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说明文阅读讲义_第1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说明文阅读讲义_第2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说明文阅读讲义_第3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说明文阅读讲义_第4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说明文阅读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第二部分阅读目录安徽近8年中考真题展示(2010~2017)

中考基础知识常考阅读能力“1对1”辅导

考点1划分文章层次考点2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考点3把握说明对象特点考点4分析说明顺序文章一《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考点5信息提取与概括课时讲解一整体感知

目录考点追踪训练一文章二《冬眠的奥秘》

考点6句段作用考点7品析说明文语言考点8词语理解课时讲解二词句段赏析目录考点追踪训练二常考说明文分类训练安徽近8年中考真题展示(2010~2017)中考基础知识梳理

常考阅读能力“1对1”辅导课时讲解一整体感知

文章一《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文章解构我来填】说明对象A_____说明顺序B________说明结构C___________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D________段):由枯叶蝶、螽斯的若虫引出说明对象:奇妙的拟态。第二部分(第E________段):介绍拟态的内涵、原因及机制。第三部分(第⑥段):介绍拟态的作用。拟态逻辑顺序总—分—总①~③④~⑤说明方法第①~③段用了F________、G________的说明方法;第④⑤段介绍拟态的原理时用了H________、I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作诠释1.[原创]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B考点1划分文章层次[2013.5]【方法指导】划分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按说明顺序来划分。①时间顺序,也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说明事物或事理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我们可根据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介绍来划分层次。②空间顺序,用空间的转换顺序介绍事物,按其介绍的内容来划分层次。③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划分层次。(2)抓结构。从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入手。[具体的知识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六)说明文的结构特点”](3)按说明对象来划分。理清说明对象,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这一对象的。有时,一个说明对象里又分许多小的方面,要能把这些小的方面结合起来。(4)抓联系纽带。即过渡句或者过渡段,文章中有总结性和过渡性的关键词语常常是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关键。2.[真题5题]阅读①~④段,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______方面。见课时讲解一“考点5信息提取与概括”颜色(或“体色”)行为方法指导3.[真题6题]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其特点。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共3分。说明方法1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2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必考点]【方法指导】[具体内容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范围。第二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说明方法具有的特征,判断其使用的说明方法。4.[真题7题]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提问】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部编版八上《苏州园林》)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共3分。“相似性”2分,“普遍性”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3把握说明对象特点[2015.7/2013.6/2011.5]【方法指导】(1)认真审题,根据题干表述,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清楚题目问的是整篇还是某段或某几段)。(2)明确答题范围后:①看题目。标题中对说明对象的修饰限制词语,常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②抓关键词句。抓段落首尾句、中心句及关键句(很多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摘录总结即可。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就指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③材料分析法。整体感知全文,分析选材、段落层次间的意义和联系,综合归纳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列举了中国石拱桥中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它们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共同特点,从中可以综合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④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注意抓中心句及连接词,中心句要注意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等,连接词要注意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最后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一般用到的答语为“介绍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把握说明对象特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以事物的表面特征掩盖事物的本质特征。需细读全文,做总体的分析和归纳。5.[真题8题]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人教八上《故宫博物院》)2.阅读课文,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人教八上《生物入侵者》)3.“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采取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人教八上《奇妙的克隆》)考点4分析说明顺序[2015.8]【方法指导】考向1第×句/段与第×句/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第一步,判断,一般都是“不能”;第二步,阐述原因。一般从两方面考虑:①看所给的几个自然段是否与前文相照应;②看这几个自然段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答题格式:不能调换。因为×段运用了……的说明顺序介绍……,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考向2已知说明顺序,要求学生回答文章是如何运用该说明顺序的。

关于三种说明顺序特点的具体内容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三)三种说明顺序”

答题格式:

“先说明(介绍)……,然后(再、其次)介绍……,(再次)……,最后介绍……”的格式进行回答。6.[真题9题]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人教七上《看云识天气》)考点5信息提取与概括[2017、2015、2011、2009年考]【方法指导】(1)快速阅读,根据题干信息,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首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弄清楚题目要求筛选提取什么;再有重点地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2)信息提取概括类题的答案都能在文本中找到。答题时要做到一要准确,二要全面。还要掌握筛选、提取信息的方法:①抓关键语句法。即文章总起性的句子、总结性的句子和中心性的句子,一般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候在中间,多为判断、概括性较强的句子。而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做中心句。②抓关键词法。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性词语来概括信息。③“点面结合”法。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个部分,这就要求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3)对提取出来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有些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4)答案形成后,与题干的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无漏掉要点。考点追踪训练一文章二

《冬眠的奥秘》

课时讲解二词句段赏析【文章解构我来填】说明对象A___________说明顺序B_________说明结构C_______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和下文对动物冬眠奥秘的介绍。第二部分(第D___段):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第F________段):阐述研究冬眠现象的意义。动物的冬眠逻辑顺序总—分②诠释冬眠的含义,并将冬眠和睡觉作对比,突出冬眠的特点③~⑤说明方法(1)第②段运用G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冬眠”的含义。(2)第③段运用H_______、I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动物在冬眠的时候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3)第④段运用J______、K______、L_______的说明方法,强调了哺乳动物的寿命长短与冬眠有关。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1.[真题5题]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提问】课文是怎样引出“绿色蝈蝈”这一说明对象的?这样开头好在哪里?(人教七上《绿色蝈蝈》)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6句段作用[2017.5]【方法指导】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句子、段落所在位置。第二步,具体指出在内容、结构、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1)从内容上考虑:需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的分析,看句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了什么等。(2)从结构上考虑:①开头句段的作用:A.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B.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②中间句段的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前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③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开头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3)从效果上考虑:若有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另外,分析句子作用时,需先观察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再回答作用。2.[真题6题]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率非常缓慢。(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见课时讲解一“考点5信息提取与概括”方法指导3.[真题7题]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时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结合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部编版八上《中国石拱桥》)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考点7品析说明文语言[2017.7/2013.8]【方法指导】修饰、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或替换)?为什么?第一步,表态:不能删掉或不能替换。第二步,解释: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第三步,比较:比较删掉(替换)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替换)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第四步,总结: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附:一般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多为表限定的词,常见的限定词有:分类语言标志限定程度比较、至少、仅仅、只、几乎、全部、一定、稍微、相当、更、更加、最……表示估计大约、大概、可能、左右、也许……限定时间当时、刚刚、迄今、自古以来、至今、目前、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限定范围一般、主要、部分、大部分、基本、大面积、绝大多数、大多数、少数、之一、全、都、总共、任何、一切……表示频率一般、往往、经常、常常、通常、偶尔、有时、总是、定期、慢慢、渐渐……

答题格式:不能,删掉(替换)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过于绝对化;用“××”词,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4.[原创]第②段画线句中的“这”指什么?(4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部编版八上《苏州园林》)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考点8词语理解[2013.9]【方法指导】(1)对指代作用的词语内容的理解。指代性的词语(这、其、其中、那……)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最近的那句话。找到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