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优势病诊疗方案_第1页
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优势病诊疗方案_第2页
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优势病诊疗方案_第3页
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优势病诊疗方案_第4页
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优势病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优势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制定。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吞咽困难,目偏不瞬,视物成双,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发病2周以内。2.西医诊断: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制定。(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二)证候诊断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1)肝阳上亢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4)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5)气虚血瘀证:面色晓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6)浊瘀毒损证:偏身无力,肢体麻木,言语謇涩,头目昏蒙不适,体胖有痰,困重乏力,耳鸣耳聋,口中黏腻,或口苦咽干,纳谷不香,烦渴不寐,大便黏腻、臭秽不爽或秘结不通,小便浅黄或赤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细滑。二、治疗方案(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1.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推荐方药:羚角钩藤汤合温胆汤加减。主要成分: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加减:痰多者,加竹沥、胆南星;热甚者,加黄芩、山栀中成药: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等,选用具有活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清开灵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2)痰蒙清窍证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主要成分: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加减:寒象明显,加桂枝温阳化饮;兼有风象者,加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中成药: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等;选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或选用具有温阳活血作用的红花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3)元气败脱证治法:益气回阳固脱。推荐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主要成分: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h等。加减:汗出多者加龙骨、牡蛎、山萸肉;有瘀象者,加丹参、鸡血藤。其它药物:选用生脉注射液等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或选用具有温阳活血作用的红花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2.中经络(1)肝阳上亢证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主要成分: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等。加减:伴头晕头痛加菊花、桑叶;便干便秘加生大黄。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等。选用具有活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苦碟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2)风痰阻络证治法:息风化痰通络。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主要成分:半夏、天麻、茯苓、橘红、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加减:瘀血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红花、赤芍;舌苔黄腻、烦躁不安等有热象者,加黄芩、山栀。中成药:华佗再造丸等。选用具有温阳活血作用的红花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3)痰热腑实证治法:化痰通腑。推荐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主要成分: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胆南星、瓜蒌等加减:热象明显者加山栀、黄芩;年老体弱津亏者,加生地、麦冬、玄参。中成药:牛黄清心丸等。选用具有活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苦碟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4)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息风。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主要成分: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代赭石先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川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川芎等。加减:心烦失眠者,加黄芩、山栀以清心除烦;挟有痰热者,加天竺黄、竹沥、川贝母。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选用具有活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苦碟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5)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成分:生黄芪、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等。加减:气虚明显者,加党参、太子参;言语不利,加远志、石菖蒲、郁金。中成药:芪参还五胶囊(院内制剂)等。选用具有温阳活血作用的红花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6)浊瘀毒损证推荐方药:化痰通络汤加减。主要成分:菖蒲、半夏、薏苡仁、郁金、远志、藿香、天竺黄、栀子、大黄、川芎、地龙、赤芍、当归、茯苓、泽泻、白术、天麻、防风等。加减:挟有痰热者,加天竺黄、竹沥、川贝母;瘀血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红花、赤芍;中成药:水蛭胶囊(院内制剂)等。3.常见变证的治疗中风急性期重症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呕血等变证,需及时救治。(1)呃逆:如呃声短促不连续,神昏烦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人参粳米汤加减(西洋参,粳米)以益气养阴,和胃降逆。如呃声洪亮有力,口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便秘尿赤,腹胀,舌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滑数或弦滑而大者选用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厚朴、枳实、沉香粉冲服以通腑泄热,和胃降逆。如烦热症状减轻,但仍呃声频频,可予平逆止呃汤(经验方)治疗。炒刀豆、青皮、枳壳、旋覆花包、制半夏、枇杷叶、莱菔子、鲜姜以和胃理气降逆,兼有气虚者,可加生晒参。(2)呕血:出现呕血,神识迷蒙,面红目赤,烦躁不安,便干尿赤,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无苔,脉弦数者,可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先煎、生地、赤芍、丹皮以凉血止血,或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亦可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生大黄粉等鼻饲。如出现高热不退,可给予紫雪散以清热凉血。(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1.应用时机:针灸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一般生命体征48小时没有明显变化即可开始针灸治疗。2.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腹针、梅花针、耳穴敷贴、灸法和拔罐等。3.针灸方法(1)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适应症:假性延髓麻痹。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取0.40mm×50mm毫针,取项部双侧风池、翳明、供血,刺入约1—1.5寸,针尖稍向内下方,施以每分钟100转捻转手法各约15秒,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后出针。再取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用60mm长针向舌根方向刺入约1—1.5寸,吞咽、治呛、发音分别直刺刺入0.3寸,上述各穴均需快速捻转行针15秒后出针,不留针。注意事项: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针刺。年纪较大,身体虚弱的患者,进行针刺的手法不宜过强。(2)康复分期针灸方案(1)弛缓期针灸:选择头穴运动区、内关、极泉、手三里、曲池、髀关、足三里、三阴交增加肌张力,保护运动功能。(2)痉挛期针灸:上肢禁用屈肌针法,下肢禁用伸肌针法,防治痉挛加重,重点选择拮抗肌针刺。取穴:肩隅、天井、外关、外劳宫、殷门、委中、承山、解溪。(3)部分分离运动及分离运动期针灸:重点选取肝、肾经脉,除肩隅、曲池、内关、天井、外关、外劳宫、殷门、委中、承山、解溪、足三里、悬钟外、家用太冲、肝俞、肾盂、百汇、大椎。(4)平衡及步态训练期针灸:重点选取肝、肾经脉,除肩隅、曲池、内关、天井、外关、外劳宫、殷门、委中、承山、解溪、足三里、悬钟外,加用太冲、肝俞、肾俞、百会、大椎。针灸采用2—3寸毫针,留针30分钟。每5天,休息2天。4.推拿治疗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按摩手法常用揉法、捏法,亦可配合其他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5.熏洗疗法中风病(脑梗死)常见肩一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手、足部的肿胀,按之无凹陷,似肿非肿,实胀而非肿。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采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予活血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2次或隔日1次。(四)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香疗法、蜡疗法、水疗法等。可选用以下设备: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评价: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2)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评价: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1)通过Glasgow昏迷量表(GCS);(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如神志、肢体偏瘫、面瘫、失语等;(3)通过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活动能力等;(4)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病残程度(二)评价方法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2)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可在患者不同入院时间,选用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1)入院当天:可选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GCS量表、NIHSS量表等进行评价。(2)入院15—20天:可选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NIHSS量表、Barthel指数等评价。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