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操作手册TOC\o"1-2"\h\u28331第1章农业技术概述 488201.1农业技术发展简史 4106561.2农业技术分类与特点 4249481.3农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29475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5284162.1土壤类型与特性 549542.1.1水稻土 577902.1.2旱地土 553712.1.3盐碱土 5105992.1.4红壤 514312.2土壤改良技术 5244812.2.1物理改良 653482.2.2化学改良 6157182.2.3生物改良 6296172.3土壤管理与保护措施 6264462.3.1合理耕作 659342.3.2科学施肥 6155762.3.3水土保持 6275572.3.4生态环境保护 62042.3.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6624第3章播种与种植技术 6198373.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6237523.2播种时间与方式 7318583.3种植模式与密度 743593.4种植地整理与施肥 79211第4章灌溉与排水技术 8140054.1灌溉水源与水质 888874.1.1水源种类 875024.1.2水质要求 8123224.2灌溉方式与方法 8298344.2.1灌溉方式 8252404.2.2灌溉方法 943034.3灌溉制度与灌溉设备 9241804.3.1灌溉制度 9267084.3.2灌溉设备 9161864.4排水技术与排水设施 9138654.4.1排水技术 948374.4.2排水设施 923239第5章农药使用技术 10165935.1农药种类与剂型 1035395.1.1液剂(L):以水或有机溶剂为载体,将有效成分溶解或悬浮,易于喷雾施用。 10166075.1.2粉剂(D):有效成分与填料混合,呈粉末状,适用于撒施、喷粉等。 10212995.1.3颗粒剂(G):将有效成分与载体颗粒混合,便于撒施,减少漂移。 10278405.1.4胶悬剂(SC):有效成分以微小颗粒形式悬浮于水中,稳定性好,适合喷雾。 10301285.1.5乳油(EC):以油为溶剂,与水混合后形成乳状液,易于喷雾。 10175455.1.6水剂(SL):以水为溶剂,有效成分呈溶液状,环保且易于喷雾。 1070915.2农药使用方法与时机 1023065.2.1使用方法 10283875.2.2使用时机 10249055.3农药安全使用与防护措施 10219285.3.1安全使用原则 10119765.3.2防护措施 11301805.4农药残留与环保问题 1124405.4.1农药残留 11129015.4.2环保问题 1128771第6章肥料施用技术 1184036.1肥料种类与特性 11214296.1.1氮肥 1192606.1.2磷肥 1157336.1.3钾肥 12307336.1.4复合肥 12165246.1.5微量元素肥料 1270026.2肥料施用方法与原则 12143396.2.1施用方法 12156146.2.2施用原则 12139766.3配方施肥技术 1291826.4有机肥与生物肥应用 13129906.4.1有机肥 1349186.4.2生物肥 1322262第7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13304477.1病虫害识别与监测 13177317.1.1病虫害类型 13163187.1.2病虫害识别 1339337.1.3病虫害监测 13217597.2农业防治方法 14208797.2.1农业防治原则 14293567.2.2抗病虫害品种选择 1434197.2.3栽培管理措施 14153387.3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1426467.3.1生物防治 14202137.3.2物理防治 14304337.4化学防治与综合防治 14198287.4.1化学防治 1440067.4.2综合防治 1493477.4.3病虫害防治策略 143074第8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14312188.1农业机械类型与功能 14160728.1.1耕作机械 1542318.1.2播种机械 1556248.1.3施肥机械 15172238.1.4植保机械 15146958.1.5收获机械 15307378.1.6农产品加工机械 15182808.2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 15112828.2.1耕作机械化作业技术 15266118.2.2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 1543188.2.3施肥机械化作业技术 15291598.2.4植保机械化作业技术 16100228.2.5收获机械化作业技术 16315608.3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 16277608.3.1农业机械维修 16135008.3.2农业机械保养 1669718.4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612683第9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 17146929.1农产品加工方法与设备 1722799.1.1加工方法 17201959.1.2加工设备 17251739.2农产品保鲜与储藏技术 17120339.2.1保鲜技术 17200679.2.2储藏技术 17206719.3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 1756529.3.1质量检测 17222859.3.2认证体系 17160419.4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17122749.4.1处理方法 17114389.4.2利用途径 1710724第10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182674110.1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 18635810.1.1采集方法 182237510.1.2处理技术 181249110.1.3应用实例 18634810.2农业数据管理与分析 181073410.2.1数据管理 182714010.2.2数据分析 18883310.2.3应用实例 182182210.3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18540410.3.1智能农业 191822410.3.2农业专家系统 191179910.3.3农业信息服务 191930510.4农业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营销 192485210.4.1农业电子商务 192768010.4.2农产品营销 192662610.4.3应用实例 19第1章农业技术概述1.1农业技术发展简史自古以来,农业技术就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最早期的刀耕火种、轮耕休作,到现代农业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不断发展、演变和升级。在我国,农业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开始进行简单的耕作和灌溉。历经夏商西周的农业初创、春秋战国的铁器牛耕、唐宋时期的精耕细作,以及明清以来的海外作物传入,我国农业技术逐渐积累、丰富和完善。1.2农业技术分类与特点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各类农业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实用性:农业技术紧密围绕生产实际,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为目标。(2)地域性:农业技术受地理、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3)综合性:农业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信息技术等,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4)动态性:农业技术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升级,具有较强的动态性。1.3农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农业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农业技术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已形成涵盖种植、养殖、加工、机械、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农业技术体系。(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健全,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趋势如下:(1)绿色化: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3)精准化:发展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多元化:鼓励农业技术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需求。(5)国际化:加强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农业技术走向世界。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2.1土壤类型与特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土壤类型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1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水稻种植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湿润地区。其特点是质地较粘重,有机质含量较高,保水保肥能力强。2.1.2旱地土旱地土是指在旱作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分布较广泛。根据质地和肥力状况,旱地土可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类型。2.1.3盐碱土盐碱土是指在地下水位高、蒸发量大的条件下,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等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关键。2.1.4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南方高温多雨地区,具有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磷素养分缺乏等特点。2.2土壤改良技术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特性,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2.1物理改良(1)深耕松土:通过深翻、深松等方式,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渗水性。(2)土壤调理:采用砂、粘、有机肥等材料进行土壤调理,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2.2.2化学改良(1)调酸碱:针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针对碱性土壤,施用硫磺、硫酸铵等酸性物质。(2)增施有机肥: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3)氮磷钾平衡施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供肥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肥。2.2.3生物改良(1)转换耕作制度:合理轮作、间作,提高土壤肥力。(2)植被恢复:植树种草,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2.3土壤管理与保护措施土壤管理与保护是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2.3.1合理耕作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采取适当的耕作方式,减少土壤侵蚀。2.3.2科学施肥坚持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2.3.3水土保持在坡耕地、水源地等区域,采取梯田、梯地、梯水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2.3.4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禁止在农田周边乱占乱建。2.3.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发酵等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第3章播种与种植技术3.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抗病目标的关键。品种选择应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市场需求及农民的实际种植能力。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种子质量标准,保证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含量。种子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晒种:播种前将种子摊晒23天,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2)浸种:根据不同作物需求,采用相应药剂浸种,以预防病虫害。(3)拌种:使用适量的杀菌剂、杀虫剂和微量元素肥料拌种,增强种子抗逆性。3.2播种时间与方式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生长期和市场需求来确定。适时播种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播种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直播:将种子直接播种在田间,适用于大部分作物。(2)育苗移栽:先在苗床育苗,然后移栽到大田,适用于部分特殊作物。(3)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田间,适用于密植作物。(4)点播:按一定株距和行距进行播种,适用于株距较大的作物。3.3种植模式与密度种植模式包括单作、间作和套作。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种植密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种植方式来确定。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3.4种植地整理与施肥种植地整理:(1)整地:通过翻耕、深松、旋耕等方式,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2)平整:使田块表面平坦,有利于水分均匀分布,避免水土流失。(3)除草:在播种前后进行除草,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施肥:(1)基肥:播种前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2)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等,补充土壤养分。(3)叶面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喷施叶面肥,提高作物抗逆性和养分吸收能力。注意:施肥量应依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肥料特性来确定,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第4章灌溉与排水技术4.1灌溉水源与水质灌溉水源是农业生产中的组成部分。合理选择和利用水源,对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灌溉水源的种类、特点及水质要求。4.1.1水源种类(1)地面水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2)地下水源:地下水、泉水等;(3)人工水源:雨水收集、再生水等。4.1.2水质要求(1)无机盐类:灌溉水中无机盐类的含量应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2)有机污染物:应尽量减少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保证灌溉水质安全;(3)重金属: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对作物和土壤产生污染;(4)病原微生物:保证灌溉水中病原微生物含量不超过标准,保障农产品安全。4.2灌溉方式与方法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方法,以提高灌溉效率和作物产量。4.2.1灌溉方式(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2)喷灌:利用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叶片上;(3)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4)微灌:包括微喷、微滴等,适用于特殊作物或特定生长阶段。4.2.2灌溉方法(1)定量灌溉: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定量灌溉;(2)定时灌溉:根据作物生长期和气候条件,定期进行灌溉;(3)智能化灌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灌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4.3灌溉制度与灌溉设备合理制定灌溉制度,选用适宜的灌溉设备,有助于提高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率。4.3.1灌溉制度(1)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定额;(2)灌溉周期:根据作物生长期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适宜的灌溉周期;(3)灌溉时间:避开高温、强风等不良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时间。4.3.2灌溉设备(1)灌溉水泵:根据水源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水泵;(2)灌溉管道:采用抗老化、抗腐蚀的灌溉管道,提高灌溉效率;(3)喷滴灌设备:选用质量可靠的喷头、滴头等设备,保证灌溉效果;(4)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灌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4.4排水技术与排水设施合理排水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介绍排水技术与排水设施。4.4.1排水技术(1)自然排水:利用地形地貌,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自然排放;(2)人工排水:通过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实现农田排水;(3)水泵排水:在低洼地区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水泵进行排水。4.4.2排水设施(1)排水沟:设置合理的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质地;(2)排水管道:采用排水管道,提高排水效率;(3)水泵站:合理布局水泵站,保证排水效果;(4)节制闸、溢流堰等:调节排水流量,防止农田内涝。第5章农药使用技术5.1农药种类与剂型农药是现代农业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其主要成分和作用方式,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大类。农药剂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1.1液剂(L):以水或有机溶剂为载体,将有效成分溶解或悬浮,易于喷雾施用。5.1.2粉剂(D):有效成分与填料混合,呈粉末状,适用于撒施、喷粉等。5.1.3颗粒剂(G):将有效成分与载体颗粒混合,便于撒施,减少漂移。5.1.4胶悬剂(SC):有效成分以微小颗粒形式悬浮于水中,稳定性好,适合喷雾。5.1.5乳油(EC):以油为溶剂,与水混合后形成乳状液,易于喷雾。5.1.6水剂(SL):以水为溶剂,有效成分呈溶液状,环保且易于喷雾。5.2农药使用方法与时机5.2.1使用方法(1)喷雾:将农药稀释后均匀喷洒在作物叶面上,适用于叶面病虫害防治。(2)撒施:将农药均匀撒在土壤表面或作物植株上,适用于土壤处理和部分叶面病虫害防治。(3)滴灌:将农药稀释后通过滴灌系统施入土壤,适用于地下病虫害防治。(4)种子处理:将农药与种子混合,使种子表面附有农药,防治地下病虫害。5.2.2使用时机(1)预防性施药:在病虫害发生前,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提前施药预防。(2)治疗性施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施药进行防治。(3)交替施药:根据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合理更换农药品种,防止抗药性产生。5.3农药安全使用与防护措施5.3.1安全使用原则(1)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3)避免在作物生长后期和临近收获期使用农药。5.3.2防护措施(1)佩戴防护用品:施药时需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2)注意施药环境:避免在风速较大、气温较高或较低时施药。(3)妥善处理农药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保证人畜安全。5.4农药残留与环保问题5.4.1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作物、土壤、水体等环境中的残留量。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选用农药,降低残留风险。(2)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剂量和次数。(3)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安全。5.4.2环保问题农药使用过程中,应关注以下环保问题:(1)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选用环保型农药,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3)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防止环境污染。(4)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第6章肥料施用技术6.1肥料种类与特性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按照肥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可分为以下几类:6.1.1氮肥氮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包括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等。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6.1.2磷肥磷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磷元素,包括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磷酸氢二铵等。磷肥能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6.1.3钾肥钾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钾元素,包括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钾肥能提高植物的抗病、抗逆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运输,改善作物品质。6.1.4复合肥复合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复合肥具有养分全面、施用方便等优点,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6.1.5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如硼、锌、铁、锰等。适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能预防植物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6.2肥料施用方法与原则6.2.1施用方法(1)基肥:在播种或移栽前施入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状况,补充施用肥料。(3)叶面肥:将肥料溶液喷施在作物叶片上,直接补充植物所需营养。6.2.2施用原则(1)因土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2)因作物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制定施肥方案。(3)适时施肥:掌握作物生长关键期,适时施用肥料。(4)合理配比: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避免过量或不足。6.3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利用率,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具体步骤如下:(1)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测试。(2)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肥规律,确定施肥量。(3)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配比,制定施肥方案。(4)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调整施肥时期和方法。(5)对施肥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不断完善施肥技术。6.4有机肥与生物肥应用6.4.1有机肥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绿肥等,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等优点。施用有机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机肥需充分发酵,以减少病虫害传播和避免作物烧根。(2)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确定有机肥施用量。(3)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6.4.2生物肥生物肥是含有微生物菌剂的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等功能。施用生物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剂,保证其活性。(2)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确定生物肥施用量。(3)生物肥与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提高肥料效果。(4)避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施用生物肥,以免影响微生物活性。第7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7.1病虫害识别与监测7.1.1病虫害类型介绍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种类,包括病害、虫害、草害等,并对各类病虫害的典型特征进行描述。7.1.2病虫害识别详细阐述病虫害识别的方法,如观察植株症状、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等,提供病虫害识别的实用技巧。7.1.3病虫害监测介绍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性,阐述病虫害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定期巡查、诱捕器监测、遥感监测等。7.2农业防治方法7.2.1农业防治原则论述农业防治的基本原则,如选用抗病虫害品种、调整作物布局、优化栽培管理等。7.2.2抗病虫害品种选择介绍抗病虫害品种的选育方法和评价指标,推荐一些具有良好抗病虫害功能的农作物品种。7.2.3栽培管理措施详细阐述优化栽培管理对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包括合理施肥、灌溉、修剪等。7.3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7.3.1生物防治介绍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如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并推荐一些适用于不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7.3.2物理防治阐述物理防治的原理和方法,如诱杀、阻隔、高温处理等,分析各种物理防治技术的优缺点。7.4化学防治与综合防治7.4.1化学防治介绍化学防治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农药的选择、施药技术、安全使用等,强调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重要性。7.4.2综合防治论述综合防治的概念和原则,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7.4.3病虫害防治策略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害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第8章农业机械化技术8.1农业机械类型与功能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类型多样,功能丰富。本章将简要介绍各类农业机械及其功能。8.1.1耕作机械耕作机械主要用于翻耕、松土、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作业。包括拖拉机、旋耕机、深松机、翻转犁等。8.1.2播种机械播种机械用于播种作物,包括条播机、点播机、撒播机等。这些机械可以提高播种均匀度,提高作物产量。8.1.3施肥机械施肥机械主要用于施肥作业,包括撒肥机、深施肥机等。合理施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8.1.4植保机械植保机械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包括喷雾器、喷粉机、弥雾机等。这些机械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8.1.5收获机械收获机械主要用于作物收获,包括收割机、脱粒机、玉米收获机等。这些机械能提高收获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8.1.6农产品加工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用于农产品加工,如粮食烘干机、磨粉机、榨油机等。这些机械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发展。8.2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是指利用农业机械进行高效、高质量农业生产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8.2.1耕作机械化作业技术耕作机械化作业技术包括深松、翻耕、平整土地等。通过机械化作业,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8.2.2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包括条播、点播、撒播等。机械化播种可以提高播种均匀度,减少种子浪费,提高作物产量。8.2.3施肥机械化作业技术施肥机械化作业技术包括撒肥、深施肥等。机械化施肥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减轻环境污染。8.2.4植保机械化作业技术植保机械化作业技术包括喷雾、喷粉、弥雾等。机械化植保可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提高防治效果。8.2.5收获机械化作业技术收获机械化作业技术包括收割、脱粒、玉米收获等。机械化收获能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损失,降低农民劳动强度。8.3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为保证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提高使用寿命,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8.3.1农业机械维修农业机械维修包括日常检查、故障排除、零部件更换等。维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厂家维修手册,保证维修质量。(2)定期进行维修,避免机械带病作业。(3)使用正品配件,保证维修效果。8.3.2农业机械保养农业机械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季节性保养、停放保养等。保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机械清洁,防止灰尘、泥土等杂物进入内部。(2)定期检查润滑油,保证油品质量。(3)检查紧固件,保证无松动、脱落现象。(4)季节性更换零部件,如冬季更换防冻液、夏季更换机油等。8.4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发展趋势如下:(1)农业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2)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3)农业机械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4)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不断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第9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9.1农产品加工方法与设备9.1.1加工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农产品加工的常见方法,包括物理加工、化学加工和生物加工。物理加工主要包括切割、分级、干燥等;化学加工涉及腌制、糖渍、发酵等;生物加工包括酶解、发酵等。9.1.2加工设备介绍各类农产品加工设备,如切割机、分级机、干燥设备、腌制设备、发酵设备等,并阐述其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9.2农产品保鲜与储藏技术9.2.1保鲜技术本节介绍农产品保鲜的常见方法,包括物理保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工厂考试题及答案
- 甘肃村官考试题型及答案
- 附中朗诵考试题目及答案
- 法律律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锻压工艺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案例范本
- 中国纳米水滑石项目创业计划书
- 垃圾转运工程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
- 低级文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铁监控员考试题及答案
- 手工木工(木模板工)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一级
- 试卷代码:802附有答案
- “四害”消杀服务合同(2024版)
- 黑色三分钟生死一瞬间事故案例具体情况分类别 一至七部
- 教师评高职述职报告
- 尼尔森数据分析培训教学文案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文详解及课后答案
- HY/T 0330-2022海滩养护与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方法
- YY 0068.1-2008医用内窥镜硬性内窥镜第1部分:光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 电厂生产调度指挥管理体系
- 小学语文总复习之汉字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