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限时规范特训8气压带和风带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C.Ⅱ纬度旁边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D.终年受Ⅲ气压带限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2024·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3~5题。3.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⑤⑥D.④⑤⑥4.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郁D.南极大陆紫外线剧烈5.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2024·渭南模拟]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6~7题。6.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A.暖湿B.冷湿C.热干D.冷干7.与盛行风①形成缘由无关的是()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轮廓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转偏向力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8~9题。8.珀斯夏季风向日改变明显的缘由是()A.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B.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C.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D.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9.珀斯风力强劲的时期()A.亚洲低压强盛B.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C.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D.西欧南北温差大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10~11题。10.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11.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旁边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二、综合题(共46分)12.[2024·桂林模拟]图一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二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限制地区的气候特征。(4分)(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4分)(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6分)(4)简述图二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8分)13.[2024·河北唐山模拟]图甲为世界某区域1月、7月等压线(百帕)与主导风向示意图,那不勒斯、巴里的降水量(mm)如图乙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调查发觉,位于卡昂的风力发电机组单位时间的发电量冬季远大于夏季,据图简析缘由。(6分)(2)简述那不勒斯和巴里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其缘由。(8分)(3)分析地中海对图示地区地中海气候的影响。(10分)限时规范特训81~2.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旁边,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有,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答案:1.C2.A3~5.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的主要学问点为:环流的判读。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可知①处位于赤道旁边,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压;③处位于30°N旁边,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⑥位于60°N旁边,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一般而言低压区多雨,高压区少雨,因此①⑥对、③错。②是高空气流,不能带来降水,②错。④位于副高与赤道低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带,干燥,因此④错。⑤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是盛行西风带,能带来降水,因此⑤对。故C正确,A、B、D错误。第4题,结合纬度,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北半球是夏季。内蒙古高原草木茂密,A错。地中海沿岸受副高限制,碧海晴空,B对。南非高原正值冬季,草木枯黄,C错。南极大陆是极夜现象,没有紫外线辐射,D错。第5题,结合图示纬度,气流②位于中低纬度高空,由赤道吹向较高纬度区域。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是西南风。在30°纬线旁边,偏转成高空西风下沉,与图C相符,C对。图A气流向左偏,图B没有偏转,图D气流干脆到达了60°纬线,A、B、D错。答案:3.C4.B5.C6~7.解析:第6题,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所以性质暖和;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潮湿,故A项正确。第7题,依据南亚夏季风形成的缘由可以推断图中盛行风①的成因。该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6.A7.B8~9.解析:第8题,图示珀斯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沿海,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形成的海陆风较强。第9题,材料提及该地冬季风力强劲,南半球冬季为北半球夏季,而夏季亚洲低压强盛,故A项正确;葡萄收获季节为当地秋季,此时为当地冬春季节,故B项错误;珀斯海滩阳光最好的季节为夏季,故C项错误;西欧南北温差大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故D项错误。答案:8.B9.A10~11.解析:第10题,从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可知,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向西偏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因此甲地风向为东南风。第11题,A选项的表达存在理论性错误,空气冷却下沉应形成高压,而图中M地为低压;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是副热带高压脊,此高压由动力缘由形成,故B错;此时副热带高压脊已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故应为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答案:10.A11.C12.解析:第(1)题,从图一中A气压带的位置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其限制下高温多雨。第(2)题,B为东北信风带。第(3)题,从图中可知甲图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气压带位置偏南,其改变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第(4)题,C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限制,冬季温柔多雨,夏季燥热干燥。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限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差异:甲图气压带位置较乙图偏北。缘由:太阳直射点随季节改变而南北移动(或做回来运动)。(4)特征:夏季燥热干燥,冬季温柔多雨。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冬季受西风带限制。13.解析:第(1)题,风力发电量与风力强弱相关,结合图中冬夏季节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卡昂1月份等压线较7月份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第(2)题,读图可知,那不勒斯降水的季节改变较巴里大,且降水量较多;两地均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但那不勒斯位于亚平宁山脉西侧,位于西风带的山地迎风坡,降水位于较背风坡的巴里多。第(3)题,地中海海疆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扩大了副热带高压带的限制范围,冬季增加了西风的潮湿程度。答案:(1)冬季欧洲西部地区等压线较夏季密集,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发电量大。(2)那不勒斯年降水量大于巴里,降水季节差异大。冬季那不勒斯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限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或巴里年降水量小于那不勒斯,降水季节安排较匀称。巴里冬季地处西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