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押题1_第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押题1_第2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押题1_第3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押题1_第4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押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B.学科教学C.品德教育D.教学管理答案:B解析: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2.“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的德育原则.A.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B.知行统一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答案:D解析:“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德育原则.3.小明犯错误后通过撒谎避免了父母的惩罚,此后小明学会了用谎言来逃脱惩罚.此处发生了()A.正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消退答案:C解析: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4.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B.创造学习。探究学习D.合作学习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探究学习的内涵.5.对于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的学生来说,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A.系统脱敏法B.松弛训练法C.认知转变法D.肯定性训练答案:D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6.“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对人的影响.A.父母B.环境C.教师D.教学方法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意思是: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这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7.()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A.华生B.霍尔C.吴伟士D.施泰伦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武德沃斯)认为,虽然儿童的发展是其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但这两种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他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8.取消按年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属于()A.能力分组B.外部分组C.内部分组D.作业分组答案:B解析:外部分组,即取消按年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内部分组,即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进行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不同;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不同.9.下列关于儿童溺水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A.使溺水者仰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B.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污物C.把溺水者腹中的水倒出D.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答案:A解析:A项采用的急救措施是错误的,应为:使溺水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理手压其背部.10.听到隔壁班班主任高跟鞋的声音,以为是自己班的班主任回来了,全班同学顷刻间鸦雀无声.这体现了刺激的()A.泛化B.分化C.获得D.消退答案:A解析: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浬,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答案:B解析:略..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C.课时目标D.培养目标答案: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培养目标的概念..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A.作用B.社会意义C.动力来源D.个人的前途答案:B解析:判断动机高尚与低级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1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答案:D解析:略.15.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而且要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A.示范性B.创造性C.主体性D.复杂性答案: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的特点.1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A.使用国家课程统一管理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以校本教材教学为主答案:C解析: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17.“月明星稀”现象属于()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效D.继时对比答案:B解析:月亮、星星同时出现,由于月亮光线要强于星星,所以只会注意到月亮,这是二者的对比效应.1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教学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B.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C.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之上D.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阐述.19.在听报告时,如果报告人的声音突然停止了,马上就会引起听众的注意.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答案:B解析: 题干中突然变化引起的注意,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所以是无意注意.20.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B.设计教学法C.贝尔-兰卡斯特制D.复式教学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学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提出的,它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要求太高.简答题(每题10分)简述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答案:简述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1)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2)要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3)要注意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4)要注意与各级学科相关知识相结合;(5)要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相结合.解析:简述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答案:简述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地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解析: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答案: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解析: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材料:我在上公开课《九色鹿》时,课文讲到了九色鹿得知昔日那个被自己救起来的人却恩将仇报时很气愤,课堂掀起了一个高潮,大家都在气愤地谴责.突然,一位同学的饭盒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同学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那位同学更是看着我,顿时脸都红了.我马上笑着说:“瞧,连饭盒都气愤得跳出来了.”学生们顿时大笑,那孩子也没有那么紧张了.我便再借机说:“那就请饭盒的主人来表现一下气愤吧!”那孩子顺利地读完了课文,还赢来其他同学的掌声,他也露出灿烂的笑容.问题:(1)评析老师对“饭盒事件“的处理策略.(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答案:(1)材料中的老师对于此突发事件采取了幽默调侃的处理策略.该老师没有对同学提出严厉批评,而是采取了幽默的调侃方式,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化解了尴尬的气氛.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智化解了这场突发事件,又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反而调动了课堂气氛,这是一种机智聪明的处理策略.(2)面对班级的突发事件时,老师应该做到:①沉着冷静面对.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沉着冷静面对事实,尤其在发生师生冲突时,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育修养和心理调控能力,要豁达大度,不怕低头承认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漏洞.所以教师往往要有极大的忍耐力.②机智果断应对.要尽可能地平息事端,为当事人平静感情,为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拖延时间.还可采取“转移话题,暂避锋芒”“冷处理”等方法.③公平民主处理.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秉公办事,要有民主意识,不偏袒班干部和优等生,也不以老眼光看人,贬低“差生”.④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解析:材料:孙老师是四年级(3)班的班主任.刚管理这个班时她意识到应该对班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一周下来,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她发现自己在上课时总会不自觉地给予班干部和成绩好的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却并非如此,对他们关注较少.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发现,大家都有这种情况,大家通常会对班内的前几名优秀生最为关注,给予最多的鼓励,而对班内表现平平的学生甚至连名字都记不起来,半数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较少.问题:(1)分析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2)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答案:(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2)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④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班教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⑤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解析:教学设计题(每题40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IFil*11It一(ii口蹄外IFil*11It一(ii口蹄外।吊帝1-用比坤供用用1:-sl-ftF*?rBItRF巾不修67X0.3(1)简述小数乘法的法则.(10分)(2)若指导高学段的小学生学习本课内容,试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10分)(3)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本节课实例3的教学环节.(20分)答案:(1)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一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解析:解析: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及算理.(3)实例3的教学环节设计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问: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具备吗?学生回答:要解决的问题是给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需要多少千克,所以要先计算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知道长方形宣传栏的长是2.4米,宽是0.8米,就能计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知道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kg,就能计算出需要多少千克油漆.②同桌两人一组合作探究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怎么计算同学们先各自列竖式计算2.4X0.8的积,教师巡视、指导.选取几位同学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并简述其中的道理.可能的方法有:a.2.4米=24分米0.8米=8分米24x8=192(平方分米)通过单位换算得出192・100=1.92(平方米),因此2.4x0.8=1.92(平方米).b.2.4扩大到它的10倍是24,0.8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