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技术实践指南TOC\o"1-2"\h\u5862第一章现代农业技术概述 3234601.1现代农业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3180871.1.1定义 355871.1.2特点 39911.2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3170191.2.1生物技术 4230651.2.2信息技术 440611.2.3农业机械化 4214811.2.4农业设施化 415791.2.5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410468第二章种植业技术实践 4138682.1育种技术 420972.2栽培技术 4220092.3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 5196582.4病虫害防治技术 51225第三章养殖业技术实践 542653.1畜牧养殖技术 5301733.2水产养殖技术 5323723.3养殖环境控制技术 610363.4疾病防控与疫苗接种 632094第四章农业机械化技术实践 6313664.1农业机械选型与使用 6290284.2农业机械化生产流程 712134.3农业机械化维护与管理 7230474.4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81693第五章农业信息化技术实践 8113085.1农业物联网技术 8264895.1.1传感器技术 8265855.1.2网络通信技术 8279825.1.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8125095.2农业大数据技术 9295275.2.1数据采集 9106595.2.2数据存储 9240695.2.3数据处理 924995.2.4数据分析 9327165.2.5可视化 9302305.3农业电子商务 9321175.3.1交易平台 936635.3.2信息服务 9301565.3.3物流配送 1011245.4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1040635.4.1智能温室 10297815.4.2精准农业 10276985.4.3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109998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实践 1062896.1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3766.1.1农业废弃物概述 10254426.1.2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10104866.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1147816.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288986.2.1农药、化肥减量使用 11256456.2.2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111886.2.3生态农业建设 11100276.2.4水土保持与治理 11248886.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115256.3.1政策法规概述 11200396.3.2政策法规实施 1110576.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评价与监测 11242686.4.1评价指标体系 1182096.4.2评价方法与步骤 11221786.4.3监测与预警 1214658第七章农业节水技术实践 12240857.1节水灌溉技术 12108667.1.1概述 12291947.1.2喷灌技术实践 12157817.1.3滴灌技术实践 12149417.1.4微灌技术实践 1244877.2农业用水管理 1282617.2.1概述 127137.2.2农业用水总量控制 1232587.2.3农业用水效率提升 133517.2.4农业用水监测与评价 13141337.3节水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3145497.3.1概述 13284797.3.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13276627.3.3农业生产方式改进 13244927.3.4农业产业链延伸 13102767.4农业节水技术评价与推广 131157.4.1概述 13203057.4.2节水技术评价方法 13216347.4.3节水技术推广策略 13174087.4.4节水技术培训与宣传 1315106第八章农业安全生产技术实践 1361178.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13232148.2农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 14301318.3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治 14280208.4农业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 144849第九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1517089.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580909.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5221149.3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 15213769.4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战略 1617718第十章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 16321510.1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6666310.2现代农业发展案例 172362010.3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172203010.4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18第一章现代农业技术概述1.1现代农业技术的定义与特点1.1.1定义现代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手段和先进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现代农业技术涵盖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多个领域。1.1.2特点(1)高效性:现代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产条件,实现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升。(2)创新性: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3)可持续性:现代农业技术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强调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4)信息化:现代农业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5)产业融合: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1.2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1.2.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基因编辑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农药使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发展趋势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2.3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1.2.4农业设施化农业设施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发展趋势包括: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1.2.5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是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趋势包括: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壤改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第二章种植业技术实践2.1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种植业发展的基础,旨在通过选择和改良,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当前,分子育种已成为育种技术的重要方向,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在育种过程中,首先需进行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保证育种材料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随后,通过轮回选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进行遗传改良。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技术,为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2.2栽培技术栽培技术涉及作物的播种、生长管理、收获等全过程。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其通过调整作物群体的空间结构,优化光能利用效率。灌溉管理是保证作物水分需求的关键环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肥料的科学施用也是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可以保证作物获得充足的养分。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修剪、整形、疏花疏果等措施,也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2.3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土壤管理是保障作物生长环境的基础,包括土壤改良、土壤耕作、土壤保护等方面。土壤改良通过调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生产力。土壤耕作则通过合理的耕作制度,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施肥技术是补充土壤养分、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关键措施。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采用有机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2.4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的策略。物理防治通过设置障碍物、诱杀害虫等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害虫和病原菌的数量。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农药直接杀灭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施用方法,避免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第三章养殖业技术实践3.1畜牧养殖技术畜牧养殖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在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选择优良的畜禽品种,以提高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2)合理配置饲料,满足畜禽生长的营养需求。(3)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饲料转化率。(4)加强兽医卫生防疫,保证畜禽健康。(5)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降低环境污染。3.2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涉及池塘、水库、稻田等多种水域环境。以下为水产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1)选择适合养殖的优质水产品种。(2)优化池塘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等生态条件。(3)合理投喂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4)加强病害防治,降低养殖风险。(5)实施生态养殖,保护水域生态环境。3.3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环境控制:通过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为畜禽和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2)空气质量控制:保证养殖场空气质量达标,降低有害气体和微生物污染。(3)水源环境控制:保障养殖水源清洁,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4)土壤环境控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壤污染和盐碱化。3.4疾病防控与疫苗接种疾病防控与疫苗接种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为疾病防控与疫苗接种的关键措施:(1)建立健全兽医卫生防疫体系,提高防疫意识。(2)加强疫苗接种,提高畜禽和水生生物的抗病力。(3)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和检测,及时发觉和处理疫情。(4)实施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5)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提高疫病防控能力。第四章农业机械化技术实践4.1农业机械选型与使用农业机械选型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实践的首要环节。在选择农业机械时,应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地形地貌、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等因素,综合考虑机械的功能、工作效率、能耗、价格等因素。具体选型原则如下:(1)符合农业生产需求:根据农业生产任务、规模和季节性需求,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2)适应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农业机械。(3)高效低耗:选择具有较高工作效率和较低能耗的农业机械。(4)经济实用: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选择价格适中、功能稳定的农业机械。在使用农业机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作业流程:根据农业生产任务,合理规划作业流程,保证农业机械的高效利用。(2)规范操作:遵循农业机械的操作规程,保证作业质量和安全。(3)定期维护保养:对农业机械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4.2农业机械化生产流程农业机械化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播种环节: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2)施肥环节:使用施肥机进行施肥,保证肥料均匀施入土壤。(3)灌溉环节:采用喷灌、滴灌等机械化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效率。(4)植保环节:使用植保机械进行病虫害防治,降低病虫害发生率。(5)收割环节:采用收割机械进行收割,提高收割效率。(6)运输环节:使用运输机械进行农产品运输,减少农产品损耗。(7)加工环节:采用加工机械进行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4.3农业机械化维护与管理农业机械化维护与管理是保证农业机械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护制度:制定农业机械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维护项目和责任人。(2)加强农业机械维护培训: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进行维护技能培训,提高维护水平。(3)定期检查农业机械:对农业机械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及时更换零部件:对磨损、损坏的零部件及时更换,保证农业机械正常运行。(5)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作业安全。4.4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控制。(2)节能环保:研发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3)多功能化:开发多功能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4)轻量化:采用轻量化材料,降低农业机械的自重,提高作业效率。(5)精准化:利用卫星定位、遥感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机械的精准作业。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将继续向智能化、绿色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第五章农业信息化技术实践5.1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等。在实践过程中,农业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土壤状况、气象信息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5.1.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养分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5.1.2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实现农业物联网数据传输的关键。目前常用的网络通信技术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等。这些通信技术能够保证农业物联网数据的实时、稳定传输。5.1.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收集到的农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目前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有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5.2农业大数据技术农业大数据技术是指运用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对农业领域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农业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环节。5.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农业大数据技术的基础,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作物生长数据、市场行情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遥感、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5.2.2数据存储农业大数据技术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庞大,因此数据存储。常用的数据存储技术有分布式存储、云存储等。5.2.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农业大数据技术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挖掘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5.2.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农业大数据技术的关键应用,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关联分析、预测分析等。通过对数据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5.2.5可视化可视化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形、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便于用户理解和应用。5.3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信息发布、物流配送等业务。农业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3.1交易平台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连接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桥梁。通过交易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支付、评价等功能。5.3.2信息服务农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市场行情、农业技术、政策法规等信息的发布和查询。这些信息可以为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提供决策支持。5.3.3物流配送农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指将农产品从产地运输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通过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5.4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展示了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5.4.1智能温室智能温室是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温室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通过智能温室,可以提高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5.4.2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5.4.3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易渠道。通过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实践6.1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1.1农业废弃物概述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农药包装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将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6.1.2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技术:包括筛分、破碎、干燥、焚烧等,主要用于处理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2)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废弃物转化为无害或有益物质,如将畜禽粪便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3)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将废弃物分解为无害物质,如将农作物秸秆堆肥制成有机肥。6.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1)能源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2)饲料利用:将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经过处理后,作为饲料资源利用。(3)有机肥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6.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6.2.1农药、化肥减量使用通过优化施肥、用药技术,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2.2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能力。6.2.3生态农业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6.2.4水土保持与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6.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6.3.1政策法规概述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农业环境保护法》、《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条例》等。6.3.2政策法规实施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实施,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6.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评价与监测6.4.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6.4.2评价方法与步骤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评价。6.4.3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和预警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第七章农业节水技术实践7.1节水灌溉技术7.1.1概述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节水灌溉技术旨在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本节主要介绍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应用。7.1.2喷灌技术实践喷灌技术具有灌溉均匀、节约用水、减少土壤侵蚀等优点。实践过程中,应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喷灌设备、喷头类型和布置方式。7.1.3滴灌技术实践滴灌技术是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等优点。实践过程中,需根据作物种类、生长周期和需水量选择合适的滴灌系统、滴头和管道布局。7.1.4微灌技术实践微灌技术是指通过微小的喷头或滴头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精细农业。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微灌设备、喷头和管道布局。7.2农业用水管理7.2.1概述农业用水管理是对农业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优化利用和有效保护的过程。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用水管理的方法和措施。7.2.2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根据水资源状况和农业生产需求,合理确定农业用水总量,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7.2.3农业用水效率提升通过优化灌溉制度、改进灌溉技术、加强用水管理等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7.2.4农业用水监测与评价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监测体系,对农业用水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为农业用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7.3节水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7.3.1概述节水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水资源状况和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降低水资源消耗。7.3.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通过调整作物布局、发展节水型农业产业,降低农业用水总量。7.3.3农业生产方式改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7.3.4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减轻水资源压力。7.4农业节水技术评价与推广7.4.1概述农业节水技术评价与推广是对农业节水技术进行科学评估和广泛推广的过程,旨在提高农业节水水平。7.4.2节水技术评价方法采用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维度评价指标,对农业节水技术进行综合评价。7.4.3节水技术推广策略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推广策略,加大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7.4.4节水技术培训与宣传加强对农业节水技术的培训与宣传,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第八章农业安全生产技术实践8.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包括产地环境监测、生产过程监测、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产地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因素的监测,以保证农产品生长环境的清洁。生产过程监测则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对农产品进行全程跟踪。农产品质量检测则依据相关标准,对农产品进行理化、微生物、重金属等方面的检测,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8.2农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农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在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风险识别: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市场风险等,明确各类风险的具体表现。(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损失。(3)风险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农业保险、农业技术指导、市场预测等,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4)风险监测: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8.3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治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治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1)灾害预警:通过气象、农业、遥感等手段,对可能发生的农业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减少损失。(2)灾害防治:针对已发生的农业灾害,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进行防治,减轻灾害损失。(3)抗灾救灾:在农业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抗灾救灾,保证农业生产尽快恢复。8.4农业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农业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是农业安全生产的法制保障。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这些法规和标准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农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农业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第九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9.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其核心在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能力和转化效率。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创新主体: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它们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2)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这些资源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3)创新平台:包括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等,这些平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实验、示范和推广的场所。(4)创新机制:包括政策引导、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这些机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保障。9.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以下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环节:(1)成果筛选:对科技成果进行筛选,选择具有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成果进行转化。(2)技术熟化:对选定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熟化,使其达到产业化生产的要求。(3)示范推广:通过建立示范基地、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将科技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中。(4)成果评价: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进行评价,为政策制定和科技管理提供依据。9.3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农业生产效益。以下为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的主要内容:(1)科技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和技能。(2)科技咨询: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咨询服务。(3)技术指导:针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现场指导和解决方案。(4)信息化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9.4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战略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农业领域倾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产生。(2)资金支持: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3)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4)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农业科技领域的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会问题第二版》课件第十一章生态环境问题
- 2025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参考答案
- 吉安民宿管理办法
- 名校引进管理办法
- 含氯消毒管理办法
- 售后用车管理办法
- 商会印鉴管理办法
- 商品破损管理办法
- 商户合同管理办法
- 商铺买卖管理办法
- 2025年湖南省体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汽车更换发动机合同协议
- 广东省省实、二中、执信、广雅、六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体育旅游课件第二章体育旅游资源
- 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员工行为准则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 海康威视枪机摄像机检测报告
- 模具加工企业(模具厂)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插管溶栓》
- GB/T 9652.2-2019水轮机调速系统试验
- GB/T 17421.2-2000机床检验通则第2部分:数控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确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