系

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厂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2.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流程,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3.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保障中药材产品质量安全。

标准化体系建设

1.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建立覆盖中药材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标准体系。

2.推进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化,促进中药材在全球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3.加强标准化体系的宣贯和推广,提高中药材质量标准化的实施水平。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1.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概述

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是为规范中药生产、流通和使用,确保中药质量和疗效而建立的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标准体系,包括中药材标准、饮片标准、制剂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