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部分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现象使用探析》5200字_第1页
《常见部分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现象使用探析》5200字_第2页
《常见部分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现象使用探析》5200字_第3页
《常见部分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现象使用探析》5200字_第4页
《常见部分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现象使用探析》52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部分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现象使用分析目录1协同作用 11.1药效的增强 11.2减少副作用 21.3减少药物用量 22配伍禁忌 22.1产生药理性质的不良反应 32.1.1生物效应的拮抗 32.1.2抑制酶活性,产生不良反应 32.1.3生物效应引起的不良反应 32.2改变药物代谢动力学 42.2.1产生毒性 42.2.2改变西药的理化性质 42.2.3影响药物的体内吸收与体内分布 42.2.4影响药物的代谢与排泄 52.3药物的重复带来不良反应 53讨论 64小结 6参考文献 8【摘要】中成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在其与西药联用时,如果有药理基础、有成熟的治疗经验,则可以得到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相反的,如果两者联用配伍不当,轻则药效降低或毒性增加,重则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笔者就常见部分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现象使用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期发现两大类药物联用何时能够达到协同作用,另外本文从药物动力学和药理学的角度分析中成药与西药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关键词】中成药;西药;联用;不良反应中成药历史悠久,凝结了我国古人的智慧的结晶;西药由于其严谨与确定性,药效显著,副作用明确。两者联合使用,如果使用得当,两者药效互相促进,能够产生药效的增强,但是如果两者使用不当,就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如西药青霉素G与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鱼腥草、二花藤、板蓝根、蒲公英等)联用,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发作期的慢性肺心病,优于单用抗生素。[1]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病的西药,同中成药灵芝冲剂合用,不仅可提高抗结核药的疗效,也可使结核菌较不容易产生耐药性[2]等。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还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因此在我国许多临床医院的用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中成药的发展的久远性、广泛性的特点,在许多医院,中成药仍旧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西药的特点是成分相对单一固定,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比较明朗,若单独使用西药,往往有许多毒副作用。目前中成药和西药的联合使用现象比较广泛,广泛的联用带来了更好的疗效的同时也会由此产生许多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也已经得到了临床上的重视与研究。两者的联合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的是药物代谢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有些是药物互相反应减弱药效的……笔者通过查阅多篇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归纳,现将常见的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各种现象及原因进行谈论与探索。现总结如下:1协同作用1.1药效的增强中成药因为成分复杂,除了含有一些能够减轻症状的化学成分以外,往往还会含有许多其他化学成分,而这些其他的化学物质有些能够对药效成分的作用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药效。有研究表明,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由于化疗对身体的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导致患者脾胃失调,功能紊乱,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同时让患者服用一些益气健脾的中成药,就能够改善患者脾胃功能,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术后的生存率。在CHB肝纤维化患者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西药恩替卡韦治疗,效果与单纯西药组治疗相比,两种用药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速度,缓解肝纤维化情况,前者还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3]1.2减少副作用同样,由于中成药成分的复杂性,除了含有能够具有主要药效的成分外,还会含有许多其它成分,这些化合物的作用可能部分或者几乎完全抵消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例如红斑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等该类疾病的治疗大多会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两种西药对于患者均有较大的毒副作用[4]。如果在两种西药治疗的同时联用中成药肾炎康复片,就可以减少相对应的毒副作用。再比如,常见西药抗生素大都对胃黏膜有一定的损伤性,我们除了可以在饭后服用外,也可以配伍一些具有胃黏膜修复功效的中成药,从而减少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补中益气丸能促进胃蛋白质合成,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与修复,从而减少抗生素对胃黏膜的损伤,因此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就能保证在杀菌消炎的同时,又能较好的保护患者胃黏膜的功效。1.3减少药物用量当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时,如果中成药中起到药效的化学成分与西药的药效成分相同或者相似时,两者的用量就可以酌情减少。当然,在这里两者联用能够减少两种药物的用量,下文也会提到,更多时候也可能会由于药效相同而使药物剂量累加过大,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另外有临床治疗显示在对某些感染疾病的治疗中,需要大量使用抗生素,此时如果联合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或者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时,可以显著减少抗生素的用量而达到较好的疗效,这样就能减少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带来的胃肠道刺激或者避免体内病菌的耐药性的产生。2配伍禁忌2.1产生药理性质的不良反应2.1.1生物效应的拮抗如含有大黄的中成药,其药效为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这种致泻的作用会受到西药抗生素的抑制作用。这是由于大黄的致泻需要肠道内的多种细菌参与,而这些细菌会受到抗生素的抑制,两者联用就会产生拮抗作用。含有珍珠的中成药具有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解毒生肌等药效,如六神丸等,与常见含黄连素的降血脂药物,如盐酸小檗碱同服时,由于珍珠中除了大部分的碳酸钙外,还有一部分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水解后生成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同黄连素有拮抗作用,彼此影响疗效。由于甘草或鹿茸均含糖皮质激素类物质,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将骨骼肌中的氨基酸、蛋白质转移到肝脏,最终会使血液中的糖类的产生增加,从而升高血糖;如果该类中成药与胰岛索、优降糖等降血糖西药合用,两者功用相拮抗,以致相互影响疗效,从而不利于血糖的降低。2.1.2抑制酶活性,产生不良反应麻黄会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无法代谢神经递质。因此含有麻黄的中成药不应该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一起使用。两种合用则会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酪胺类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从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而麻黄中的麻黄碱可促使被贮存于神经末梢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甚至会导致高血压危象或者脑溢血。[5]2.1.3生物效应引起的不良反应如上文提到的,西药抗生素往往具有损伤胃黏膜的副作用,而甘草、鹿茸含有糖皮质激素类物质,这种激素除了上文提到的升高血糖的作用外,还具有使胃酸分泌增多,降低胃肠抵抗力的作用,两种药物联用,就会诱发胃穿孔的不良反应。2.2改变药物代谢动力学2.2.1产生毒性中成药中可能含有氧化性化学成分,如果遇到具有还原性成分的西药,就会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产生的新物质对人体没有危害,那就是单纯降低药物的疗效,如果产物对人体有毒性,则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如朱砂中含有二价汞离子,高价的汞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含有还原剂的西药如硫酸亚铁、含溴离子的必嗽平、含碘离子的碘化钾联用,朱砂中的二价汞就会和低价的亚铁离子或者溴离子或者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溴化汞、碘化汞等有毒汞盐沉淀。这种有毒性的沉淀对肠道有着较强的毒性,容易造成痢疾或腹痛等不良反应。2.2.2改变西药的理化性质中成药中化学成分复杂,当其中部分药物分子能够与西药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无毒性物质时,就会减少体内对于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含甘草、鹿茸的中成药除了含有糖皮质激素外,还含有有机酸。它们与含多元环碱性较强的生物碱西药,如:奎宁、麻黄素、阿托品等同服,可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沉淀,减少人体对两种药物的吸收,进而降低两者的药效。含丹参酚的中成药与含铝离子的西药联用时,丹参酚会与铝离子反应,生成丹参酚——铝结合物,同样这类物质难溶于水而不易被吸收。因此含丹参的中成药不宜与胃舒平等联用。2.2.3影响药物的体内吸收与体内分布大部分口服西药在体内主要由肠道吸收,而部分中成药的成分可能会改变胃肠道的蠕动性,从而影响对西药的有效成分的吸收,如果蠕动加快,则会降低西药的吸收从而降低药物效果,反之,胃肠道蠕动减慢,则会导致西药的吸收增强,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吸收西药过多而中毒。例如莨菪生物碱具有抑制肠胃的蠕动消化功能,含有莨菪生物碱的中成药与洋地黄类强苷联用后,会导致人体对后者的吸收增加,使洋地黄类强苷的血药浓度明显变大,从而发生中毒。药物在体内被人体吸收以后,是通过体液循环运输到需要治疗的组织,从而产生药效的,而血液承担了大部分药物的运输功能。大分子药物在血液的运输需要与血浆蛋白进行结合,血浆蛋白与不同物质的结合能力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一氧化碳中毒,就是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远远大于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因此当人体周围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高时,血液中氧气分子含量过少而危及人的生命。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能置换出蛋白结合率较低的药物,从而使后者无法在体液中进行运输而降低其在受体部位的浓度分布。如吲哚美辛与蛋白结合效率远高于甲磺丁脲的结合效率。如果两者联合使用,则吲哚美辛可置换出甲磺丁脲,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症[6]。即使两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相似,也会由于两者的竞争关系导致它们的血液运输能力均有所降低,从而导致两种药物的药效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差。2.2.4影响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代谢主要需要相对应的特异性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中成药所含的部分成分通过对代谢西药的酶促进或者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西药成分的代谢,代谢加快或者减慢均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例如氯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含有较多的药物酶抑制剂,它们能够抑制与其联用的药物的分解代谢,从而使患者体内血药浓度剧增进而引起不良反应。由于肾脏的排泄药物的特点,药物或者其代谢产物会在肾小球中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后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同类药物之间也会存在竞争性抑制排泄现象,因此如果中成药与西药所含成分类似时,也会互相影响两种药物的排泄。其次尿液的pH也会影响部分药物的重吸收——尿液酸化和碱化,均可影响药物的排泄,中成药成分复杂,代谢产物可能会影响尿液的酸碱度,从而影响其它药物的吸收与排泄,比如有些中成药含有碱性成分,增大尿液的pH值,导致会使水杨酸钠等弱酸性西药在尿液中的浓度,抑制肾小管对这些酸性药物的吸收,导致它们排泄增加,血药浓度降低,减弱它们的药效。2.3药物的重复带来不良反应中成药中最终起到药效的成分本质上也是大分子化合物,这点与西药中的药效部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中成药未将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因此我们对于其作用与含量不易把握。此时,如果与同种药效的西药联用时,可能就会因为药物的重复而导致剂量过大,就会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反应。比如糖尿病患者服用格列本脲片降低血糖,如果此时再服用中成药消渴丸,消渴丸中除了含有有效成分以外,还含有少量格列本脲,此时患者血液中格列本脲的浓度就高于单独服用格列本脲片,因此容易导致血液中糖含量过渡降低,有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不良反应。3讨论随着临床用药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多地总结出不宜联用的中成药与西药的各种组合。但是这需要现代医学付出相当长的时间与沉重的代价。对于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最本质的方法就是弄清楚中成药中所有成分及其准确的含量,这样就能根据对应的成分和含量根据药物动力学和药理学进行分析,从而极大减少试错的机会。当然,由于中成药所含成分的复杂性,比如上文提到的甘草、鹿茸,它们含有糖皮质激素,还含有有机酸、糖类、醇类物质,如果不能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离,则这些组分会对很多西药产生各种反应,而如果能够逐一分离提取出来,那么它们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会极大地减少。但是它们的分离提取对天然药物的分离、提取实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近些年,我国天然药物实验室对于中成药的分离提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将中成药的有效成分与其它成分进行分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避免其它成分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当然,对于天然药物的分离提取目前由于成本高、周期长,很难完全用于天然药物的分离,因此需要中成药的生产药企对于生产的中成药有更多地分析与了解,对于用药有着更加明确的指导,将各种配伍禁忌写在药物说明书中,方便医生患者的查阅参考。4小结在我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医院,均存在医生将中西药联用的普遍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对于医生、护士、药剂师、患者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临床用药时,需要医生清楚地知道哪些中成药与西药不能联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由于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零售药店药剂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在患者购买药物时,应给予正确的指导;而对于患者,应该学会看懂西药的说明书,避免擅自发生中西药联用的情况。参考文献金玉琴江照云中成药与西药同服的利弊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