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压强》单元测试卷(附详细解析)_第1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压强》单元测试卷(附详细解析)_第2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压强》单元测试卷(附详细解析)_第3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压强》单元测试卷(附详细解析)_第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压强》单元测试卷(附详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8章《压强》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B.两个鸡蛋静止在手上时,手托举的力约为10N C.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里,对手的压强约200pa D.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3pa2.为方便食用苹果,人们常用牙签扎进苹果而不用筷子扎(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二者对于扎苹果而言,牙签容易产生较大的()A.压强 B.压力 C.速度 D.硬度3.如图所示是中国首辆月球车“中华”号的图片,下列有关“中华”号月球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球车轮子的表面积较大,目的是为了增大运动时对月面的压强 B.当月球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如果月球车登月后,它将失去惯性 D.如果月球车登月后静止在月球表面上,它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4.如图所示为高度相同的实心铁质圆柱体。已知两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则它们对桌面压强之比为()A.4:1 B.2:1 C.1:1 D.1:25.如图,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甲、乙切去部分质量相同。则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和甲、乙密度满足的关系是()A.F甲′>F乙′;ρ甲>ρ乙 B.F甲′<F乙′;ρ甲>ρ乙 C.F甲′>F乙′;ρ甲<ρ乙 D.F甲′<F乙′;ρ甲<ρ乙6.家用小轿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车重1.2×104N.驾驶员及乘客共重3×103N.在水平地面上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强是()A.3.00×105Pa B.3.75×105Pa C.1.20×106Pa D.1.50×106Pa7.甲、乙两物体重叠并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5N和8N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底面积为200cm2,重为10N;乙的底面积为100cm2,重为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压强为500Pa B.乙对地面的压力为20N C.甲对乙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 D.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8.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盐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发明显减小的是()A.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 D.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9.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l和p2,则()A.p1>p2 B.pl=p2 C.p1<p2 D.无法比较p1和p2的大小10.如图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内装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11.如图为医院为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图中A为输液瓶,B为滴壶,C为进气管,C与大气相通。则在输液过程中液体匀速下滴,且瓶A中尚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瓶A中液面下降,但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不变;②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随液面的下降而增大;③在瓶中药液输完以前,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④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随A中液面的下降而减小。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2.一薄壁正方体容器放在台秤上,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12N.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103Pa;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8N;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2.9×103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的底面积为120cm2 B.物块的密度为2.9×103kg/m3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0.4×103Pa D.薄壁正方体容器的重力为2N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3.2017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已于3月29日至4月2日在芬兰顺利举行。如图所示:当质量为75kg的男运动员将质量为50kg的女运动员举起1.0m时,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是N.如果他们按如图所示的姿势保持了2s,则男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N.已知男运动员每只冰鞋的冰刀和冰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图中他穿着冰鞋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时对冰面的压强为Pa。14.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饮料瓶子,内部剩有饮料。瓶旋紧后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正放时液体对瓶底的压强(选填“大”或“小”),瓶子对桌面的压力(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瓶子对桌面的压强(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15.如图所示是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图,其设计利用了原理,活塞A的面积为SA=1100m2,活塞B的面积SB=15m16.如图所示,有一横截面积为0.4m2的薄圆柱形盛水容器,侧面有一横截面积为10mm2的小孔A;容器底部的密闭活塞可在小孔A下方沿容器内壁上下移动。开始水深h=2m,水流出小孔的速度为1m/s,水恰巧能落入小管B中,为使水始终能落入B管中,须通过自动装置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则5000s内流入小孔的水的质量为kg,容器中的水对活塞压强减少了约Pa(水的密度为1.0×103kg/m3)17.大气压与生活密切相关,驻守青藏高原的战士要用高压锅才能将饭煮熟。同学们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来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他们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脚拿到山顶,发现管内的液柱高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8.某同学用自制的一个机翼模型,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他把机翼模型固定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端各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当他接通电风扇对机翼模型吹风时,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B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根据该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实验时,机翼模型的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小于/等于)机翼模型的下表面的空气流速;(2)这个实验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地方;(3)如图乙是某科研部门设计的实验太阳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这种形状的汽车具有的优点是:。(说出一点即可)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19.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1)该同学通过观察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选填字母)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汽车限重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20.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若在步骤(4)时,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Pa.(ρ盐水=1.2×103kg/m3,ρ水=1.0×103kg/m3,g=10N/Kg)四.计算题(2小题,共18分)21.(9分)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地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ρA:ρ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求:(1)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2)物块A的密度;(3)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几分之几。22.(9分)一个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均匀实心圆柱体A,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加入的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容器足够高,在整个过程中无水溢出,A的底面始终与容器中的水面平行,当加入水的质量为m1时,圆柱体A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0,如图2所示。求:(1)圆柱体的高度;(2)圆柱体的密度;(3)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

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B.两个鸡蛋静止在手上时,手托举的力约为10N C.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里,对手的压强约200pa D.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3pa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所以其重力是:G=mg=50kg×10N/kg=500N,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G=500N,故A正确;B、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2个鸡蛋的质量为100g,故其重力约为1N;故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1N,故B错误;C、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对手的压强很小,不可能达到200Pa.故C错误;D、成年人的体重在750N左右,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500cm2=0.05m2左右,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FS=故选:A。2.为方便食用苹果,人们常用牙签扎进苹果而不用筷子扎(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二者对于扎苹果而言,牙签容易产生较大的()A.压强 B.压力 C.速度 D.硬度解:使用牙签和筷子时相比较,使用牙签时受力面积更小,根据p=F故选:A。3.如图所示是中国首辆月球车“中华”号的图片,下列有关“中华”号月球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球车轮子的表面积较大,目的是为了增大运动时对月面的压强 B.当月球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如果月球车登月后,它将失去惯性 D.如果月球车登月后静止在月球表面上,它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解:A、月球车轮子的表面积较大,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B、当月球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惯性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如果月球车登月后,它仍然具有惯性,故C错误;D、如果月球车登月后静止在月球表面上,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故它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为高度相同的实心铁质圆柱体。已知两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则它们对桌面压强之比为()A.4:1 B.2:1 C.1:1 D.1:2解:甲、乙两个铁质圆柱体,其高度h相同,材料(即密度)ρ相同;根据压强定义式P=FS=G故选:C。5.如图,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甲、乙切去部分质量相同。则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和甲、乙密度满足的关系是()A.F甲′>F乙′;ρ甲>ρ乙 B.F甲′<F乙′;ρ甲>ρ乙 C.F甲′>F乙′;ρ甲<ρ乙 D.F甲′<F乙′;ρ甲<ρ乙解:由题意可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h后,甲、乙切去部分的质量相同,即△m甲=△m乙,由m=ρV=ρSh=ρL2h可得:ρ甲L甲2h=ρ乙L乙2h,即ρ甲L甲2=ρ乙L乙2,由图可知,两正方体的边长关系为L甲<L乙,则ρ甲>ρ乙,故CD错误;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m甲﹣△m甲)g=ρ甲L甲2(L甲﹣h)=ρ乙L乙2(L甲﹣h),F乙′=(m乙﹣△m乙)g=ρ乙L乙2(L乙﹣h)=ρ乙L乙2(L乙﹣h),因F甲′﹣F乙′=ρ乙L乙2(L甲﹣h)﹣ρ乙L乙2(L乙﹣h)=ρ乙L乙2(L甲﹣L乙)<0,所以,F甲′<F乙′,故A错误、B正确。故选:B。6.家用小轿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车重1.2×104N.驾驶员及乘客共重3×103N.在水平地面上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强是()A.3.00×105Pa B.3.75×105Pa C.1.20×106Pa D.1.50×106Pa解:汽车、驾驶员及乘客共重:G=1.2×104N+3×103N=1.5×104N;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压=G=1.5×104N;地面的受力面积:S=4×0.01m2=0.04m2;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故选:B。7.甲、乙两物体重叠并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5N和8N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底面积为200cm2,重为10N;乙的底面积为100cm2,重为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压强为500Pa B.乙对地面的压力为20N C.甲对乙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 D.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解:A.甲对乙的压力F甲=G甲=10N,受力面积为S乙=100cm2=0.01m2,甲对乙的压强p甲=FB.乙对地面的压力F乙=G甲+G乙=10N+20N=30N,故B错误;C.对甲受力分析可知,甲受到向右的拉力F1和向左乙对甲的摩擦力f1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乙对甲的摩擦力f1=F1=5N,方向水平向左,因甲对乙的摩擦力与乙对甲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甲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右,故C错误;D.把甲乙看做整体,整体受到F1和F2的合力F合=F2﹣F1=8N﹣5N=3N,由整体静止可知,地面对乙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f2=F合=3N,因乙对地面的摩擦力和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故D正确。故选:D。8.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盐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发明显减小的是()A.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 D.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解:A、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深度不变,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不变,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A错误。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B错误;C、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则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C错误;D、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液体的密度变小,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变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小,故D正确;故选:D。9.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l和p2,则()A.p1>p2 B.pl=p2 C.p1<p2 D.无法比较p1和p2的大小解:图中液体凸出部分液体的体积一样大,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ρ=mV知,凸出部分水的质量大于凸出部分酒精的质量,又因为水和酒精的总质量相同,所以剩余部分的水的质量小于酒精的质量,因为剩余部分容器的低部与容器口一样大,压力等于重力,即F=G=mg,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根据p=FS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即p故选:C。10.如图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内装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解:(1)两液体的深度相同,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图知,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即V甲>V乙,已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ρ=mV可知,ρ甲<ρ甲液体的密度小,而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即p甲<p乙。(2)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则两容器的重力相等,内装液体的质量相等,则两液体的重力相等,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之和,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综上分析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如图为医院为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图中A为输液瓶,B为滴壶,C为进气管,C与大气相通。则在输液过程中液体匀速下滴,且瓶A中尚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瓶A中液面下降,但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不变;②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随液面的下降而增大;③在瓶中药液输完以前,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④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随A中液面的下降而减小。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解: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为外界大气压与瓶A中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差,瓶A中的液体面下降,液体产生的压强就减小,所以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会增大,①错误,②正确。进气管C处的压强为大气压强,不变化,从C到滴壶B之间的液柱高度不变,所以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在瓶中药液输完以前是不变的。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12.一薄壁正方体容器放在台秤上,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12N.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103Pa;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8N;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2.9×103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的底面积为120cm2 B.物块的密度为2.9×103kg/m3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0.4×103Pa D.薄壁正方体容器的重力为2N解:(1)薄壁正方体容器装满水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103Pa,由p=ρgh可得,容器内水的深度:h=p由薄壁正方体容器的厚度不考虑,则正方体容器的边长L=h=0.1m,则容器的底面积:S=L2=(0.1m)2=0.01m2=100cm2,故A错误;(2)正方体容器的容积:V=L3=(0.1m)3=0.001m3,容器内装满水时水的重力:G水=m水g=ρ水V水g=ρ水Vg=1.0×103kg/m3×0.001m3×10N/kg=10N,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12N,即容器和水的总重力G水总=12N,则容器的重力:G容=G水总﹣G水=12N﹣10N=2N,故D正确;(3)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8N,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F(4)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2.9×103Pa,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块和容器的总重力:G总=F=pS=2.9×103Pa×0.01m2=29N,则物块的重力:G=G总﹣G容=29N﹣2N=27N;物块的质量m=Gg=则物块的密度:ρ=mV=2.7kg0.001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13.2017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已于3月29日至4月2日在芬兰顺利举行。如图所示:当质量为75kg的男运动员将质量为50kg的女运动员举起1.0m时,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是500N.如果他们按如图所示的姿势保持了2s,则男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1250N.已知男运动员每只冰鞋的冰刀和冰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图中他穿着冰鞋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时对冰面的压强为6.25×105Pa。解:(1)女运动员的重力:G1=m1g=50kg×10N/kg=500N,女运动员保持平衡,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女运动员的重力:F支=G1=500N;(2)男运动员的重力:G2=m2g=75kg×10N/kg=750N,如果他们按如图所示的姿势保持了2s,则男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之和,F=G1+G2=500N+750N=1250N;(3)对冰面的压强:p=FS=故答案为:500;1250;6.25×105。14.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饮料瓶子,内部剩有饮料。瓶旋紧后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正放时液体对瓶底的压强大(选填“大”或“小”),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瓶子对桌面的压强增大(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解:①饮料不满,瓶口塞紧倒过来时,由于瓶口横截面积小,液体的深度会变大,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对瓶塞的压强大于正放时液体对瓶底的压强;②瓶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瓶子倒置后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FN不变。③由图可知,瓶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S减小,由p=F故答案为:大;不变;增大;15.如图所示是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图,其设计利用了帕斯卡原理,活塞A的面积为SA=1100m2,活塞B的面积SB=15m解:液压机是根据小活塞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传递到大活塞上而工作的;即根据帕斯卡原理工作的。如图所示,因为p=FS,p1=p所以F1所以在大活塞上能产生的力:F2=F故答案为:帕斯卡;200。16.如图所示,有一横截面积为0.4m2的薄圆柱形盛水容器,侧面有一横截面积为10mm2的小孔A;容器底部的密闭活塞可在小孔A下方沿容器内壁上下移动。开始水深h=2m,水流出小孔的速度为1m/s,水恰巧能落入小管B中,为使水始终能落入B管中,须通过自动装置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则5000s内流入小孔的水的质量为50kg,容器中的水对活塞压强减少了约1250Pa(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解:流出的水的体积V=S孔vt=10×10﹣6m2×1m/s×5000s=0.05m3,由ρ=mV得:m=ρV=1.0×103kg/m3×0.05m水深度的变化量△h=V减少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0.125m=1250Pa。故答案为:50;1250。17.大气压与生活密切相关,驻守青藏高原的战士要用高压锅才能将饭煮熟。同学们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来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他们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脚拿到山顶,发现管内的液柱高度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脚拿到山顶,由于高度增加,外界大气压减小,又因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且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会进一步向外压水柱,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会升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小。故答案为:变大;减小。18.某同学用自制的一个机翼模型,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他把机翼模型固定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端各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当他接通电风扇对机翼模型吹风时,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B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根据该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实验时,机翼模型的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大于/小于/等于)机翼模型的下表面的空气流速;(2)这个实验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3)如图乙是某科研部门设计的实验太阳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这种形状的汽车具有的优点是:在行驶时会受到升力的作用,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从而可减小汽车受到的地面摩擦力(或减小空气阻力)。(说出一点即可)解:(1)由甲图可知,飞机机翼形状上方凸起、下方较平。所以,电风扇吹来的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时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2)由题,电风扇对机翼模型吹风时,A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B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3)实验太阳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这种形状的汽车具有的优点:在行驶时会受到升力的作用,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从而可减小汽车受到的地面摩擦力。而且这种形状还能减小空气阻力。故答案为:(1)大于;(2)压强越小;(3)在行驶时会受到升力的作用,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从而可减小汽车受到的地面摩擦力(或减小空气阻力)。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9.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1)该同学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ABD。(选填字母)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汽车限重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把左侧瓶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相比较。解:(1)该同学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2)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这样可以控制压力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符合题意;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C.汽车限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对路面的压强,不合题意;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符合题意。故选ABD。(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只改变压力的大小,故他的操作步骤是:把左侧瓶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相比较。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压力;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ABD;(3)把左侧瓶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相比较。20.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B(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若在步骤(4)时,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500Pa.(ρ盐水=1.2×103kg/m3,ρ水=1.0×103kg/m3,g=10N/Kg)解:(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2)调节压强计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金属盒的朝向不同,而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了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液体密度变大,液体压强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大。(5)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p=ρ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故答案为:(1)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