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叶部病害人工智能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百香果叶部病害人工智能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百香果叶部病害人工智能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百香果叶部病害人工智能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百香果叶部病害人工智能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T/GARRPAXXXX—2024百香果叶部病害人工智能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本文件确立了百香果叶部病害人工智能识别和绿色防控程序,规定了病害人工智能识别、病原菌鉴定、绿色防控等阶段的操作指示,给出了技术档案作为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百香果叶部病害人工智能识别与绿色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0748—2021百香果质量分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百香果叶部病害Passifloraedulialeafdiseases百香果栽培中,因真菌等侵染叶部而引起的病害。3.2绿色防控greenpreventionandcontrol采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4病害人工智能识别4.1图像质量要求利用无人机、嵌入式成像设备等,采用水平视角或俯视角度拍摄,达到图像清晰的要求。同时,应拍摄到病害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病症,包括但不限于病状、病征。4.2图像监测点4.2.1固定监测点在长势均匀、代表性强的种植基地设置固定监测点,采用无人机巡航拍摄或网络摄像机定点连续获取百香果叶部图像,每1m2至少设置1个固定监测点。4.2.2随机监测点随机抽取10m2~50m2区域的百香果作为监测点,定期采用相机采集百香果叶部图像。4.2.3图像预处理4.2.3.1将采集的图像样本进行归一化,统一裁剪像素为224pixel×224pixel并保存。4.2.3.2按7:1:2的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不同数据集作用见表1。4.2.3.3通过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等数据集,标记病害图像。3T/GARRPAXXXX—2024表1数据集作用描述4.3智能识别4.3.1识别步骤4.3.1.1分层混合尺度单元提取局部病害特征和全局病害特征。4.3.1.2利用坐标注意力模块沿空间方向提高显著性病害特征的感知能力。4.3.1.3采用全局平均池化层整合特征信息。4.3.1.4通过分类器将得到的高维百香果叶部病害特征进行分类。4.3.1.5最后,PFNet模型完成百香果叶部病害的分类识别。4.3.2识别结果4.3.2.1已鉴定病害PFNet模型识别百香果叶部病害的结果和可视化图见附录A。4.3.2.2待鉴定病害待鉴定病害见附录B。5绿色防控5.1农业防控5.1.1清洁田园选择土壤干净的田园,防止过多积水。及时清除病株,远离种植地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5.1.2种苗选用根据GB/T40748—2021选用健康、抗性强、优质、生命力旺盛、无病虫的优良种苗。5.2生物防控生物防控方法见附录C,采用同种其他病原菌防治应先验证其对百香果本身的生物安全性。5.3物理防控果实套袋,阻隔病虫害,减少污染。5.4化学防控化学防控方法见附录D,优先选用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6技术档案建立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栽培管理、病害防控等内容,完善全程溯源体系记录保留2年以上。4T/GARRPAXXXX—2024PFNet模型识别百香果叶部病害的结果和可视化见图A.1。图A.1PFNet模型识别百香果叶部病害的结果和可视化5T/GARRPAXXXX—2024(资料性)待鉴定病害B.1样品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a)在超净工作台中使用灭菌的小刀在百香果叶片的病健交界处切取样品;b)使用75%酒精消毒样品30s,然后使用浓度为0.4%的次氯酸钠消毒5min;c)通过无菌水清洗三次后,挑取约0.5cm2的小块组织接种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中d)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培养至菌落直径1.5cm~2.0cm时,挑取菌落边缘部位进行纯化,直至获得纯净菌株。B.2形态学鉴定24℃~28℃恒温条件下培养5d~10d,观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使用显微镜对菌的形态及产孢情况等进行观察和拍照,结合形态学特征,对菌株分类地位进行初步鉴定。B.3PCR鉴定B.3.1基因组DNA的提取将20mLPDB装入50mL三角瓶,121℃高压灭菌30min,冷却后接种菌株,25℃、150r/min振荡培养3d~4d,采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DNA。1%琼脂糖电泳检测后,保存于-20℃,备用。B.3.2PCR检测鉴定利用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扩增病害的rDNA-ITS区。PCR扩增病害ITS的PCR反应体系(25μL)为:2×PCRmasterMix12.5μL,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各1.0μL,DNA模板1.0μL,ddH2O9.5μL。PCR扩增条件: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55℃退火45s,72℃延伸1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3min。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目的片段大小,委托测序公司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根据显示结果和建立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判定菌株分类。B.4结果判定结合形态学和PCR鉴定方法判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并通过科赫法则验证菌株对百香果的致病性。6T/GARRPAXX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