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建设方案TOC\o"1-2"\h\u4956第一章综述 3321631.1项目背景 3228721.2项目目标 3305421.3项目意义 318455第二章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4235292.1用户需求分析 4151992.1.1用户类型及特点 410072.1.2用户需求 436732.2功能需求分析 4143272.2.1基础信息管理 4166302.2.2生产管理 5130912.2.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564192.2.4信息推送与交流 5179342.3技术需求分析 597732.3.1硬件设施 516102.3.2软件系统 58842.3.3网络环境 55801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5213453.1系统总体架构 5140493.2系统模块设计 623883.3系统硬件设计 632084第四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7309084.1数据采集方式 7296904.2数据传输协议 778904.3数据存储与处理 722977第五章智能决策系统 87635.1决策模型构建 850975.2决策算法实现 8110685.3决策结果评估 930489第六章环境监测与调控 9198286.1环境参数监测 936496.1.1监测内容 9274406.1.2监测设备 9300966.1.3数据传输与处理 10136556.2环境调控策略 10209916.2.1调控目标 10158736.2.2调控方法 10292446.2.3调控策略实施 10292366.3环境预警系统 10194606.3.1预警指标 10251806.3.2预警阈值设定 10248716.3.3预警信息处理 10224616.3.4预警系统优化 1112745第七章智能灌溉系统 11261567.1灌溉策略制定 11198757.1.1灌溉需求分析 11258067.1.2灌溉策略设计 11256787.2灌溉设备控制 11198987.2.1设备选型 11299177.2.2设备安装与调试 11173227.2.3设备运行与维护 12325957.3灌溉效果评估 12138497.3.1评估指标体系 12283417.3.2评估方法与流程 128072第八章智能施肥系统 12268278.1施肥策略制定 12304018.1.1策略制定原则 12227338.1.2策略制定流程 13295188.2施肥设备控制 13298388.2.1设备选型 1316588.2.2设备布局 13143048.2.3控制策略 13137248.3施肥效果评估 14287508.3.1评估指标 14101088.3.2评估方法 148548.3.3评估周期 141548第九章智能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4112129.1病虫害识别技术 1478929.1.1技术概述 1438619.1.2图像识别技术 14163129.1.3光谱分析技术 15208119.2病虫害防治策略 15314979.2.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5183299.2.2生物防治 1553739.2.3化学防治 1587739.3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 16117769.3.1评估指标 16297679.3.2评估方法 166271第十章平台运行与维护 162774210.1平台运行监控 163228510.1.1监控体系构建 162969410.1.2硬件设备监控 162238110.1.3软件系统监控 161909410.1.4网络环境监控 16477910.1.5数据安全监控 161022410.2平台故障处理 172688710.2.1故障分类 17173010.2.2故障处理流程 17806210.2.3故障处理措施 1717610.3平台升级与维护 17598110.3.1版本更新 171209310.3.2系统优化 172965410.3.3硬件设备维护 172497110.3.4软件维护 17136910.3.5用户培训与支持 17第一章综述1.1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迅速,但在种植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信息化水平较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种植管理水平,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构建一套完善的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提高园区种植管理水平。(2)通过平台实现园区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园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调控。(4)建立一套科学的种植管理决策体系,为园区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种植建议。(5)提高园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1.3项目意义本项目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种植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实现园区内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4)为我国农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5)为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第二章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分析2.1.1用户类型及特点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面向的用户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者、种植户、农业科技人员等。以下为不同用户类型的特点:(1)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者:对园区的种植管理有决策权,关注园区整体的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2)种植户:负责具体种植任务的实施,关注种植过程中的生产效率、病虫害防治和农事管理。(3)农业科技人员: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关注种植过程中的科技应用、数据分析和管理优化。2.1.2用户需求(1)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者需求:实时了解园区种植情况,提高园区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2)种植户需求:简化种植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病虫害,保证农产品质量。(3)农业科技人员需求:方便快捷地获取种植数据,为种植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优化种植管理。2.2功能需求分析2.2.1基础信息管理(1)种植户信息管理:包括种植户基本信息、种植面积、种植作物等。(2)地块信息管理:包括地块位置、面积、土壤类型、灌溉情况等。(3)作物信息管理:包括作物品种、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等。2.2.2生产管理(1)种植计划管理:包括作物种植时间、种植面积、种植方法等。(2)农事管理:包括施肥、浇水、修剪等农事活动的记录与提醒。(3)病虫害防治:包括病虫害监测、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评估等。2.2.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1)数据采集:包括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数据。(2)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3)决策支持: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种植户和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2.2.4信息推送与交流(1)信息推送:根据用户需求,定期推送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等。(2)在线交流:提供在线问答、留言等功能,方便用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2.3技术需求分析2.3.1硬件设施(1)传感器:用于收集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数据。(2)控制器:用于自动控制灌溉、施肥等设备。(3)通信设备:用于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2.3.2软件系统(1)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用户数据、作物数据等。(2)应用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管理、生产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3)用户界面: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使用。2.3.3网络环境(1)有线网络:连接硬件设备和服务器,实现数据传输。(2)无线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3)互联网:连接用户和平台,提供在线服务。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3.1系统总体架构本节主要阐述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系统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1)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农业科技园区内的环境参数、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等。数据采集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2)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提取有用信息,为后续决策提供支持。数据处理与分析层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模型训练等环节。(3)应用服务层: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提供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种植管理服务,如病虫害防治、施肥建议、灌溉策略等。(4)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方便用户查询、操作和管理系统。用户界面层包括Web端和移动端应用。3.2系统模块设计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的模块设计。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农业科技园区内的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状态数据。(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存储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3)数据分析模块: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4)决策支持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种植管理建议。(5)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6)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系统配置、日志管理、异常处理等功能。3.3系统硬件设计本节主要阐述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的硬件设计。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农业科技园区内的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状态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等。(2)摄像头:用于实时监控作物生长情况,辅助判断病虫害等问题。(3)数据传输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如无线通信模块、有线通信模块等。(4)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处理数据,提供计算能力。(5)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等,用于用户操作和管理系统。(6)执行设备:根据系统的决策,自动执行相关操作,如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等。通过以上硬件设备的设计与集成,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种植过程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第四章数据采集与传输4.1数据采集方式在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中,数据采集是基础且关键的一环。本平台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传感器采集:通过在园区内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养分传感器等,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参数。(2)图像采集:利用无人机、摄像头等设备,对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实时拍摄,获取图像数据。(3)人工录入:通过人工方式,将园区管理、种植、施肥等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录入系统。(4)物联网设备接入: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园区内的各类智能设备(如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施肥系统等)接入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4.2数据传输协议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平台采用以下数据传输协议:(1)有线传输:采用以太网、串行通信等有线传输方式,实现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2)无线传输:采用WiFi、4G/5G、LoRa等无线传输技术,满足园区内不同场景的数据传输需求。(3)数据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4.3数据存储与处理本平台的数据存储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存储。数据库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等特点,以满足大量数据的存储需求。(2)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无效、错误、重复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数据挖掘: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4)数据展示: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给用户,便于用户了解园区种植状况。(5)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备份可采用本地备份、远程备份等多种方式。第五章智能决策系统5.1决策模型构建决策模型构建是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建设中的核心环节。本节主要阐述决策模型的构建过程和方法。根据农业科技园区种植作物的特点,分析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养分等。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建立作物生长模型,为决策提供依据。在构建决策模型时,采用以下方法:(1)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规律,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运用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等方法,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信息,提高决策模型的准确性。(3)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实现模型的自动学习和优化。5.2决策算法实现决策算法实现是智能决策系统的关键部分。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决策算法:(1)基于规则的决策算法:根据专家经验和作物生长规律,制定一系列规则,通过规则匹配实现决策。(2)基于神经网络的决策算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对生长状态的预测和决策。(3)基于遗传算法的决策算法: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搜索能力,寻找最佳决策方案。(4)基于多目标优化决策算法:在考虑作物生长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多目标,实现全面优化决策。5.3决策结果评估决策结果评估是检验智能决策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准确性评估:通过对比实际生长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计算预测误差,评估决策模型的准确性。(2)实时性评估:分析决策系统对作物生长状态变化的响应速度,评估其实时性。(3)鲁棒性评估:在不同环境下,检验决策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4)经济性评估:从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估决策系统的经济性。(5)环境效益评估:分析决策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通过以上评估,为决策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化种植管理。第六章环境监测与调控6.1环境参数监测6.1.1监测内容环境参数监测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土壤pH值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实时监测,可以为智能化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6.1.2监测设备本平台选用高精度、稳定的传感器进行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土壤pH值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响应速度快、准确度高等特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6.1.3数据传输与处理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数据采集终端,终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至服务器。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实时监测报告,便于管理人员实时掌握环境状况。6.2环境调控策略6.2.1调控目标环境调控的目标是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得到满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体调控目标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6.2.2调控方法(1)温度调控:通过空调、加热器等设备调节温室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适宜植物生长的范围。(2)湿度调控:通过加湿器、除湿器等设备调节温室内的湿度,满足植物生长需求。(3)光照调控:通过遮阳网、补光灯等设备调节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为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4)二氧化碳调控: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通风系统等设备调节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6.2.3调控策略实施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植物生长需求,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自动执行调控指令,保证环境条件稳定。6.3环境预警系统6.3.1预警指标环境预警系统主要针对以下指标进行预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土壤pH值等。6.3.2预警阈值设定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和实际环境条件,设定各环境参数的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6.3.3预警信息处理预警信息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植物生长环境安全。6.3.4预警系统优化通过不断积累预警数据和实际操作经验,优化预警模型,提高预警准确性。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预警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第七章智能灌溉系统7.1灌溉策略制定7.1.1灌溉需求分析在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中,灌溉策略的制定首先需要对作物灌溉需求进行分析。这包括对作物生长周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要素的全面考量。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为灌溉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7.1.2灌溉策略设计根据灌溉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灌溉策略。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确定灌溉周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灌溉周期。(2)制定灌溉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和水资源状况,制定适宜的灌溉量。(3)选择灌溉方式: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灌溉设备,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微灌等。(4)制定灌溉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时间。7.2灌溉设备控制7.2.1设备选型在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中,灌溉设备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设备功能:选择具有良好功能、稳定可靠的灌溉设备。(2)设备适应性:选择适应性强、易于维护的灌溉设备。(3)设备智能化程度:选择具备远程监控、自动控制等智能化功能的灌溉设备。7.2.2设备安装与调试灌溉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设备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灌溉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2)设备调试:对灌溉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满足灌溉需求。(3)系统联调:将灌溉设备与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进行联调,实现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7.2.3设备运行与维护灌溉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应遵循以下原则:(1)定期检查:定期对灌溉设备进行检查,发觉并解决设备故障。(2)运行监测:实时监测灌溉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设备维护:定期对灌溉设备进行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7.3灌溉效果评估7.3.1评估指标体系灌溉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灌溉水利用率:评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作物生长状况:评估作物生长周期内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3)土壤水分状况:评估灌溉后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4)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灌溉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7.3.2评估方法与流程灌溉效果评估采用以下方法与流程:(1)数据收集:收集灌溉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灌溉量、灌溉时间、作物生长状况等。(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灌溉效果评估结果。(3)评估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灌溉效果评估报告。(4)反馈调整:根据评估报告,对灌溉策略和设备进行调整,优化灌溉效果。第八章智能施肥系统8.1施肥策略制定8.1.1策略制定原则智能施肥系统的施肥策略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肥料特性等因素,科学制定施肥方案。(2)精确性: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精确调整施肥量。(3)经济性: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肥料投入成本。(4)环保性: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对土壤和环境的负担。8.1.2策略制定流程(1)收集数据:收集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状况、气象条件等数据。(2)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定作物需肥量和施肥时机。(3)制定施肥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次数等。(4)优化调整:根据实际施肥效果,不断优化调整施肥策略。8.2施肥设备控制8.2.1设备选型施肥设备主要包括施肥泵、施肥管道、施肥控制器等。设备选型应满足以下要求:(1)施肥泵:选用高效、稳定的施肥泵,保证施肥均匀。(2)施肥管道:选用耐腐蚀、抗压、抗拉伸的管道,保证施肥系统安全可靠。(3)施肥控制器:选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施肥控制器,实现施肥过程的自动化。8.2.2设备布局施肥设备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1)施肥区域:根据作物种植面积、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划分施肥区域。(2)施肥管道:合理布置施肥管道,保证施肥均匀。(3)施肥控制器:安装在便于操作和维护的位置。8.2.3控制策略施肥设备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自动施肥:根据施肥方案,自动控制施肥泵启停,实现定时定量施肥。(2)手动施肥:在需要时,人工干预施肥过程,调整施肥量。(3)异常处理:当施肥系统出现异常时,自动切换到手动模式,保障作物生长需求。8.3施肥效果评估8.3.1评估指标施肥效果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作物生长状况:通过监测作物生长指标,如株高、叶面积、产量等,评估施肥效果。(2)土壤肥力: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评估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肥料利用率:计算施肥量与作物吸收量之比,评估肥料利用率。8.3.2评估方法(1)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施肥处理组,对比分析施肥效果。(2)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施肥效果。(3)专家咨询:邀请专家对施肥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8.3.3评估周期施肥效果评估应定期进行,一般分为以下阶段:(1)施肥前:评估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2)施肥后:评估施肥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3)作物收获后:评估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九章智能病虫害监测与防治9.1病虫害识别技术9.1.1技术概述农业科技的发展,病虫害识别技术逐渐成为智能化种植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病虫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识别、光谱分析、气味检测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些技术对病虫害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9.1.2图像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是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对病虫害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图像采集:利用高分辨率摄像头对植株进行实时拍摄,获取病虫害图像。(2)图像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去噪、增强等处理,提高图像质量。(3)特征提取:提取病虫害图像的纹理、颜色、形状等特征。(4)分类识别: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特征进行分类,识别病虫害种类。9.1.3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通过对植株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实现对病虫害的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光谱采集:利用光谱仪器对植株进行光谱测量。(2)光谱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去噪等处理。(3)特征提取:提取光谱数据中的特征信息。(4)分类识别: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特征进行分类,识别病虫害种类。9.2病虫害防治策略9.2.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病虫害传入。(2)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植株抗病性。(3)合理施肥、灌溉,增强植株生长势。(4)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虫害发生。9.2.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2)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害。(3)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9.2.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合理确定用药时机和剂量。(3)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9.3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9.3.1评估指标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防治效果:指防治措施对病虫害发生的控制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澳门特别行政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模拟试卷(艺术)
- 贺州科目一考试题目及答案
- 农村发展职业规划指南
- 电子警察标书
- 2025国考陕西民航公安申论归纳概括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大同市海事管理岗位行测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双鸭山市机关事务岗位申论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赤峰市新闻宣传岗位申论预测卷及答案
- 2025国考常州市海洋管理岗位申论高频考点及答案
- 青桐鸣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2026年高三10月联考物理试卷+答案
- 矿企 股权转让协议书8篇
- 湖北省武汉市一初慧泉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含答案)
- 汽车装潢公司合作协议书
- 监理临时用电培训
- 钢构雨棚拆除施工方案
- 木地板课件教学课件
- 2025人民出版社供小学用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课件:第7课 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 含多个微课视频
-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采购实施要点
- 2025成人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