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手册_第1页
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手册_第2页
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手册_第3页
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手册_第4页
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手册TOC\o"1-2"\h\u19105第一章农业科技研发概述 2304441.1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性 3140041.2农业科技研发的发展趋势 34111第二章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4178792.1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4315242.2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 4170892.3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413070第三章农业生物技术 5214153.1基因工程 521863.1.1基因克隆 592913.1.2基因编辑 5262363.1.3基因转化 5208623.2细胞工程 6260893.2.1植物组织培养 6106903.2.2细胞繁殖 657813.2.3细胞融合 6132973.3酿酒技术 6188323.3.1酿酒原料 6133233.3.2酿酒微生物 6218233.3.3酿酒工艺 626532第四章农业信息技术 6180864.1农业大数据分析 7160014.2农业物联网技术 7209854.3农业智能决策系统 814698第五章土壤与植物营养 894065.1土壤质量评价 8102985.2植物营养诊断 835985.3土壤改良与植物营养调控 92477第六章农业生态与环境 9219316.1农业生态系统评价 988436.1.1评价指标体系 984626.1.2评价方法 10202416.2农业环境保护 10321506.2.1农业环境污染防治 10268306.2.2生态农业建设 1085746.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113486.3.1农业废弃物种类及特点 11167186.3.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19570第七章农业灾害防控 1114877.1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 1175457.1.1监测体系建设 11201907.1.2监测技术手段 11102287.1.3预警系统构建 1144937.2农业灾害防治技术 12377.2.1生物防治技术 12216057.2.2化学防治技术 12207337.2.3物理防治技术 1289217.3农业灾害风险管理 12315617.3.1风险评估 12228187.3.2风险防范 12221567.3.3风险转移 12297217.3.4风险应对 122561第八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3114718.1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 13179908.1.1设计原则 1397108.1.2设计方法 13117088.1.3制造技术 13248808.2农业机械化作业 14267958.2.1耕作机械化 1495758.2.2播种机械化 1429748.2.3收获机械化 144918.2.4产后处理机械化 14270358.3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14170128.3.1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 14310108.3.2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 14324108.3.3农业生产管理系统 14271608.3.4农业 142717第九章农产品加工与保鲜技术 15153649.1农产品加工技术 15315199.1.1概述 15243979.1.2主要农产品加工技术 15153479.2农产品保鲜技术 153509.2.1概述 15312879.2.2主要农产品保鲜技术 15252959.3农产品包装与储运 15256719.3.1农产品包装 15204979.3.2农产品储运 165715第十章农业科技管理与政策 162256410.1农业科技项目管理 1615510.2农业科技政策制定 163133410.3农业科技产业发展与推广 17第一章农业科技研发概述1.1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性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下是农业科技研发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研发通过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研发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供应稳定。(3)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科技研发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从而促进农民增收。(4)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科技研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5)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研发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1.2农业科技研发的发展趋势(1)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生物技术作为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方向,将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基因编辑、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培育更多具有抗病、抗逆、高产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2)数字农业的兴起: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农业成为农业科技研发的新趋势。数字农业将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3)绿色农业的推广:绿色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科技研发将致力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农业科技研发将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从种子、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5)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科技研发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第二章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2.1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研发的基础,其调查与收集工作是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首要环节。需对国内外相关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各类资源的分布、数量、种类及特点。调查方法包括文献查阅、实地考察、咨询专家等。在收集种质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收集范围应涵盖各类作物、品种、野生种及近缘植物。(2)代表性原则:选择的种质资源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该地区、该作物的主要特点。(3)多样性原则:收集的种质资源应具有遗传多样性,以便后续研究。(4)安全性原则:在收集过程中,要保证种质资源的生物安全,防止病虫害传播。2.2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种质资源评价是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筛选,以发掘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资源。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学特性:观察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等。(2)遗传特性:分析植物的抗病性、抗逆性、品质等遗传特性。(3)生殖特性:研究植物的生殖方式、繁殖能力等。(4)生态适应性:评估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5)经济价值:分析植物的经济性状,如产量、品质、市场需求等。种质资源保存是保证种质资源长期利用的关键。保存方法包括:(1)原地保存:在原生态环境下,保护植物的自然生长。(2)迁地保存:将植物转移到适宜的保存地,进行人工栽培。(3)离体保存:采用组织培养、冷冻保存等技术,保存植物的生殖细胞或组织。2.3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种质资源创新是指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改良,创造新的遗传组合,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抗逆性、品质等性状。创新方法包括:(1)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诱导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筛选优良变异个体。(2)基因工程: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实现基因重组。(3)细胞工程:采用组织培养、细胞融合等技术,培育新的植物品种。种质资源利用是指将经过评价和创新的种质资源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主要途径有:(1)品种改良:利用优良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创造新的品种。(3)分子育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精确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型,提高育种效率。(4)生物技术育种: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实现植物育种的新突破。第三章农业生物技术3.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通过人工手段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操作和改造的技术。在农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抗病虫害研究、动植物品种改良等方面。3.1.1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将目标基因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复制和扩增。基因克隆技术为农业生物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有助于研究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3.1.2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的修改。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3.1.3基因转化基因转化是将外源基因引入生物体内,使其表达特定性状的过程。基因转化技术包括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脂质体法等,为农业生物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转化手段。3.2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对生物细胞进行操作和改造,实现细胞功能的优化和利用。在农业领域,细胞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细胞繁殖、细胞融合等方面。3.2.1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繁殖和生长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快速繁殖、脱毒、遗传改良等手段。3.2.2细胞繁殖细胞繁殖是指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实现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繁殖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快速繁殖植物、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等。3.2.3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合并为一个细胞的过程。细胞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可用于生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植物新品系。3.3酿酒技术酿酒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将农产品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在农业领域,酿酒技术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美味的酒精饮品,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3.3.1酿酒原料酿酒原料主要包括谷物、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根据酿酒原料的不同,酿酒技术可分为谷物酿酒、果酒酿造、蔬菜酒酿造等。3.3.2酿酒微生物酿酒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细菌、霉菌等。其中,酵母菌是最重要的酿酒微生物,它能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3.3.3酿酒工艺酿酒工艺包括原料处理、糖化、发酵、蒸馏、陈酿等环节。不同类型的酒品,其酿酒工艺也有所不同。通过优化酿酒工艺,可以提高酒品的品质和产量。第四章农业信息技术4.1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大数据分析作为农业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其主要任务是从海量的农业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农业生产、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农业大数据的来源多样,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作物生长数据、市场数据等。这些数据经过整合、清洗和分析,可以辅助农业从业者进行精准农业、智能决策等。农业大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这些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生长监测:通过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气象、土壤、水分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作物生长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2)病虫害预测:通过对历史病虫害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气象、土壤等条件,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3)农业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对农业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2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新型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物联网系统主要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1)感知层: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如气象传感器、土壤传感器、作物生长传感器等,实时收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数据。(2)传输层:将感知层收集的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方式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3)应用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提供决策支持。农业物联网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广泛应用:(1)智能灌溉: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信息,实现自动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智能施肥:根据土壤养分、作物生长需求等信息,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智能养殖:通过监测动物生长环境、健康状况等信息,实现自动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益。4.3农业智能决策系统农业智能决策系统是基于农业大数据分析和农业物联网技术,为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的系统。农业智能决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整合: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数据,并进行整合。(2)数据分析与处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3)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为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包括作物种植建议、病虫害防治措施、农业生产计划等。农业智能决策系统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智能决策系统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五章土壤与植物营养5.1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与产量。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适宜性和生产力水平。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和水分状况等,这些因素影响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根系生长。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养分含量等,这些指标反映土壤的肥力和供肥能力。土壤的生物性质,如微生物活性、土壤酶活性等,也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参数。常用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有土壤质量指数法、土壤质量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等。这些方法通过对比土壤指标与标准值的差异,对土壤质量进行分级,为土壤改良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5.2植物营养诊断植物营养诊断是通过分析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和分布情况,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和需求,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植物营养诊断包括形态诊断、生理诊断和化学诊断。形态诊断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叶片颜色和形态等外部特征,初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生理诊断是通过测定植物的生理指标,如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反映植物的营养水平。化学诊断是通过分析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如氮、磷、钾等,精确判断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有土壤分析法、植物组织分析法、植株生长指标法和遥感技术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5.3土壤改良与植物营养调控土壤改良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有深翻改土、施用有机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植物营养调控是指通过调整施肥方式和施肥量,满足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氮、磷、钾等养分的平衡供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优化等。土壤改良与植物营养调控还需结合地区特点和作物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例如,在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或草木灰等碱性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在北方盐碱地地区,可以通过引淡排盐、施用有机肥料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土壤改良与植物营养调控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农业生态与环境6.1农业生态系统评价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健康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评价农业生态系统有助于我们了解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6.1.1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涉及多个方面的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等。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等;(2)土壤质量指标:包括土壤肥力、土壤污染、土壤侵蚀等;(3)水资源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质、水资源利用效率等;(4)生态环境状况指标:包括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模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6.1.2评价方法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定性评价方法有专家评分法、特尔菲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6.2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旨在减轻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2.1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农业环境污染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3)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4)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6.2.2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包括:(1)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3)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6.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对于减轻农业生态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3.1农业废弃物种类及特点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具有以下特点:(1)数量巨大:农业废弃物产生量较大,且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2)分布广泛:农业废弃物遍布全国各地,涉及多种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节;(3)资源价值高:农业废弃物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6.3.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2)畜禽粪便处理:采用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等方法,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3)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提取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中的有效成分,开发新型饲料、肥料等产品;(4)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气等。第七章农业灾害防控7.1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7.1.1监测体系建设农业灾害监测是农业灾害防控工作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农业灾害监测体系。该体系应包括气象、地质、生物等多源信息监测,以实现对各类农业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7.1.2监测技术手段农业灾害监测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面观测、无人机监测等。遥感技术可对农业灾害进行大范围、快速监测,地面观测则可对灾害进行精细化监测,无人机监测则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7.1.3预警系统构建农业灾害预警系统应结合监测数据、历史灾害数据以及气象、地理等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预警系统应具备实时更新、动态调整功能,以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7.2农业灾害防治技术7.2.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手段,对农业灾害进行有效控制。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是农业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7.2.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通过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农业灾害进行控制。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应遵循安全、环保、高效的原则,合理选用农药种类和剂量,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7.2.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防治、物理隔离、光热处理等手段,通过改变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灾害发生的风险。7.3农业灾害风险管理7.3.1风险评估农业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农业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包括灾害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风险评估结果可为农业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7.3.2风险防范农业灾害风险防范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制定、技术措施实施、资金投入保障等。政策法规应明确农业灾害防控的责任主体,规范农业灾害防控行为;技术措施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灾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资金投入应保障农业灾害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7.3.3风险转移农业灾害风险转移是通过保险、金融等手段,将农业灾害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农业保险是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7.3.4风险应对农业灾害风险应对主要包括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等。应急响应应建立快速、高效的农业灾害应急体系,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灾后恢复重建应结合农业灾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第八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8.1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是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基础环节。在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充分考虑机械的结构、功能、安全性等因素,保证农业机械能够适应各种农业生产环境。在制造阶段,我们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农业机械的制造质量和效率。8.1.1设计原则(1)适应性原则:农业机械设计应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满足不同作物、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的需求。(2)可靠性原则:保证农业机械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过程中,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3)安全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4)节能环保原则:在设计农业机械时,应注重节能和环保,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8.1.2设计方法(1)模块化设计:将农业机械分解为若干模块,分别进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3)虚拟样机技术: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对农业机械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8.1.3制造技术(1)精密制造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的制造精度,保证其功能和可靠性。(2)高效制造技术:采用高效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制造效率。(3)智能化制造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制造的智能化。8.2农业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各种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农业机械化作业:8.2.1耕作机械化耕作机械化包括耕地、翻地、耙地等作业,可提高土壤的通气和保水性,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8.2.2播种机械化播种机械化包括播种、施肥、覆土等作业,可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保证作物生长的均匀性。8.2.3收获机械化收获机械化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等作业,可减少人力投入,提高收获效率。8.2.4产后处理机械化产后处理机械化包括晾晒、储存、加工等作业,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8.3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8.3.1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频率,实现节水灌溉。8.3.2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监测温湿度、光照、CO2浓度等信息,自动调节温室环境,提高作物生长效果。8.3.3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业生产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农业生产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8.3.4农业农业是一种集感知、决策、执行于一体的自动化设备,可应用于播种、施肥、收获等农业生产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九章农产品加工与保鲜技术9.1农产品加工技术9.1.1概述农产品加工技术是指通过对农产品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处理,以提高其附加值、改善品质、延长保质期和拓宽市场渠道的一系列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9.1.2主要农产品加工技术(1)物理加工技术:包括农产品清洗、分级、切割、破碎、干燥、冷却、加热等,以及农产品物理性质的改变,如压榨、发酵等。(2)化学加工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如腌制、熏制、熟化等。(3)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如发酵、生物转化等。9.2农产品保鲜技术9.2.1概述农产品保鲜技术是指在农产品收获后,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减缓农产品品质下降速度,延长其货架寿命的过程。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农产品损失,保障农产品品质,满足市场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9.2.2主要农产品保鲜技术(1)低温保鲜技术:通过降低温度,减缓农产品的新陈代谢速度,延长其保鲜期,如冷藏、冷冻等。(2)气调保鲜技术:调整农产品周围的气体组成,降低氧气浓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减缓农产品的新陈代谢速度,如气调库、气调包装等。(3)生物保鲜技术: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农产品进行保鲜,如生物保鲜剂、生物包装材料等。9.3农产品包装与储运9.3.1农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