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摩擦力对点检测学问点一对摩擦力的理解1.关于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不肯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行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垂直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肯定为零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弹力存在,就肯定有摩擦力存在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肯定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静摩擦力的方向肯定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接触面处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肯定也越大学问点二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对比3.如图L331所示,一滑块静止在水平粗糙的木板上,现将木板的一端缓慢抬高,直至木板与水平面成90°角,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L331A.滑块先受静摩擦力,然后受滑动摩擦力B.滑块先不受摩擦力,然后受滑动摩擦力C.滑块始终受静摩擦力D.滑块始终受滑动摩擦力4.(多选)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杆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的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f1和Ff2,那么()A.Ff1方向竖直向下,Ff2方向竖直向上,且Ff1=Ff2B.Ff1方向竖直向上,Ff2方向竖直向上,且Ff1=Ff2C.Ff1为静摩擦力,Ff2为滑动摩擦力D.Ff1为静摩擦力,Ff2为静摩擦力学问点三静摩擦力的推断5.如图L332所示,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对木块施加力F1、F2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图L332A.8N,方向向左B.2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左D.零6.(多选)如图L333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与斜面体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L333A.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沿斜面对上B.斜面体对物体没有摩擦力C.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向右D.水平面与斜面体间没有摩擦力学问点四摩擦力大小的分析与计算7.如图L334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向左的力F=20N作用下,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对右滑行.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图L334A.0B.40N,水平向左C.20N,水平向右D.20N,水平向左8.如图L335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根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1,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图L335A.l+eq\f(μm1g,k)B.l+eq\f(μ(m1+m2)g,k)C.l+eq\f(μm2g,k)D.l+eq\f(μm1m2g,k(m1+m2))综合拓展9.如图L336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8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3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削减到0.2kg,则将会消灭的状况是(g取10m/s图L336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B.A仍静止不动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A所受的摩擦力变大10.如图L337甲、乙所示,物体P、Q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力F方向匀速运动,乙图中斜面体固定不动,关于物体P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L337A.甲、乙两图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同B.甲、乙两图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反C.甲、乙两图中物体P均不受摩擦力D.甲图中物体P不受摩擦力,乙图中物体P受摩擦力,方向和F方向相同11.如图L338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玩耍,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同学一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图L338A.凳子向甲方移动B.凳子向乙方移动C.凳子在原处不会被移动D.凳子向体重大的一方移动12.(多选)如图L339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定滑轮悬挂一个重为10N的物体B,且已知物体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N.要使A静止,需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1,则力F1的取值可以为()图L339A.6NB.8NC.10ND.16N13.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L3310所示.力F作用后(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图L3310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14.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计算该物体在下列几种状况下受到的摩擦力.(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物体开头时静止,用F1=10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2)物体开头时静止,用F2=30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3)物体开头以v=15m/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用F=15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3摩擦力1.A[解析]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之间无关系,可以相同,可以相反,也可以有任意夹角,但肯定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选项A正确,B、C错误;静止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比如用力推桌子而桌子没动,说明有静摩擦力平衡了推力,选项D错误.2.C[解析]产生摩擦力的条件除必需有弹力存在外,还需要接触面粗糙、物体之间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选项A错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肯定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没有直接关系,选项D错误.只有选项C正确.3.A4.BC[解析]运动员向上攀上竖直杆过程中受静摩擦力作用,滑下过程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选项C正确,D错误;运动员向上、向下都是匀速运动,且只受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知,运动员所受的摩擦力总是向上,大小等于其重力,选项A错误,B正确.5.B[解析]未撤去F1前,木块受五个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F1、F2和静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木块静止,说明木块所受静摩擦力F静=F1-F2=8N,方向向左,同时也说明白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8N.当撤去F1后,在F2作用下,木块仍保持静止,地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F′静=F2=2N,选项B正确.6.AD7.D[解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相对于水平面对右运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向左;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μFN=μmg=20N,选项D正确.8.C[解析]对木块2受力分析,有kx=μm2g,弹簧伸长量x=eq\f(μm2g,k),木块之间的距离为l+x=l+eq\f(μm2g,k),选项C正确.9.B[解析]初始状态对A受力分析知,A受到的静摩擦力Ff1=m1g-F=5N,方向向左,说明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小于5N;设A相对桌面不动,则弹簧测力计示数F=3N不变,A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Ff2=F-m2g=1N<5N,假设成立,只有选项10.D[解析]甲图中,P、Q一起以相同速度运动,P相对Q无滑动趋势,P、Q之间不存在摩擦力;乙图中,设P、Q之间不存在摩擦力,则P将减速运动,与题意不符,假设错误,所以P受Q对其平行斜面对上的静摩擦力作用.只有选项D正确.11.B[解析]由于乙方处的正压力大,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甲方处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凳子向乙方移动.12.ABC[解析]静摩擦力是变力,具有被动性.物体B静止时,绳上的拉力F2=GB=10N.当F1=6N时,设物体A静止,则静摩擦力为Ff=F2-F1=4N,假设成立,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且方向向左,故选项A正确;当F1=8N时,若物体A静止,则静摩擦力为Ff=F2-F1=2N<4N,物体A仍能静止,且Ff的方向向左,故选项B正确;当F1=10N时,设物体A静止,则静摩擦力为Ff=F2-F1=0,故选项C正确;当F1=16N时,设物体A静止,则静摩擦力为Ff=F1-F2=6N>4N,方向向右,物体A将滑动,故选项D错误.13.C[解析]未加F时,木块A在水平地面上受弹簧的弹力F1和静摩擦力FA作用,且F1=FA=kx=8N,木块B在水平地面上受弹簧弹力F2和静摩擦力FB作用,且F2=FB=kx=8N,在木块B上施加F后,由于F2+F<μGB,故木块B仍静止,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F′B=F2+F=9N,木块A的受力状况不变.14.(1)10N水平向左(2)20N水平向左(3)20N水平向右[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抽纱刺绣风格演变考核试卷
- 外贸英语函电中的payment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探索地球奥秘
-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大学《微生物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游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南宁市良庆区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实务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振动监测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合肥高新美城物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词汇构建法:课件中的词根词缀解析》
- 华为系统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Unit 7 第1课时 Welcome to the unit【基础深耕】七年级英语下册高效课堂(译林版2024)
- 2025年第33批 欧盟REACH 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247项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K30自动生成及计算试验记录
- 2024-2025春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化学初中八年级全一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控制《第二节促进燃烧与防止爆炸》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