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心脏疾病概论_第1页
29心脏疾病概论_第2页
29心脏疾病概论_第3页
29心脏疾病概论_第4页
29心脏疾病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外科疾病

概论心脏外科疾病的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

后天性心脏病分类

心脏肿瘤

心脏外伤及其他PDAASD

非紫绀性

VSDPS1、先天性

心脏病

F3

紫绀性

F4

MS、MS+MI

心脏瓣膜病AS+AI

2、后天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良性:心脏粘液瘤3、心脏肿瘤

恶性:各种肉瘤

4、心脏外伤

5、胸主动脉瘤

6、其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体外循环时代从1954年Lillehei和另一位青年医生德瓦尔研究新型氧合器,1955年7月投入使用。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氧合器;由于Lillehei的杰出贡献心脏外科从1956年起走出低谷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体外循环的诞生,使人类多年来冲破心脏“禁区”的梦想变为现实;1、概念:利用特殊的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术。亦称心肺转流。2、体外循环的目的:暂时取代心肺功能,维持全身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和气体交换,为心内直视手术提供少血或无血的术野。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基本装置泵氧合器变温器贮血器过滤器吸引器心脏停搏液传送系统检测系统体外循环时代血泵的发展血泵:代替心脏泵功能,驱动体外氧合血液产生单向血流,回输到人体动脉进行循环。转压式泵:价格低,使用方便,国内多数医院使用;但对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大。离心泵:采用离心力原理,使氧合动脉血回输体内。对血球破坏小。临床未普及。

氧合器的发展氧合器:代替肺功能氧合静脉血、排出二氧化碳的装置。生物肺氧合阶段(人体交叉体外循环)鼓泡式氧合器(60年代)膜式氧合器(70年代末)

鼓泡式氧合器:优点:结构简单,氧合性能好,使用方便。缺点:血液与氧气直接接触,易引起血浆蛋白变性,3-4h膜式肺:通过可透气的高分子薄膜进行气体交换。优点:符合人体生理,明显减少血液成分破坏及气栓产生,安全时限长(6小时-数天)。

过滤器:体外循环中有微栓产生,这些微栓直接阻塞微血管对组织器官产生损伤,特别是脑和肺。过滤器多为滤网式,孔径在20-40μm。

变温器:体外循环中因很多因素需要将温度降低如停循环,低流量等;手术后需将温度恢复到正常,要有很强变温器。1、灌注师详细了解病情,制定体外循环方案,配件合理使用,连接管道系统。2、肝素抗凝(必须监视ACT)3、预充稀释:预充液:晶体液、胶体液、渗透性利尿剂、肝素。电解质浓度接近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血浆,弱碱性。

体外循环的准备体外循环的实施1、全身麻醉

2、开胸:胸骨正中切口、右侧切口

3、主动脉缝荷包线、上下腔静脉游离套阻断带

4、体内肝素化,ACT(480-600s)

5、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6、降温、阻断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7、术后心腔排气、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

8、复温、并行循环、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9、拔除心脏插管、止血、关胸。1、代谢的改变: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2、电解质失衡:高钾、低钾、低钙3、血液改变-使用止血药,术中应用抑肽酶红细胞破坏、溶酶激活、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减少。4、心、脑、肺、肾损伤5、感染体外循环后生理变化手术中微创时代自1971年Porstmann首次报告经介入治疗封堵动脉导管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