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设备维护保养手册_第1页
制造业设备维护保养手册_第2页
制造业设备维护保养手册_第3页
制造业设备维护保养手册_第4页
制造业设备维护保养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设备维护保养手册TOC\o"1-2"\h\u27557第一章设备维护保养概述 3244091.1设备维护保养的定义与意义 367591.1.1设备维护保养的定义 340831.1.2设备维护保养的意义 3162841.2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与原则 3129061.2.1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 3318921.2.2设备维护保养的原则 432393第二章设备点检与巡检 4160642.1设备点检的基本要求 4137042.1.1点检原则 4199312.1.2点检范围 4261252.1.3点检内容 4134112.1.4点检周期 554522.1.5点检人员 573632.2设备巡检的流程与方法 576792.2.1巡检流程 5206972.2.2巡检方法 5236322.3点检与巡检的记录与反馈 5140252.3.1记录内容 5138092.3.2记录方式 6156682.3.3反馈机制 618407第三章设备润滑与保养 6313053.1设备润滑的基本原则 640643.2润滑油的选用与更换 672503.2.1润滑油的选用 6217713.2.2润滑油的更换 6326743.3设备保养的周期与内容 7298923.3.1周期性保养 774503.3.2不定期保养 76551第四章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 7239584.1设备故障的分类与原因 7223744.2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技巧 85144.3设备故障的处理流程 815799第五章设备维修与更换 933115.1维修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9147065.1.1维修计划的制定 9168525.1.2维修计划的执行 9106525.2维修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9121365.2.1维修技术的应用 9263175.2.2维修实践 1096515.3设备更换的标准与程序 10152205.3.1设备更换的标准 10158185.3.2设备更换的程序 1031528第六章设备安全与防护 1021376.1设备安全操作的规范 1165536.1.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1249186.1.2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1260706.1.3操作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1168186.2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与检查 11299606.2.1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 11318436.2.2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 11245386.3应急处理与预防 12208146.3.1应急处理 12205026.3.2预防 129800第七章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培训 1221177.1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2245787.1.1培训计划制定的目的 1275187.1.2培训计划制定的原则 1278047.1.3培训计划的实施 1268477.2培训内容与方法 13260017.2.1培训内容 13191987.2.2培训方法 13314847.3培训效果的评价与改进 13297957.3.1培训效果评价 13116427.3.2培训效果改进 143587第八章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1456138.1维护保养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14232488.1.1制度建立 14109308.1.2制度实施 145458.2维护保养费用的预算与控制 14323878.2.1预算编制 15147168.2.2预算控制 1540038.3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15290968.3.1监督机制 15289618.3.2考核评价 1518764第九章设备维护保养技术文档管理 16101009.1技术文档的分类与整理 16229639.1.1技术文档分类 1668509.1.2技术文档整理 16221149.2技术文档的保管与使用 16216439.2.1技术文档保管 16324189.2.2技术文档使用 16111599.3技术文档的更新与修订 1761999.3.1技术文档更新 17226089.3.2技术文档修订 179419第十章设备维护保养发展趋势 173198510.1智能化维护保养技术的应用 172045710.1.1实时监测 171848410.1.2预测性维护 171674910.1.3故障诊断 172006610.2绿色维护保养理念的实施 18840610.2.1节能减排 182149110.2.2循环利用 181430910.2.3环保材料 182409510.3维护保养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182237710.3.1技术创新 181666110.3.2产业链整合 183050110.3.3服务模式创新 18第一章设备维护保养概述1.1设备维护保养的定义与意义1.1.1设备维护保养的定义设备维护保养是指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对设备进行的预防性、恢复性及改善性的维护保养工作。其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更换零部件等操作。1.1.2设备维护保养的意义设备维护保养在制造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2)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停机时间;(3)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换代频率;(4)提高设备功能,提升产品质量;(5)保证生产安全,降低风险。1.2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与原则1.2.1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设备维护保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日常维护保养:对设备进行的日常检查、清洁、润滑等操作,以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2)定期维护保养: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的周期性检查、调整、更换零部件等操作;(3)故障维护保养: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的维修、更换零部件等操作;(4)改善性维护保养:为提高设备功能,对设备进行的优化、升级等操作。1.2.2设备维护保养的原则设备维护保养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维修为辅:以预防设备故障为主,及时进行维修;(2)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根据设备运行状况,灵活安排定期与不定期的维护保养;(3)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既要关注设备的整体维护保养,也要关注关键部件的重点维护保养;(4)专业与兼职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维护保养人员的作用,同时培训操作人员进行兼职维护保养;(5)经济合理,提高效益: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维护保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第二章设备点检与巡检2.1设备点检的基本要求2.1.1点检原则设备点检应遵循“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及时处理”的原则,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高效。2.1.2点检范围点检范围应包括所有关键设备、关键部件和关键参数,保证设备整体功能的稳定。2.1.3点检内容设备点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外观检查:检查设备表面是否完好,无破损、变形、漏油等现象。(2)设备运行参数检查:检查设备运行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温度、压力、电流等。(3)设备功能检查: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启动、停止、调整等。(4)设备安全装置检查:检查设备安全装置是否有效,如限位器、防护罩等。2.1.4点检周期根据设备类型、使用频率和关键程度,合理制定点检周期,保证设备点检的及时性。2.1.5点检人员设备点检应由具备相应技能和经验的人员负责,保证点检工作的顺利进行。2.2设备巡检的流程与方法2.2.1巡检流程设备巡检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制定巡检计划:根据设备特点、使用频率和关键程度,制定合理的巡检计划。(2)实施巡检:按照巡检计划,对设备进行逐一检查。(3)记录巡检结果:将巡检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异常情况及时记录。(4)分析处理:对巡检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5)整改落实:对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2.2巡检方法设备巡检可采取以下方法:(1)现场观察:通过目测、耳听、鼻闻等手段,发觉设备运行中的异常现象。(2)仪器检测:使用专业仪器,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判断设备状态。(3)询问操作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发觉潜在问题。2.3点检与巡检的记录与反馈2.3.1记录内容点检与巡检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名称、型号、编号。(2)点检或巡检日期、时间。(3)点检或巡检人员。(4)设备运行状况、异常现象及原因。(5)整改措施及实施结果。2.3.2记录方式点检与巡检记录可采用表格、文字、图片等形式,保证记录清晰、完整。2.3.3反馈机制点检与巡检结果应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三章设备润滑与保养3.1设备润滑的基本原则设备润滑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以下是设备润滑的基本原则:(1)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润滑图表进行润滑,保证润滑部位和润滑方式正确。(2)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负荷、速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润滑油(脂)。(3)定期检查润滑系统,保证润滑系统畅通,无泄漏现象。(4)定期更换润滑油(脂),保持润滑油的清洁和功能。(5)避免润滑油(脂)的污染,防止水分、灰尘等杂物进入润滑系统。(6)加强润滑管理,建立健全润滑制度,提高操作人员对润滑工作的重视程度。3.2润滑油的选用与更换3.2.1润滑油的选用润滑油的选用应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负荷、速度等因素进行。以下是一些润滑油选用的基本原则:(1)根据设备的工作温度,选择合适黏度的润滑油。(2)根据设备的负荷,选择具有良好承载能力的润滑油。(3)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选择具有良好抗氧化、抗腐蚀功能的润滑油。(4)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选择具有良好抗老化功能的润滑油。(5)根据设备的运行速度,选择合适流动功能的润滑油。3.2.2润滑油的更换润滑油的更换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更换周期,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润滑油的使用功能,制定合理的更换周期。(2)在更换前,将设备停机,排空润滑油。(3)清洁润滑系统,检查润滑系统是否存在泄漏现象。(4)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加入适量的新润滑油。(5)启动设备,检查润滑系统是否正常运行。3.3设备保养的周期与内容设备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设备保养的周期与内容:3.3.1周期性保养(1)日常保养:每日进行一次,主要包括清洁、检查、润滑等工作。(2)一级保养:每周进行一次,主要包括检查、润滑、紧固、调整等工作。(3)二级保养:每月进行一次,主要包括检查、润滑、紧固、调整、更换零部件等工作。(4)三级保养:每季度进行一次,主要包括检查、润滑、紧固、调整、更换零部件、清洗等工作。3.3.2不定期保养根据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故障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故障排除:对设备发生的故障进行维修,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2)设备升级:根据设备的使用需求,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设备的功能。(3)设备改造:对设备进行改造,以满足生产需求。(4)设备更换:对无法修复或功能严重下降的设备进行更换。第四章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4.1设备故障的分类与原因设备故障是指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设备丧失正常功能或功能下降的现象。设备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1)机械故障:包括磨损、疲劳、断裂、松动等。(2)电气故障:包括短路、断路、绝缘老化、电气元件损坏等。(3)液压故障:包括泄漏、压力不稳定、油温过高等。(4)控制系统故障:包括程序错误、传感器损坏、执行器失效等。设备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备设计不合理:设备设计时考虑不周,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故障。(2)设备选型不当:设备选型时未充分考虑实际工况,导致设备功能无法满足生产需求。(3)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不熟练或违反操作规程,导致设备故障。(4)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设备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保养,导致设备功能下降。(5)设备运行环境恶劣:设备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灰尘等对设备功能产生负面影响。4.2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技巧故障诊断是指对设备故障进行识别、定位和原因分析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与技巧:(1)观察法: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声音、温度等,发觉设备异常现象。(2)触摸法:通过触摸设备表面,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发热、振动等异常现象。(3)测量法:利用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测量,获取设备运行参数,分析设备状态。(4)比较法:将设备当前状态与正常运行状态进行比较,找出异常部分。(5)逻辑分析法:根据设备原理、结构、运行特点,分析故障原因。(6)故障树分析法:将设备故障原因分解成若干个子因素,形成故障树,逐一分析各子因素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4.3设备故障的处理流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如下:(1)发觉故障:操作人员或设备监控系统发觉设备异常现象,及时报告。(2)故障隔离:采取紧急停车、断电等措施,隔离故障设备,防止扩大。(3)故障诊断:根据故障现象,运用故障诊断方法,确定故障类型和原因。(4)制定维修方案:根据故障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5)维修实施:按照维修方案,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6)维修验收:维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试运行,验收维修质量。(7)故障总结:对故障原因、维修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预防类似故障再次发生。第五章设备维修与更换5.1维修计划的制定与执行5.1.1维修计划的制定为保证制造业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需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维修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维修周期:根据设备类型、使用频率、故障率等因素,确定设备的维修周期。(2)维修内容:明确设备维修的具体内容,包括例行保养、故障排除、功能优化等。(3)维修人员:根据维修内容,安排具备相应技能的维修人员进行操作。(4)维修材料:提前准备维修所需的备品备件、工具、辅料等。(5)维修费用:估算维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费用,包括人工、材料、设备折旧等。5.1.2维修计划的执行维修计划的执行应遵循以下步骤:(1)维修准备:根据维修计划,提前做好人员、材料、工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2)维修实施:按照维修内容,有序进行设备的维修工作。(3)维修验收:维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试运行,保证维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4)维修记录:详细记录维修过程、维修内容、维修费用等信息,以便日后查询。5.2维修技术的应用与实践5.2.1维修技术的应用维修技术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故障诊断:通过设备运行数据、故障现象等,分析设备故障原因,确定维修方案。(2)维修方法:根据设备故障类型,采用相应的维修方法,如更换备件、调整参数、修复损坏等。(3)维修工具:使用专业的维修工具,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4)维修辅料:选用合适的维修辅料,如润滑油、密封胶等。5.2.2维修实践维修实践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第一:在维修过程中,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2)质量为本:保证维修质量,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3)预防为主:加强设备的例行保养,预防设备故障。(4)持续改进:总结维修经验,不断优化维修技术和流程。5.3设备更换的标准与程序5.3.1设备更换的标准设备更换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设备寿命:当设备达到设计寿命或实际使用年限时,应考虑更换。(2)设备功能:当设备功能明显下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时,应考虑更换。(3)设备故障率:当设备故障率较高,维修成本逐年上升时,应考虑更换。(4)技术升级:当新技术、新设备出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时,应考虑更换。5.3.2设备更换的程序设备更换应遵循以下程序:(1)设备评估:对设备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更换的必要性。(2)设备选型: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3)设备采购:按照采购流程,购买新设备。(4)设备安装:对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保证正常运行。(5)设备验收:验收新设备的功能、质量等指标,保证符合要求。(6)设备报废:对旧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合理利用资源。第六章设备安全与防护6.1设备安全操作的规范6.1.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熟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2)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3)确认设备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无杂物、油污等危险因素;(4)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6.1.2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过程中,应遵守以下规范:(1)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程序;(2)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停车检查;(3)保持设备清洁,及时清除设备周围的油污、杂物等;(4)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脚等身体部位伸入设备运动区域;(5)遇到紧急情况,应迅速按下急停按钮,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6.1.3操作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1)关闭设备电源,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2)清理设备周围的油污、杂物等;(3)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报修;(4)做好设备使用记录,为下一次操作提供参考。6.2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与检查6.2.1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按照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进行安装;(2)保证安全防护装置与设备连接牢固;(3)安全防护装置应满足相应的安全标准,具备良好的防护功能;(4)在安装过程中,不得破坏设备原有的结构。6.2.2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2)检查安全防护装置与设备的连接是否牢固,如有松动,及时紧固;(3)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异常,及时调整;(4)定期进行安全防护装置的全面检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6.3应急处理与预防6.3.1应急处理在发生设备或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迅速按下急停按钮,停止设备运行;(2)关闭设备电源,切断设备与外界的联系;(3)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定流程进行处置;(4)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6.3.2预防为预防设备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并排除安全隐患;(3)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4)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第七章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培训7.1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7.1.1培训计划制定的目的为保证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与知识,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特制定本培训计划。7.1.2培训计划制定的原则(1)实用性: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保证培训效果。(2)系统性:培训内容应全面、系统,涵盖设备维护保养的各个方面。(3)针对性: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7.1.3培训计划的实施(1)明确培训对象:根据设备维护保养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对象。(2)制定培训方案:结合培训目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师资等。(3)组织实施:按照培训方案,组织培训活动,保证培训质量。(4)跟踪管理: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进行。7.2培训内容与方法7.2.1培训内容(1)设备维护保养基本知识:包括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2)设备维护保养技能:包括设备检查、故障排除、维修保养等实际操作技能。(3)安全知识:包括设备操作安全、电气安全、消防安全等。(4)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及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团队协作与沟通:包括团队协作技巧、沟通技巧等。7.2.2培训方法(1)理论培训: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使培训人员掌握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2)实操培训:通过实际操作,使培训人员掌握设备维护保养技能。(3)案例分析:分析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的实际案例,提高培训人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交流互动:组织培训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7.3培训效果的评价与改进7.3.1培训效果评价(1)知识掌握程度:通过理论考试、实操考核等方式,评价培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2)技能提高程度:通过实际工作表现,评价培训人员技能提高程度。(3)安全意识:通过安全知识考试、安全行为表现等,评价培训人员的安全意识。(4)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团队合作项目、沟通能力测试等,评价培训人员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7.3.2培训效果改进(1)分析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不足之处。(2)调整培训计划:根据评价结果,对培训计划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培训效果。(3)持续跟踪:对培训人员进行持续跟踪,关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4)定期评估: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工作持续改进。第八章设备维护保养管理8.1维护保养制度的建立与实施8.1.1制度建立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维护保养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2)设备维护保养的组织机构及职责;(3)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和流程;(4)设备维护保养的记录与归档;(5)设备维护保养的监督与考核。8.1.2制度实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以下步骤:(1)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责任主体,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2)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包括保养周期、保养内容、保养方法等;(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设备维护保养的认识和能力;(4)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保证设备保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5)定期检查设备维护保养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8.2维护保养费用的预算与控制8.2.1预算编制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的预算应根据设备类型、使用年限、维护保养标准等因素进行编制。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的合理性和可控性;(2)充分考虑设备维护保养的周期性和突发性;(3)合理预测设备维护保养的市场价格波动;(4)预留一定的备用金,以应对突发情况。8.2.2预算控制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的控制应遵循以下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的预算执行力度,保证预算的严肃性;(2)对设备维护保养费用进行分项控制,明确各项费用的使用范围和标准;(3)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的审批制度,对超出预算的费用进行审批;(4)定期分析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的使用情况,对不合理费用进行整改;(5)加强内部审计,防止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的浪费和滥用。8.3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与考核8.3.1监督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部门,负责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全面监督;(2)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过程的监督,保证保养工作按照标准和流程执行;(3)对设备维护保养质量进行监督,保证设备保养达到预期效果;(4)对设备维护保养费用进行监督,防止浪费和滥用。8.3.2考核评价企业应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完成情况;(2)设备保养质量及设备运行状况;(3)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的控制情况;(4)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创新与改进。通过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与考核,不断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九章设备维护保养技术文档管理9.1技术文档的分类与整理9.1.1技术文档分类技术文档按照其性质和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1)设备使用说明书:详细介绍了设备的功能、功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2)维护保养手册:包括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及维修方法等内容。(3)技术标准与规范:规定了设备的设计、制造、验收、运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4)设备图纸:包括设备结构图、原理图、安装图等。(5)设备检测报告:记录了设备功能、运行状态等方面的检测结果。(6)其他相关文档:如设备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维修记录等。9.1.2技术文档整理技术文档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保证技术文档齐全,无缺失。(2)系统性:将技术文档按照类别和性质进行分类,便于查找。(3)时效性:及时更新技术文档,保证其与设备现状相符。(4)规范性:按照统一格式和标准整理技术文档。9.2技术文档的保管与使用9.2.1技术文档保管技术文档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设立专门的文档柜或档案室,保证技术文档的安全、干燥、通风、防潮、防虫蛀。(2)对技术文档进行编号,便于管理和查找。(3)定期检查技术文档,发觉问题及时整改。9.2.2技术文档使用技术文档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按照技术文档规定的内容进行操作和维护。(2)使用过程中,如发觉技术文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