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5231-2017 有机管式膜组件_第1页
HG∕T 5231-2017 有机管式膜组件_第2页
HG∕T 5231-2017 有机管式膜组件_第3页
HG∕T 5231-2017 有机管式膜组件_第4页
HG∕T 5231-2017 有机管式膜组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11-07发布2018-04-01实施I1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69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电导率的测定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32360—2015膜分离技术术语23膜组件的类别为有机管式微滤膜组件、有机管式超滤膜组件、有机管式纳滤膜组件、有机管式反4.5外形尺寸单个膜组件中膜管的规格以6位数字表示。其中前3位表示膜管内径,其值为以毫米(mm)为4单位表示的膜管内径数值(保留1位小数);后3位表示膜管根数,其值为以支为单位表示的膜管根CO)(单位:Da)表示,有机管式纳滤膜组件以膜对2000mg/L硫酸镁溶液的脱盐率(单位:%)表膜组件的膜材质代号由膜材质英文名称大写的缩写字母表示。常用膜材质具体表示方法按照GB/T20502—2006中2.6执行。5.2外形尺寸偏差常见有机管式膜组件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录A图A.1,膜组件尺寸参见附录A表A.1,膜组件规士0.1士0.1士2士1士1士15a)管式微滤膜组件产水指标应符合HY/T061的要求;b)管式超滤膜组件对其标称的切割分子量的截留率应不小于90%;c)管式纳滤膜组件对2000mg/L硫酸镁溶液的脱盐率应不小于90%;d)管式反渗透膜组件对500mg/L氯化钠溶液的脱盐率应不小于95%。6.1外观检测应采用目视的检测方法,而且应保证充分的照明。检测结果应符合5.1的相关要求。6.2外形尺寸检测组件长度L₁的测量采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在5个不同位置分别测量;侧口间距L₂、侧口至端头中心间距L₃、侧口中心至端头间距L₄的测量采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在2个不同位置分别测量;端头外径D₁和侧口外径D₂采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在6个不同方向上测量,测点均布。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6.3完整性检验有机管式膜组件完整性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检测环境温度应在4℃~40℃之间。检测前应确保检验所需的压力表、阀门等附件配置齐全,而且检验合格。6a)按图1连接检测装置,将组件置于支架上,排净组件进水侧的水,由产水侧向膜组件内注b)使压缩空气管口与膜组件进水侧相连,密封出水口和下端产水口。c)开启压缩空气,调节减压阀至所需检测压力后,打开进气阀,使压力气体进入有机管式膜组d)保持压力0.05MPa,转动并轻轻振动膜组件,保压2min,观察产水口有无气泡产生。若无气泡产生可判断组件膜芯不存在完整性缺陷;若有气泡产生可判断组件膜芯存在完整性e)关闭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待压力表压力降至0MPa后,拆卸压缩空气管,观察壳体各粘接处、组件端头密封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无水渗出可判断组件通过完整性检验;若有水渗出6.4耐压能力实验有机管式膜组件耐压能力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检测前应确保检验所需的压力表、阀门等附件配7a)按图2连接检测装置,水箱中加入室温下的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10μS/cm),将有机管式合5.5的要求。符合5.5的要求。应符合5.5的要求。检验项目出厂检验方式耐压能力8d)产品编号;9位为道尔顿(Da)]或脱盐率[单位为百分号(%)]等;a)有机管式膜组件应放置于室内,室温范围5℃~40℃,并要求室内通风、干燥、清洁、无(资料性附录)常见有机管式膜组件结构示意图、尺寸与规格A.1常见有机管式膜组件结构示意图图A.1常见有机管式膜组件结构示意图A.2常见有机管式膜组件尺寸表A.1常见有机管式膜组件尺寸468膜面积/m²有机管式超滤膜组件切割分子量截留率测试装置如图B.1所示。 按照GB/T32360—2015执行。有机管式超滤膜组件测试方法包括聚乙二醇法、卵清白蛋白法、牛血清白蛋白法和葡聚糖法(浊B.1.4测试条件有机管式超滤膜组件切割分子量截留率测试条件见表B.1。表B.1有机管式超滤膜组件切割分子量截留率测试条件标准物质质量浓度/(mg/L)聚乙二醇卵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法-化学需氧量(CODc)法a)取3个相同规格的管式超滤膜组件,用蒸馏水洗净,待用;b)将a)中一个膜组件安装在测试装置中,待测;c)根据膜组件标称的截留分子量,按照表B.1选择测试方法及标准物质,并配制测试溶液;d)按图B.1所示连接膜组件测试装置,将测试溶液加入恒温储液槽中;e)调节测试水温为25℃±0.5℃,关闭滤过液取样阀11,缓慢调节跨膜压差为0.10MPa,调节测试系统内膜面流速为不低于1.0m/s,待系统稳定运行30min后,收集滤过液和进f)滤过液和进料液中标准物质浓度的计算方法参照GB/T32360—2015执行;g)取a)中其余两个膜组件样品,按步骤b)~f)进行平行实验;h)按B.1.6计算截留率(R)。B.1.6截留率计算截留率按公式(B.1)计算,结果取3次平行实验的平均值:R——截留率,以%表示;c——进料液中标准物质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B.2有机管式纳滤膜组件脱盐率测试方法B.2.1测试装置B.2.2试剂与仪器B.2.2.1试剂a)硫酸镁:纯度≥95.5%;a)分析天平:感量0.0001g;b)电导率仪:精度±1%;c)温度计:0℃~50℃,最小分度值0.1℃;d)流量计:精度2.5级;e)压力表:精度0.4级。B.2.3测试步骤a)取3个相同规格的管式纳滤膜组件,用去离子水或反渗透产水将组件冲洗干净,待用;b)准确称取硫酸镁,加水使其溶解,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硫酸镁溶液,作为测试c)按图B.1所示连接测试装置,将a)中一个膜组件安装在测试装置中;d)将测试溶液加入恒温储液槽中,调节测试水温为25℃±0.5℃,关闭滤过液取样阀11,缓慢调节跨膜压差为0.50MPa,调节测试系统内膜面流速为不低于1.0m/s,待系统稳定运行e)按照GB/T6908的规定分别测量滤过液和进料液的电导率,或按照GB/T5750.4—2006规定的溶解性总固体检测方法分别测量滤过液和进料液的含盐量;f)缓慢调节回流阀,将运行压力降低至0.05MPa以下,关闭供水泵;g)取a)中其余两个膜样品,按步骤b)~g)进行平行实验;B.2.4脱盐率计算1)电导率法按公式(B.2)计算,结果取3次平行实验的平均值:R——脱盐率,以%表示;kp——滤过液的电导率的数值,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μS/cm);k₁——进料液的电导率的数值,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μS/cm)。按公式(B.3)计算,结果取3次平行实验的平均值:式中:R——脱盐率,以%表示;B.3有机管式反渗透膜组件脱盐率测试方法B.3.1测试装置有机管式反渗透膜组件脱盐率测试装置如图B.1所示。B.3.2试剂与仪器测试试剂如下:b)去离子水或反渗透产水:电导率≤10μS/cm。B.3.2.2仪器与仪表测试仪器如下:a)分析天平:感量0.0001g;b)温度计:0℃~50℃,最小分度值0.1℃;c)流量计:精度2.5级;d)压力表:精度0.4级。B.3.3测试步骤a)取3个相同规格的管式反渗透膜组件,用去离子水或反渗透产水将组件冲洗干净,待用;b)准确称取氯化钠,加水使其溶解,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00mg/L的氯化钠溶液,作为测试c)按图B.1所示连接测试装置,将a)中一个膜组件安装在测试装置中;d)将测试溶液加入恒温储液槽中,调节测试水温为25℃±0.5℃,关闭滤过液取样阀11,缓慢调节跨膜压差为1.00MPa,调节测试系统内膜面流速为不低于1.0m/s,待系统稳定运行30min后,收集滤过液和进料液;e)按照GB/T6908的规定分别测量滤过液和进料液的电导率,或按照GB/T15453的规定分别测定滤过液和进料液中氯离子的含量;f)缓慢调节回流阀,将运行压力降至0.05M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