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研究目录TOC\o"1-2"\h\u38171.前言 1203951.1动脉粥样硬化简介 1130781.2氧化三甲胺简介 584341.3研究目的与意义 8131701.4研究内容 9149472材料与方法 9128452.1实验材料 933722.2实验方法 111.前言1.1动脉粥样硬化简介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心血管疾病不仅是在所有疾病中,甚至是在所有导致人类死亡原因中都是位居致死率排行榜榜首的,因此其被称为人类死亡的头号元凶[1]。而需要令人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2],动脉粥样硬化起始于脂质沉积与堆积而造成的炎症性病变,脂质与一些坏死组织布满动脉管壁,呈黄色粥样状态[3]。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过程,其病变包括脂质沉积、血液成分堆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会导致动脉管壁内部狭窄或闭塞等病理现象[4]。人们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解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起初,动脉粥样硬化被定义为动脉血管壁的脂质堆积,后来被定义为一种慢性的炎性疾病[5]。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危险因素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机体内的各种分子和细胞引起免疫反应的结果。炎症作为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还会参与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此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氧化产物或代谢产物(如氧化三甲胺),会被巨噬细胞识别,进而激活炎症体通路,最终进一步加重血管的炎症反应[6]。1.1.1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1.1.1.1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中,炎症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引起许多生理上和病理上的变化。研究认为,内皮细胞分泌了某些物质并通过血液流动介导引发炎症,从而导致或者说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7]。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后,会促进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粘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8等炎性因子的分泌与表达,而这些炎性因子的分泌与表达会促进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结合,并促使炎症的发生[8]。1.1.1.2免疫反应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以强烈的免疫活动为特征、发生于动脉管壁内部的心血管疾病。与炎症反应相同,免疫反应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由于可以严格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与发展而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动脉血管壁由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组成,免疫细胞在健康的动脉血管壁中只会少量存在于外膜,但是如果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细胞会积累在动脉血管壁的内膜和邻近的外膜中并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大量的细胞因子会导致血管壁局部炎症反应,最终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持续生长与破裂[9]。1.1.1.3脂质代谢失衡当前许多研究证明,脂质代谢失衡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B含量的升高与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的失调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的危险信号。有研究表明,内皮细胞中如果大量积累富含胆固醇的载脂蛋白B,会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下形成斑块[10]。在氧化应激与慢性炎症条件影响下,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功能、代谢以及水平均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异常指标会导致胆固醇转运受损、内皮功能障碍以及全身氧化应激增加。这不仅会使高密度脂蛋白功能下降和诱导产生促炎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会增加人体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负担。因此相较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低的变化,其功能的变化对于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更加重要[11]。同时有一些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2]。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第一步是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滞留并沉积于血管壁,随后血管细胞将低密度脂蛋白修饰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最终巨噬细胞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吞噬并形成泡沫细胞,而泡沫细胞的产生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入脂肪条纹阶段的重要标志[13]。人体如果血脂水平过高,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的过量积累会诱导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进而内皮细胞的功能[14]。而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内部的过量累积会引发炎症反应,与此同时炎症反应又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此外,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内部的过量累积还会引发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过度表达、活性氧水平的增加、一氧化氮水平的降低和生物利用度的下降,这些因素都容易促进血管炎症[15]。1.1.1.4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是指衬于心血管内的单层扁平细胞,在调节血管张力、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溶解血管纤维蛋白等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16]。而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会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经常伴随着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增加的现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早期,高血糖水平、高胆固醇水平等因素都会引起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增加,进而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坏死[17]。内皮功能障碍会促进细胞加速生成活性氧,而活性氧的过量累积又会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增加和诱发血管炎症,炎症会使内皮细胞损伤加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18]。1.1.1.5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种参与人体多项生理过程并在诱导血管壁发生免疫反应和局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介质。细胞因子还是一种极其多样化的小分子蛋白质,包括100多种分泌因子,可以具体划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多个类别。这些细胞因子通过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淋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产生,可以应对炎症和其它刺激性因素,也可以刺激内皮细胞从而诱导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而粘附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量的提升,会进一步诱导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迁移至病变部位。研究证明,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后期,促炎细胞因子还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进而造成斑块的加速裂解和血栓的形成[19]。1.1.2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发因素1.1.2.1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心脏、大脑和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而患高血压病症的中老年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较于青年人群更高,因此此类人群需要更加注意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各类预警信号以及各类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故高血压患者在患病早期及时检测心血管的内皮功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20]。1.1.2.2高血脂高血脂是指人体血脂水平过高,表现为脂质沉积于真皮所引起的黄色瘤和动脉硬化的病症。高血脂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较于正常人群有着更高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1]。1.1.2.3肥胖肥胖是指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的一种状态。肥胖也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肥胖所导致的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会提高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也会提高患高血压、高血脂的概率[22]。1.1.2.4吸烟研究证实,吸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23]。1.1.2.5饮酒研究证实,饮酒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23]。1.1.3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现状1.1.3.1表观遗传修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表观遗传学领域是进步和发展非常快速的。利用表观遗传学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是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中异常的遗传学表现形式,使其恢复成为正常的心血管遗传学表现形式,也就是心血管的正常状态。过去数十年的实验研究与实验报告显示,表观遗传学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破损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机制与调控心血管疾病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想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看法,表观遗传学基础是不可或缺的[24]。目前表观遗传修饰可分为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三大类,很多表观遗传变异类型的疾病易受到人类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不可逆的,这也就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策略和治疗目标点提供了一种可能性[25]。有许多表观遗传药物在过去已经被发现可以有效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现实提高了人们未来以人类表观遗传过程作为目标点来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26]。1.1.3.2肠道微生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发现,当前有许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方法可能是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实现的,其中有一些方法是通过改变人的饮食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等途径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防止肠道微生物群比例失调[27]。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功能相同,是一种能够改善人体代谢功能的菌群,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奶酪中的乳酸菌和酸奶中的双歧杆菌等。实验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降低高胆固醇患者体内的胆固醇水平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与形成[28],也可以降低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29]。在人的正常饮食活动中,有许多物质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如植物甾醇酯可以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来降低三甲胺的水平浓度,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30];如丁酸盐可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浓度,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27]。根据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相关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进展,探寻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的道路上产生了使用肠道微生物群代谢产物来抑制或阻断有害代谢产物的新思路,肠道微生物群已经成为了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一个潜在且重要的目标点。1.1.3.3纳米颗粒诊断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纳米颗粒早在90年代早期就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领域,氧化铁纳米颗粒因为其具有磁性的特质可作为血管造影剂进行核磁共振成像,脂质体和高密度脂蛋白等脂质纳米颗粒也因为其具有优良生物兼容性的特质可作为载体进行药物传递[31]。药物传递系统领域在纳米技术领域是十分具有发展前途的,持续药物释放与目标定向系统的结合可以用来传递特定组织或目标,而这一技术有可能通过纳米技术战略来实现[32,33]。1.2氧化三甲胺简介氧化三甲胺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体内、分子质量为75.1Da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尽管海洋生物学家早已知道氧化三甲胺这种物质的存在,但是令氧化三甲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科学实验研究表明氧化三甲胺与人类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34]。大量科学实验研究表明,氧化三甲胺在细菌乃至哺乳动物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从好的方面来讲,氧化三甲胺可以起到保护动物细胞内环境稳定的作用;从不好的方面来讲,研究认为氧化三甲胺可能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关键因素[35]。因此,氧化三甲胺对生物体影响好坏的结果是存在矛盾的,这需要更多的实验与研究去确定氧化三甲胺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1.2.1氧化三甲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氧化三甲胺水平的提高会增加人体患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风险,最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36]。通过一系列如小鼠体内实验、小鼠细胞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的科学实验研究发现,氧化三甲胺具有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能力,还具有促进血小板过度活化、凝聚的作用,这表明氧化三甲胺会增大血栓形成风险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37]。但值得注意的是,Collins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氧化三甲胺水平越高,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越小,其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这表示氧化三甲胺的作用可能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38]。所以需要更多的实验和研究来确定氧化三甲胺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近些年的实验研究结果中显示,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关系,但还未搞清的是,氧化三甲胺到底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还是只是一个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生物标志物[39]。当前,少量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氧化三甲胺是一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分子物质,大量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氧化三甲胺是一种通过引发血管炎症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的和危险的生物因子[40]。但氧化三甲胺引发血管炎症的具体机制和机理尚未明确,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来确定和完善。1.2.2氧化三甲胺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1.2.2.1缩小胆汁酸池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大概有一半的胆固醇在肝脏代谢为胆汁酸,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的主要生成物[41]。胆汁酸池对调节脂质代谢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扩大胆汁酸池有利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从而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氧化三甲胺可以通过抑制胆汁酸合成关键酶(胆固醇7α羟化酶)的活性和降低胆汁酸转运蛋白表达水平来抑制胆汁酸的合成,使得细胞内堆积胆固醇并形成泡沫细胞,成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42]。1.2.2.2促进血管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发生血管破损后的一个炎症反应过程。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过程中也有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证实,血浆中氧化三甲胺水平高低与炎症的发生息息相关,当氧化三甲胺水平升高时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的水平也会升高[43]。氧化三甲胺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通过活性氧-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途径介导血管炎症,并使白细胞介素-18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不仅如此,氧化三甲胺还可以降低内皮细胞一氧化氮水平,从而加重血管的炎症反应[44]。除此之外,氧化三甲胺还可以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和核因子-κB通路来加重血管的炎症反应[45]。1.2.2.3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内皮细胞损伤后,血液中的白细胞由于血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而趋向于血管损伤部位。有部分研究证实,使用氧化三甲胺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会增强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并且会增强血管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量[46]。以大鼠为实验体的实验中,随着血浆中氧化三甲胺浓度的提高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强,使得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量降低,进而减弱了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导致内皮功能障碍[47]。1.2.2.4增强血小板反应性血小板活化是形成血栓的关键的一步,而血栓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胶原暴露,血小板活化过程启动,活化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等血液中的物质聚集粘附形成血栓。而氧化三甲胺具有促进细胞内钙离子释放的作用,这会促使血小板的活化并增强血小板的功能,使得血小板对凝血酶以及二磷酸腺苷的敏感性提高。氧化三甲胺还会提高血小板的粘附性,使得血小板粘附血管胶原蛋白增加了形成血栓的风险[37]。氧化三甲胺由于其在受试者实验中表现出与血栓形成呈浓度依赖性关系,而被当作一个可以预测血栓形成风险的独立指标。在小鼠模型实验中,被喂食添加氧化三甲胺的食物的小鼠在大概一个半月时间后,相比与正常小鼠血液中氧化三甲胺浓度更高,血小板聚集能力和聚集速度更快。在后续的一些小鼠模型实验中,还显示氧化三甲胺能通过缩短血管闭塞的时间来加速血栓的形成[37]。因此,在未来的医疗中或许可以通过调节氧化三甲胺的水平浓度来改变血小板敏感性,这种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药物可能有着更小的出血风险。1.2.3干预氧化三甲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策略1.2.3.1调整饮食结构人的日常饮食中经常会有肉类、鱼类、蛋类、豆类、谷物和蔬菜的摄入,这些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中含有丰富的胆碱、甜菜碱和左旋肉碱,这就是人体内氧化三甲胺的来源[48]。实验中先测试健康受试者空腹时体内血浆中氧化三甲胺的水平,然后给予能够提供胆碱日常摄入量的饮食,八小时后测试健康受试者体内血浆中氧化三甲胺的水平,与空腹测试时并无统计学差异,这表明每日摄入正常量胆碱短期内并不会影响血浆中氧化三甲胺的水平,但合成三甲胺的能力增强了,这说明如果长期摄入带有三甲胺前体的食物会提高合成三甲胺的能力,进而会影响到血浆中氧化三甲胺的水平[49]。还有一些实验研究表明,不吃肉食的人空腹时的氧化三甲胺水平低于吃肉食的人,而且东方人群的氧化三甲胺水平整体低于西方人群的氧化三甲胺水平,这表明人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会对体内氧化三甲胺的水平产生影响[50]。所以这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策略中,调整饮食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降低氧化三甲胺的水平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胆碱类或肉碱类食品的摄入来实现。1.2.3.2调整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种类根据在肠道内发挥的不同功能分为共生菌、病原菌、条件致病菌三类。共生菌是在肠道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菌群,但当肠道菌群失调时,优势菌群即共生菌所占比例会下降。因此可以通过人工外部添加共生菌或添加有利于促进共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来恢复肠道菌群的比例,以达到新的平衡。有研究证实,人体摄入益生菌或益生元可以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提高有益细菌比例的作用,有益细菌比例的提高意味着将胆碱等物质转化为三甲胺的细菌数量减少,清除三甲胺的细菌数量增加,进而导致三甲胺的水平下降,最终使得氧化三甲胺的水平下降,因此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对于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51,52]。在动物模型试验中,研究者发现抗生素也可以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抗生素可以完全抑制小鼠体内氧化三甲胺的产生,也可以降低人体体内氧化三甲胺的产生量,但停用抗生素后体内氧化三甲胺水平会逐渐恢复。因为长期服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和感染的弊端,需要在未来研发出一种可以针对产氧化三甲胺细菌的抗生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方法。白芦藜醇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抗毒素,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胆汁酸合成、抑制三甲胺和氧化三甲胺合成的作用[53]。因此可以利用白芦藜醇来防止氧化三甲胺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当前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长期食用白芦藜醇对人体是好是坏,所以需要更多的实验与研究去加以证实。除此之外,大蒜素可以通过抑制肠道菌群的含硫酶活性来抑制肠道菌群的功能改变,进而降低氧化三甲胺的水平[54]。1.2.3.3抑制三甲胺的产生肠道菌群产生三甲胺的方法是通过三甲胺裂解酶的作用断裂食物中胆碱、甜菜碱等分子中的碳氮键。有研究证实,胆碱类似物3,3-二甲基-1-丁醇可以通过抑制三甲胺裂解酶的活性来降低三甲胺的产生量,从而降低氧化三甲胺的产生量,减少泡沫细胞的数量,抑制斑块的形成。胆碱类似物3,3-二甲基-1-丁醇是一种只作用于三甲胺裂解酶且作用条件温和的物质,不会杀死细菌[39]。而且胆碱类似物3,3-二甲基-1-丁醇来源广泛,在许多天然食品中含量都十分丰富,因此其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前景非常可观[55]。1.2.3.4其他干预措施多项研究表明,口服专门清除肠道内三甲胺的吸附剂可以作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措施[56];苦荞麦黄酮可以通过降低血浆中醇类和脂类水平来预防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进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57];此外,米屈肼可以通过提高尿液中氧化三甲胺的排出量来降低人体体内氧化三甲胺的水平[58],然而目前没有充足的实验和数据表明其在降低氧化三甲胺水平方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3研究目的与意义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与临床试验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主要存在脂质学说、炎症学说、免疫学说几种说法。然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十分复杂的,没有一种学说能非常准确的阐述清楚,这就导致了如今对于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如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仍缺乏有效、安全的方法。因此,了解和探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解决一些目前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更为安全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氧化三甲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引发和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氧化三甲胺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在日常饮食中,肠道微生物将富含胆碱的食物如肉类、奶类、蛋类等代谢为三甲胺,黄素单氧酶家族又将三甲胺氧化为氧化三甲胺。氧化三甲胺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确定氧化三甲胺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探究氧化三甲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及机理,希望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路。研究对于当今社会以及未来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4研究内容本文选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氧化三甲胺(TMAO)加药处理,使用MTT法、Transwell法、RT-RCR法和WesternBlot法这些实验方法来检测氧化三甲胺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氧化三甲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及机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2.1.1药品与试剂材料名称来源氧化三甲胺Cayman公司IL-6一抗(21865-1-APrabbit)Proteintech公司IL-1β一抗(16806-1-APrabbit)Proteintech公司TNF-α一抗(60291-1-Igmouse)Proteintech公司β-actin一抗(38074mouse)SinalwayAntibody公司NLRP3一抗(YT5382rabbit)ImmunoWay公司NF-кB一抗(8242Tmouse)CellSignalingTechnology公司MMP9一抗(ab38898Rabbit)Abcam公司山羊抗兔荧光二抗(926-68071)Li-cor公司山羊抗鼠荧光二抗(926-32210)Li-cor公司DMEM高糖培养基Gibco公司DMEM/F12培养基Gibco公司胎牛血清(无噬菌体,低内毒素)杭州四季青公司南美胎牛血清AusGeneX公司胰蛋白酶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MTT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DMSO天津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DEPC处理水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Trizol试剂coolaber公司dNTPMix(10mMeach)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随机引物Invitrogen公司M-MLV逆转录酶Promega公司RNA酶抑制剂Promega公司脱脂奶粉伊利公司30%丙烯酰胺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过硫酸铵Macklin公司TEMEDSigma公司2.1.2仪器与耗材仪器(耗材)名称生产厂家100mm细胞培养皿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24/96孔培养板美国Costar公司15/50mL离心管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硝酸纤维素转印膜(NC膜)美国PALL公司垂直槽隔条玻璃片(1.5mm)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垂直槽短玻璃片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安全柜力康生物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电泳槽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膜仪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台式高速离心机美国ThermoForma公司掌上离心机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冰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卓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pH计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O2培养箱美国ThermoForma公司Odyssey红外激光成像系统美国LI-COR公司多功能酶标仪奥地利MolecularDevices公司多功能细胞分析仪美国Accuri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公司2.1.3细胞细胞名称来源HA-VSMC细胞本实验室保藏HUVEC细胞本实验室保藏2.2实验方法2.2.1TMAO加药处理VSMC细胞和HUVEC细胞TMAO加药处理VSMC细胞:首先将VSMC细胞培养到对数期后,进行传代,然后接种于培养板。当细胞覆盖率占整个培养板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时,吸出并丢弃培养基。这时将TMAO母液用无双抗、无血清的DMEM基础培养基稀释梯度浓度(0、50、100、200、500、1000、2000µmol/L)。其中对照组为0µmol/L的TMAO溶液,实验组为其他浓度的TMAO溶液,将所有组别的细胞都放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处理二十四小时。TMAO加药处理HUVEC细胞:首先将HUVEC细胞培养到对数期后,进行传代,然后接种于培养板。当细胞覆盖率占整个培养板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时,吸出并丢弃培养基。这时将TMAO母液用DMEM/F12基础培养基稀释梯度浓度(0、50、100、200、500、1000、2000µmol/L)。其中对照组为0µmol/L的TMAO溶液,实验组为其他浓度的TMAO溶液,将所有组别的细胞都放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处理二十四小时。2.2.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1)将细胞培养至对数期,再将其接种于96孔板,在条件为37℃与5%浓度CO2的培养箱中培育一整晚。(2)当细胞在96孔板上贴壁生长时,将里面的培养基吸出并丢弃。(3)每组细胞使用药物溶液处理24小时后,将里面的药物溶液吸出并丢弃。(4)每组细胞使用PBS溶液清洗细胞表面,重复2次,将里面的PBS溶液并丢弃。(5)将5mg/mL的MTT溶液20μL和无血清、无双抗的新鲜培养基100μL混匀配置成MTT培养液。(6)每组细胞使用MTT培养液避光处理4小时后,将里面的MTT培养液在避光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陵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空白合租合同(标准版)
- 2025年工程造价咨询实务考试(绿色信贷项目造价审核要点)考核试卷
- 2025年农村物流体系能力考核试卷-农村快递服务质量改进与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 2025年义务教育督导评估数据平台应用能力考核试卷
- 2025年传媒行业自媒体监管水平考试-跨境直播与短视频的内容规范考核试卷
- 2025年港口装卸作业突发事件响应评估考核试卷
- 2026年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起重机械操作安全培训教材
-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史
- 2025年中级劳务派遣管理员(四级)《理论知识》考试真题(题后附答案和解析)
- 洞穴洞穴气候监测-洞察及研究
- 约谈问责管理办法
- 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和军事辅助动力装置(APU)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员工行为准则培训
- 管理岗位津贴管理制度
- 药品信息追溯管理制度
- 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建设与持续改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