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问题探究的文献综述5400字】_第1页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问题探究的文献综述5400字】_第2页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问题探究的文献综述5400字】_第3页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问题探究的文献综述5400字】_第4页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问题探究的文献综述54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31915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35第一节关于农户分化的研究 18294一、农户分化的原因 110374二、农户分化的形态 223235三、农户分化视角下土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17570第二节土地确权的研究 39197第三节土地流转的研究 54933第四节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意愿关系的研究 612743第五节文献评述 8第一节关于农户分化的研究一、农户分化的原因农户分化指农民逐渐脱离农地的发展趋势,纯农户家庭的农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极大,但是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三产业收入逐渐增加,农民的兼业程度越来越高,已经不再仅依靠于农地收入。陈春生(2007)提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就业结构影响农户分化的观点。他认为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使我国农村传统的靠天靠地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愈加多元化,农业不仅仅指代第一产业,农村经济更多了生产加工和消费服务的特性。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农户就业的多元化,农民逐渐脱离土地,向二三产业转移陈春生.中国农户的演化逻辑与分类[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81-86.。李宪宝和高强(2013)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广大的农民提供了更高的决策权,农民拥有了土地承包权,可以合理合法进行农地流入流出,有助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和完善,这极大的促进了农户分化的产生李宪宝,高强.行为逻辑、分化结果与发展前景——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户分化行为的考察[J].农业经济问题,2013,000(002):56-65.。张琛、彭超和孔祥智(2019)指出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放活与完善是农户分化不断加深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层面的松绑,能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控制到引导的角色转变,帮助农民抓住历史的转机,提高就业渠道,灵活高效利用土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陈春生.中国农户的演化逻辑与分类[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81-86.李宪宝,高强.行为逻辑、分化结果与发展前景——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户分化行为的考察[J].农业经济问题,2013,000(002):56-65.张琛,彭超,孔祥智.农户分化的演化逻辑、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J].改革,2019(02):5-16.二、农户分化的形态农户分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形成一定特点,不同学者对农户分化的形态划分标准并不相同。姜长云(1995)根据农村当时中国农村发展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将农户分化的过程分为六种形态。纯农户、商品性专业农户、一类兼业户、二类兼业户、纯非农户、不在业农户。这六种形态分别代表了农户不断脱离土地的六种阶段。这六种形态是对农户分化最为细致的划分姜长云.农村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户、农民分化研究─—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6):67-73.。陈长华和方晓军(1999)着眼于劳动力投向的角度,将农户分为了四大类,分别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业户。在特征明晰的前提下极大简化了分类标准,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划分标准陈长华,方晓军.江苏农户经营行为分化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9(04):47-51.。张忠明(2014)、陈美球(2019)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2002年公布的划分标准,从农户家庭收入的角度着手,以非农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比重来划分农户类型。比重为0-10%的划分为纯农户,主要以农地收入为主,10%-50%的为一兼农户,50%-90%的为二兼农户,90%-100%的为非农户,非农户几乎已经完全脱离土地张明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014-02-28.。李荣耀和叶兴庆(2019)同样按照农业农村部统计标准,将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来进行了划分,纯农户的第一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农业兼业户占50%-80%,非农兼业户占2姜长云.农村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户、农民分化研究─—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6):67-73.陈长华,方晓军.江苏农户经营行为分化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9(04):47-51.张明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014-02-28.李荣耀,叶兴庆.农户分化、土地流转与承包权退出[J].改革,2019(02):17-26.三、农户分化视角下土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张忠明(2014)首次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调研农户进行模型分析,实证分析得出在不同分化程度上的农户对待土地流转的态度意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对只有农业收入的纯农户来说流入土地是他们的首选,而对于正逐渐脱离土地的兼业户来说,他们更愿意流出土地张明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014-02-28.。李伯华(2015)选取衡阳市酃湖乡农户的一手调研数据,深入研究了在城乡结合密切地区的不同分化程度的农户对于农村土地和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最终结论说明,虽然影响不同分化程度农户的影响因素趋于一致,但是仍有明显的类型差异。不同分化程度的农户对待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不同,社会习俗与经济因素都有很大不同李伯华,杨森,窦银娣.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评价及其优化——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039(006):201-204。汪霏菲(2016)的研究表明,在现阶段的中国农村,虽然农户分化正逐渐趋于明显,但不愿参与土地流转依旧是大部分农户的本愿,所以兼业化的趋势并不一定会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承包地面积、确权认知等因素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基本相同汪霏菲,陈杰.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J].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王欢(2018)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化类型的农户流入流出行为有着显著差异,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家庭受自身家庭禀赋影响较大,但兼业话程度高的农户更容易受到宏观政策信息的影响张明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014-02-28.李伯华,杨森,窦银娣.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评价及其优化——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039(006):201-204汪霏菲,陈杰.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J].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王欢.农户分化视角下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市郊区为例[D].陕西:西北大学,2018第二节土地确权的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是一个极具国情的问题,在中国农村土地的归属权由私有变国有再变集体所有。伴随的中国改革的全面深入,当今国内外学者对于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主要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即土地国有论、土地私有论和土地多元论。支持“土地国有制”的国内外学者一致同意土地必须属于国家所有。农民享有一定范围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从事承包经营、土地承包权入股、自主经营和土地流转,这也是现阶段我国施行的土地所有权政策。而主张“土地私有制”的学者认为,国家应该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村的土地应该归农民私有。支持“土地多重所有制”的学者认为,土地产权制度可以根据地域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合理范围内的调整和选择。笔者立足于国情国策,主要从农地确权的必要性和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文献整理。第一,农村土地确权的必要性研究。现阶段,国内外对农地确权领域已经较为充分。大多数的专家学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认政策对于农村土地流转是有着高度积极影响的。国内大部分专家学者对我国农地确权政策的影响也持积极态度。于建嵘、石凤友(2012)就明确提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政策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农村有着跨时代的重要意义于建嵘,石凤友.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几个重要问题[J].东南学术,2012(4):4-11.。张浩博、陈池波(2013)首次从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的视角审视确权政策,认为明晰的农地产权,能够全方位帮助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发展之路张浩博,陈池波.集体土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效应的影响——基于A县的案例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66-169.。李鑫(2018)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视角研究,明确表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农地确权则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李鑫.农村土地确权的法律问题及制度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6):113-118.于建嵘,石凤友.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几个重要问题[J].东南学术,2012(4):4-11.张浩博,陈池波.集体土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效应的影响——基于A县的案例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66-169.李鑫.农村土地确权的法律问题及制度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6):113-118.关郴,郑彧豪.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存在的问题、质疑及建议[J].学习论坛,2015,31(008):32-35.第二,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范增红(2014)就提出,农地确权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重复认证、责任主体不明、强迫农户现象严重等问题。范增红.当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农业,2014(12):2-2.。丁琳琳、孟庆国(2015)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的调查发现,之所以农地确权政策在基层难以实施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各级政府部门存在理解偏差,不同政策实施者对概念、流程的不同理解都会带来严重的阻力范增红.当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农业,2014(12):2-2.丁琳琳,孟庆国.农村土地确权羁绊及对策:赣省调查[J].改革,2015,000(003):56-64.第三节土地流转的研究土地流转行为是农村土地市场化的具体表现,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土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并不成熟、流转行为并不统一、流转市场并不健全。本部分将从农村土地流转必要性和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文献梳理。第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扈红英(2008)首次提出要从土地生产力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她的研究可以看到,农地的规模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农地,还能发展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思路扈红英,白炳琴.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2008(2):35-39..。张征(2009)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认为农地的流转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农村发展模式,升级农业产业结构,有助于走新型农业化道路。所以,现阶段,帮助中国农村实现高效的农地流转是极具意义的张征,张正河.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析[J].中国土地,2009,04(4):27-27.。刘战伟(2013)以河南省为调研地区,从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失误出发,明确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可能会加剧农村空心化程度,出现较为尖锐的城镇化难以协同的问题刘战伟.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3,000(010):69-72.。金绍荣、尹凯、龙思橼(2018扈红英,白炳琴.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2008(2):35-39..张征,张正河.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析[J].中国土地,2009,04(4):27-27.刘战伟.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3,000(010):69-72.金绍荣,尹凯,龙思橼.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三益协同"推进目标及实现路径.第二,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流转存仍然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葛丽芳(2005)明确提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今后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土地流转后,部分农民脱离土地,对自由承包土地的权利越发不明确,很容易陷入没有法律支撑和制度保护的尴尬境地。而流入土地的农户,对于规模农地的规划和利用也没有明显的法律界限,很容易出现利用过度甚至利用不到位的情况,并不能达到流转增产增收实现现代化的目的。所以,没有明确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影响流转的重要因素葛丽芳.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5(7):25-27。张军(2007)明确指出,在当时的中国,农民话语权并不充分,各级政府对农户的意愿了解并不深入,存在着未深入了解意愿甚至出现政策胁迫的危害农民自身利益的现象张军.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07,000(008):38-40.。包宗顺(2009)基于全国二次统计数据与政府相关文件,提出地区差异严重的观点,报告指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地区禀赋不一,极易造成各地区的土地流转水平差异较大,流转市场与信息市场严重不平衡,因此农户的流转意愿与行为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包宗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09,000(001):21-23.。卢泽羽(2015)指出在2013年底我国己经流转耕地面积葛丽芳.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5(7):25-27张军.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07,000(008):38-40.包宗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09,000(001):21-23.卢泽羽,陈晓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122-127.第四节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意愿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术对于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影响的研究生众多,但观点与实证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是认可了土地确权政策对土地流转正向的积极意义,这也是当今学术界最为主流的观点。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截然相反,认为农地确权政策对农地流转起到阻碍的消极作用。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第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前者有积极地促进作用。DeiningerK(2010)就以阿姆哈拉州土地认证项目为例,全面深入的论证了该认证项目在埃塞俄比亚当地起到的积极影响,明确指出合理规范的土地认证书对农业经济和国内市场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不仅提升农户生产投资土地的信心,更完善了交易市场与租赁市场,使更多的非农户加入到农业规模化的进程中,使农业不仅局限于农村地区更深入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BINSWANGERHANS,DEININGER,Power,Distortions,RevoltandReforminAgriculturalLandRelations[M]。叶剑平(2010)等人首次从全国角度出发,研究了17个省份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发现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实施和证书颁发比重也高的农村,农民对农地要素投资的比种占整体投资比重就越大。第一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越高,同时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集约化水平也就也高叶剑平,郎昱,梁迪.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及征收补偿的相关问题——基于对十七省农村的调研[J].中国土地,2010(1):29-30.。程令国(2016)等人首次从中国农村养老的角度分析土地流转市场,发现在查2011~2012年数据中,农地确权证书的颁发使得农户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提升了4.9%,实际流转面积也上升了0.37亩,且土地租金率也上升约43.3%,全面深刻的促进了当地土地流转和农村发展程令国,张晔,刘志彪.“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吗?”[J].管理世界.2016(1):88-98。丁玲和钟涨宝(2017)以湖北省的六个县市BINSWANGERHANS,DEININGER,Power,Distortions,RevoltandReforminAgriculturalLandRelations[M]叶剑平,郎昱,梁迪.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及征收补偿的相关问题——基于对十七省农村的调研[J].中国土地,2010(1):29-30.程令国,张晔,刘志彪.“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吗?”[J].管理世界.2016(1):88-98丁玲,钟涨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来自湖北省土地确权的实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57-62.李隆伟.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第二,仍有部分学者认为农地确权会抑制农地流转。李祖佩(2013)等人在江市东村实地走访中发现,基层政府在落实宣传农地确权政策是行政命令色彩浓厚,命令式标语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发展进程。在干部自身理论知识与专业度不足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了上传下达,只顾严格服从上级指示的情况。面对并不了解政策的群众,基层干部不仅不能有效沟通,甚至出现以权谋私的腐败腐化现象,必定使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李祖佩,管珊

.被产权:农地确权的实践逻辑及启示[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1(31):80-87。罗必良(2015)以佛山市和东莞市作为调研地区,在收集的638份问卷数据中发现,在当地确权政策实施以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户认为农地流转更加困难,具体表现为,确权使农户的土地自有意识明显提高,随即对地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对于需要流入土地的农户来说,反而抑制了土地流入罗必良,王晓海.农地流转与农户经营方式转变——以广东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5(04):28-32.。钱龙(2018)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浙黔渝三县320位农户分析,李祖佩,管珊

.被产权:农地确权的实践逻辑及启示[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