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相关性疾病1_第1页
环境相关性疾病1_第2页
环境相关性疾病1_第3页
环境相关性疾病1_第4页
环境相关性疾病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huánjìng)相关性疾病

环境相关性疾病是指其发病原因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的疾病

Environmentallylinkeddiseasesorenvironmentallyassociateddiseases

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长、发育和进化(jìnhu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共九十五页环境与健康是人类(rénlèi)永恒的主题HealthyPeople2010共九十五页Whataffectsourhealthstatus?MedicalCare-10%Geneticmakeup-17%Howwelive-53%Environment-22%共九十五页Susceptibilityinpopulation共九十五页疾病(jíbìng)的易感性易感性是指二个或多个交互起因中至少一个,预先存在于个体中的并增强机体对各种健康(jiànkāng)效应脆弱性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导致了暴露人群在暴露剂量恒定时所产生的健康(jiànkāng)效应的变化。流行病学家把它称为效应修饰共九十五页影响(yǐngxiǎng)易感性的因素一、个体特征

1遗传:生理易感性和疾病易感性

2年龄机能的差别

3性别尚不清楚(当大气PM10上升10μg/m3时,妇女的死亡率上升1.08%,而男性仅上升0.74%)。

4原先存在的疾病(增加了暴露、免疫下降)如伦敦烟雾事件;糖尿病与PM暴露对心脏病入院率的影响(2.01%vs0.94%)

5营养状况二、暴露

1不同的污染环境

2生活方式(吸烟、运动状态)

3多种空气污染物的联合(liánhé)作用(吸烟和石棉暴露共九十五页人类癌症的环境(huánjìng)起因的流行病学证据

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支持人类癌症的环境(huánjìng)起因。癌症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中的差别很大,这常与环境(huánjìng)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别有关,而不是由民族或种族的不同所致美国黑人和白人肠癌的患病率比非洲黑人高10倍,而肝癌的患病率则只有非洲黑人的1/5~1/12日本本土居民胃癌的患病率比居住在夏威夷的白种人高5~6倍,日本男性的结肠癌则比夏威夷的白种男性低4~5倍;而日本人移民或他们的后代胃癌的患病率则降至夏威夷白种人的水平,结肠癌和乳腺癌则明显上升,与当地白种人相当共九十五页基因(jīyīn)—环境相互作用

单个基因(jīyīn)缺陷所引起的只有少数几个罕见疾病如亨廷顿氏舞蹈病、塔伊病(点状脉络炎)。大多数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等则是遗传物质即人类基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共九十五页遗传(yíchuán)易感因素越来越多证据:有强烈环境因素触发的疾病也有遗传(yíchuán)因素参与。这种遗传(yíchuán)因素与遗传(yíchuán)病的不同囊性纤维化是等位基因上发生的一种遗传性疾病。而环境相关疾病上遗传因素起到了增加疾病风险的作用。1.如E4等位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的变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一个拷贝数的E4等位基因,使发病风险增加2-5倍,而2个拷贝数的要增加10倍。但是50%以上的此等基因纯合子个体并不发病。2.CD14/-159多态性和室内灰尘内毒素的关系。高水平灰尘时,CD14/-159等位基因个体特异性反应高(IgE),但是,暴露低水平灰尘时,C等位基因的个体IgE浓度较高,因此,根据基因组成不同,灰尘内毒素可能是哮喘的引发因素或保护因素。共九十五页遗传(yíchuán)易感因素环境因素也可以改变遗传表观遗传的标志,如DNA甲基化等。DNA甲基化与环境(huánjìng)金属(如镍、钙、砷铅等)暴露相关暴露于特定的金属可导致广泛DNA低甲基化,和/或基因特异性的DNA高甲基化。在动物模型中,DNA低甲基化可改变神经元的功能及存活。共九十五页单核苷酸多态性人类基因组DNA共有(ɡònɡyǒu)约30亿个碱基对和3-4万个基因,两个不同个体的两套染色体大约有1/1000的碱基对是不同的,把两套基因组DNA(各3x109bp)排列起来,将会有300余万处不同

基因组中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广泛的多态性,许多结构蛋白和酶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结合珠蛋白有三种;G6PD也有3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其中最简单的多态形式。SNP通常是一种二等位基因的,即二态的遗传变异,在人类基因组中每100~300个核苷酸就有一个SNP。因此,整个人类基因组(3x109bp)中至少有1,000万以上的SNPs,

共九十五页基因(jīyīn)—环境相互作用人类基因多态性即基因组序列的差异构成了:不同个体与群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对药物(yàowù)与环境因子不同反应的遗传学基础。

共九十五页遗传与环境因素有关(yǒuguān)的疾病1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的疾病

各种染色体病、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白化病、早老病,多指症等。这种病发病率一般都较低2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疾病如辐射(fúshè)灼伤、化学药物中毒,许多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霍乱、猩红热等

3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都起重要作用的疾病绝大多数常见病、多基因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病、骨质疏松症,某些发育畸形和大多数肿瘤等

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相关性疾病

Paul等对瑞士(ruìshì)、丹麦、芬兰三国44788对双胞胎在28个部位罹患肿瘤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在致瘤的作用上远远大于遗传因素的作用。人类遗传基因数量,人类基因组约有3万~4万个蛋白编码基因,仅为果蝇基因数的两倍,但人的性状与功能要比果蝇复杂得多,这表明人类并不是完全由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所控制。

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相关性疾病共九十五页基因(jīyīn)—环境相互作用美国国立(ɡuólì)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于1997年9月推出环境基因组计划主要任务加深了解遗传因素在环境暴露与机体损伤、疾病发生之间,即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在个体环境性疾病(损伤)发生上的意义,识别对环境因素易感人群之间的基因变化精确地鉴定引发疾病的环境因素和暴露的真实危险性。

共九十五页

环境基因组计划则是着重于研究环境与人类疾病的关系(guānxì),专门研究人体内对环境变化敏感的基因(即环境应答基因environmentalresponsegene)的DNA多态性,以判断环境相关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

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疾病与候选基因

研究(yánjiū)的疾病环境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环境相关性疾病和缺陷包括:1.癌症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2.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和纤维囊性肿。3.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帕金森氏综合征和肌萎缩内侧硬化症。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疾病与候选基因4.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5.先天缺陷面部和唇裂。6.生殖系统疾病(jíbìng)不育、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青春期早熟。

7.自身免疫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共九十五页环境基因组计划(jìhuà)研究的疾病与候选基因候选基因环境基因组计划确定10类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研究,计有:1.DNA修复基因2.外源化合物代谢及解毒基因3.代谢基因4.信号传导基因5.受体基因6.介导免疫和感染反应的介质基因7.参与氧化过程的基因8.介导营养因素的基因9.细胞周期控制基因10.细胞内药物(yàowù)敏感基因

共九十五页Themainobjectivesofanactionplaninenvironmentalhealthshouldbe:ToimproveourunderstandingofthemultifactorialnatureofenvironmentrelateddiseasesandhowtheydevelopinmodelorganismsandhumansToidentifyandcharacterisecontributingrisksandtheirhealthimpacts

TousethisenhancedknowledgeoftheinteractionsofenvironmentalexposureandindividualdispositiontodevelopnoveltherapeuticapproachesandstrategiesofpreventionTodemonstratetheclinicalandeconomicbenefitsofnewtechnologiesforhealthcaresystems

ThePositionPaperoftheHelmholtzAssociationforthe7thEUResearchFrameworkProgramme共九十五页基因(jīyīn)—环境相互作用中国也加入了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国际研究竟争新热点即SNP研究。我国863及生物化学领域“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中国人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系统目录构建与研究项目(xiàngmù)”初步研究表明,中国人群与西方人群在若干重要疾病相关SNP的频率方面有明显差异共九十五页《科学》发表第一份不同人群(rénqún)的SNP图谱

DavidA.Hinds等人的研究首次绘制出三种人群的密集SNP图谱。其DNA样本由71位欧洲裔、非洲裔和汉族华裔美国人志愿捐献,勘测了近160万个单核苷酸。在所有71人构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中,有94%的多态性发生在非洲人群体里,有81%在欧洲人群体里,中国人里存在74%的SNP变异。通过比较多态性的分布,建立表型和连锁不平衡区域的联系,这个(zhège)图谱有助于解释人类不同群体和不同个体间的表型差异以及对疾病的易感性。这对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其它多基因控制的疾病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共九十五页CYP(细胞(xìbāo)色素P450)单核苷酸多态性CYP3A5的高表达往往提示对药物的清除率较高,而剂量限制性毒性作用的发生率则较低,所以对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增加用药剂量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而对带有CYP3A5*3纯合子的患者,由于(yóuyú)CYP3A5的含量较低,药物清除较慢,所以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延长,这类患者治疗效果往往较好,但容易出现较大的毒副作用,应该适当减少药物用量共九十五页乳腺癌的环境(huánjìng)遗传交互作用

芬兰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吸烟者中,CYP1B1432Val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乳腺癌风险的增加更为明显,这提示CYP1B1可能是吸烟与乳腺癌关联的效应修饰因子。Saintot等还发现,CYP1B1432Val等位基因可增加女性接触垃圾焚烧物或农业污染物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DNA修复基因多态如XPD-751、XRCC1-399和XRCC3-241等可影响吸烟者体内PAH—DNA加合物的清除,促进或抑制(yìzhì)乳腺癌的发生。美国长岛的乳腺癌研究发现,XPD一751CC基因型仅在吸烟者中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交互作用显著共九十五页CRY1与乳腺癌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

CRY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三种基因型(TT/GT/GG)携带至少一个G等位基因(GT/GG)的个体乳腺癌风险降低23.2%(OR=0.768,95%CI:0.606~0.971)

中国癌症(áizhènɡ)杂志2011,21(5)共九十五页苯、甲醛联合暴露致白血病危险性及关键代谢酶功能(gōngnéng)SNPs的研究采用自行构建的汉族永生化人淋巴细胞系,应用苯的中间代谢产物苯酚对永生化淋巴细胞进行诱导,分析比较CYP2E1rs2070673、rs2031920、rs2031921、rs3813866SNP4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底物诱导的mRNA表达、酶活性表达和DNA损伤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CYP2E1rs2070673TT基因型,rs2030920CC基因型可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基因高表达而提高酶活性,其中携带CYP2E1rs2030920CC基因型的细胞可能对苯酚的遗传毒性(dúxìnɡ)更敏感。研究结果提示了CYP2E1rs2030920、CYP2E1rs2070673可能是苯代谢功能相关的SNPs位点。共九十五页鼻咽癌DNA修复基因(jīyīn)、基因(jīyīn)-环境交互作用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18个鼻咽癌显著(xiǎnzhù)相关DNA修复基因:NBN,RAD51L1,CCNH,RAD52,RAD54B,CYP2E1,POLE,CHEK2,TLR10,ERCC5,MSH3,PNK,XRCC4,ATRIP,MRE11A,MSH2,MNAT1,ATM10个鼻咽癌显著相关环境因素:儿童期咸鱼摄入、吸烟状态、成年期咸鱼摄入、吸烟是否深吸、总吸烟量、吸烟密度、总吸烟时间、年龄、吸烟是否使用过滤嘴、吸烟史

DNA修复基因NBN、CHEK2、CCNH、咸鱼摄入、吸烟、年龄等因素之间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鼻咽癌显著相关。

核苷酸切除修复、同源重组修复是与鼻咽癌显著相关的重要生物过程

中山大学黄珂博士论文共九十五页铅中毒

1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

ALAD1-2和ALAD2-2者对铅中毒易感

2维生素D受体影响铅在骨骼中蓄积,B(VDR)较b(VDR)易感

3血红蛋白沉着症基因突变(tūbiàn)后的纯合子可发生血红蛋白沉着症共九十五页多药耐药相关(xiāngguān)蛋白

癌症患者的癌细胞常可以表达一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MRP)其主要是MRP基因突变后表达如MDR1的编码产物P-gp是一种跨膜蛋白,作为泵将细胞内的一些药物转运到细胞外.

因此,可以将癌症化疗时进人肿瘤细胞的药物自发地转运到细胞外,因而对于许多化疗药物的作用(zuòyòng)影响很大。

Kimetal对美国人MDR1基因的研究发现了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4个是同义的突变,6个是非同义的突变。共九十五页

并非所有的SNP都有临床意义.

对疾病发生和药物治疗有重大影响的SNP,估计只占数以百万计SNP的很小一部分.

怎样从数百万SNP中,找到确有临床意义的功能性SNP,是药物遗传学和个体化医学(yīxué)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目前尚不足以根据现有的研究来制定防治肿瘤的个体化方案.

今后需构建与肿瘤相关的人类基因信息数据库(包括SNP数据库),同时发展有效地分析基因分型数据的生物信息学算法,特别是将SNP数据与肿瘤和致病因素相关的计算方法.

当一个致癌基因被确定后,我们可以研制针对该基因的有效药物当多态性和基因表达谱等生物学特性与药物反应密切相关时,就有望实现针对个体的最优化治疗共九十五页心脑血管疾病(jíbìng)遗传易感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多基因遗传相关性疾病

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检测结果为“-“者,通常具有很好的运动耐力,适合登山、长跑等运动ApoE基因检测结果为“E2/E2”者,这种基因型普通人中少见,而长寿人群多见,被国际上称为“长寿基因”。ApoE基因检测结果为“E4/E4”者,应当特别注意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痴呆的发生,这种人68岁以后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超过90%。高血压盐敏基因ANP2308检测结果为“+”者,应当特别注意限盐。KCNQ1基因(缓慢(huǎnmàn)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基因)检验结果为“+”者,具有房颤的易感性共九十五页呼吸道疾病(jíbìng)的遗传易感性

对460个高加索地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每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兄弟姐妹被诊断患有哮喘20号染色体短臂上的ADAM33的基因是定位克隆法发现的第一个哮喘候选基因,ADAM33多态性与气管高反应性有关

Howard等在对欧美和北非等人群中ADAM33基因3′端的8个SNPs与哮喘的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在不同(bùtónɡ)人群中,至少可以找到一个与哮喘具有强关联的SNPIgE、IL—4、IL-13、TCR等基因多态性与哮喘

α1-抗胰蛋白酶与COPD共九十五页呼吸道疾病(jíbìng)的遗传易感性ETS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机体对烟雾成分(chéngfèn)的代谢及解毒作用。

GSTs的遗传学改变会影响气道处理有毒物质的能力,进而影响气道炎症反应和肺发育。对GSTs系统遗传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GSTM1(染色体1p13.3)和GSTT1(22q11.2)基因,分别编码GST-μ和GST-θ。

STM1缺失的儿童可能普遍存在肺功能发育受损,GST系统基因改变和ETS暴露对肺功能的影响不仅限于儿童期,可延续至生命后期。GSTM1缺失的儿童暴露于高水平臭氧后,哮喘的发病危险增加。GSTP1Ile105等位基因纯合子的中国儿童暴露于重度空气污染后,哮喘危险也增加。

共九十五页WHO估计,发展中国家疾病(jíbìng)负担中,1/3可归因于环境因素,比发达国家高2-3倍,

世界上仍有11亿人没有足够的安全饮用水WHO:3.6%的全球疾病负担可归因于固体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吸烟每年可导致1/10成年人死亡,约540万。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有3.5亿烟民,每年消耗1.7万亿支香烟,近5.4亿人吸到二手烟共九十五页全球(quánqiú)温室效应

大约到达地球的2/3太阳能被吸收,使地表加热。热再返回大气层,被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所吸收。没有温室效应气体,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在过去的50多年里,人类的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效应气体,由此影响了地球的气候。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zēngjiā)了30%,将大量的热存储在较低的大气层中在过去的50年里地表气温平均上升了0.65℃;

从2006到1995年12年中的11年,占据了1850年代有记录以来的最温暖的12个年份中11个.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价报告(2007年)

共九十五页全球(quánqiú)气候变暖的健康影响

人们对温度与健康影响(yǐngxiǎng)研究,提出了热阈的概念,当气温超过热阈是,死亡率明显增加美国芝加哥在43-45℃持续五天,死亡较往年同期增加85%

调查表明,上海1980-1989年气温超过34℃,死亡率急剧上升

WHO的一个定量评价得到了以下结论:自从19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气候变暖所产生的效应导致了2000年全球15万人的死亡,并且这些影响在将来将变得更大共九十五页全球(quánqiú)气候变化与疾病WHO:虽然气候变暖对全球总死亡率影响较小,但确实存在。使每年约15万人死亡,其中部分为传染病温度升高与沙门氏菌感染新西兰温度减低与登革热南太平洋降雨与志贺氏痢疾和隐孢菌感染厄尔尼诺现象(xiànxiàng)与霍乱孟加拉国

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气候(qìhòu)变暖对虫媒传染病发生的影响共九十五页气候(qìhòu)变暖对虫媒传染病的影响

气候变暖可能延长了重要虫媒传染病的传播季节,并且改变它们的地理范围,将这些疾病带入缺乏免疫性的地区,或者一个较强公共卫生基础的地区天气类型的改变,气候状况影响了疾病通过水体和媒介如蚊子的传播。WHO估计,全球6%的疟疾与气候变化有关,气候敏感的疾病是全球最大的杀手之一

2002年全球仅腹泻、疟疾以及营养不良就造成330万死亡,其中(qízhōng)29%的死亡发生在非洲共九十五页厄尔尼诺现象(xiànxiàng)对健康的影响1疟疾在厄尔尼诺发生的次年,疟疾发病增加2登革热印尼:在厄尔尼诺发生的次年登革热流行3马里(mǎlǐ)谷脑炎:ENSO对澳大利亚年间降水量有关,与马里谷脑炎(虫媒传染病)流行有关4腹泻共九十五页温度与死亡率、心肺(xīnfèi)疾病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上海01年6月-02年12月共九十五页日气温(qìwēn)变化与死亡率关系共九十五页饮水(yǐnshuǐ)与疾病饮水生物污染(shēnɡwùwūrǎn)与健康的关系极大。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80%的疾病以及1/3以上的死亡直接来源于不清洁的饮用水。因为水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约有15%的儿童于5岁前死于腹泻共九十五页环境与呼吸系统(hūxīxìtǒnɡ)疾病流行病研究结果显示:排除PM10、SO2、NO2、O3和其他化学污染物的影响后,归因于不同浓度大气生源污染的暴露,使人群(rénqún)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上升9.5%~15.0%

肺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0.4%~16.8%,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5%~6.1%.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相关性疾病呼吸系统

1支气管哮喘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íbìng)

3肺癌

4急性呼吸道感染

5

军团病共九十五页地球化学(dìqiúhuàxué)性疾病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特点(tèdiǎn):

疾病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疾病的发生与某种微量元素总摄入量密切相关疾病的发生与这种微量元素环境中浓度有关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相关性疾病地球化学(dìqiúhuàxué)性疾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病地方性砷中毒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相关性疾病碘:有118个国家(guójiā)存在IDD公共卫生问题,15.7亿人口受碘缺乏的威胁,有6.5亿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肿)病人,1120万地克病和4300万患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者。

90年代估计约有7.2亿人生活于缺碘地区,IDD分布于1807个县,27128个乡。

砷:病区砷暴露人群已超过200万,确诊病人已达2.0万人。

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相关性疾病克山病硒缺乏是一种病因膳食中锰含量高含硫氨基酸摄入不足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真菌(粮食(liángshi)串珠镰刀菌素)

共九十五页公害病痛痛病水俣病大气污染(dàqìwūrǎn)事件性疾病伦敦烟雾洛杉矶烟雾米糠油事件共九十五页环境与神经系统(shénjīngxìtǒng)疾病1环境毒物直接引起的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虽有个体差异,环境因素是关键.

环境毒物以神经系统为靶器官(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这类毒物为神经毒物.

损害(sǔnhài):出现意识、认知、行为、运动、感觉及反射等障碍。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确切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也是美国基因组计划着手研究的疾病。共九十五页

1.阿尔茨海黙病微量元素,病毒感染2.水俣病(甲基汞中毒(zhòngdú))3.儿童铅中毒共九十五页化学(huàxué)物环境潜在健康危害85000余种合成化学品投入市场,每年推出的新化学品为1500种对人和动物(dòngwù)的危害性少数是已知的,大多数化学品对人健康的作用未研究过的对人产生致畸作用的有30~40种对人有致癌危险的有228种内分泌干扰作用有70余种

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与肿瘤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500年前德国人发现雄黄矿(AS2S2)可引起矿工的肺癌(fèiái)。1875年:伦敦烟囱清扫工阴囊癌和皮肤癌与接触烟囱中的煤烟尘和煤焦油1875年石蜡油或煤焦油可引起皮肤癌

共九十五页人类(rénlèi)致癌因素中大多是环境因素已经评价过885种有88种人类肯定致癌因素(yīnsù)

36种:化学物

7种:混合物

15种:与生产过程有关

5种:与饮酒吸烟等文化生活习惯有关

15种:物理因素

9种:生物因素有64种:很可能对人致癌有236种可能致癌。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大气污染(dàqìwūrǎn)与肿瘤

全球每年由于大气污染死于肺癌的为62000人,这一数字远小于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非肿瘤死亡(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等)的人数(712000人)。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占了约60%。在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水平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倍,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肺癌可能(kěnéng)高达全部肺癌人数的10%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与肿瘤室内空气污染与肿瘤肺癌煤烟多环芳烃中国宣威明确肺癌装修石材氡及其字体(zìtǐ)明确肺癌香烟烟气多环芳烃明确白血病室内装修苯苯明确,装修未见可靠定论

共九十五页EEDs致癌作用(zuòyòng)1973-1991美国激素依赖性器官肿瘤发病明显上升,乳腺癌↑24%,睾丸癌↑41%,前列腺癌↑126%。1940s~1970s欧美国家100万孕妇服用EDS,子代青春期阴道透明(tòumíng)细胞癌↑动物试验:小鼠围产期暴露于己烯雌酚等导致上皮细胞非整倍体改变,阴道上皮持续性不可逆增生以及c-jun、c-fos高水平表达共九十五页SNP与肿瘤(zhǒngliú)相关基因1类固醇代谢基因HSD3B1、HSD3B2、HSD17B3、CYP19、CYP3A4*1B、CYP1A1的某种基因型或单倍型增加(zēngjiā)个体患肿瘤风险。

2DNA修复SNP与肿瘤的易感

Hogg1的GG基因型、XRCC3的Met/Met基因型

RAD51的C等位基因、XRCC1的Trp/Trp基因型3致癌物代谢酶基因SNP与肿瘤易感性CYP1A1的Val/Val基因型(磷癌易感)4癌基因、抑癌基因SNP与肿瘤P53密码子72SNP(Arg/Pro)Pro/Pro比Arg/Arg患胃癌风险高29。8%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InUSA,between1975and2002:Incidenceofchildhoodcancerincreased27.1%Incidenceofchildhoodbrain&othernervoussystemcancersincreased56.5%Incidenceofchildhoodacutelymphocyticleukemiaincreased68.7%---NCI2005共九十五页环境与生殖发育(fāyù)障碍

“反应停thalidomide多氯联苯与生殖障碍铅暴露(bàolù)与生殖障碍DDT及其代谢物与生殖障碍

乙烯雌酚与生殖障碍酒精与发育障碍

二恶英与发育障碍

吸烟与发育障碍

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与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皮肤接触环境中刺激原或变应原后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变应原很多,如化妆用品,日用化学品,某些外用药物,油漆、染料、杀虫剂等化学产品,镍、铬等金属物品,漆树、荨麻、银杏、无花果等植物性变应原,皮革、毛、羽毛等动物性变应原。紫外线与皮肤肿瘤主要有恶性黑素瘤非黑素瘤又包括(bāokuò)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共九十五页环境污染(huánjìngwūrǎn)急性中毒危害自1980s,我国社会组织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学物应用(yìngyòng)种类和范围明显扩大,到2002年,我国登记使用的化学物种类达26000种。

2002年农药生产量达75万吨,种类771余种。杀虫剂占总产量的56%,大部分为高毒和剧毒类。中毒人数明显增加,我国每年仅农药中毒人数超过10万重大中毒事件频繁发生。2002年10月内蒙乌海市某钠厂氯气泄漏造成3000中毒,病情较重的300余人共九十五页环境污染急性中毒(zhòngdú)危害恶性中毒事件增多,尤其是灭鼠剂,特别是毒鼠强如02年南京汤山镇中毒300多人,死42人;此外,还有食品滥用添加剂如瘦肉精、减肥药等中毒国家加大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置(chǔzhì)力度。包括对突发事件指挥体系监测体系疾病预防体系医疗应急体系共九十五页preventionofenvironmentallyrelateddiseasesshouldhavethreecomponents1)Identificationofenvironmentalhazards2)Elucidationofmechanismsofenvironmentalagentsandenvironmentallyrelateddiseases3)DevelopmentandrefinementofriskassessmentmethodologiesEHPV102N101994共九十五页环境(huánjìng)相关性疾病的防治环境相关性疾病确认性方法学: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健康危险度评价难点:环境因素的多样性要研究单一环境因素的作用,也要研究多因素对机体的联合作用

环境暴露的测量

环境测量、个体测量、体内负荷测量暴露的强度、时间、频率、暴露的时间方式(fāngshì)(持续还是间歇)、暴露途径

共九十五页Potentialframeworksforcategorisingenvironmentalimpactsonhumanhealth共九十五页寻找环境(huánjìng)相关疾病的生物标记共九十五页共九十五页ModelingenvironmentalfortotalriskstudySourcesandstressorformation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Environmentalandmicroenvironmentalcharacterization

ExposureDose共九十五页SourcesandstressorformationChemicalphysicalmicroblialmagnitudedurationtiming共九十五页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DespersionKineticsThermodynamicsDistributionMeteorology共九十五页Environmentalandmicr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AirWaterDietSoilanddust共九十五页ExposurePathwayRouteDurationFrequencyMagnitude共九十五页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