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带解析_第1页
第06讲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带解析_第2页
第06讲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带解析_第3页
第06讲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带解析_第4页
第06讲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6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立足史料实证,了解商朝时期青铜器高超的制作工艺及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立足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知道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掌握甲骨文记事及造字立足家国情怀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发展阶段①出现:距今5000——4000年我国黄河流域出现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 ②发展: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和种类逐渐丰富,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及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③繁荣: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2.商朝青铜器代表:①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②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做工精美3.制作:①成分:铜、锡、铅;②方法:泥范铸造法知识点二、甲骨文记事:1.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4.发现意义:①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②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5.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6.造字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例1.(2023•孝南区三模)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搜集到有关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相关资料。据表中信息可知()司母戊鼎商朝是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与兵器,礼器有爵、鼎、盂等,象征其拥有者的身份和等级。兵器有戈、矛、钺等,还有车马的青铜部件和佩饰,都和战争有关。商朝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趋成熟,出土和传世的青铜器数以万计,著名的司母戊方鼎,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摘编自李先登《中国读本•053•商周青铜文化》A.青铜时代是中华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 B.文献史料和考古史料相互印证更接近历史事实 C.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受益于铁器、牛耕的出现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识记青铜器相关知识,【解答】A.宋朝是中华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并非青铜时代,排除A项。B.根据题干“商朝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趋成熟,出土和传世的青铜器数以万计,著名的司母戊方鼎,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出土的考古史料和文献资料印证商朝的青铜冶炼铸造工艺,更接近史实,B项正确。C/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在青铜时代之后,排除C项。D.题干只涉及商周青铜文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知识点二、甲骨文记事:例2.(2023•包河区三模)如图是甲骨文“国”字的初体,字形像持武器“戈”在守卫“城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 B.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日益严峻的边疆危机【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字的含义,体现了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故A正确;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职权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B;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排除C;题干不能体现出边疆危机,排除D。故选:A。1.(2022•绵阳)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列“国”字是汉字不同时期的写法。对“国”字正确解读是()A.最早起源夏朝 B.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 C.体现儒家思想 D.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见证【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文字从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再到现在宋体,越来越便于人们书写辨认,体现了文字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断创新,D项正确;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汉字(即最早的甲骨文)起源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时期,排除A项;文字变化不能说明是在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的,排除B项;不同时期文字的不同写法变迁,不能体现儒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2.(2022•盘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但当这些话语成为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时,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2022•包头)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A.铸造工艺的高超 B.早期文明的成就 C.石器时代的风貌 D.文字演变的历程【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情况,重点掌握甲骨文和金文的相关史实。【解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记载商朝历史的有力证据;青铜器代表商周文明。因此,图片展示了早期文明成就,B项正确;甲骨文不属于铸造工艺高超,排除A项;甲骨文和青铜器出现于商代,排除C项;青铜器不能说明文字演变,排除D项。故选:B。4.(2022•梧州)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是文化典型器物,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的是()A.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D.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解答】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5.(2022•荆州)早期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下列朝代中,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是()A.秦朝 B.汉朝 C.商朝 D.隋朝【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商朝文明的相关史实。【解答】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朝代是商朝,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6.(2022•福建)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A.土地制度 B.农耕生活 C.分封制度 D.天文历法【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图片中的甲骨文马、犬、牛,反映了商周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可以印证当时的农耕生活。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7.(2022•河南)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A.河姆渡出土的陶钵 B.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C.司母戊鼎 D.商鞅铜方量【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二里头出土的铜爵。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铜爵是古代一种酒器。用于温酒和饮酒。相当于后世的酒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8.(2022•湘潭)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观察汉字“中国”字演变过程,汉字“中国”从甲骨文先后演变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其演变历程由繁到简,体现了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故C符合题意;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说法错误,排除A;汉字的演变是由繁到简,排除B;汉字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D。故选:C。9.(2022•达州)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是()A.四羊方尊 B.利簋 C.司母戊鼎 D.青铜面具【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1•绵阳)下列材料都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小说《封神演义》 B.司马迁《史记》 C.周初青铜器铭文 D.京剧《哪吒》【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史料价值最高的是周初青铜器铭文。【解答】A.小说《封神演义》经过了艺术加工,不具有太高的史料价值,排除。B.司马迁的《史记》属于文献史料,会有一些个人主观判断,不是史料价值最高的,排除。C.周初青铜器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是与武王伐纣时间最接近的实物史料,价值最高。D.京剧《哪吒》经过了艺术加工,不具有太高的史料价值,排除。故选:C。1.(2023春•盱眙县期中)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文物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和甲骨文,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①利簋是西周早期代表作品,是目前中国所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我国西周历史、文化、军事等提供了真实资料,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②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以及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符合题意。C.③唐三彩骑驼陶俑是唐代的作品,排除。D.④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使用的货币,排除。故选:B。2.(2023春•福清市校级期中)2023年是农历兔年,观察如图所示“兔”字的甲骨文。据此判断,如图所示文字的造字法是()A.象形 B.会意 C.形声 D.假借【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内容,准确识记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解答】A.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象形、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题干中用图形、线条把兔子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这是象形造字法,故D正确。B.会意,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排除B。C.形声,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排除C。D.假借,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排除D。故选:A。3.(2023春•芜湖期中)如图“鼎”字的书写演变中,我们可以知道()A.中国汉字一脉相承 B.汉字结构由简到繁 C.书写载体不断变化 D.象形是主要造字法​【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观察汉字“鼎”字演变过程,汉字“鼎”从甲骨文先后演变为金文、隶书、楷书、行书,其演变历程由繁到简,体现了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故A符合题意;汉字的演变是由繁到简,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书写载体不断变化,排除C;汉字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D。故选:A。4.(2023春•东台市期中)如图分别为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主要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B.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 C.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解答】观察图片可知,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虽然分属不同地区,但有相似之处,这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中外对比,不能得出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排除A;图中文物与生产无关,排除B;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故选:D。5.(2021秋•济南期中)山东省博物馆展出了妇好墓出土的文物。妇好是商王的王后,曾率兵平定北方边境的战乱,妇好墓中出土的器物中有的刻有文字。这些文字最有可能是()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解答】由材料“妇好是商王的王后”并结合所学可知,商朝时期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A符合题意;BCD三项书体在商朝时还没有出现,排除。故选:A。6.(2022秋•寿光市期中)中国社科院专家指出,三星堆商代遗址新发现的遗迹和遗物推进了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礼仪和祭祀体系研究。据此可知()A.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B.祭祀文化只出现在三星堆遗址 C.三星堆遗址的文物是以铁器为主 D.三星堆文化遗址在今河南安阳【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星堆商代遗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三星堆商代遗址新发现的遗迹和遗物推进了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礼仪和祭祀体系研究”可知,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三星堆遗址的文物是以青铜器为主,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铁器,排除C项;三星堆文化遗址在今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不是在今河南安阳,排除D项。故选:A。7.(2022秋•余杭区校级期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繁复。最具代表的纹饰为三层花式,第一层是几何纹,第二层是兽面纹,第三层主要是利用立体突起的纹饰进行装饰,如圆雕的兽首等。这说明商周时期青铜器()A.种类十分丰富 B.体现等级的差异 C.制作工艺精湛 D.是国家权力象征【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相关史实。【解答】据“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繁复。最具代表的纹饰为三层花式,第一层是几何纹,第二层是兽面纹,第三层主要是利用立体突起的纹饰进行装饰,如圆雕的兽首等。”可知,这说明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的精湛,C项正确;青铜器的种类、等级的差异和青铜器是国家权力象征在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8.(2022秋•深圳期中)近期四川三星堆考古挖掘又不断“上新”(看图片):金面具、金权杖、鸟形金铈片……文物数以千计。据专家测算,三星堆遗址年代距今4800~3100年(约公元前2800﹣公元前1100年),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从考古学上证实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 B.三星堆遗址相当于夏商时期 C.电视、网络直播三星堆考古现场,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D.三星堆出土大量金具,说明黄金在远古是不值钱的【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三星堆遗址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材料和所学知,三星堆遗址从考古学上证实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A正确;由“约公元前2800﹣公元前1100年”可知,三星堆遗址相当于夏商时期,B正确;电视、网络直播三星堆考古现场,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C正确;黄金在远古是不值钱的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选:D。9.(2022秋•福田区期中)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近日,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不同文化间互动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三星堆、陶瓷与玉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良渚文化、殷商文化、三星堆文化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他们还有一些与其他文明不同的东西,故A说法”渐趋一致”错误;从材料看出,这三大文明虽然所处位置不同,但文化上却有些共同之处,如玉,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代表,说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故B说法正确;从材料中我们看不出互动频繁,另外,当时的条件下交通闭塞落后,互动并不频繁,故C说法错误;从材料中,我们看不出谁的文化更先进,它们各有特色,故D说法错误。故选:B。10.(2022秋•伊川县期中)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如“鼎”“爵”等往往是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和秩序。从夏商到西周,这种制度日益成熟。如在使用鼎的数量上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这反映了()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分封制的崩溃【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鼎’‘爵’等往往是尊卑关系的象征“和“天子九鼎、诸侯七鼎”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所学和材料“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可知,它体现的是尊卑,反映的是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是说从青铜礼器中体现了宗法原则,不是说青铜器的工艺,排除AB项;青铜礼器中体现的宗法原则是为了维护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C。二.材料题(共1小题)11.(2022秋•临颍县期中)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是商朝青铜器文化的代表作,出土于河南安阳。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纹样,给人以诡秘、凝重而神秘的感觉,从而体现出被祭者身份、地位的显赫和尊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