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产品碳效比核算方法·第9部分:变频调速设备》-_第1页
《装备产品碳效比核算方法·第9部分:变频调速设备》-_第2页
《装备产品碳效比核算方法·第9部分:变频调速设备》-_第3页
《装备产品碳效比核算方法·第9部分:变频调速设备》-_第4页
《装备产品碳效比核算方法·第9部分:变频调速设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130.01

CCS29.200

团体标准

T/CECA-G00XX—2023

装备产品碳效比核算方法·第9部分:变

频调速设备

CarbonEfficiencyRatioAccountingMethodsOf

EquipmentProducts-Part9:Variable-FrequencyDrive

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

中国节能协会发布

I

T/CECA-G00XX—2023

装备产品碳效比核算方法·第9部分:变频调速设备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变频调速设备碳效比的核算原则、核算流程和碳效比核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输入电压不超过35kV,输出电压不超过35kV以下的变频调速设备。

所有提供的参考数据均来自带感应电机的变频调速设备。它可用于所有带其它类型电机的变频调速

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表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24040-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24044-2008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PAS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

ISO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需求与指南

3术语和定义

3.1

碳效比carbonefficiencyratio

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gCO2e)除以产品功能贡献总和(kWh)所得的值,单位为gCO2e/kWh,

用CER表示。

3.2

产品全生命周期productlifecycle

产品从原材料开采一直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处置/再生利用的所有阶段。

3.3

全球增温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

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室效

应影响相关联的系数。

3

T/CECA-G00XX—2023

3.4

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

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各种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皆有

所不同。

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增温潜势。

3.5

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

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标准包括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氮氧化物(N2O)、氢氟碳化物(HFC)、

全氟化碳(PFC)和六氟化硫(SF6)。

3.6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greenhousegasemissionfactor

单位活动水平数据产生的温室气体量,用二氧化碳当量与相关的活动单位表示。

3.7

功能单位functionunit

作为基准单位用来量化产品系统性能。

quantifiedperformanceofaproductsystemforuseasareferenceunit

注:功能单位可以是质量、数量单位,如1kg大米,1m绳子,也可以是销售单位,如一个牛奶或一箱牛奶

3.8

初级数据primarydata

产品系统内一个单元过程或活动的量化值,该值是通过直接测量或基于直接测量的原始数据源计算

得到的数据。初级数据既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也包括活动水平数据。

3.9

次级数据secondarydata

产品系统内不是通过直接测量或基于直接测量的原始数据源计算得到的数据。

3.10

基准产品referenceproduct

由制造商提供、在生命周期评价中模拟且可实现所规定功能单位的产品或产品系统。

3.11

基准寿命referencelifetime

依据一套特定使用条件所预期的寿命,且可用于预估在其他使用条件下的寿命。

4

T/CECA-G00XX—2023

4技术要求

4.1相关性

选择适用于评价所选产品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源,数据和方法。

4.2完整性

包括所有对一个产品生命周期排放提供“实质性”贡献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存储。

4.3一致性

在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信息中能够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4.4准确性

尽可能减少误差和不确定性。

4.5透明性

在通报结果时,披露足够的信息,允许第三方作决定。

5核算流程

变频调速设备相关产品碳效比核算流程:

1)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2)功能单位的选取;

3)系统边界的界定(物料获取阶段、制造与装配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回收处理阶段);

4)输入数据的采集(活动水平数据、活动水平因子);

5)变频调速设备碳排放的计算;

6)变频调速设备碳效比的计算;

7)检查不确定性(任选项)。

6变频调速设备碳效比核算

6.1目标与范围

以变频调速设备为核算对象,企业在核算碳效比之前,需要明确产品信息,包含产品名称、型号、

制造商、相关参数、能效、外观、相关能效检测报告。

6.2功能单位

6.2.1基本功能单位

功能单位是进行碳排放计算的前期重要环节之一,功能单位的确定对物料清单分析过程中数据收集

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为数据收集提供了可参考的价值。

对功能单位的描述应包括,但不限于:

a)产品的功能(即对用户的服务);

b)额定电流;

c)额定电压;

d)额定频率;

e)相数;

f)冷却方式;

5

T/CECA-G00XX—2023

g)基准寿命(设计寿命)。

例:1台变频调速设备,额定电压为0.4kV,额定电流为160A,额定容量为111kVA,额定频率为50Hz,冷却方式AN/AF,

基准寿命10年。

6.2.2功能单位基准流

对应功能单位的基准流包括:

a)实现功能单位所述功能的基准产品;

b)未在基准产品中出现的物料,例如,制造阶段损耗的物料;

c)基准产品包装;

d)在基准产品安装时所使用的必要产品。

6.3系统边界

根据对企业实际调研过程中数据获取信息情况,设定变频调速设备碳足迹系统边界包括物料获取、

制造与装配、运输、使用、回收处理五个阶段,图1为系统边界图。

对于作为最终产品的变频调速设备,应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价。对于作为中间产品的变频调速设备,

可开展部分生命周期评价,即从物料的获取至变频调速设备制造阶段。

以下情况可排除在边界之外:碳排放总量小于该产品碳足迹1%的项目、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碳排放、

消费者购买产品所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

图1变频调速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

6.4取舍原则

6.4.1不应将对产品碳足迹有实质性贡献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排除在外。应量化至少95%与功

能单位相关的生命周期内预计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即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量小于所评价产品

温室气体总排放或清除估测值1%时,可予以舍去,但累计不应超过5%。取舍准则不适用于有毒有害

物质,产品碳足迹评价应包含所有有毒有害的物料和物质。

6.4.2舍去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应有书面记录。所选择的取舍准则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应在

评价报告中做出解释。

6.5输入数据的采集

数据来源既可以是初级数据也可以是次级数据。两类数据是必须包括的,一个是产品在其生命周期

中涉及到的所有活动和物质,另一个是碳排放因子,即单位物质或能量所排放的CO2等价物。为使研究

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和可信度,通常会采用初级数据参与计算。若初级数据不好获取,才考虑使用次级

数据。

6

T/CECA-G00XX—2023

6.6碳排放计算

6.6.1物料获取阶段

物料获取阶段碳排放表示为,其计算包含物料消耗和能源消耗部分,假设物料获取阶段有n种物

料,能源获取阶段有m种能源,则该阶段碳排放核算见公式1。

��

···························(1)

���

式中:

��=�=1��×���+�=1��×���+�=1��∙��∙���

Mi第i类物料实物量;

Ej第j类的能源实物量;

EFi第i类物料生产排放因子(排放因子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EFj第j类能源生产排放因子;

Mt运输物料的质量;

Dt运输距离;

EFt交通工具运输产品的碳排放因子

6.6.2产品制造阶段

产品制造阶段碳排放表示为,主要分为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直接排放两部分,假

设产品在制造装配过程中共消耗n种能源,排放m种温室气体,该阶段碳排放核算见公式2。制造工艺流

��

程参见附录B。

········································(1)

式中:��

��=�=1��×���+�=1��×𝐺��

Ei制造装配过程中消耗的第i类能源实物量;

Oj排放的第j类温室气体实物量;

EFi能源排放因子,

GWP全球增温潜势(即全球升温潜能值,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6.6.3产品分销阶段

运输阶段碳排放表示为,主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运输产品所造成的碳排放和储存过程造成的碳

排放,主要包含运输工具消耗的和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其决定因素为运输工具的选择、载重及运输距

��

离以及储存条件的控制。该阶段最终的碳排放核算见公式3。

····································(1)

式中:��

��=�=1∙��∙��∙���+�=1��∙𝐺��

Mt运输产品的质量;

Dt运输距离;

EFt交通工具运输产品的碳排放因子;

Ot为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

GWP全球增温潜势(即全球升温潜能值)。

6.6.4产品使用阶段

使用阶段碳排放表示为,该阶段主要考虑产品使用过程中电能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的

直接排放。使用阶段中碳排放排放量与实际日耗电量E、运行时间Tw及当地电力排放因子EF成正比。同

��

理,另一部分碳排放来源于使用过程中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得出该阶段碳排放核算见公式4。

··················································(1)

式中:

��

�=�∙�7∙365∙��

T/CECA-G00XX—2023

E实际日耗电量;

Tw运行时间;

EF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Oj为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

GWP全球增温潜势(即全球升温潜能值)。

6.6.5回收/废弃阶段

回收处理阶段的碳排放表示为,主要包括物料消耗及能源消耗两部分,与物料获取阶段计算内

容相似,但不同的是,该阶段物料用于回收,需要考虑拆卸后零部件回收的物料对物料获取和制造装配

��

阶段的碳排放的影响,因此将其在整个碳排放计算模型中弥补回来,该阶段碳排放核算见公式5。

·······································(1)

��

式中:

��=�=1��×���−�=1��×����

Ei第i类的能源实物量;

EFi第i类能源生产排放因子;

Mj第j类物料实物量;

EFi第j类物料生产排放因子。

6.6.6总排放量

产品碳排放总量CFP见公式6。

··········································(1)

6.7功能贡献核算

���=��+��+��+��+��

产品的功能贡献总和TFC是指在评价系统边界内产品实现功能单位的总量,既变频调速设备功能贡

献总和在使用寿命期间转移能量的总和。计算功能贡献总和TFC时,使用寿命应与计算产品碳排放总量

CFP时一致,变频调速设备总输出电能如下:

············································(1)

式中:

���=�×365×24×�×�

TFC:产品的功能贡献总和即变频调速设备寿命周期内总输出电能,单位:kWh;

N:产品基准使用寿命,该值采用产品设计使用寿命或依据产品寿命检测报告,如企业未明示产品

设计寿命且未提供产品寿命检测评价报告,则该值取10年。

P:变频调速设备额定输出功率,单位:kW;

E:变频调速设备综合利用率,运行中变频调速设备一般按85%考虑。

6.8碳效比核算

碳效比计算公式如下:

························································(1)

���

式中:

���=���

CER碳效比,实现某一功能单位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

CFP碳排放总量;

TFC功能贡献总和。

8

T/CECA-G00XX—2023

附录A

(规范性)

碳排放因子默认值

A.1碳排放因子默认值

国内不同区域电网碳排放因子默认值见表A.1。

表A.1不同区域电网的碳排放因子

电网名称碳排放因子/(kgCO2e/kWh)

华北区域电网0.9419

东北区域电网0.8834

华东区域电网0.7035

华中区域电网0.5257

西北区域电网0.8922

南方区域电网0.8042

注:该数据引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发布的《2019年度减排项目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A.2不同材料的碳排放因子默认值

表A.2不同材料的碳排放因子

材料符号碳排放因子(kgCO2e/kg)

冷轧钢板EFCs2.2

刀熔开关EFAa3.07

塑壳断路器EFCu0.79

电流互感器EFCu0.71

铜排EFCu0.98

导线EFO1.74

注:该数据引用标准RB/T017-2019低碳产品评价方法与要求三相配电成套设备

9

T/CECA-G00XX—2023

A

B

附录B

(规范性)

表B.1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

温室气体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