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剖宫产护理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产妇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的40例患者给予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预组护理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剖宫产护理;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临床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剖宫产产妇的比例逐年升高,产妇在术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术后应用阶段性持续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在产后产妇角色的转换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影响母婴健康。本次研究选取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产妇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产妇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9.2±2.8)岁;孕周在37周至42周,平均孕周(39.8±1.2)周;其中初产妇患者28例,经产妇患者12例;根据患者文化程度进行分类,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患者15例,高中患者1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10例。干预组的40例患者最大年龄41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9.8±2.5)岁;孕周在37周至42周,平均孕周(39.4±1.4)周;其中初产妇患者30例,经产妇患者10例;根据患者文化程度进行分类,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患者16例,高中患者1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胎龄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①均是单胎妊娠;②产妇的病情稳定,意识清晰;③均能正常进行沟通和交谈;④产妇及其家属对这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排除死胎孕妇;③排除伴有精神病史患者。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并获得同意。1.3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剖宫产的特点给予围术期的护理干预,给产妇提供舒适、安静、干净的住院环境,术后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呼吸训练。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主要包括:①在入院初期,产妇对医院的环境不是非常了解,住院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护理人给患者讲解医院的具体情况,多和患者沟通和交谈,了解产妇的家里情况,帮助产妇较快了解住院环境,便于后期的护理工作的开展。②术前护理:定期对产妇的病房进行打扫,确保病房整洁,记录产妇的具体情况,在和产妇的沟通过程中,态度柔和,详细询问产妇的基本信息、疾病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产妇讲解患者的基本健康知识,给产妇讲解产后饮食合理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手术前对患者的身体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告知产妇手术过程如何配合产科医生的各项操作,给患者讲解手术前的注意事项。③术后护理,产后6h指导产妇平卧,避免产后疼痛,6h选取侧卧位,有助于胃肠蠕动,帮助产妇定期进行侧卧、翻身,术后1d帮助产妇进行坐起,导管拔除后指导患者进行合适的下床运动,指导患者饮食从半流质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需高蛋白、富含纤维素、高热量饮食,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有效促进术后身体康复。④出院护理,给患者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饮食方面需注意的事项,逐步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1.4指标观察[3]在干预护理前后应用SAS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心理评估;应用SDS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心理进行评估;出院时应用自制护理满意度对本次护理进行调查,分成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1.5统计分析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对比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对比(±s)组别例数SASSDS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常规组4058.25±0.5447.35±0.4658.21±0.4345.06±0.38干预组4058.22±0.5636.04±0.3558.10±0.3910.05±0.26P值>0.05<0.05>0.05<0.05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表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n/%)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常规组401022880.00干预组401819392.50P值<0.053.讨论产科中通过剖宫产解决异常分娩,给产妇和婴儿的安全提供保障,选择剖宫产的产妇均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应先产妇的体征、麻醉效果,明显增加术中的出血量[4]。在剖宫产产妇中实施持续性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有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康复。产妇分娩后生理和心理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产后疼痛明显,并需照顾新生儿,产妇在哺育中缺乏信心,不能较好的适应角色的改变。通过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母婴身心健康的发展[5]。通过产妇的心理和生理作为整体化的护理,促进产妇身体康复,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更好的适应角色的变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的护理情绪改善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高丽花.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67例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58-159.[2]陈丽芬,张燕君.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52-53.[3]荣宇红.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征收土地协议书3篇
- 办理土地证委托书范本的历史演变3篇
- 工程款支付简单协议书2篇
- 建筑项目承揽合同2篇
- 学习保证书学长的见证3篇
- 建筑扬尘防治合同承诺书3篇
- 低碳出行和谐共生3篇
- 劳务分包公司二次结构协议3篇
- 2025蛇年除夕感受500字(10篇)
-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体会40(15篇)
- 人力资源规划案例分析题和答案解析
- 大棚建设钢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安全监理细则范本模板
- 梨山老母玄妙真经
-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 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 GB/T 4802.2-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
- 英语高考3500词带音标
-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框架结构柱、梁板模板安装技术交底
-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及鉴别诊疗精编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