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筛选指标的总的思路□从63个指标集到13个核心指标□
1.监测时点前移□-在院的患者,而不是患者出院后□
2.关注风险□-监测在住患者接触的感控风险,与以往基于统计需要的数据采集有
差异□
3.例次等过程的计算□-精准,关注例次数据,对每一次的风险监测□-未来可以实时提取数据,而不是等到出院以后□-住院人数是某时间段实际住过院的人,而不是出院后的出院人数替
代□
4.没有参考值□-从现状出发,先反映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基于过程的数据,参考值从实际采集、运行的数
据中来,不是我们自己定□5.不是所有的率都来自信息系统的自动采集□-设置质控指标为管理服务,满足管理需要□-依从率,客观实际但需要人做主观判断□-漏报率,需要专职人员主动判断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核心指标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口定义: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
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
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口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一般指月发病
(例次)率何年发病(例次)率。□医院感染新发病例的含义:□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
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分母说明:□分母为观察期间所有住院接受医疗机构治疗的住院人数,此数
字等于同期出院人数+期末在院人数,也等于同期入院人数+
初期在院人数。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
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
(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确定时段或时点住
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同期住院
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
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
评价提供基础。□时点的计算细则:□分子:调查日凌晨0点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住院患者感染例次数□分母:调查日凌晨0点在住院人数(即0点至24点住院患者,包括
当日出院或死亡患者,不包括当日入院患者)□时段的计算细则:□分子:调查时段处于医院感染状态(调查开始之前发生医院感染且
调查开始时未治愈或调查时段内新发)的住院患者例次数□分母:确定时段所有曾住院的住院人数,即同期出院人数+确定
时段末在院人数三
.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占同期应报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
感染病例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X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说明:□
1.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监测靠人工报,才会有漏报率,若开展前瞻性监测工作,疑似院感
病例都诊断了。□2.监测系统或方法是完善的,就没有漏报了,甚至能够能看到临床上迟报、漏报、漏诊的
原因。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
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场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多
重
耐药菌感染发病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
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
X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分子说明:□
纳入群体:多重耐药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的住院
患者是新发医院感染为“是”的感染例次□
排除群体:慢性感染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在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
植而没有临床感染症状的住院患者。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
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
株数/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X100%□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
些特定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分母说明:是指特定病原体的检出数量,包括HA、
CA及定植和重复检出的病原体,排除污染菌。□
分子说明:检出的特定病原体中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MRSA的检出率。六.医务人员手卫生已从率□定义: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
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同期调查中应实
施手卫生次数×100%□意义: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
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同期住院
患者数×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
管理情况。八.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口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
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
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计算公式: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同期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100%□意义: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九
.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定义
: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I类(清洁)切口,即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
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手术切口的感染,包括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I类切口手术部
位感染率,是指发生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病例数占同期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
比例。□
计算公式: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生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同期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
总数×100%□
意义:描述I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频率,反映医院对接受I
类切口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情况。十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I
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总数
占同期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总数/同期I类
切口手术患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
用药使用及管理情况。十一.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定义:使用血管内导管住院患者中新发血管内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导
管日。□
计算公式: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血管内导管
相关血流感染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血管内导管
留置总天数×1000%0□
意义:反映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和院感染
防控能力。十二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定义:使用呼吸机住院患者中新发呼吸机相
关肺炎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机械通气
日。□
计算公式: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例
次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X1000%o□
意义:反映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二卷试题及答案
- 处方结构创新设计-洞察及研究
- 企业负责人a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南阳一中选拔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2024年调研数学试卷
- 技术转移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何汉霖妈妈发的数学试卷
- 哈尔滨数学试卷
- 力学测试题及答案
- cs3面试题及答案
-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提高儿科护士桡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
- 沥青现场摊铺施工方案
- GB 41317-2024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
- 幼小衔接 每日一练
- 《中国书法》参考课件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400题及答案
- 船运土方方案
- 危岩稳定性计算表格-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完整版
- JCT640-2010 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03K132 风管支吊架图集
- 卫生室药房盘点明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