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秋浇与春汇灌水技术规程》_第1页
《紫花苜蓿秋浇与春汇灌水技术规程》_第2页
《紫花苜蓿秋浇与春汇灌水技术规程》_第3页
《紫花苜蓿秋浇与春汇灌水技术规程》_第4页
《紫花苜蓿秋浇与春汇灌水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CCS

CI

团体标准

T/CIXXX-2023

紫花苜蓿秋浇与春汇灌水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dual-ionbatteries

(征求意见稿)

2023-X-X发布2023-X-X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IXXX—2023

紫花苜蓿秋浇与春汇灌水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沙化耕地紫花苜蓿地下滴灌技术和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沙化耕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施用准则通则》

SL56《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沙化耕地aeoliansandysoil

沙化耕地是指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形成的地表呈现以沙物质为主要标志的退化耕地,包

括已经沙化的耕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耕地。

3.2

紫花苜蓿alfalfa

豆科苜蓿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因其花开紫色,故取名为紫花苜蓿。

3.3

地下滴灌subsurfacedripirrigation

通过地下滴灌带上的灌水器将灌溉水及其溶质缓慢渗入附近土壤,再借助土壤毛细管作用或重力扩

散到整个作物根系层的灌溉技术。

3.4

地下滴灌系统subsurfacedripirrigationsystem

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组成的一种地下微灌系统。

3.5

地下滴灌技术subsurfacedripirrigationtechnology

将滴灌带埋设于地表下土壤中的一种滴灌技术,具有灌水量小、节省劳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

1

T/CIXXX—2023

特点。

3.6

土壤保水剂soilmoisturemaintainer

土壤保水剂是一种独具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能迅速吸住400~500倍的纯水,在土

壤中能将雨水或浇灌水迅速吸收并保住,不渗失,进而保证作物根层土壤水份充足、缓慢释放供植物利

用。

3.7

腐殖酸humicacid

腐植酸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一系列过程

造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

3.8

秋浇灌水autumnirrigation

苜蓿末次刈割后进入越冬期之前实施的灌溉,此时土壤温度随气温变化不断下降,土壤逐渐进入稳

定冻结期。

3.9

春汇灌水springirrigation

苜蓿越冬期即将结束进入返青期之前实施的灌溉,此时土壤温度随气温上升逐渐增高,土壤逐渐解

冻。

3.10

苜蓿越冬休眠alfalfawinterdormancy

苜蓿整个生命周期中,遭遇不适的生长环境,特别是温带和寒带的冬季,为抵御寒冷胁迫,苜蓿的

生长器官和组织通过进入休眠状态来增加对逆境胁迫的抵御能力,安全度过不利的生长环境,在环境适

宜时解除休眠,重新恢复生长。

4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系统

4.1水源工程

可采用从河道、渠道取水的水库、泵站、引水闸坝或抽取地下水的水源井等。取水时应设拦污栅、

沉砂池等辅助设施。水质必须符合GB5084和GB/T50485的要求。

4.2滴灌首部

应包括引水设备、过滤设备、施肥(药)设备和控制测量设备等。应根据水源的供水能力和灌溉面

积来确定地下滴灌首部引水设备大小和其它配件组成,应根据水质情况选择过滤器,水质差的宜增加过

滤级次,采用不同类型过滤器组合进行多级过滤;泥沙含量特高的要建蓄水池和沉沙池,经沉淀后方可

灌溉。

2

T/CIXXX—2023

4.3输配水管网

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管道一般按干管、支管、辅管、毛管4级布置,当控制面积较大时可增设分干、

分支管。管道布设应充分考虑多年生牧草种植方向、种植密度、农机作业等要求,在保证灌溉均匀度的

前提下,要尽可能少地布设地上管道,方便耕作管理。

4.4滴灌带参数

紫花苜蓿地下滴灌条件下滴灌带铺设应与种植垄向平行,采用1带控制2~4行紫花苜蓿,滴灌带

滴头宜采用贴片式或压力补偿式,滴头流量宜采用1.0~2.0L/h,滴头间距适宜采用30cm,滴灌带

壁厚宜不小于0.4mm,滴灌带埋设深度宜采用10~20cm,滴灌带间距适宜采用50~60cm,滴灌带

铺设长度适宜采用60~80m。

5紫花苜蓿生长期地下滴灌技术

5.1紫花苜蓿地下滴灌需水量

紫花苜蓿需水量应由当地试验资料确定。无实测成果资料时,按照233m3/667m2~333m3/667m2

选用。

5.2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制度

5.2.1土壤含水率测定

灌溉管理需要对田间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参照NY/T52-1987有关规定执行。

5.2.2土壤含水率下限控制指标

紫花苜蓿第一年种植宜在6月中旬播种,土壤含水率下限宜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拔节期以后

可使其适当受旱。在拔节期、分枝期和开花期的土壤含水率下限宜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5%。

紫花苜蓿种植第二年及以后年份,返青期土壤含水率下限宜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5%,拔节期和分

枝期土壤含水率下限宜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开花期土壤含水率下限宜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

多年生牧草地下滴灌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指标见附录A。

5.2.3滴灌带参数

紫花苜蓿地下滴灌条件下滴灌带铺设应与多年生牧草种植垄向平行,采用1带控制2行~4行多年

生牧草,滴灌带滴头宜采用贴片式,滴头流量宜采用1.0L/h~2.0L/h,滴头间距适宜采用30cm,滴

灌带壁厚宜不小于0.4mm,滴灌带埋设深度宜采用10cm~20cm,滴灌带间距宜采用50cm~60cm,

滴灌带铺设长度宜采用60m~80m。

5.2.4灌水周期

多年生牧草灌水周期一般为5d~7d。在多年生牧草生育期如遇到有效降水,灌水周期可适当顺延。

5.2.5灌溉定额与灌水次数

多年生牧草地下滴灌返青期灌水定额宜为10m3/667m2~15m3/667m2,其他生育期灌水定额宜为

20m3/667m2。多年生牧草一个生长季内干旱年灌溉定额宜为200m3/667m2~220m3/667m2,全生育

3

T/CIXXX—2023

期灌水10次~11次;一般年灌溉定额宜为160m3/667m2~180m3/667m2,全生育期灌水8次~9次;丰

水年灌溉定额宜为120m3/667m2~140m3/667m2,全生育期灌水6次~7次。

6紫花苜蓿越冬休眠期地下滴灌技术

6.1秋浇灌水技术

6.1.1秋浇灌水时间

冬灌也称为封冻灌溉、灌上冻水等,冬灌时间应在土壤进入稳定冻结期前20天左右进行效果最佳,

内蒙古多数地区一般为11月上、中旬,此时日平均气温为2~5℃。

6.1.2秋浇灌水水量

冬灌后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量阈值应控制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90~95%,冬灌水量受初始含水量、

计划湿润层深度等因素影响,具体冬灌水量应根据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初始含水量确定。冬灌水量可采用

下式计算。

(6.1.2)

Wd667hf0.90.95s/fWdx

式中:冬灌毛灌溉定额(3/6672);

Wd——mm

h——计划湿润层深度(m),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0.6~1.0m;

土壤田间持水量(体积%);

f——

冬灌前土壤含水量水量(体积%)。

s——

田间水利用系数。

f——

冬灌盐分淋洗定额(3/6672),无盐分淋洗需求时取值为0。

Wdx——mm

当田块有盐分淋洗需求时,应依据盐碱化程度、灌溉方式、淋洗要求等确定冬灌盐分淋洗定额,冬

灌的盐分淋洗主要发生在0~60cm深度土层。

6.2春汇灌水技术

6.2.1春汇灌水时间

春灌也称为融冻灌溉、灌解冻水等,春灌的最佳时间是平均日最低气温稳定在-4℃以上,通常可

控制为播种前15~20d。

6.2.2春汇灌水水量

春灌后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量阈值应控制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85%,春灌水量受初始含水量、

计划湿润层深度等因素影响,具体春灌水量应根据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初始含水量确定。春灌水量可采用

下式计算。

(6.2.2)

Wc667hf0.80.85s/fWcx

式中:——春灌毛灌溉水量(3/6672);

Wcmm

——春灌盐分淋洗定额(3/6672),无盐分淋洗要求时取值为0。

Wcxmm

4

T/CIXXX—2023

其余符号意义同公式(6.1.2)。

当田块有盐分淋洗需求时,应依据盐碱化程度、灌溉方式、淋洗要求等确定春灌盐分淋洗定额,春

灌的盐分淋主要体现在0~20cm深度土层。

7提质增效措施

7.1浅埋滴灌保水剂施用技术

保水剂最常用的施用方法有两种,分别为拌土法、拌种拌肥法。拌土法是将拌土法是将保水剂与土

按一定的比例混匀,将其施入栽培沟或栽培穴中。拌种拌肥法,是将保水剂与种子或基肥混拌均匀后施

用。

保水剂的施用量为1.0kg/667m²~1.5kg/667m²。

7.2腐殖酸施用

腐殖酸是由芳香族及多种功能团构成的高分析有机弱酸,腐殖酸不仅在土壤改良和肥料增效方面具

有突出作用,而且对于促进苜蓿生长发育、提高苜蓿品质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施用腐殖酸对风沙耕

地进行改良是一种可行、适宜的技术措施。

8剂、酸施用技术和管理

8.1地下滴灌保水剂施用技术

保水剂最常用的施用方法有两种,分别为拌土法、拌种拌肥法。拌土法是将拌土法是将保水剂与土

按一定的比例混匀,将其施入栽培沟或栽培穴中。拌种拌肥法,是将保水剂与种子或基肥混拌均匀后施

用。

保水剂的施用量为1.0kg/667m²~1.5kg/667m²。

8.2腐殖酸施用技术

8.2.1腐殖酸施用方法

腐殖酸可以于秋季土壤封冻前或春季整地前,均匀撒施于农田表面,结合土地整理将腐殖酸混合入

耕作层土壤;苜蓿生长期,可通过灌溉系统,随滴灌冲施。

8.2.2水肥与腐殖酸联合施用管理

灌水施肥与腐殖酸联合施用管理除应满足施用方法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a)紫花苜蓿种植前,将腐殖酸和基肥均匀撒施于农田表面,通过旋耕施入土壤中,腐殖酸和腐熟农

家肥连续施用三年以上。宜采用颗粒状或粉状腐殖酸,施用量为0.3t/667m²~0.5t/667m²;基肥以

腐熟农家肥为主,施用量为2t/667m²~3t/667m²。

b)紫花苜蓿生育期,腐殖酸与追肥应与灌水及中耕松土同时进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液体状腐

殖酸和肥料送入农田,腐殖酸每次施用量为0.4kg/667m²,每茬分枝期施入,施用总量为1.2kg/667m

²。根据苜蓿不同目标产量水平可进行不同肥量的施入,氮肥以施用尿素为例,施用量为2kg/667m²~

5

T/CIXXX—2023

9kg/667m²;磷肥以施用二铵为例,施用量为7kg/667m²~22kg/667m²;钾肥以施用氯化钾为例,

施用量为2kg/667m²~15kg/667m²。

附录A

(资料性)

沙化耕地紫花苜蓿地下滴灌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指标表

A.1沙化耕地紫花苜蓿种植第一年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指标

多年生牧草第一年种植

生育期

苗期拔节期分枝期开花期

含水率下限(%)60555555

A.2沙化耕地紫花苜蓿种植第二年及以后年份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指标

第一茬第二、三茬

生育期

返青期拔节期分枝期开花期返青期拔节期分枝期开花期

含水率下限(%)5560606560606065

6

T/CIXXX—2023

附录B

(资料性)

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水定额表

B.1沙化耕地紫花苜蓿生育期地下滴灌灌水定额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