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兴产业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推广实施方案制定TOC\o"1-2"\h\u25677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3235581.1新兴产业新材料概述 3161641.2研发与应用推广的重要性 495671.3国内外新材料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414494第2章研究目标与任务 538412.1总体目标 5301162.2阶段性目标 5301462.3主要研究任务 517667第3章新材料研发方向与关键技术 6259533.1新材料研发方向 689833.1.1高功能复合材料 6291763.1.2新能源材料 6327583.1.3纳米材料 7281703.2关键技术研发 79833.2.1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 7270733.2.2功能评价与表征技术 7112073.2.3应用技术开发 734153.3技术创新与突破 710475第4章研发团队与管理体系 8122454.1研发团队组织结构 8324734.1.1研发团队架构 8216214.1.2部门职责 84744.2人才队伍建设 9195674.2.1人才引进 971824.2.2人才培养 9266334.2.3人才激励 9145294.3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9146044.3.1管理体系 9285444.3.2运行机制 914873第5章研发计划与进度安排 1052845.1研发阶段划分 1024165.1.1前期调研阶段 10172665.1.2小试阶段 1069535.1.3中试阶段 10220185.1.4产业化推广阶段 1097075.2关键节点与进度安排 1085825.2.1前期调研阶段 10262765.2.2小试阶段 10168125.2.3中试阶段 10314505.2.4产业化推广阶段 11215525.3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1200945.3.1技术风险 11199275.3.2市场风险 11167525.3.3政策风险 1172745.3.4资金风险 112584第6章资金投入与预算管理 1195836.1资金需求分析 11178476.1.1项目总投资估算 11285856.1.2分阶段资金需求 11277486.1.3资金来源分析 12301266.2预算编制与执行 12199216.2.1预算编制原则 12210086.2.2预算编制内容 1295456.2.3预算执行与监控 12148306.3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 1216686.3.1资金监管机制 1284206.3.2绩效评价体系 12128736.3.3风险预警与应对 1231163第7章应用推广策略与市场分析 1363907.1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13248977.1.1应用领域 13169937.1.2市场前景 13115657.2推广策略与实施步骤 13198927.2.1推广策略 13263797.2.2实施步骤 1344007.3市场竞争与风险分析 13152207.3.1市场竞争 13248257.3.2风险分析 1326662第8章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14320928.1政策环境分析 14183578.1.1国家政策背景 14276948.1.2地方政策环境 14204588.2政策需求与建议 14241148.2.1政策需求 14164058.2.2政策建议 1522218.3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15263218.3.1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15236928.3.2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15253638.3.3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1540428.3.4促进产业与应用领域深度融合 1588198.3.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521240第9章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15120589.1产学研合作机制 1571889.1.1合作主体 15127259.1.2合作目标 16309989.1.3合作方式 16287589.1.4合作机制 16122489.2成果转化模式与途径 1664619.2.1技术转移 16241309.2.2产业孵化 16247769.2.3产学研协同创新 1694479.2.4人才培养与交流 16297379.3成果转化效益分析 16305799.3.1经济效益 1637339.3.2社会效益 16188419.3.3环境效益 17115209.3.4创新能力提升 1717507第10章项目评估与持续改进 173190810.1项目评估体系 172024210.1.1技术评估:评估新材料研发的技术水平、创新程度及与现有技术的比较优势。 171712810.1.2经济效益评估: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市场推广效果及盈利能力。 172046510.1.3环境与社会效益评估:评估项目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贡献。 171264710.1.4进度评估:评估项目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 172784410.1.5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172844210.2评估指标与方法 17403510.2.1技术评估指标与方法 171023310.2.2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与方法 172386110.2.3环境与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与方法 181602010.3持续改进措施与优化方向 182641510.3.1技术改进 182237810.3.2经济效益优化 18614710.3.3环境与社会效益优化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新兴产业新材料概述新兴产业新材料是指具有优异功能、新颖结构、特殊功能,并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类材料。这些材料往往具备轻质、高强度、耐高温、抗腐蚀、导电性强等特性,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新兴产业新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它们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研发与应用推广的重要性研发与应用推广新兴产业新材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材料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石,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影响力。新兴产业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将助力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1.3国内外新材料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全球新材料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新材料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我国新材料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部分领域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并跑甚至领跑。国内新材料产业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材料产业研发与应用推广,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材料市场之一。(3)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4)应用领域逐步拓展。新兴产业新材料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如下:(1)全球化竞争加剧。各国纷纷将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全球竞争愈发激烈。(2)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3)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各国和企业越来越重视新材料在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的作用。(4)跨界融合加速。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不断催生新兴产业,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第2章研究目标与任务2.1总体目标本研究旨在推动新兴产业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体目标如下:(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构建完善的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体系,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创新生态。(3)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和产业集群,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4)推动新材料在重点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2阶段性目标为实现总体目标,本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13年)(1)梳理国内外新材料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2)开展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3)建立新材料研发平台,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第二阶段:技术攻关阶段(46年)(1)优化新材料制备工艺,提高材料功能和稳定性。(2)开展中试放大,实现新材料批量生产。(3)建立新材料标准体系,推动新材料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第三阶段:产业化与推广阶段(710年)(1)推动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完善政策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影响力。2.3主要研究任务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将重点开展以下研究任务:(1)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新材料关键基础理论和制备技术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2)新材料研发平台建设:构建新材料研发平台,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创新生态。(3)新材料制备工艺优化:优化新材料制备工艺,提高材料功能、稳定性和生产效率。(4)新材料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新材料标准体系,推动新材料产业规范化发展。(5)新材料应用示范与推广:开展新材料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6)政策研究与产业化推进: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3章新材料研发方向与关键技术3.1新材料研发方向3.1.1高功能复合材料针对新兴产业对高功能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重点开展以下研究方向:(1)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碳纤维的强度、模量和耐热性,降低成本,实现批量生产。(2)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具有良好力学功能和耐腐蚀功能的玄武岩纤维,拓展其在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的应用。(3)生物基复合材料:以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开发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复合材料,应用于环保、医药等领域。3.1.2新能源材料针对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需求,重点开展以下研究方向:(1)锂离子电池材料:提高正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成本。(2)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新型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提高光伏发电的竞争力。(3)燃料电池材料:开发高功能、低成本的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3.1.3纳米材料针对纳米材料在新兴产业中的广泛应用,重点开展以下研究方向:(1)纳米催化材料:研究新型高效纳米催化剂,应用于环境保护、化工等领域。(2)纳米磁性材料:开发高功能、低成本的纳米磁性材料,应用于信息存储、磁分离等领域。(3)纳米生物医药材料:研究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纳米材料,应用于药物载体、生物成像等领域。3.2关键技术研发3.2.1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1)计算材料学:利用计算模拟方法,研究材料的结构、功能和制备过程,指导实验研究。(2)材料制备工艺:开发高效、可控的材料制备工艺,提高材料功能和降低成本。3.2.2功能评价与表征技术(1)功能测试:建立完善的新材料功能测试方法和标准,为材料研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2)结构表征: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研究材料微观结构,揭示材料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3.2.3应用技术开发针对新兴产业的需求,开展以下应用技术研究:(1)结构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技术。(2)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新能源材料在电动汽车、光伏发电、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技术。(3)纳米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技术。3.3技术创新与突破(1)突破高功能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实现低成本、高功能的复合材料批量生产。(2)解决新能源材料在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3)发展纳米材料在催化、磁性、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技术。(4)建立完善的新材料功能评价与表征体系,为新材料研发提供技术支持。(5)推动新兴产业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深度融合,提高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第4章研发团队与管理体系4.1研发团队组织结构为保证新兴产业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推广的有效实施,构建高效协同的研发团队组织结构。本节将阐述研发团队的组织架构及各部门职责。4.1.1研发团队架构研发团队主要包括以下部门:(1)研发部:负责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制定研发计划,跟踪项目进度,保证研发目标的实现。(2)试验部:负责新材料试验,对研发成果进行验证,优化材料功能,保证产品质量。(3)技术支持部:为研发部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实验方案设计等。(4)市场部:负责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动态,收集客户需求,为研发方向提供依据。(5)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申报、执行、监督及验收,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4.1.2部门职责(1)研发部:负责新材料研发全流程,包括选题、立项、研发、试验、成果转化等。(2)试验部:负责开展试验,对新材料功能进行评估,为研发部提供试验数据。(3)技术支持部:协助研发部解决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研发效率。(4)市场部:收集市场信息,分析行业趋势,为研发方向提供参考。(5)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策划、执行、监控和验收,保证项目按期完成。4.2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新兴产业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推广的关键因素。本节将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探讨人才队伍建设。4.2.1人才引进(1)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明确引进目标、数量、专业等要求。(2)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渠道,引进具有新材料研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3)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4.2.2人才培养(1)建立内部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能力。(3)实施导师制度,发挥资深员工传帮带作用,加速新员工成长。4.2.3人才激励(1)设立研发奖金,对取得突出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2)完善晋升通道,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空间。(3)关注员工福利,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人才流失。4.3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为保障新兴产业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推广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4.3.1管理体系(1)制定研发管理制度,明确研发流程、质量控制、成果转化等环节的要求。(2)建立项目管理体系,保证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控制。(3)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专利申请、保护、运用等工作。4.3.2运行机制(1)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提高研发效率,促进成果转化。(2)设立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项目评审、监督、验收等工作。(3)建立研发风险防控机制,降低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4)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第5章研发计划与进度安排5.1研发阶段划分为保证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推广项目的顺利进行,本项目将研发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5.1.1前期调研阶段在前期调研阶段,主要开展市场调研、技术调研和产业政策调研,以明确新材料研发的方向、目标和应用领域。5.1.2小试阶段在小试阶段,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开展实验室规模的新材料合成、功能测试和工艺优化工作。5.1.3中试阶段中试阶段主要进行放大生产、功能验证和工艺稳定性研究,以评估新材料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5.1.4产业化推广阶段在产业化推广阶段,将开展大规模生产、市场推广和产品应用工作,以实现新材料的产业化和商业化。5.2关键节点与进度安排为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以下为各阶段的关键节点与进度安排:5.2.1前期调研阶段第13个月:完成市场调研、技术调研和产业政策调研;第46个月:形成新材料研发方向和目标,制定研发计划。5.2.2小试阶段第712个月:完成新材料合成、功能测试和工艺优化;第1315个月:完成小试报告,评估新材料功能和应用前景。5.2.3中试阶段第1621个月:开展放大生产、功能验证和工艺稳定性研究;第2224个月:完成中试报告,评估新材料产业化可行性。5.2.4产业化推广阶段第2530个月:开展大规模生产,建立销售渠道;第3136个月:实现新材料的市场推广和产品应用。5.3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5.3.1技术风险可能存在新材料功能不稳定、制备工艺难以放大等问题。应对措施:加强实验室研究,优化工艺条件,提前开展中试研究。5.3.2市场风险新材料市场需求不稳定,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应对措施: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与潜在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应用领域。5.3.3政策风险产业政策变动可能影响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应对措施:加强政策研究,及时调整研发方向,保证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5.3.4资金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应对措施:积极争取支持,寻求合作伙伴,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第6章资金投入与预算管理6.1资金需求分析6.1.1项目总投资估算综合考虑新兴产业新材料研发项目的研发、中试、产业化及市场推广等阶段,对项目总投资进行估算。主要包括研发费用、设备购置费、材料费、人力资源成本、市场推广费用等。6.1.2分阶段资金需求根据项目进度,明确各阶段资金需求,包括:(1)研发阶段:侧重于实验室研究、小试、中试等,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实验设备、材料、人力资源等。(2)产业化阶段:资金主要用于购置生产设备、厂房建设、生产材料、人力资源等。(3)市场推广阶段:资金主要用于市场调研、品牌宣传、渠道建设、销售团队建设等。6.1.3资金来源分析分析项目资金来源,包括资金、企业自筹、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明确各类资金占比,保证项目资金来源的合理性和稳定性。6.2预算编制与执行6.2.1预算编制原则遵循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动态调整等原则,编制项目预算。6.2.2预算编制内容根据项目资金需求,编制以下预算:(1)研发预算:包括研发设备购置、材料费、人力资源成本等。(2)产业化预算:包括生产设备购置、厂房建设、生产材料、人力资源等。(3)市场推广预算:包括市场调研、品牌宣传、渠道建设、销售团队建设等。(4)其他预算: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6.2.3预算执行与监控建立预算执行制度,明确预算执行责任主体和流程,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保证预算合理、高效使用。6.3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6.3.1资金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资金监管机制,包括内部审计、财务报告、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6.3.2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绩效评价体系,从技术研发、产业化、市场推广等方面设立评价指标,定期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为项目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6.3.3风险预警与应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制定应对措施,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第7章应用推广策略与市场分析7.1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7.1.1应用领域本方案所涉及的新兴产业新材料,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新能源、环保、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应用领域如下:(1)新能源领域:光伏材料、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2)环保领域:水处理材料、大气治理材料等;(3)高端制造领域:高功能金属材料、高功能陶瓷材料等;(4)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医用材料、药物载体材料等。7.1.2市场前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新兴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新兴产业新材料市场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市场前景广阔。7.2推广策略与实施步骤7.2.1推广策略(1)政策引导: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推动新材料在新兴产业中的应用;(2)技术驱动: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功能,满足市场需求;(3)产业链协同: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发展;(4)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行业标杆。7.2.2实施步骤(1)产品研发阶段: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品中试;(2)市场推广阶段:通过参加展会、技术交流等方式,扩大产品知名度;(3)市场拓展阶段:与目标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批量销售;(4)市场巩固阶段:持续优化产品功能,提升客户满意度,巩固市场份额。7.3市场竞争与风险分析7.3.1市场竞争新兴产业新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为应对竞争,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功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7.3.2风险分析(1)技术风险:新兴产业新材料研发过程中,存在技术难题攻克不力的风险;(2)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可能影响产品销售;(3)合作风险: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合作不畅的风险;(4)政策风险:政策支持力度减弱或政策调整,可能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为保证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第8章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8.1政策环境分析8.1.1国家政策背景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家层面政策主要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科技创新等方面,旨在推动新材料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8.1.2地方政策环境各级地方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融资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8.2政策需求与建议8.2.1政策需求(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新材料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2)优化政策体系。完善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协同,提高政策实施效果。(3)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产业创新能力。(4)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强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8.2.2政策建议(1)设立新材料产业专项资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材料产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降低企业成本。(3)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优化融资环境。为新材料产业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8.3产业协同发展策略8.3.1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内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共同参与,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提高产业创新能力。8.3.2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8.3.3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地方作用,引导产业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提高产业规模效应。8.3.4促进产业与应用领域深度融合加强新兴产业新材料与下游应用领域的对接,推动产业与应用领域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8.3.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新材料产业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9章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9.1产学研合作机制9.1.1合作主体本实施方案将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在新兴产业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推广中的协同作用,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合作机制。9.1.2合作目标明确产学研各方的合作目标,即提高新材料研发水平,加速成果转化,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9.1.3合作方式通过项目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实现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9.1.4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成果分享、风险分担等方面,保证合作各方的权益。9.2成果转化模式与途径9.2.1技术转移通过技术交易、专利许可、技术入股等方式,将新材料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9.2.2产业孵化利用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搭建产业孵化平台,为新材料企业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支持。9.2.3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产学研各方共同开展新材料研发,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9.2.4人才培养与交流加强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芒果供货协议书
- 道路保通协议书
- 深圳交通所合作协议书
- 签订直赔协议书
- 婚礼没登记离婚协议书
- 自用管线协议书
- 工地劳动合同和协议书
- 父母和孩子复婚协议书
- 电缆施工协议书
- 架子工承包合同协议书
- 北京市事业单位退役大学生士兵定向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品质承包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含答案)
- 2025年电子工程师工作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Z20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含答案)
- 营业执照共用协议书范本
- 掌握纺织机械核心操作技能试题及答案
- 法律争议预测模型-全面剖析
- 校园禁烟宣传抵制烟草诱惑拒绝第一支烟课件
- 家政讲师面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