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41-T 2443-2023_第1页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41-T 2443-2023_第2页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41-T 2443-2023_第3页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41-T 2443-2023_第4页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41-T 2443-20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CCSB15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443—2023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2023-08-07发布2023-11-06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443—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施和设备.........................................................................1

5种虫繁育...........................................................................2

6扩繁...............................................................................3

附录A(资料性)花绒寄甲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4

I

DB41/T244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舞阳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艳平、赵鹏华、王静、赵雷、童玲、刘白璐、殷艳辉、刘曌、姬婫、孔燕、

贾自峰、左鹏飞、陈国豪、林书贺、芮旭耀、赵淑霞、贾喜欢、张勇、张晓瑞、王晓丽、闫向辉。

II

DB41/T2443—2023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花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人工繁育的术语和定义、设施和设备、种虫

繁育、扩繁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全省范围内花绒寄甲的人工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41/T1226-2016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花绒寄甲

花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

(Bothrideridae),是目前防治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松褐天牛等蛀干类害虫的重要

天敌之一,1年发生1~2代,以成虫越冬,其幼虫体外寄生天牛老熟幼虫和蛹。花绒寄甲形态特征和生

物学特性见附录A。

3.2

大麦虫

大麦虫(Zophobasatratus),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oidea)

粉甲属(Promethis)。是一种以麦麸、各种果菜为食的经济昆虫,其蛹是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的重要替

代寄主。

3.3

种虫

人工采集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花绒寄甲成虫,选择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强,用于人工繁

育花绒寄甲种虫。

4设施和设备

设施主要由接种室、培养室、繁育室等构成。

设备主要由人工气候箱、恒温恒湿箱、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等组成。

设施和设备的要求按DB41/T1226—2016的规定执行。

1

DB41/T2443—2023

5种虫繁育

5.1种虫采集与处理

林间人工野外采集天牛坑道和虫道附近花绒寄甲茧蛹或成虫。茧蛹放入24℃~26℃、湿度65%~

75%、光周期L:D=12:12的人工气候箱内待其羽化为花绒寄甲成虫。对采集到的成虫饲养3天后,放入温

度9℃~11℃、湿度65%~75%的培养箱内储存。

5.2种虫选择

从采集茧蛹羽化后成虫或直接采集的成虫中,挑选健壮、活力强的成虫做种虫。

5.3饲料配制

饲料配置重量百分比为:天牛幼虫干粉2%、大麦虫干粉30%、黄粉虫干粉40%、蚕蛹粉10%、葡萄糖

5%、酵母粉8%、寄主树皮粉5%,搅拌均匀。饲料配置完成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消毒20min。

5.4寄主饲养

饲养前,先在饲养箱内放入经纱网筛过的麸皮,再将大麦虫幼虫放入,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为准,

厚度不超过3cm。最后在上面铺放菜叶,让虫子生活于麸皮和菜叶之间,任其自由采食。每隔6d~7d

左右,筛除一次虫粪。饲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60%~70%。待其生长至老熟幼虫时,将

其放入到化蛹盒内化蛹。化蛹后,及时挑选蛹体乳白色或黄褐色,有光泽,腹部向腹面弯曲明显、蛹体

饱满的健康大麦虫蛹,接种备用。

5.5种虫产卵与饲养

5.5.1养虫盒

选用300mm×200mm×150mm的带盖儿的透明塑料盒,盒盖上钻10个1mm~2mm通气孔,使用前先把

塑料盒放入消毒柜内进行消毒处理,取一个白色网布(网眼为1mm×2mm),将其平铺到塑料盒底;取

10个3mL离心管,每2个捆绑在一起,装入蒸馏水,棉球堵口,平放到盒底,便于成虫取水,在养虫盒

内放置饮料瓶盖3个作为饲料盒,内放饲料。

5.5.2产卵木块

将杨树或柳树木材制作成80mm×40mm×35mm的长方体形寄主木段,在其中间人工凿一个长40mm、

宽16mm、深20mm的“工”型小槽儿,放入1头大麦虫蛹。在“工”型小槽的两头放入脱脂棉并压实,并

给脱脂棉滴上蒸馏水,以保证小槽的湿度,用黑色卡纸盖住小槽,用载玻片压住黑色卡纸,然后用一根

橡皮筋将载玻片和养虫木段固定。

5.5.3饲养

在养虫盒内放入产卵木块,放入80~100头的花绒寄甲成虫,盖上养虫盒盖,放在温度24℃~26℃、

湿度65%~75%、光周期L:D=12:12人工气候箱内,进行成虫产卵饲养,每隔3d检查一次是否产卵,同

时注意补充水和饲料,清理虫粪和死虫,保持盒内卫生。

5.5.4卵卡收集储藏

2

DB41/T2443—2023

将产卵木块取出,观察载玻片、黑色卡纸以及木块上是否有卵,若载玻片和木块上有卵块,用细毛

笔将卵块轻轻扫到黑色卡纸上。最后把黑色卡纸放入9℃~11℃、湿度65%~75%的人工气候箱内储存,

时间不宜超过90d。

6扩繁

6.1卵孵化与接种

6.1.1孵化

取出产有花绒寄甲卵粒的黑色卡纸,放入到165mm×110mm×55mm的塑料盒内,放入到温度20℃、

湿度65%~75%的培养箱内,7d后,每隔1d检查一次,观察卵是否开始孵化。

6.1.2接种

将选好的大麦虫蛹,放入7mL的透明指形管内,一个试管放入一头,头部朝下。先用细毛笔蘸取少

许蒸馏水,蘸取刚孵化不久的花绒寄甲一龄幼虫5~7头,轻轻放到替代寄主的身体上,然后用脱脂棉塞

住管口,脱脂棉堵塞的程度以用手捏住塑料管脱脂棉不脱落为宜。接种量一头大麦虫蛹接6头花绒寄甲

幼虫。

6.2接种后管理

6.2.1温湿度控制

接种后,将接种后的指形管放入透明储物箱或塑料盒内,统一放在繁育室的繁育架上。繁育室启用

前,进行24h紫外线照射消毒,消毒完成2d后方可使用。

繁育室温度保持25℃左右,湿度保持在60%~65%。

6.2.2寄生检查

接种后7d~10d,对寄生花绒寄甲幼虫的大麦虫蛹进行挑选,及时将未寄生或发霉变质的寄主剔除。

寄生良好的继续放入繁育室培养。

6.2.3成虫收集储存

40d~45d左右,将已羽化的成虫放入到养虫盒内,盒内放入饲料,并对其进行营养补充,3d后放

入温度9℃~11℃、湿度60%~7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内保存,每隔20d,喂1次饲料,对其进行营养补

充,成虫储存时间不宜超过90d。

3

DB41/T2443—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花绒寄甲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花绒寄甲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见表A.1。

表A.1花绒寄甲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1~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并交尾产卵。

5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寄生,6月中旬为寄生高峰期。7月中、下旬为第2代寄

成虫体长5.2mm~10.0mm,宽

生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在茧内停留3d~5d,然后咬破茧壳爬出,先把茧壳

2.1mm~3.8mm,体鞘坚硬,深褐色。

食尽再爬出虫道外。白天隐蔽在树洞、虫道或树皮裂缝处,黄昏时爬出,在

头凹入胸内,复眼黑色,卵圆形。触

树干上爬行、取食和交尾,黎明前又回到隐蔽场所。成虫以枯枝、落叶和树

角短小,11节,端部膨大呈扁球形,

干的老表皮为食,取食时常几个或十几个群集一起。取食过的地方留下多个

基节膨大。头和前胸密布小刻点。腹

小孔。善爬行,不喜飞翔,稍有趋光性,在诱虫灯下可诱到个别成虫。受惊

板7节,基部2节愈合。鞘翅上有1个椭

扰停止活动成假死状,稍停片刻后迅速爬到隐蔽处躲避起来。秋后以成虫在

圆形深褐色斑纹,尾部沿中缝有1个粗

老树洞、旧虫孔和树根周围松土下、枯叶中越冬

“十”字斑,每翅表面有纵沟4条,沟

成虫的寿命很长,自7月到次年7月都可见到越冬代成虫。卵产在虫道壁或

脊由粗刺组成。足附节4节,有爪1对

粪屑中,产在虫道壁上的几粒乃至上百粒排成一片,产在粪屑中的1至几粒成

卵乳白色,近孵化时黄褐色,长0.8

一堆,无覆盖物。1头雌虫可孕卵33~419粒,卵期9d~11d,平均10.2d

mm~1.0mm,宽0.2mm,中央稍弯曲。

幼虫孵化后,依靠发达的胸足迅速爬行寻找奇主,当找到寄主的幼虫、蛹

幼虫初孵幼虫头、胸、腹明显,胸足

或刚羽化的成虫后,便立即在这些寄主的体节间或翅下开始咬食,这时寄主

3对,腹节10节,每节两侧都生有1根

显得焦躁不安,来回翻动,直至死亡。一旦咬破表皮便将头都插入寄主体壁

长毛,尾节的2根最长。老熟幼虫胸足

取食体内物质。寄主死亡后初期身体发黄变软。一般情况下都在寄主体外取

退化,腹部变得特别肥大,头、胸部

食,直至完成各阶段的发育。幼虫1头进行单个取食,或2~20头左右进行群

很小,呈蛆形

居取食,不互相残杀。当寄主体上只寄生1头幼虫时,也能把寄主致死,其幼

茧蛹茧长卵形,长6.3mm~14.6mm,

虫发有粗壮肥大;寄生2~5头时,幼虫仍较肥大,寄生7~17头时则个体变得

宽2.6mm~5.4mm,刚结茧时为白色,

大小不一;寄生17头以上时个体显著变小,虽然多数也能结茧,但结茧后不

后变成深褐色,丝质。蛹为裸蛹,蛹

能完成发育便死亡

体黄白色,足、翅折于胸部腹面,羽

幼虫取食阶段需5d~6d,老熟时停止取食,大多数就地吐丝结茧,2d后

化前颜色变深

在茧内化蛹。当环境恶劣时也会蠕动到别处结茧,自结茧到成虫咬破茧壳需

20d~49d。花绒寄甲的扩散能力不强,因此其发生也因地区而异

4

DB41/T2443—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施和设备.........................................................................1

5种虫繁育...........................................................................2

6扩繁...............................................................................3

附录A(资料性)花绒寄甲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4

I

DB41/T244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