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785-2024大豆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T 3785-2024大豆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T 3785-2024大豆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T 3785-2024大豆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T 3785-2024大豆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32024-08-30发布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大豆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4.1种子芽期抗旱性鉴定4.1.1样品准备将待测材料种子样品充分混匀后,随机取6004.1.2高渗溶液配置4.1.3种子预处理将600粒待测种子分为胁迫和对照两个处理,每处理300粒,每100粒为一组,3次重复。将供试4.1.4胁迫培养将预处理后的种子放在含有-0.5MPa聚乙二醇-6000高渗溶液的脱脂棉上,然后移入发芽盒中。4.1.5对照培养4.1.6性状调查将胁迫和对照培养的发芽盒放入培养箱中,在25℃±0.5℃条件下恒温培养,每天更换脱脂棉一4.1.7计算种子发芽率PI=×100.................................(1)4.2苗期抗旱性鉴定4.2.1培养温度4.2.2试验设计苗期抗旱性鉴定3次重复,每次重复用苗15株4.2.3播种在长宽高为46cm×27cm×4cm的50孔发芽盘中,将田间持水量为85%±5%的中等肥力耕层土,装入发芽盘中,播种覆土,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的规4.2.4移苗待幼苗两片子叶完全展开后,选择15株长势一致的植株,移入田间持水量为85%±5%土壤的塑4.2.5第一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幼苗长至第一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停止供水,开始进行干旱胁迫,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4.2.6第二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第一次复水后即停止供水,进行第二次干旱胁迫,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时,第二次复水,使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5%。144h后调查存活苗数,以全部叶片呈鲜4.2.7幼苗干旱处理后幼苗存活率实测值DS=(DS1+DS2)/2=(×100+×100)/2................(2));DS1——第一次干旱存活率(%DS2——第二次干旱存活率(%XDS1——第一次复水后存活苗数,3次重复的平均值;XDS2——第二次复水后存活苗数,3次重复的平均值。4.2.8幼苗干旱处理后存活率校正值按照公式(3)计算校正品种幼苗干旱处理后存活率实测值的偏差。依公式(4)求出待测品种ADSE=(ADS−ADSA)/ADSA DSA=DS−ADSA×ADSE ADS——校正品种干旱处理后存活率的实测值(%ADSA——校正品种干旱处理后存活率的校正值,即多次幼苗干旱存活率试验结果的平均值DSA——待测品种干旱处理后存活率的校正值(%4.3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4.3.1试验设计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应在旱棚及临近田间进行。试验设干旱胁迫和对照2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5m2,随机区组排列,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18万株/hm2。4.3.2胁迫处理在旱棚内设置胁迫处理。播种前土壤田间持水量控制在85%±5%左右,播种后试验地不再接纳4.3.3对照处理在旱棚外邻近的试验地设置对照处理。对照试验的土壤状况与旱棚的基本一致。其它管理与胁4.3.4性状调查4.3.5平均抗旱系数nXi.CK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