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试题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人教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头,铁制农具在中国突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进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除井田,民得买卖”B.“秋七月,初税田”C.“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D.“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题干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力的进步,而D项反映的是工商业性质,故D项不正确。答案:D2.《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这里的“吾”的身份是 ()A.官营手工业者 B.民营手工业者C.家庭手工业者 D.雇佣手工业者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生计,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答案为B。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销售,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家庭内部消费和交纳赋税,雇佣手工业者不考虑产品的销售,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B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代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当时便有“士而成功者十之一,贾而成功者十之九”的说法。这说明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很多读书人以儒学精神成功从事商业活动C.读书人通过商业经营活动跻身仕途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解析:“士魂商才”体现了商业经营蕴含士人精神的特点,“贾而成功者十之九”说明士人在商业经营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符合上述特点的是B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展,但仍以农耕经济为主,政府照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C项材料无体现;D项说法错误。答案:B4.《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见下表:年份农业两税茶、盐、酒、商等总赋税收入太宗至道末年(公元997年)2321万贯1238万贯约3559万贯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021年)2762万贯2936万贯约5698万贯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72年左右)2162万贯4911万贯约7073万贯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A.人民赋税负担较重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C.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D.农业生产破坏严峻解析:分析表格数据,茶、盐、酒、商等收入激增,可知商业在国家收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答案:C5.(2022海淀测试)新航路开拓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自然 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缘由解释正确的是 ()①中国政府乐观鼓舞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白银流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明朝中后期,当时中国政府并未鼓舞对外贸易,排解①;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故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故②正确;中国主要经济模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民间消费较少,故③正确;④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故选C。答案:C6.(2022广东联考)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由于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供应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供应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这里所指的历史大事是 ()A.开拓新航路 B.启蒙运动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解析: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和资本主义经济快速进展,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供应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并影响到20世纪的亚、非、拉等地区,实现工业化成为当时不发达世界的主要目标。答案:D7.(2022临沂期中)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始终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A.中国无需进展日用工业品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D.中国应爱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材料表明棉布、棉纱等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为绝大多数,这表明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附庸,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答案:C8.《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男工另有种花园、筑大路、做小工、推小车。女工另有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 ()A.社会生产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丢失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变化。材料中“丁男妇女或赴厂做工、或做各种小工,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表明A项符合题意;近代中国自然经济渐渐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错;“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是指中国独立主权的日渐丢失,C项与题意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9.(2022临沂模拟)“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间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上海已经开放为通商口岸B.中国生丝商品化程度提高C.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破产D.纺丝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解析: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进展,经济地位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使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仍旧是手工劳动,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10.“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把握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据你的理解,下列哪项最符合“它”的特点()A.民族资本主义 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 D.买办阶层解析:从洋务运动实行的目的来看,其本质是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尽管洋务运动在经济、训练、国防等方面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并不能转变其本质。答案:B11.(2022如东调研)“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A.地主阶级洋务派乐观创办民用工业B.清政府大力进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进展机器工业D.中国消灭了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据“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见创办民用工业,A项正确。答案:A12.(202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结合《1894年在华外资工业数据统计表》和所学学问,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厂商类别数量资本(中国元)造船厂和修船厂124,943,000茶叶加工74,000,000机器缫丝73,972,222进出口加工业(茶叶加工和机器缫丝业除外)191,493,000其他轻工业制造业393,793,000电力厂和自来水厂41,523,000A.外商企业的消灭始于鸦片战斗B.在华外资工业都是轻工业C.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是合法的D.当时中国是外企一统天下解析:观看表格,B项不符合表格中“造船厂和修船厂”一栏;外商在华开设工厂合法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作出的规定,C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中国还是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故选A。答案:A13.(2022浙江名校联考)(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解析:由材料中“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可知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故A、D两项符合材料信息。“商定而后答价”“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可看出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B项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外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抑制,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4.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行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转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材料评价了清朝末年嘉奖实业的状况,说明清末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转变,更加重视工商业的进展。答案:B15.(2022武汉模拟)据记载:从1900年至1911年,广州市先后消灭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消灭以上现象的主要缘由是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解析:留意题干中时间是1900~1911年,为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因此“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政治革命”都不符合题意,排解B、D两项;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排解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在其鼓舞下,更多人投资实业,故选A项。答案:A16.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对民族工业进展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因忙于战事,无暇东顾,临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削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供应了有利的外部条件,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一战期间美日趁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C、D两项属于内部因素。答案:B17.(2022延边二模)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进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进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进展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C.规范了社会经济进展的秩序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进展实业的措施,这些措施肯定程度上规范了经济秩序,促进了民族工业进展,C项正确。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落后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等特点打算民族工业生产布局、生产结构不行能平衡或合理,更不行能获得长期稳定进展。排解A、B、D三项。答案:C18.(2022东北三省一模)《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进展举步维艰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月得到较快进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进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从1933年到1936年,消费资料(即轻工业)工业产值由70%递增到77%;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重工业)由30%递减到23%,说明我国近代工业生产中轻重比例结构不均衡,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19.(2022金华十校联考)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1936年1937年1938年棉纺织业10081.769.8面粉业10077.572.5机器业10099.656.0各业平均10085.574.9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③民族工业进展比例失调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在抗战时期进展的状况。从1936年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①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②错误;民族工业进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③错误;1936年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④正确。故选B。答案:B20.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训练、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公平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以下对该条约性质的推断,最恰当的是()A.是不公平条约,由于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B.是公平条约,由于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公平的权利义务关系C.是不公平条约,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D.是公平条约,由于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趋势解析:从表面上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规定是相互公平的;但是,当时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实际上是为美国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打开了便利之门。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2021年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生疏。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间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定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2)认真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分)(3)阅读材料三,依据“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分)解析:本题考查同学解读材料信息的力量。第(1)问可依据所学学问回答出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农业经济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而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入手分析二者的关系;对于“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需要精确 、合理地解读材料一内容回答。第(2)问要理解材料二并最大限度地猎取有效信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如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头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等阐述长江三角洲村镇经济的重大变动。第(3)问要从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进展,市镇经济富强,资本主义萌芽。(6分)(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6分)(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消灭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8分)22.(2022汕尾一模)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它对社会进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始终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斗、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临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月起,物价始终快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材料二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年月法币发行量(亿元)发行指数上海发行指数重庆发行指数1937年6月14.11111945年12月1031973288514051946年12月372612642571326881947年12月3318852353783796401071948年8月66369464707054927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然之债协议书
- 苏州就业协议书
- 退股补充协议书
- 调解道路协议书
- 合伙开餐厅合同协议书
- 移交存款协议书
- 劳务派遣人互助协议书
- 穿越管线协议书
- 湖北省分行合作协议书
- 医护工作者合同协议书
- 外科学(2)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 火电厂典型危险点分析预控措施
- YS/T 525-2009三硫化二锑
- GB/T 18915.1-2013镀膜玻璃第1部分: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 GB 28375-2012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 杆塔基础分坑
- DB33T 2226-2019 空气负(氧)离子观测与评价技术规范-纯图
- 高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 DB32-T 4338-2022 高速公路桥梁支座安装施工技术规范
- 直螺纹套筒进场检查记录
- Q∕GDW 12177-2021 供电服务记录仪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