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失信人联合惩戒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目录TOC\o"1-3"\h\u13793摘要 123672一、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的概念 231122(一)联合惩戒的概念 212503(二)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的概念 323483二、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联合惩戒机制的必要性 413221(一)与传统惩戒方式相比优越性显著 4529(二)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513438(三)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得到提升 59109三、失信被执行人实行联合惩戒存在的问题 625835(一)“老赖”标签损害被执行人名誉权 620490(二)法律依据不足 612407(三)缺乏有效的执行监督 723618(四)义务主体协助执行力度不够 86748四、完善失信人联合惩戒机制的对策建议 824979(一)明确失信范围 830092(二)出台社会信用法律 929237(三)加强惩戒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监督 1012844(四)提高义务主体协助执行力度 1029021五、结语 115049参考文献 12摘要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制度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兑现、司法公正能否实现、公民权利能否保障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失信惩戒机制仍不健全,失信惩戒与人权保障不平衡的缺陷亟待改革与完善。本文通过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联合惩戒机制的必要性,来纠正失信惩戒过程中对被执行人名誉权、保障机制的不健全、监督执法的缺位及义务主体协助执行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完善途径,一是明确失信范围,二是出台社会信用法律,三是加强惩戒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四是提高义务主体协助执行力度。由此,实现失信人联合惩戒机制作用的发挥,从而使人民在法治建设中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法治道路的发展。关键词: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法律诚信是人立身之本,如果不能做到诚信,就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事情开展就难以得到有效执行。诚信也是我国传统美德,是人人遵守的道德规范,更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但目前的社会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诚信的行为,导致了市场经济的混乱局面。同时,很多法院的生效裁判得不到执行,以致社会公平、公正难以得到保证。失信问题的层出不穷使得失信惩戒制度的建立成为了如今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失信惩戒机制的推行具有其现实意义,例如将不愿履行法律义务的失信行为人列入失信黑名单、各行业领域全面联合实行信用惩戒等失信惩戒措施,限制了失信违法当事人社会活动的开展,对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制约,为解决类似“老赖欠账不还”等现实中常出现的失信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法。通过建立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不诚信者寸步难行,进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法治精神。失信惩戒机制的实施涉及到众多领域,无论是司法、税务、交通还是金融、旅游、互联网,每个领域都亟待建立相应的失信惩戒体系与失信惩戒网络。因此,必须从失信惩戒机制的理论和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从而建设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对失信者形成威慑,对社会公众起到警示作用。一、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的概念(一)联合惩戒的概念联合惩戒单独从文字角度上看,“联合”有联通合作的意思,通常指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惩戒”是指在采取必要措施惩罚违法者,以达到威慑和教育目的,并含有对未来的预估和警醒作用。联合惩戒的核心在于“联合”,“联合”是“惩戒”手段和方法,“惩戒”是“联合”的目的与结果。因此,只有惩戒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发挥真正的效力。如果各部门和单位之间没有合作,违法者只在特定领域受到处罚,且处罚的范围和强度都不够大,那么将大大降低违法者的束缚和威慑的社会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一直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阻碍,为了能有效治理社会失信行为,信用领域联合惩戒机制应运而生。联合惩戒是我国第一次在信贷领域实施,全称是联合信用惩戒。主要是指一个部门根据法律法规采取信用惩罚,且其他部门配合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联合惩戒的目的是增加失信的违法成本,使拒绝履行法律义务的人到处受到限制,然后被迫自主履行义务。(二)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的概念失信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是指人民法院以失信执行人名单制度为基础,与其他单位、部门在信息披露和信息公开方面共享,并联合实施失信执行人信用的监督机制。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前提是要确定谁面临着信用违约的风险。失信被执行人属于法律意义上被执行人的类别。但只有人民法院作出有效的判决、裁决和决定,信用执行人才能真正具有执行能力。但行为人以恶意隐瞒、转移财产等方式,或者以暴力执法方式拒绝执行甚至阻碍执行的方式,可以被承认为法律或者司法解释为失信被执行人。第二,核心属于间接执行范畴。执法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一般分为直接和间接执法。人民法院直接执行查封、扣押执行物等措施,可以直接实现债权人的权益。间接强制执行是指强制执行机构不直接执行强制执行对象,而是采取其他措施。例如限制个人和民事活动的相关权利和利益,迫使债务人自动履行其债务。因此,再联合承接中,人民法院和配合协助单位强行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经济活动空间,限制其在各个方面的权利,以达到惩戒处分的目的,间接实现属于间接执行类别的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第三,它具有警戒、监督、惩罚和教育的功能。警戒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执行人因亲身感受到联合惩戒机制的威慑力而被列入失信的执行人名单后,经济空间不断压缩,不能行使正常权利,迫使其主动采取行动配合法院,这是一般警示。另一方面,人民法院事先向执行人通报了被列入不可靠执行人名单的条件和后果,实际上通过风险警告达到了警告效果,这是一种特别警告。联合惩戒机制涉及许多领域,通过新闻、媒体等手段公布失信执行者的信息,以实现监督职能。二、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联合惩戒机制的必要性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机制的必要性在于,与传统沿用罚款、拘留等单一惩戒措施,以及由法院一家单打独斗相比,联合惩戒措施范围更广,惩戒程度更严厉,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仅符合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而且能够大幅提升国家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一)与传统惩戒方式相比优越性显著一方面,失信被执行人抗拒执行、规避执行的手段各种各样、层出不穷,例如,通过虚假合同或者虚假离婚转移财产;通过虚假的诉讼与仲裁造成资不抵债的表象,甚至采取措施干扰执行等等,不一而足。当前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的措施实施单位主要是法院、公安等司法单位,这些单位也大都采取的是行政拘留、罚款等传统惩戒手段。执行效果实在有限,而且很难满足实际社会需求。因此各部门必须联合起来形成多部门、多行业、过领域、多手段的联合惩戒网络,只有扩大共同惩罚的范围,加大信贷惩罚力度,建立共同惩罚机制,才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自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以来,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执行效果显着。以过去三年的数据为例,我国各级法院受理了总计4000多万宗执行案件。其中已经执结的案件以前两千多万件,公布执行人数达到670多万人次,可以说,通过联合惩戒机制,反映出来的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大大促进了国家法治和社会诚信的建设,实现了“执行难清单清空”的阶段性目标。全国法院中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实际执行完结,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有约有92%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符合规范要求,并且94.4%的执行信访案件得到化解或办结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v202628045.htm?fromTitle,2021年5月1日访问(二)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讲信用、不守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对社会风气和运行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一直深恶痛绝。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相继提出构建“在一个地方违背诺言,其他地方就要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构建可信的激励体系和失信的惩戒体系。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联合惩戒制度,是对建立联合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有益尝试。可以在最初尝试、积累经验,进而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和吸收要点和领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对被执行人实行联合惩戒机制必将有力的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推动在全社会范围内诚实守信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三)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得到提升众所周知,司法无疑是保障社会正义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的执行是审判过程中的最后一道环节,更是人民权利和利益胜诉时的最后保障。它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法律权威、促进国家全面依法执政具有重要意义。但一直以来逃避执行和抗拒执行的行为严重阻碍了法制的普及,业已是长期制约执行工作的“老大难”问题。而传统单一的惩戒措施和法院一家单打独斗的工作方法又收效甚微。通过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机。对失信被执行人从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到银行贷款、行业资格进入、评优升职,甚至子女上学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强迫失信被执行人不得不尽力尽快履行还款义务,一方面,极大提高了人民法院的执行效率,从根本上扭转了法院在执行案件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另一方面,债权人的胜诉权益得到实现,不仅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国家法律的权威也得到彰显。三、失信被执行人实行联合惩戒存在的问题(一)“老赖”标签损害被执行人名誉权作为信用惩戒措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法律、经济、行政和媒体,公开失信被执行人的不良信用档案,并在公众监督下予以公布。其特点是注重执行人的名誉而不是财产的执行,因此被列入不可靠执行人名单的人都被称为“老赖”。巩柯君.我国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9.“老赖”一词以“老”显示其失信的程度严重,“赖”则常与“赖皮”“耍赖”一词连用,可以看出公众对此类人的厌恶及排挤。虽然失信被执行人因不诚信等行为理应受到惩戒,但人为被冠以挑战司法权威的“老赖”之名,但不排除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存在一部分本身也是受害方的善意被执行人,比如为好友担保而“被老赖”或者妻子因丈夫背下巨额债务而卷入争议中;第二,由于该制度在财产申报机制方面的不规范,导致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难以准确量化,启动惩戒措施主要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难免会出现冤假错案,错误纳入名单的情况;第三,该制度对被执行人的知情权保障不足,由于送达不规范和不严谨导致很多人被冤枉列入失信名单。巩柯君.我国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9.汪子芳.父亲欠20万成老赖,儿子考上名校分数线却无法录取[N].钱江晚报,2018-7-13(006).(二)法律依据不足第一,涉嫌超出立法权限。《立法法》第8条规定,只有关于限制个人自由、基本金融体系、法律制度等事项的强制性措施和制裁的事项才能颁布法律。限制个人自由的强制措施和惩罚是依法保留的事项。对失信行为采取的一些联合惩戒措施涉及《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民法规定的人格权利。万存知.信用的灵魂[J].金融博览,2017(07):40-41.万存知.信用的灵魂[J].金融博览,2017(07):40-41.第二,违反上位法的规定。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法律(狭义)中,出现了所谓信用条款或信用档案条款。例如,《旅游法》第108条规定:“对于违反本法规定的旅游企业及其员工,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将这些记录在案,并向公众公布。”从这一法条规定中,我们无法得出将不文明游客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直接依据,虽然《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是依据旅游法制定的。此外,所谓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指游客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而受到行政处罚、司法判决或严重社会负面影响的行为。即使我们承认这种合法性,法律也没有明确惩罚这种行为。(三)缺乏有效的执行监督第一,缺乏对惩戒措施的监督。自从法院开展联合惩戒工作以来,大多数失信被执行人反映是因为全方位的高压威慑,迫于惩戒压力而主动向法院履行义务。在如此严厉的惩戒机制中,法院实施的惩戒措施可能会出现侵害失信被执行人合法权利的现象。如,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内容涉及失信被执行人隐私,失信名单中公布的公民身份证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对失信被执行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被执行人在世俗称呼为“老赖”。这种羞辱性的称呼不仅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而且也时常出现在官方媒体平台上,官方媒体引导社会群众广泛监督,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举国用“老赖”这种带有贬低人格的词语来形容失信被执行人,让人想到了给罪犯脸上刺字,给失信被执行人名誉带来极大的损害,成为侵害个人基本权利的一个隐患。第二,缺乏对执行人员的监督。一方面,我国执行案件绝大多数是由基层法院执行,但是由于国家体制构建的原因,基层法院执行人员质量良莠不齐,有经验的执行法官升迁,而每年基层法院会招收大量应届毕业生作为储备队伍,这就导致了基层法院有能力有经验的法官稀少。执行法官在案件审判中是独立事权的,其他干警只有配合全。因此,在案件的执行程序上自由裁量权更大。某些执行法官因个人工作压力大或受利益驱使,将执行程序简化,未经严格审查将被执行人直接纳入失信名单中,或因徇私未将符合法律规定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将会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从狭隘的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出发,指使工作人员拖延惩戒时间,抗拒协助法院执行,会给惩戒机制的运行带来严重阻碍。(四)义务主体协助执行力度不够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中的协助义务,既包括失信惩戒义务,也包括财产查询义务。目前,协助执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机构是民间机构,司法部门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来维持执行。这种协助执行方式其实效率并不高,遇到失信被执行人不予配合,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率。并且因为缺少严格的惩戒措施及监督机制,一些协助义务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权衡,不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拒绝履行协助义务。因为缺少协助机构的积极配合,导致执行过程中信息不流畅和不对等,给被执行人转移财产、规避执行带来了契机,是执行工作有效进行的绊脚石,大大降低了执行工作的效率。四、完善失信人联合惩戒机制的对策建议(一)明确失信范围把失信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是对其进行信用惩戒的前提,若列入失信名单的制度存在瑕疵,则必然影响被执行人各项权利的保障,很难实现失信惩戒与人权保障的平衡。因此,我国司法机关应尽快规范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的制度,明确失信惩戒的范围,尽量减少实践中因制度缺失所造成的惩戒对象范围扩大或缩小的不公平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失信人员名单的管理工作。鹏飞.论失信被执行人的权利保护[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11):76-80.应特别强调的是,《名单信息规定》作为对失信名单范围最重要的法律规范,其条文表述应注重明确性及规范性,如前文所述,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应成为是否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依据之一,但相关法律规范并未对履行能力做进一步解释,而是由执行法官自由判断。由于法官心证能力的不同,则判断的标准及结论也不尽相同,易导致实践中对被执行人惩戒及权利保障的失衡。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在进行有效的司法论证的基础上,不断明确列入失信人员的范围,可规范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也可采用列举法及排除法,列举不应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并将实施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只要被执行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属于被排除范围之列,就应当鹏飞.论失信被执行人的权利保护[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11):76-80.(二)出台社会信用法律一是出台强制执行法。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就强制执行法进行了立法规划。笔者一直坚持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不同于对行政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其属于生效裁判的执行范畴,惩戒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其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而不是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参与惩戒的其他单位履行的是协助执行义务,这种立法目的不同于社会信用法。二是注重法律的协调统一。民法典原则上规定了民事主体与信用证明文件之间的关系,并对适用保护个人资料进行了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当是民法典的细化,社会信用法要与民法典协调。社会信用立法与征信业管理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调整不同的事项,需要保持法律的统一性。社会信用立法的重点应当是明确社会征信规则,明确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布,是征信视角的立法,是对不适用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情况作出规定。社会信用立法应当坚持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法学内部学科的融合,从已有现实问题中把握理论的价值,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提供法律依据,解决前述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存在的法律依据、法理依据不足的问题。(三)加强惩戒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监督首先,法院以及联动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可以准确了解到案件的详细信息并且能够做出准确的法律评价,从专业性角度来看,是效率最高,成效最明显的一种监督模式。法院应当充分发挥惩戒机制中的领导作用,成立监督小组,不定期对执行工作进行抽样检查,针对侵害当事人权利的执行行为严厉处罚,积极问责。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N].经济日报,2016-09-26(005).同时,联动单位也应当做好惩戒的内部监督,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监督工作,上级部门不定期对下级部门的惩戒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将失信惩戒工作为责任考察的重要内容。联动单位可以设立部门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机制,对拒绝开展联合惩戒工作,或者延迟惩戒措施实施的部门,向全市通报;当有关部门和领导人员介入执行工作,妨碍执行工作,不配合执行工作,严格按照法律和惩戒处理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N].经济日报,2016-09-26(005).(四)提高义务主体协助执行力度虽然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是执行阶段的惩戒措施,但其运作不能脱离各部门的合作。各部门提高协助意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打击失信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格局。一方面,明确协助义务主体的范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涉及的法律应当以明确具体的法条规定协助义务主体,使得这些主体明确自己应干什么即法律义务,有利于高效推进执行进程,并且,从“权责相应”的角度来看,义务主体的具体化也便于后续对违反协助义务的主体惩戒措施的实施。同时,应该提高协助主体的意识,放弃“扫门前雪”的误解,正确理解协助执行的义务。对于法院发出的关于协助执行的通知,应无条件地帮助协助人,同时明确这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应同步确立相应的违反协助义务的惩戒措施。“谦抑司法”和“比例原则”的理念要求惩罚措施也应分级分步骤,切不可一步到位,损害协助主体的积极性。对于逃避协助法院履行调查取证义务和信用惩戒义务的主体,第一步应先责令其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执行工作,如果仍拒不履行,则启动拘留、罚款等惩戒措施。五、结语失信惩戒机制是国家治理方式的创新,作为一项实践先于立法的制度,它不同于传统的执行措施,其内在独特的作用机理使执行义务人化被动为主动,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强化法律实施,对于解决“执行难”问题有着显著的社会效果。同时,作为一种信用惩戒的手段,它还能使失信人加强道德自律,提升整个社会对于诚实信用等伦理道德的认同,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好公权力的行使,防止它的滥用侵害到私人权利的行使,特别是被执行人的基本权利要得到足够的保障。希望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能在良好的法治状态和社会信用体系下有序运转,司法机关系统内部也要对其进行监督,使被执行人实体和程序性的权利能得以实现,进而推动这项制度更好的为法治社会服务。参考文献[1]焦海玲.失信惩戒立法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9.[2]黄恩浩.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3]中华人民共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EB/OL].2021-5-1.[4]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社会信用立法座谈会[J].中国设备工程,2019(18):2.[5]沈毅龙.公共信用立法的合宪性考察与调整[J].行政法学研究,2019(01):106-119.[6]沈毅龙.论失信的行政联合惩戒及其法律控制[J].法学家,2019(04):120-131+195.[7]沈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之道[J].中国法学,2019(05):25-46.[8]刘俊海.信用责任:正在生长中的第四大法律责任[J].法学论坛,2019,34(06):5-17.[9]HYPERLINK"/download.php?filename=OZXOptSRqNzLyQkVPdnVtV1S5E2R1cVO0wGNqlEUMh2YLN2MVFkZyk0VydFbtNFd290SoxkckZHbhdHb3lUbGJFULZlWpNTO0IXbxIDdz9EThdGaPlncuFlZ39mRTBzY6pkWwBVUp9CVSNFaEp2dwRjR1Y0ZxVVb&tablename=CMFD202001&dflag=nhdown&ddata=1019185177.nh|CMFD202001|%0A%0A%E6%88%91%E5%9B%BD%E5%A4%B1%E4%BF%A1%E8%A2%AB%E6%89%A7%E8%A1%8C%E4%BA%BA%E4%BF%A1%E7%94%A8%E6%83%A9%E6%88%92%E6%B3%95%E5%BE%8B%E9%97%AE%E9%A2%98%E7%A0%94%E7%A9%B6%0A%0A%0A%0A%0A%0A%0A%0A%0A|%E5%B7%A9%E6%9F%AF%E5%90%9B|%E6%B2%B3%E5%8D%97%E5%A4%A7%E5%AD%A6|%0A2019-06-01%0A|%E7%A1%95%E5%A3%AB"\t"/kns/brief/knet"巩柯君.HYPERLINK"/download.php?filename=OZXOptSRqNzLyQkVPdnVtV1S5E2R1cVO0wGNqlEUMh2YLN2MVFkZyk0VydFbtNFd290SoxkckZHbhdHb3lUbGJFULZlWpNTO0IXbxIDdz9EThdGaPlncuFlZ39mRTBzY6pkWwBVUp9CVSNFaEp2dwRjR1Y0ZxVVb&tablename=CMFD202001&dflag=nhdown&dmark=pdfdown&ddata=1019185177.nh|CMFD202001|%0A%20%20%20%20%20%20%0A%20%20%20%20%20%20%E6%88%91%E5%9B%BD%E5%A4%B1%E4%BF%A1%E8%A2%AB%E6%89%A7%E8%A1%8C%E4%BA%BA%E4%BF%A1%E7%94%A8%E6%83%A9%E6%88%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普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程招投标管理与协议执行流程规范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温州市瓯海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福州市建筑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二七区一国企招聘各部门人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徐州东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芳蕾玫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秋游安全教案
- 色彩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MOOC答案】《中国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慕课章节作业网课答案
- GB/T 45015-2024钛石膏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 邮政社招笔试题库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房琪-读书分享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粤人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考点背诵提纲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编制说明
- 化妆品合伙人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