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科技创新指南TOC\o"1-2"\h\u1447第1章三农概述与科技创新意义 335151.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42111.2科技创新对三农发展的作用 3264501.3三农村科技创新政策与战略 314049第2章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4143222.1精准农业技术 4326302.1.1地理信息系统(GIS) 4150922.1.2变量施肥技术 4153032.1.3精准灌溉技术 489842.1.4精准播种技术 4257872.2生态农业技术 4231012.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599552.2.2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5256322.2.3生物防治技术 57162.2.4适应性种植技术 591692.3设施农业技术 523272.3.1温室工程技术 55022.3.2植物工厂技术 5225782.3.3农业物联网技术 587372.3.4育苗技术 5288952.4农业机械化技术 519742.4.1耕作机械化技术 5245572.4.2播种机械化技术 6202872.4.3收获机械化技术 6283742.4.4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 61821第3章农村信息化建设 6230623.1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6191853.2农业大数据应用 6172763.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679973.4农村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71987第4章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7140844.1太阳能技术在农村的应用 767104.1.1太阳能热水系统 7234124.1.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7241074.1.3太阳能照明 7117464.2生物质能源开发 8301024.2.1生物质固体燃料 8324144.2.2生物质液体燃料 8299634.2.3生物质气体燃料 818954.3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利用 8125094.3.1风能利用 837224.3.2地热能利用 8133844.4新能源政策与市场分析 8245614.4.1新能源政策分析 9150384.4.2新能源市场分析 913227第5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 912375.1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955585.1.1农村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9280055.1.2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9166565.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922635.2.1农业面源污染来源识别与评估技术 9123795.2.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9101685.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10308705.3.1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079435.3.2垃圾处理技术 10263065.4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1030375.4.1退化土地修复技术 10244135.4.2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0136565.4.3生态缓冲带构建技术 1014115第6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创新 1117886.1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11139446.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创新 11119956.3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 11177586.4农村健康扶贫与医疗保障 111606第7章农村教育与文化传承 11276257.1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 11247997.2现代农业人才培养 12295837.3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12320547.4农村科普与科技推广 126092第8章农村金融与投资创新 12274848.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12268518.2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1384708.3农村扶贫与投资政策 13229948.4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投资 1328818第9章农村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 14314039.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4321989.1.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14109939.1.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14286539.1.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 14111839.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4183619.2.1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14305549.2.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14184769.2.3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 14137659.3农村失业与工伤保险制度 1439049.3.1农村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452929.3.2农村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494109.3.3农村失业与工伤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 14208989.4农村社会福利与救助 14146039.4.1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5267279.4.2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15231649.4.3农村社会福利与救助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 1512527第10章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展望 152455610.1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152115510.2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策略 153056510.3农村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与展望 152422410.4农村科技创新政策与法规建议 16第1章三农概述与科技创新意义1.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另,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2科技创新对三农发展的作用科技创新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科技创新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科技创新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3三农村科技创新政策与战略为推动农村科技创新,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为主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方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2)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业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3)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效益。(5)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人才素质,为农村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6)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7)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第2章农业生产技术创新2.1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和农业科学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方式,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下是精准农业技术的主要方面:2.1.1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GIS技术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1.2变量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采用变量施肥技术,实现施肥量的精准控制,提高肥料利用率。2.1.3精准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实现灌溉水的精确供应。2.1.4精准播种技术利用现代播种设备,根据作物品种、播种时间和土壤条件,实现种子精准播种,提高出苗率和产量。2.2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生态农业技术的主要方面:2.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有机肥制备等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2.2.2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构建农田、养殖、林业等产业间的生态循环体系,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2.2.3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防治农业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2.2.4适应性种植技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提高作物抗逆性,减少农业气象灾害风险。2.3设施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通过人工调控农业生态环境,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设施农业技术的主要方面:2.3.1温室工程技术利用温室设施,结合环境调控技术,实现作物周年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2.3.2植物工厂技术利用LED光源、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现代技术,构建植物工厂,实现作物高效生产。2.3.3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2.3.4育苗技术采用穴盘育苗、嫁接育苗等技术,提高种苗质量,缩短作物生长周期。2.4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主要方面:2.4.1耕作机械化技术采用旋耕、深松等机械化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2.4.2播种机械化技术利用播种机、无人机等设备,实现种子精准播种,提高播种效率。2.4.3收获机械化技术采用联合收割机、割晒机等设备,实现作物高效收获,降低损失。2.4.4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利用现代农产品加工设备,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3章农村信息化建设3.1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本章首先关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布局与优化,包括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力度,提高网络覆盖率,保证农村地区网络速度与城市接轨。(2)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布局,提高农村地区移动通信质量,消除信号盲区。(3)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3.2农业大数据应用农业大数据为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提供有力支持。本章探讨以下方面的农业大数据应用:(1)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农业数据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2)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预测、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推动农业大数据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智能化农业。3.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1)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2)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提高农民网络营销能力,促进农产品上行。(3)创新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推动农产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线上发展。3.4农村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助于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科技创新。本章提出以下措施:(1)建立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汇聚各类农业政策、市场信息、科技成果等资源。(2)推动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在农村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孤岛。(3)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助力农村科技创新。第4章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4.1太阳能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农村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节主要介绍太阳能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以及太阳能照明等方面。4.1.1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替代传统的燃煤、燃油等能源,降低农村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管道及控制系统等部分。4.1.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村电力供应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蓄电池和控制系统等。通过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使其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4.1.3太阳能照明太阳能照明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减少能源消耗。主要包括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庭院灯等,这些产品具有安装简便、节能环保等优点。4.2生物质能源开发生物质能源是指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的能源。生物质能源开发对农村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4.2.1生物质固体燃料生物质固体燃料主要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质颗粒燃料。通过压缩、固化等工艺,将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原料转化为高效、环保的固体燃料。4.2.2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包括生物柴油和生物质乙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植物油、动物油等原料转化为生物柴油;将含糖、含淀粉的生物质原料发酵生产生物质乙醇。4.2.3生物质气体燃料生物质气体燃料主要包括生物质燃气和生物质氢气。通过厌氧消化、气化等工艺,将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生物质原料转化为可燃气体。4.3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利用除了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农村地区还拥有丰富的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资源,本节主要介绍这些新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利用。4.3.1风能利用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风力发电技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农村地区提供电力供应。4.3.2地热能利用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具有稳定、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农村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可以用于供暖、制冷、温泉开发等方面。4.4新能源政策与市场分析为了促进农村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本节主要分析新能源政策对农村新能源市场的影响,以及市场发展趋势。4.4.1新能源政策分析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旨在推动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4.4.2新能源市场分析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农村新能源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节主要分析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第5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5.1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本章首先阐述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内容包括:5.1.1农村生态环境监测技术(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2)水环境监测技术;(3)空气质量监测技术;(4)生态系统监测技术。5.1.2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方法(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生态环境风险评价;(3)生态环境损害评价;(4)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5.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本节介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5.2.1农业面源污染来源识别与评估技术(1)农业生产活动污染源识别;(2)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估;(3)农业面源污染关键因子分析。5.2.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1)农田氮磷流失防控技术;(2)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技术;(3)农药污染治理技术;(4)农膜污染治理技术。5.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5.3.1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1)生活垃圾分类技术;(2)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技术;(3)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技术。5.3.2垃圾处理技术(1)填埋处理技术;(2)焚烧处理技术;(3)堆肥处理技术。5.4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是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5.4.1退化土地修复技术(1)沙化土地治理技术;(2)盐碱化土地治理技术;(3)水土流失治理技术。5.4.2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1)植被恢复技术;(2)物种多样性保护技术;(3)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技术。5.4.3生态缓冲带构建技术(1)河岸生态缓冲带构建技术;(2)路侧生态缓冲带构建技术;(3)农田生态缓冲带构建技术。第6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创新6.1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是保障农民健康的重要基石。本节主要探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策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提高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6.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创新是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推广适用于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管理等,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6.3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在农村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市场需求。本节着重讨论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一是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二是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传承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三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四是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信任度。6.4农村健康扶贫与医疗保障农村健康扶贫和医疗保障是保障农民健康权益的重要举措。本节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农民看病负担;二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保证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第7章农村教育与文化传承7.1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应合理规划农村学校布局,保障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设施配备水平,保证教育环境的舒适与安全。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同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7.2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是农村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农业教育体系,提高农业类专业质量和水平;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四是拓宽农业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7.3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农村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予以传承与创新。,要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文化传统;另,要推动农村文化创新发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农村文化表现形式。还要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培养农村文化人才,为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人才保障。7.4农村科普与科技推广农村科普与科技推广是提高农民科技素养、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科普体系,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二是加强农村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保证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三是推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四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第8章农村金融与投资创新8.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支撑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体系建设:(1)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制定差异化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2)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布局。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3)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精准性。(4)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抗风险能力。8.2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满足农村多元化融资需求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1)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开发符合农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信贷产品,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2)创新农村抵质押贷款。摸索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机具等农村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3)发展农村保险市场。推出多样化、针对性的农业保险产品,降低农业生产风险。(4)推动农村股权融资。引导企业、合作社等农村经营主体开展股权融资,拓宽融资渠道。8.3农村扶贫与投资政策农村扶贫与投资政策旨在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下政策具有积极意义:(1)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保证资金精准、高效地投向扶贫领域。(2)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通过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等金融产品,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3)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投资贫困地区,助力产业扶贫。(4)完善扶贫与投资政策体系。制定差异化政策,引导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8.4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以下措施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1)加大政策支持。制定产业融合政策,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集聚。(2)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3)加强产业链建设。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创新投资模式。推广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第9章农村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9.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我国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9.1.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9.1.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9.1.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9.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关乎农民的健康福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讨论:9.2.1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9.2.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9.2.3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9.3农村失业与工伤保险制度农村失业与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亳州市蒙城县妇女联合会等3家单位招考编外人员拟聘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天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限公司招聘2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国药控股广州限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四川遂宁投资集团限公司公开遴选工作人员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四川省遂宁市遂州英才组团招聘企事业单位27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农产品电商销售分成协议
- 农产电商全景揭秘
- 家居业绩季度分析
- 2025年GMP知识竞赛真题及答案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课件
- 芳香疗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 2022年宝信软件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
- 高级工电工题库:501-600
- 煤矿皮带顺槽锚索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PPT课件(完整版)
-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
- 第七章产品策略PPT课件
- 初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考试填空题
- 某创业公司员工的自我修养PPT课件
- 《诗经_魏风_伐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