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页前言《山西省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下称“本规范”)是山西省水利信息化技术规范之一,根据山西省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而编制,旨在为全省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指导性标准,并为接入各地已建的各类视频监控系统提出与标准系统直联、互通、直控的兼容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性能、设备要求;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要求、网络现状和建议;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编址、命名、编码规则;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开放性、安全性和防雷接地要求。本规范的附录A为“监控点布设参考原则”,介绍了对各类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点布设的参考原则;附录B为“已建系统的兼容解决方案”,描述了通过在已经建成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省或市级或水库监控中心采用二次编码方案实现非标准系统与标准系统的直联互通。附录C为“山西省水利机构(单位)名称、标识代码表”,详细规定了本省涉及水利视频监控工程的水库单位的名称及编码。在本规范中:必须:表示该条目是本规范必须。违反这样的要求是原则性错误。必须实现:表示该要求必须实现,但不要求缺省使能。不允许(不可以):标识该条目绝对禁止。应当(建议):表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存在忽视该条目的理由,但是忽视或违反该条目时必须仔细衡量。应当(建议)实现:与应当(建议)类似,实现时不必要缺省使能。不应当(不建议):表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存在所描述行为可接受或有效的理由,但实现该行为时必须仔细衡量。可以:标识该条目确实可选。某些厂商可能出于市场或其它原因实现该选项,另一厂商可能出于类似理由不实现该选项。本规范中“必须”和“必须实现”的条款规范了现阶段网络建设的基本需要。“应当(建议)实现”和“应当(建议)实现”主要规范了网络设备和技术发展目标的需要。各地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决定对本规范中各条款的满足程度。本规范的增补、修订及解释权属山西省水利厅。本规范批准机构: 山西省水利厅 。本规范解释机构: 山西省水利厅数字中心本规范编制单位: 山西省水利厅数字中心业务描述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控江海堤防、水库、湖泊、闸坝、防洪排涝区域、灌区、水源地、其他各种水利工程设施以及港口等防风暴潮区域的现场状况及其防汛防风防旱工作过程的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主要用于防御自然灾害、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指挥能力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分布范围广阔、被监控对象现场情况复杂的特点,要求全省范围内不同单位建设的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能够逐级实现直联、互通和直控。音频、报警和数据信息可作为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扩展功能存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防汛更是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IP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等先进通信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实现“数字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通过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在监控中心或者工作计算机上实时监控各个水利设施,实时观测河道、水库的各种变化及涵闸、溢洪道的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在抗洪救灾中,通过该系统也可实现远程观测和指挥,对于气候恶劣人员难以达到的地区,本系统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应具有安全、可靠、开放和可扩充等特点,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引用标准和缩略语引用标准本规范引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和行业管理规定:ITU-TQ.931ITU-TH.323-98 基于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ITU-TH.261-1993P*64kbit/s 视听服务的视频编解码ITU-TH.263-1998 低比特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RFC2138(1997) RADIUS协议MPEG-4(ISO/IEC14496) 面向复杂视音频通信的多媒体系统标准ITU-TH.264ITU-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 MPE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开发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ISOC/IETFRFC2068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1.1,1999.1CCITTG.711建议(1988) 音频信号的脉冲编码调制(PCM)CCITTG.722建议(1988) 7kHz的64kbit/s音频编码CCITTG.728建议(1992) 使用低延时代码激励线性预测(LD-CELP)的16kbit/s语音编码ITU-TG.729建议(1996) 使用共轭结构代数代码激励线性预测CS-CELP)的8kbit/s语音编码IETFRFC1889和1890 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控制协议(RTCP)RFC872TCP 传输控制协议RFC877IP 互联网络协议RFC877TCPUDP 用户数据包协议RFC775FTP 远程文件传输协议ITU-TQ.931RFC3261SIP 会议初始协议RFC2976SIPINFO SIP的INFO方法RFC2327 SDP会话描述协议RFC3388SDPExt 会话描述协议扩展《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20815-200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796-1997)《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A/T388-2002B)《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1171-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2001)《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水利信息网命名及IP地址分配规定》(SL307-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水利系统政务信息编码规则与代码(一)》(SL/T200-1997)《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范》(SL213-98)缩略语英文缩写 英文解释 中文解释AAU Acquisition&AccessUnit 采集/接入单元ADSL 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VS AudioVideocodingStandard 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BNC BayonetNutConnector 刺刀螺母连接器CBR ConstantsBitRate 固定码率CCD ChargeCoupled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CDMA 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码分多址CIF CommonIntermediateFormat 标准化图像格式CMU Control&ManagementUnit 控制/管理单元DAS DirectAttachedStorage 直接连接存储DHCP 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 DomainNameServer 域名服务器DVR DigitalVideoRecorder 数字录像设备,硬盘录像机DVS DigitalVideoServer 数字视频服务器FTP FileTransfer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GIS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HTTP 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IDU Interactive&DisplayUnit 交互/显示单元IP InternetProtocol 互联网协议IPC IPCamera 网络摄像机ISO 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MPEG 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制定的一系列视频编码标准MTBF MeanTimeBetweenFailure平均故障间隔时间NAS NetworkAttached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NAT 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NTP NetworkTime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OSD OnScreenDisplay屏幕叠加显示PKI PublicKey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PMI PrivilegeManagementInfrastructure特权管理基础设施PTZ Pan/Tilt/Zoom水平转动、垂直转动、景深、伸缩QCIF QuarterCIF1/4CIF分辨率QoS 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RAID 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TCP RTPControl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RTSP 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实时流协议SAN StorageArea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SCSI 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DK SoftwareDevelopmentKit软件开发包SIP 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SMTP 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 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TCP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TSU Transmission&SwitchingUnit传输/交换单元UDP User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SB 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VBR VariableBitRate动态码率VLAN 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VPN 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网系统结构功能结构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是包括了监控技术、通讯技术、音视频技术和指挥管理技术的一套综合性业务应用系统,不论规模大小,从系统功能构成的主体类型上主要由采集/接入、传输/交互、控制/管理和交互/显示四种功能单元组成,分别完成采集/接入、传输/交换、控制/管理、交互/显示四大类功能。下图示意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型。图3.1.1视频监控系统功能结构模型采集/接入单元(AAU,Acquisition&AccessUnit)是视频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和接入功能单元,主要完成对监控点现场连续画面(也可以包含声音)的采集、编码,通过传输网络传递到管理平台,同时接收管理平台下达的控制指令并加以执行。传输/交换单元(TSU,Transmission&SwitchingUnit)是连接监控前端、管理平台和用户终端的媒介,用来透明传输采集/接入单元(AAU)与控制/管理单元(CMU)、交互/显示单元(IDU)之间的各类信息。控制/管理单元(CMU,Control&ManagementUnit)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业务、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实现媒体分发/存储、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和与其他系统的互联等,并可对重要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存储、检索。交互/显示单元(IDU,Interactive&DisplayUnit)是使用者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功能交互的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实现使用者对系统的访问、控制,以及信息的展示,使用者的行为由控制/管理单元进行授权、鉴权和管理。设备组成根据功能结构,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从构成的设备上可分成监控前端、传输网络、管理平台、用户终端四类设备。监控前端设备对应于功能结构中采集/接入单元(AAU),主要包括各类摄像机、音视频编码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如配电、防雷设备)。音视频编码设备需要根据本地存储的需求,来选择用硬盘录像机(DVR)还是数字视频服务器(DVS)。对于有声音采集、广播、对讲需求的监控点,则还需要加装拾音器、扬声器装置。传输网络对应于功能结构的传输/交换单元(TSU),主要包括接入设备、传输线路、交换设备、光电转换装置以及传输骨干网设备等。传输网络根据传输的要求和环境,可以是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的形式,但需要支持TCP/IP通信协议簇。管理平台对应于功能结构中的控制/管理单元(CMU),主要包括部署在监控中心的监控管理平台设备(含服务器、存储设备、管理软件等),管理平台可以是软硬件一体化设计的单机设备,也可以是多台主机通过网络连接组成的分布式系统。根据管理平台内部的功能划分,至少包括几个主要单元:平台管理单元:实现系统管理、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系统互联、多级控制等多项功能,是管理平台的中控单元。流媒体转发/分发单元:实现音视频流的多路转发、分发,包括实时音视频流和录像。前端接入单元:实现对监控前端设备的接入、通信。根据建设的需要,还可以增加其他单元:报警管理单元:如果需要处理监控点报警,则需要此单元实现报警的接入、处理、联动等功能。存储单元:如果需要在监控中心对重要视频进行录像,则需要此单元实现音视频流的存储和管理,该单元应支持主流的网络存储方式。电视墙解码单元:如果需要在监控中心将监控画面输出到电视墙,则需要此单元对各监控点的音视频流进行统一解码,展示在电视墙并可以切换、轮巡。电子地图单元:如果需要在监控中心用电子地图的形式展示监控点的位置及相关信息,则需要此单元实现电子地图的展现、漫游、缩放、监控点数据管理等功能。用户终端对应于功能结构中的交互/显示单元(IDU),是视频监控系统对视频、声音、报警、数据等采集信息的综合应用界面,主要包括实现人机交互的监控终端,进行图像显示的监视器、大屏、电视墙等设备。为实现部署的灵活、便捷,用户终端宜采用Web方式进行系统访问。分级结构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以由全省水利系统各级单位分别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建设、使用和管理,在各级单位建设监控中心,用于部署管理平台、用户终端、网络设备等。各级单位建设的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必须通过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上下级系统之间直联、互通和直控。监控中心分级设置,监控中心之间可以实现操作权限、媒体访问和控制上的分布式、多级管理结构。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及工作相关性,将全省水利工程视频监控体系技术结构主要划分为六级,下图示意了各级节点的层次关系:1、核心管理节点:对应于省数字水利中心的监控部门,是全省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最高级别的管理节点。2、一类区域管理节点:对应于省属流域管理局、省级水利枢纽管理单位的监控部门。3、二类区域管理节点:对应于地市水利管理单位的监控部门。4、三类区域管理节点:对应于区县水利管理单位的监控部门。5、本地管理节点:对应于各水库、河道、大坝、闸门等工程、枢纽处的本地监控中心。6、采集节点:对应于各监控点的前端设备。图3.3.2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分级结构上级节点可以通过下级节点获取数据,向下级节点发送控制指令。如果某一级节点未建设,其上级节点可以跳过直接访问、管理其下级节点。区域管理节点对下级节点的管理范围仅限于该管理节点的管辖区域。组网模式根据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结合现有区域型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模式和联网要求,并考虑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的兼容,本规范推荐几种基本组网模式供参考:1、集中式组网。适用于在当地新设监控点,尚未建立本地监控中心(包括区域管理节点)的情况,利用上级直至省监控中心平台对远程监控点直接进行集中监控、管理。此组网模式也可用于本地已有管理平台的情况,但这两级管理平台并非上下层级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对同一监控点具有同等操控权限。具体如下图所示:图3.4.1-1集中式组网模式2、分布式组网。适用于在本地只需监控、不用配置管理的情况,管理工作由上级管理平台完成。根据视频流的调用过程,为了减少视频转发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占用,建议在本地监控中心除了部署用户终端外,还部署一至多个流媒体转发/分发单元,用于本地监控视频流的转发,而上级监控中心的视频调看可以通过此流媒体转发/分发单元,也可以通过上级管理平台的流媒体转发/分发单元进行转发。具体如下图所示:图3.4.1-2分布式组网模式3、级联式组网。适用于本级监控中心已建设管理平台,并与上级管理平台形成上下级联关系的情况,上级监控中心对本级监控点的视频调看、控制操作,需通过本级管理平台的级联转发操作。具体如下图所示:图3.4.1-3级联式组网模式功能要求视频图像采集功能根据视频监控需要,利用前端采集设备,实现对被监控区域高清晰图像信息的连续采集。水利工程视频监控采集点的布设原则:能监视水利工程全貌和绝大部分的高点、危险堤段、易发事故点,能监视现场的防汛防风防旱形势及灾情险情,方便前端设备施工和管理,运行安全及能反映所需特征的地点。具体布设原则参看附录A的说明。视频处理功能应实现对模拟视频的压缩编码和解码功能。应能根据图像内容变化,采用不同的帧率(1~25帧/秒)进行传送。可实现对单路视频流传送带宽上限的设定。视频编码应实现在视频画面上叠加中文字符的功能。视频编码可对码流参数灵活设置,分辨率从CIF、2CIF、4CIF(D1)可调。视频编码可支持对不同分辨率的双码流输出。视频编码应具有自动或手动降低图像分辨率或对图像进行减帧处理的功能。视频解码应支持软件解码或硬件设备解码,并能对监控点多种编码设备的码流统一解码。视频编解码的处理结果应与原有视频音频信号对应特征保持一致。音视频实时监视功能支持单画面(包括全屏)和多画面模式的切换浏览,并可进行图像的多画面组合、轮巡切换方式以及摄像机预置位等监控模式。可以对任意地点的摄像机进行分组,并在监控终端上显示该组摄像机的所有画面;在硬件条件许可下,当该组画面超过16画面,采用多画面轮巡的方式进行分组切换显示。用户终端上应显示监视图像的时间、监控地点等信息,在图像文字的布局上,要求统一在左上角中文显示当前的年、月、日、时、分、秒,在右下角显示监控点的位置信息。应支持多用户同时监视同一路实时视频。应根据用户需求,按相关特性(如场所、业务种类等)对一组实时视频图像进行同步调用,实现图像组合播放功能。浏览时可以对图片进行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的调节,同时支持图像360度旋转预览。应针对选定的视频图像按照调用分组、显示顺序和每组显示时间制定计划,进行轮巡。应支持图像抓拍并以JPG、BMP格式图片保存。应具有自动弹出告警图像和告警信息提示功能。应支持音频双向对讲、单向语音监听功能。对于已建电视墙、大屏显示设备的监控中心,应能将实时音视频输出到电视墙、大屏显示设备进行监控。视频存储功能可对实时视频信息进行自动连续存储,或根据设定的事件、时间、地点等条件进行存储。应支持对重要视频图像信息的备份存储,并可根据安全性要求,实现对重要信息的输出功能。应支持集中存储、分散存储、相对集中存储等模式,可以选择DAS、NAS或SAN等存储方式。可按照不同安全性等级,采用不同图像分辨率进行存储。可对不同视频流分别设定存储空间,并支持循环存储。视频回放功能应支持用户根据时间、地点、事件等多种条件进行检索和回放。应支持多用户同时调用和检索历史图像。应支持下载到本地回放历史图像和远程直接回放历史图像的方式。回放历史图像时,可实现播放、倒放、快放、慢放、拖曳和暂停等功能。历史图像可进行逐帧回放。云镜控制功能应支持对云台和镜头的远程实时控制功能。云台控制功能应包括:云台转动及速度设置、预置位设置、巡航控制等操作。镜头控制功能应包括:对镜头的变倍、调焦、调节光圈,以及对镜头变倍、调焦速度设置等功能。视频接入/转发功能应对多个用户请求的同一路视频数据进行接入/转发。多用户同时调看同一路视频图像时,视频图像只占用一路视频传输带宽上传至各级管理节点。通过流媒体接入/转发单元实现系统同节点内多用户同时调看同一路视频图像。通过流媒体接入/转发单元实现系统不同管理节点用户同时调看同一路视频图像。同一个管理节点的下级节点间互相调用视频时,应通过上级节点转发。应支持多级转发,转发级数不少于三级。具备网络自适应能力,可根据网络状态进行自动降帧。可根据流媒体接入/转发单元与前端设备(组)之间的网络带宽资源,对该设备(组)视频并发上行的路数进行限制。告警功能应支持对系统内部视频内容告警(如移动侦测、遮挡等)信息的处理,并以文字、声光、图像等方式进行提示,同时在系统中记录存储(包括告警级别、告警类型、告警时间、告警内容等)。应支持对联动系统相关告警提示信息的处理,并以文字、声光等方式进行提示,同时在系统中记录存储(包括告警级别、告警类型、告警时间、告警内容等)。应支持在电子地图上突出显示告警地点。应支持在告警信息及相关视频自动弹出,同时实现对视频的存储。支持在前端设备或节点设备接入外部告警或事件信息,并按预定规则触发前端采集设备进行联动。系统互联功能应提供同其他应用系统(如GIS、实时水雨情信息发布、视频会商等)交互的接口,实现系统间的互联(预留)。应能从其他应用系统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处理,并将相关的视频信息和告警信息传送给其他应用系统(预留)。系统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应实现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功能,支持SNMP网管协议,能实现对服务器、磁盘阵列、视频编(解)码器、视频光端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集中管理。配置管理实现对管理对象的定义、初始化、控制、鉴别和检测等功能,为系统其他单元提供资源配置的数据,应支持设备的远程配置。故障管理实现故障监测、告警、告警处理和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性能管理实现设备性能的监视和分析,监测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用户占用资源情况,实现对系统中重要性能参数和数据的测量统计。系统具有对设备进行定时巡检,以图形的方式显示所有设备的离在线情况。安全管理应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系统可靠性管理等功能。系统日志包括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支持日志信息查询和报表制作等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应包括对系统用户权限分配、相关业务用户的合法性认证、用户访问权限管理等功能。应收集整理系统用户信息,保留用户登录信息并保存重要用户操作记录,可为不同级别的用户设定活动用户时间。用户在登录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时应通过身份认证,合法用户在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时应进行进一步的访问控制。应对所有用户进行统一的唯一标识。应能对用户、用户组及其权限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管理用户负责为每个合法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除管理用户外,任何用户不能擅自更改其权限,不能越权操作、不能将其权限转授给其他用户。当同时对视频资源进行调看的用户数超过系统设定的用户数时,高优先级用户可以抢占低优先级用户所占用的资源。对于同一节点内的用户优先级,可根据业务和管理需求进行分配和授权。权限包括操作功能权限和数据资源权限,操作功能权限指定操作的功能,数据资源权限指定访问的对象,权限的粒度细化到摄像机,不同用户可以分别管理同一个设备下不同摄像枪的调度。电子地图关联功能系统可具有电子地图的辅助监视与操作功能,或提供接口规范给第三方电子地图系统调用。对于内置电子地图功能的系统,应支持地图显示,并具有缩放、漫游等功能。对视频节点、采集点位置坐标等数据的更新、维护。监视与告警信息的显示1)可以在地图上定位采集点,并可以通过点击采集点播放实时图像。2)接收到告警信息后,告警的地点能自动在地图上突出显示。冗余备份功能考虑视频监控系统需对重要的水利工程进行24小时全天监控,系统的可用性应有充分保障,系统的服务功能单元(包括软件和硬件)应支持冗余备份机制,一旦有功能单元不能继续服务,应立即有备用单元自动接管提供服务。备份模式建议是N+M备份模式,N是指可被冗余备份的服务单元数量,M是指可作为备份的服务单元数量。多级控制功能根据系统的分级结构,各级监控中心之间可以实现操作权限、媒体访问和控制上的分布式、多级管理结构。其他功能为方便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建议用户终端之间可以进行文字消息互发和文件传送,便于针对监控中所了解的情况及时交换信息。性能要求网络性能指标为保证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具有较高的QoS,要求视频承载网络端到端通信的丢包率、网络时延和抖动指标要达到下表的要求。传输协议类型丢包率网络时延抖动TCP≤1/1000≤200ms≤50msUDP≤5/10000≤500ms≤100ms表5.1.1网络性能指标要求系统时延音视频失步时间应不大于0.3s。当信息经由数据网络传输时,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双向)应不大于10s(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并满足以下要求:1、设备编解码时延应不大于500ms;2、每一转发时延应不大于100ms;3、云镜控制响应时延应不大于500ms。视频联动响应时间在前端设备接入外部告警或事件信息时,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500ms。在节点设备接入外部告警或事件信息时,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0s。视频接入/转发指标在运行于千兆网环境的情况下,单台服务器的视频接入/转发能力应符合以下要求:1、视频接入/转发能力应不小于650Mbps;2、在图像分辨率为CIF,视频传输码流为512Kbps时,应支持单路视频的复制路数不小于900路;应支持并发输入的视频流路数不小于250路,且并发输出的视频流路数不小于1000路。3、在图像分辨率为4CIF(D1),视频传输码流为1Mbps时,应支持单路视频的复制路数不小于600路;应支持并发输入的视频流路数不小于250路,且并发输出的视频流路数不小于400路。4、在图像分辨率为1080I,视频传输码流为4Mbps时,应支持单路视频的复制路数不小于150路;应支持并发输入的视频流数不小于50路,且并发输出的视频流路数不小于100路。开放性要求各地市水利管理单位监控指挥中心、流域管理局等省厅直属单位新建、已建的视频监控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提供可供系统集成的接口。数字视频编码、硬盘录像设备的控制码、控制信令、视频压缩、编解码的具体算法或接口、可供二次开发的设备SDK软件包等必须向用户开放,使相关联的系统能调用相应功能和数据。网络摄像机(含固定和一体化球形摄像机)的控制码、控制信令、视频压缩、编解码的具体算法或接口、可供二次开发的设备SDK软件包等必须向用户开放,使相关联的系统能调用相应功能和数据。时间同步要求各级单位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必须具有统一校时功能,统一校时以省数字水利中心的时间为准,省级视频监控系统开放校时功能接口,下属各级单位的视频监控系统校时统一通过该接口实现。各级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统一校时应支持NTP协议实现时间同步。系统内的各同步单元间的相对精度误差应不大于100ms。主要设备要求前端设备包括:摄像机、云台、杆件、电源设备等。前端设备应具备抗风、抗震、防雨、防雷电、防尘、防盐雾、防腐蚀、防变形、防人为破坏及易检修的技术要求。室外温度在-10℃~+50℃和相对湿度为35~90%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摄像机应根据监控现场环境和范围合理选择摄像机,保证监控区域不留死角。大中型水库必须保证至少有一路高清摄像机(1080I)监视库区全貌。摄像机必须能全天候工作,白天和晚上都可以拍摄清晰的录像。摄像机设备可选模拟或数字网络摄像机,有低照度的适应能力,具有超级动态功能,根据环境确定是否需要带有逆光自动补偿功能。具有电子光线控制、自动增益、白平衡选择、电子灵敏度提升等功能。具有浪涌保护和防雷击保护功能。所配解码器应具有开放的或兼容的控制协议以及标准控制接口。摄像机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要求:1、固定摄像机1)图像传感器:CCD2)分辨率:彩色≥470电视线,黑白≥560电视线。3)最低照度:彩色≤0.1LUX,黑白≤0.02LUX。4)信噪比≥50dB。2、网络固定摄像机(IPC)/固定摄像机+数字视频编码设备1)图像传感器:CCD2)分辨率:彩色≥470电视线,黑白≥560电视线。3)最低照度:彩色≤0.1LUX,黑白≤0.02LUX。4)信噪比≥50dB。5)网络传输清晰度:宽带情况下为D1(720×576)或4CIF(704×576);窄带情况下为CIF(352×288)水平。6)传输协议:支持TCP/IP、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TSP(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SMTP(传递电子邮件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NTP(网络时间协议)、DNS(网域名称系统)、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等协议。7)采用MPEG4,高配置采用MPEG2或MPEG4第10部分-H.264的视频压缩标准。8)功能:支持移动侦测、侦测告警、报警触发联动,音频可选。3、高速球及一体化机芯 高速球:1)支持SONY,Hitachi,LG,CNB全系列一体机芯2)水平旋转范围 0度–360度连续3)水平转速 0.1--300度/秒4)垂直旋转范围 0度90度自动翻转5)垂直转速 0.1--300度/秒6)定位精度 0.05度7)OSD菜单,密码登陆保护功能8)256个预置位,可设置标题,2种扫描模式,4条预置位巡航轨迹,8条花样扫描轨迹9)4条报警输入,2条报警输出10)RS485通讯,PelcoD,P协议自动识别11)进口特制步进电机,超低噪音和超强稳定性12)动态隐私区域遮挡,多达24个13)空闲动作设定14)摄像机位置坐标和放大倍数显示功能15)时钟和内部温度显示功能16)高强度金属防暴外壳17)内置风扇和加热器,IP66级别防水外壳(有证书)18)4000V防雷击保护功能19)AC24V或DC12-24V兼容一体化机芯:1)变焦镜头:变焦倍数≥16倍2)分辨率:彩色≥470电视线3)最低照度:彩色≤0.1LUX,黑白≤0.02LUX4、一体化球形网络摄像机(IPC)/一体化球形摄像机+数字视频编码设备。1)变焦镜头:变焦倍数≥16倍2)内置云台:360º连续旋转3)分辨率:彩色≥470电视线4)最低照度:彩色≤0.1LUX,黑白≤0.01LUX5)网络传输清晰度:宽带情况下为D1(720×576)或4CIF(704×576);窄带情况下为CIF(352×288)水平。6)传输协议:支持TCP/IP、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TSP(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SMTP(传递电子邮件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NTP(网络时间协议)、DNS(网域名称系统)、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等协议。7)采用MPEG4,高配置采用MPEG2或MPEG4第10部分-H.264的视频压缩标准。8)控制方式:适合于任何PTZ控制协议。9)功能:支持移动侦测、侦测告警、报警触发联动,音频、本地视频存储可选。5、高清摄像机(1080I)1)H.264视频压缩标准,分辨率为1920*1072,输出标准的TS流,输出码率为100Kbps~15Mbps2)10倍光学变焦镜头,f=4.5–45.0mm,F1.8–2.23)支持本地存储,支持双码流功能,要求本地预览或存储的图像分辨率为1920*1072,网传预览或存储的图像分辨率为最高为960*5284)支持完整的TCP/IP协议簇,包括TCP/IP,HTTP,ARP,ICMP,PPPOE,DHCP,FTP,UDP,DNS,DDNS,SMTP,StaticIP,HTTPS,内置WEB浏览器,支持IE访问5)可以设置分辨率、亮度、饱和度、清晰度及色彩、自动曝光(AE)、自动聚焦(AF)、增益控制(AGC)、自动背光补偿、白平衡、低亮度运动模糊控制模式、月光模式6、云台1)云台解码器可支持多种协议,至少包括Pelco-D和Pelco-P协议。2)供电电压:AC24V,50/60Hz3)最大负载:≥18kg4)水平旋转角度:0°~355°5)垂直旋转角度:+20°~-90°6)水平旋转角速度不小于6°/s,垂直面旋转角速度不小于3°/s7)转到次数不小于50万次8)传动方式:齿轮减速传动9)工作温度:-20℃-+65℃10)防护等级室内不低于IP54标准,室外露天环境不低于IP66标准。11)支持内置自动加热(可选)。12)支持自定义巡视及多种扫描模式。13)支持编程预置位功能。7、防护罩1)室内摄像机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标准。2)室外露天场所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标准。3)可根据使用地域的气候条件,选配加热器、风扇、除霜器、雨刷、遮阳罩等。4)防护罩配件MTBF不小于10000小时。8、红外灯1)照射距离不小于10米。2)照射角度不小于30度。3)波长:850nm(有红爆)、940nm(无红爆)。4)支持光控功能,根据光照度高低自动开启、关闭。5)MTBF不小于10000小时。9、摄像机电源技术要求1)根据摄像机的布局,可采取就近取电(与电力部门进行协调)、分区供电、集中供电分别控制等多种形式,原则是方便施工和日后的长期管理。2)摄像机宜选用220V转24V交流或12V直流供电方式。重点监控点应配置备用电源,延长供电时间不低于8小时。10、摄像机立杆技术要求1)焊接要求符合国标GBJ205-83规程,所有焊缝要求平整、表面光洁、美观。2)杆体加工后进行热镀锌处理,杆体表面喷涂户处耐候涂料。3)达到足够的机械强度,满足抗风8级、防震、摆动幅度不超过15mm。4)设计风阻:35m/s。5)杆体均需接地,地阻不大于4欧姆,且设置避雷针。6)连接板必须与一体化球机或分体式云台规格配套。11、摄像机布线系统防雷、接地技术要求1)室外摄像机安装在立杆或路灯杆上时,应采取防雷和接地措施。2)在其底部有良好的防雷接地线,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电阻≤4Ω。数字硬盘录像设备(DVR)数字硬盘录像设备应采用工控式或嵌入式的数字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应考虑散热设计,持续工作,内部温升不应超过65℃。在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为35~80%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技术要求如下:1、采用MPEG4,高配置采用MPEG4第10部分-H.264的视频压缩标准。实时25帧/秒/路录像回放分辨率720×576、704×576、528×348、352×288、176×144可调。2、8路以上同时实时录像,录像保存15天以上。内部监控部分的DVR要求的30天录像。3、在出现断电、死机、电源波动、输入/输出通道干扰等各种情况下,系统具有自动恢复功能,恢复时间不大于5分钟。4、支持多用户同时登录,具有多级用户权限管理,全中文菜单操作界面。5、每路录像及远程显示与回放必须要达到25帧/秒,本地显示时延≤0.5秒,远程浏览显示时延≤3秒。回放能以不同速度(1倍、2倍)放像,支持两路以上录像同时回放,能前放、倒放。6、可按录像文件名称、时间段、录像通道、录像种类等方式检索,检索时不影响正在进行的录像。7、根据需要,支持一个或若干个RS-485、RS-232接口和以太网端口,支持TCP/IP协议。8、支持多种云台解码器或智能球控制协议;9、可以通过主机的SCSI接口外挂硬盘阵列或光盘刻录机;10、具备WEBSERVER功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11、具有声音与视频同步和报警联动功能;具有可供二次开发的计算机SDK软件包。12、应得到DVR资源表,包括音/视频通道、通道名称、DIO通道数、DVR主机名、录像及报警复位状态、编码动态改变参数、录像列表及下载文件信息。13、在统一的客户端查询、浏览平台可以查询或浏览到录像阵列任一台录像机的视频源。不用手动登陆到待查询或浏览的视频图像所属录像机专用IP地址;14、至少具备2个以上的视频输出口(BNC)。15、支持集中网管功能。数字视频服务器(DVS)数字视频服务器应采用嵌入式设备,应考虑散热设计,可持续工作。技术要求如下:1、采用MPEG4,高配置采用MPEG4第10部分-H.264的视频压缩标准。实时25帧/秒/路预览分辨率720×576、704×576、528×348、352×288、176×144可调。2、在出现断电、死机、电源波动、输入/输出通道干扰等各种情况下,系统具有自动恢复功能,恢复时间不大于5分钟。3、支持多用户同时登录,具有多级用户权限管理,全中文菜单操作界面。4、每路远程显示必须要达到25帧/秒,本地显示时延≤0.5秒,远程浏览显示时延≤3秒。5、根据需要,支持一个或若干个RS-485、RS-232接口和以太网端口,支持TCP/IP协议。6、支持多种云台解码器或智能球控制协议;7、具备WEBSERVER功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8、具有声音与视频同步和报警联动功能;具有可供二次开发的SDK软件包。9、支持集中网管功能。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1、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MPEG4视频编码格式、MPEGLayerII音频编码标准及用ProgramStream系统流封装的视、音频复合流进行文件存储。2、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存储的图像数据应保证具有CIF格式的图像分辨率,宜具有4CIF(704×576)或D1(720×576)的图像分辨率。监控图像存储时间≥15天,对于报警对应的视音频信息应作永久存储。3、支持不少于400路D1(1.5Mbps)或800路CIF(512kbps)格式的图像并发写入。4、支持光纤、SATA等硬盘,配置容量应具有可扩展能力,硬盘应支持在线热插拔。5、支持多网口绑定、冗余热备电源。6、宜采用虚拟化存储技术,能自动管理存储容量。7、支持RAID5、RAID6等硬盘阵列管理技术。8、具有高可靠性,支持不停机维护和不停机在线调整。9、在重要应用场合,应考虑在录像文件中加入防篡改的特征信息。10、应支持按图像的来源、记录时间、报警事件类别等多种方式对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检索,以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相同数据。11、应支持图像记录、网络回放的双工模式。12、具有以太网接口,支持TCP/IP协议,宜扩展支持SIP、RTP、RTCP等网络协议。13、必须提供二次开发的软件接口。图像显示设备宜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合适的显示器或大屏设备。显示设备应能清晰显示现场实时图像。显示设备的分辨率指标应高于系统对采集、传输过程规定的分辨率指标。服务器设备服务器设备是监控中心内部网络上运行特定服务程序的计算机主机,为监控报警管理平台软件的运行提供硬件支持。视频监控系统服务器设备主要指数据库服务器、视频分发/转发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设备接入服务器、报警服务器等。服务器设备的基本功能和性能应符合GB/T9813-2000《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及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服务器应符合国家3C认证,具有防电磁干扰能力。服务器设备的CPU、硬盘、网络接口等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相关的要求。数据库、管理服务器、视频分发、安全认证等重要服务器宜采用双机备份或N+M备份的方式。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应满足如下要求:用户终端具有远程浏览、控制等功能。用户终端主机应采用通用多任务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应且带有通用的Web浏览器,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用户终端主机应有10Mbps以上的以太网端口。数字证书宜采用USBKey作为存储介质。传输网络传输网络分为前端接入网、传输骨干网、中心交换网三部分。前端接入网分布于前端设备(采集节点)与水利工程本地监控中心(本地管理节点)或各级监控中心(区域管理节点)之间,用于将监控前端设备进行网络接入,就近连到本地管理节点或区域管理节点。传输骨干网分布于各级监控中心之间,以保障从省级监控中心到地市、到各水利工程处的监控中心的通信线路和带宽资源。中心交换网是指各级监控中心内部的局域网络,使得用户终端、管理平台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并通过关口设备与传输骨干网相衔接。三类传输网络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前端接入网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接入网可以利用公共通信网络、敷设专门线路、租用线路等多种载体。对于监控点距离本地监控中心较远的情况下,建议采取光纤线路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1、光纤线路:对于长距离有线传输,一般采用光端机进行电光转换实现监控点与本地监控中心的长途传输,避免信号衰减。对于用DVR进行编码的监控点,一般DVR视频输入路数较多,采取图7.1.2-1的连接方式;对于用DVS进行编码的监控点,采取图7.1.2-2的连接方式;对于用采集、编码一体化的网络摄像机进行视频采集的监控点,采取图7.1.2-3的连接方式.图7.1.2-1编码设备选用DVR的连接方式图7.1.2-2编码设备选用DVS的连接方式图7.1.2-3采集、编码设备选用网络摄像机的连接方式2、无线传输:在地理条件恶劣、不易敷设光纤线路的环境,可以采用数字微波传输、CDMA/3G网络、卫星通信等无线通信手段来建立网络接入。对于这种方式要求图像在传输前已完成编码。利用数字微波传输的示意如图7.1.2-4,利用CDMA/3G无线网传输的示意如图7.1.2-5。图7.1.2-4数字微波传输接入方式图7.1.2-5无线公网传输接入方式传输骨干网网络接入采用租用专线结合ADSL+VPN作为备份线路的方式。为降低专线租用费用并避免跨运营商造成访问瓶颈,专线租用由省厅统一与运营商签订大客户协议,各个地市及水利单位不得租用其他运营商线路。各地市监控中心和已接入水利专网的水库利用现有“水利专线”接入。其他水库租用2M专线接入。考虑一些水库由于地理位置距离电信运营商较远,专线投入较大,可采用4MADSL+VPN虚拟专线方式接入。考虑汛期等关键时期为预防主链路出问题后上级无法及时监控水库现场,重点水库需要考虑备份链路。备份链路采用2-4MADSL+VPN公网接入。音视频传输要求通信协议结构视频监控系统在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视频/音频/数据传输时,传输的过程遵循一系列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架构如下图所示。图8.1.1通信协议架构视频监控系统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需要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信令/控制通道和视频(扩展含音频)流通道。信令和控制通道用来在监控管理、使用设备和目标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控制命令,信令协议具体参见本标准相关部分的规定;视频(扩展含音频)流通道用来传输视频图像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流媒体协议RTP/RTCP传输,视音频编解码标准参见本标准相关部分的规定。视频图像传输功能要求数字视频信号传输数字视频信号传输协议采用流媒体传输协议,包括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和实时传送协议RTP(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eal-TimeTransportControlProtocol)等协议,流媒体的传输可以通过UDP和TCP来传送。用于数字视频信号传输的设备和网络应支持图像组播、点播,支持DNS、NAT端口映射、支持代理服务器转发、支持网络流量平衡控制等要求。视频图像上传能力要求各级单位的视频监控图像信息传输能力基本要求如下:地市级管理中心与省厅之间联网主要是“水利专网”,要有同时上传不少于4路CIF格式图像信息的能力。为了保障省厅调用地市管理局图像的流畅性,要求地市各级管理局将前端编码设置为CIF格式、512Kbps码率(每路)。音视频编解码要求监控系统采用的视音频编解码标准的要求如下:1、视音频编解码标准符合ISO的标准。2、监控系统的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须采用MPEG-4、H.264,在技术成熟后逐步引入AVS视频编解码标准;音频编解码标准须采用G.711/G.723.1/G.729。3、监控系统需要音频信号时应该按GB/T11179.3音频第二层的规定执行,音频的码流应该选择以下三种之一:32Kbps,64Kbps,128Kbps。4、重要的实时图像和历史图像应在视音频编码算法中采取防篡改安全措施。视频流的调用实时视频调用流程如下图所示:图8.4.1视频流调用示意图1、用户通过用户终端登录客户端管理服务器;2、客户端管理服务器向平台请求验证用户身份;3、验证成功则返回用户权限列表并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非法用户信息;4、用户向客户端管理服务器发送视频请求或前端设备控制信息;5、如果是前端设备控制(包括云镜控制),客户端管理服务器向前端接入管理服务器发送控制指令;6、如果是修改前端编码设备配置参数请求,前端接入管理服务器向前端编码设备发送设备配置更改信息,前端设备响应并修改配置;7、如果是请求连接视频,客户端管理服务器向中心平台管理服务器定位媒体服务器,并向该流媒体服务器发送视频请求;8、流媒体服务器向前端编码器发送视频请求;9、前端编码器响应请求,并将视频发送到流媒体服务器;10、流媒体服务器转发视频到请求用户;11、如果请求用户是通过普通监控客户端,则将视频软件解码输出到终端显示器;12、如果请求用户是通过电视墙客户端,则将图像切换输出到电视墙服务器;13、电视墙服务器将数字视频进行硬件解码输出到电视墙显示。编址、命名与编码规则网络编址要求规范水利工程视频监控资源的IP地址使用,即在现有网络资源的情况下,进一步规范地市、县、工程管理单位的视频监控资源的IP地址,拟为各地划分视频专用网段(一个C类网段),将在建和已建的视频监控设备资源统一纳入山西省水利信息网当中,方便统一管理和资源整合,避免各自启用私有IP网段建网而导致资源孤立。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在传输网络中的IP地址分配,由省厅数字中心统一规划。考虑视频监控系统涵盖设备,以及各地网络中其他系统的IP地址使用差异性情况,监控设备的IP地址建议在下表的范围内分配(IPv4C类地址格式):序号使用资源起始IP地末位结束IP地末位1管理平台服务器(含存储设备)1312视频编码设(含DVRDVSIPC等)321273用户终端(监控专用)1281914视频光端机、通信设备192250表9.1.3IP地址的使用规范表机构(单位)名称、标识代码及用户命名机构(单位)名称、标识代码参见附录C。用户命名统一以单位(机构)标识代码为前缀+4位流水号组成。监控点编码对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每个监控点需要统一编码,以确保唯一标识,以数据字典的方式将各监控点的设备进行统一命名、编码并保存在数据库中。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监控点编码采用以工程单位为基础进行编码的规则编制,统一以单位代码为前缀,加上必要的监控点识别码组成。监控点识别码编码方法:2位前端编码设备编号+1位前端编码设备类型编码+2位监控点对应编码设备通道编号+1位摄像机类型编码。1、前端设备类型编码如下:R-数字硬盘录像设备DVRV-数字视频服务器DVSC-网络摄像机IPC2、摄像机类型编码如下:F—固定摄像机(FixedCamera)S-高速球型摄像机(SpeedDome)D—半球摄像机(DomeCamara)P—带云台枪式摄像机(Pan/TiltCamera)。示例:某水利枢纽工程的1号DVR所接入的第1路监控点(彩色室外一体化快球)编码是XXX0100006101R01S,说明如下:在数据库中“水利基础信息代码”前缀与监控点识别码可以分成同一条记录中的不同字段存储,以便于视频监控系统与水利工程数据库及其他相关业务系统之间相互关联调用。开放性要求依据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遵循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系统的主要设备需要保证足够的开放性,提供开放的接口,便于系统内部或其他系统能与之通信或功能调用。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中需要具备开放性要求的主要设备至少但不限于有前端编码设备、管理平台。前端编码设备的开放性要求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中使用的前端编码设备包括硬盘录像机(DVR)、数字视频服务器(DVS)。前端编码设备必须向所接入的管理平台提供可二次开发的接口,接口形式可以是SDK软件包或通信协议。前端编码设备需要提供通信接口,可供监控点本地管理系统使用,不需占用传输网络资源。前端编码设备提供的接口内容必须包含控制信令/反馈、消息通知、数据交互、媒体编解码等方面,具体如下:1、管理平台对设备手动注册、注销的控制接口;2、设备上线主动注册、连接断开的通知接口;3、管理平台获取、设置设备基本参数的接口,基本参数包括设备参数、网络参数、视频参数、图像参数、串口配置、OSD参数、工作状态参数、报警输入参数等,各类参数的内容具体如下:1)设备参数:设备名称、软件版本号、通道数量、硬盘数量、告警输入通道数量、告警输出通道数量。2)网络参数:IP地址、IP地址掩码、网关地址、前端设备接入服务器地址、前端设备接入服务器端口(建议值:5500)。3)视频参数:码流类型(视频流、复合流)、分辨率(QCIF、CIF、2CIF、4CIF)、位率类型(CBR、VBR)、帧率(1、2、4、6、8、10、12、15、16、18、20、22,0代表全帧率,单位:帧/秒)、码率或码率上限(32K、48K、64K、80K、96K、128K、160K、192K、224K、256K、320K、384K、448K、512K、640K、768K、896K、1M、1280K、1.5M、1792K、2M,单位:比特/秒或bit/s,1K=1024,1M=1024K)、图像质量(最好、次好、较好、一般、较差、差)、I帧间隔(建议设成帧率的四倍,范围1~100)、主通道(可选)。4)图像参数:亮度(范围:0~255)、灰度(范围:0~255)、对比度(范围:0~255)、饱和度(范围:0~255)。5)串口配置:串口类型(485接口、232接口)、波特率(50、75、11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76800、115200,单位:bps)、串口用途(控制台、透明通道)。6)OSD参数:通道名称显示在第几行(范围:1~18)、通道名称显示在第几列(范围:1~44)、通道名称内容、时间显示在第几行(范围:1~18)、时间显示在第几列(范围:1~28)。7)工作状态参数:设备的状态(包括正常、CPU占用率过高如超过85%、硬件错误如串口异常等)、通道状态(包括通道是否在录像、连接的信号状态、通道硬件状态等)、硬盘状态*(如休眠、活动、不正常等)、硬盘的容量*(单位:MB)、硬盘的剩余空间*(单位:MB)、报警端口的状态、报警输出端口的状态。8)报警输入参数:报警器类型(常开、常闭)、是否处理、处理方式(无响应、监视器上警告、声音警告、上传中心、触发报警输出等)、报警触发的输出通道。4、管理平台对设备的视频控制接口,具体如下:1)对设备的用户注册、注销接口。2)对设备图像实时预览的启动、关闭接口。3)浏览实时视频时获取、设置视频参数的接口,参数包括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度。4)与设备的语音对讲接口,包括对讲/语音转发的启停、音频数据传送、音量控制。5)对前端设备数据(音频、视频、快照、设备本地录像*)回传调用的接口。5、对设备的媒体播放接口,具体如下:1)对播放对象(如文件*、流数据)的打开、关闭。2)播放的控制,如播放、停止、暂停/恢复、快速播放(最高达4倍)、慢速播放(最低达1/4倍)、单帧播放、打开/关闭声音、设置音量、获取/设置播放进度等。3)对播放文件的信息获取*,如文件总时长、当前播放时间、已经播放的帧数等。4)对媒体解码后的YUV数据获取接口。6、管理平台对设备的操作控制接口,具体如下:1)对设备重启、关机的接口。2)对设备进行校时的接口,精度可达到秒级。3)能恢复设备出厂设置的接口。4)对设备布防、撤防的接口。5)对设备远程升级及升级状态查看的接口。7、对设备报警的管理及获取设备报警信息的接口,具体如下:1)建立、断开报警上传通道。2)获取、设置设备报警输出参数。3)报警信息至少包括报警状态、报警类型、报警通道、对应视频通道等信息。8、对设备本地视频文件检索的接口*,具体如下:1)检索条件至少包括文件类型(全部、定时录像、移动侦测、报警触发、报警或动测、报警且动测、命令触发、手动录像)、文件开始结束时间。2)获取文件信息的接口。9、对设备录像的远程回放接口*,包括按文件名和时间两种选择方式,还可以控制回放的状态、保存到用户终端、抓图。10、从设备远程下载录像的接口*,包括按文件名和时间两种选择方式,还可以获取下载的进度、中止下载。注*:对于数字视频服务器(DVS)没有这些接口或内容。管理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中使用的管理平台必须向所关联的管理平台或其他系统提供可二次开发的接口,接口形式可以是SDK软件包、Web服务或通信协议。管理平台向所关联的其他管理平台应该开放的接口内容包括如下,接口形式建议使用WebService方式:1、用户管理:上级管理平台需要管理直接下级管理平台的用户,这些用户主要是用于级联的用户,包括级联用户获取、删除、信息修改、信息同步等功能。2、权限管理:上级管理平台对下级管理平台的资源进行用户授权;在下级管理平台对分配给上级管理平台的级联用户进行授权和资源鉴权。3、机构管理:上级管理平台需要管理直接下级管理平台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机构、设备、摄像枪,这些资源在上下级管理平台中均以组织结构的形式展示给用户。机构管理包括下级机构资源获取、机构资源删除、机构资源信息修改、机构资源信息同步等功能。4、设备控制:上级管理平台对下级管理平台可以进行前端设备和平台设备控制,包括前端设备的注册、注销、校时、关机、恢复出厂设置、布撤防、远程升级、PTZ云镜控制等功能,以及平台设备的注册、注销、服务启停等功能。5、设备参数设置:上级管理平台对下级管理平台的前端设备和平台设备的参数设置,包括对前端设备的IP、端口等基本参数和网络参数、视频参数、报警参数等和对平台设备的IP、端口等基本参数设置、流媒体服务器的参数设置,包括存储计划、存储设置等。6、视频管理:上级管理平台对下级管理平台的实时视频和录像进行管理。对实时视频获取、播放、语音对讲、语音监听、抓图等功能;对录像进行控制、查询、播放和下载。7、报警管理:下级管理平台将报警信息直接推送给上级管理平台,上级管理平台接收到报警之后,应启动相应的处理流程。管理平台向关联的其他业务系统应该开放的功能和接口内容包括如下,接口形式建议使用WebService方式,对于具有展示和交互的接口建议使用COM组件形式:1、实时预览功能:1)实时视频的显现功能:显示选定摄像枪的实时视频。2)分屏显示,支持1、4、6、8、9、13、16画面分屏模式。3)关闭视频功能:关闭选定的视频窗。4)关闭所有视频功能:关闭正在播放的所有视频窗。5)抓图功能:对选定的视频图像进行抓取。6)本地录像功能:录取选定视频窗的录像。7)停止录像功能:选定正在录像的窗口,停止正在录像。8)刷新视频:刷新选定正在显示的视频。9)语音监听:监听选定正在播放的视频。10) 停止语音监听:停止正在监听的视频窗。11) 语音对讲:开启选定窗口对讲功能12) 停止语音对讲:选点正在监听的窗口,停止语音对讲。13) 改变显示窗口的数量:改变窗口的分屏显示。14) 单窗口全屏显示:选定的视频窗全屏显示。15) 全部窗口全屏显示:把分屏的窗口全屏显示。16) 退出全屏。17) 主动报警:录像并发送报警信息。18) 视窗之间的切换:通过按住左键拖动窗口实现窗口的转换。19) 图片编辑功能:能对己抓的图片进行编辑。20) 键盘快捷键。21) PTZ云镜控制。2、回放功能:1)本地文件回放。2)远程DVR回放。3)抓图。4)停止播放。5)快放。6)慢放。7)暂停播放。8)声音的控制。9)多文件回放。10)逐帧播放。11)多文件播放进度显示。3、轮巡功能:1)开始轮巡。2)结束轮巡。3)轮巡播放视频。4、业务数据接口:1)登录。2)心跳注册。3)机构树获取。4)用户信息获取。5)实时视频请求。6)PTZ控制。7)录像查询。8)报警接口。安全性要求物理安全系统所使用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系统光、电缆线路抗电磁干扰性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系统电磁辐射防护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系统中无线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功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规与技术标准的要求。2、系统中不与操作人员直接靠近或接触的非无线发射的设备(如摄像机等),其对外电磁辐射功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3、系统中与操作人员直接靠近或接触的设备(如显示设备、操作键盘等)的对外电磁辐射功率除满足2的要求外,还应满足GB8702等有关健康环保标准的要求。运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各监控中心(管理节点)的局域网(中心交换网)按照用户和网管系统严格划分网段和VLAN,严格控制网段之间的互访。视频监控系统与其他外部系统的网络互联应通过接入网关进行隔离,宜采用硬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工具来提供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病毒、恶意代码防护应按照GB/T20271-2006中4.2.7的要求,对包括计算机病毒在内的恶意代码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备份与故障恢复存储基本配置信息、用户信息、设备信息、权限信息、日志信息等重要信息的服务器,可按双机热备模式,实现热切换。信息应可以导出用其他介质进行备份。对于提供服务的各单元,应保障24小时不间断的可用性,当某单元出现故障或断电、网络中断后,可用的备用单元应立即接替提供相应服务,系统应具有N+M的冗余热备机制。前端设备在网络中断、恢复连接后,应能自动连接管理平台。信息安全身份认证使用系统的用户必须具有合法的身份,身份由系统管理员赋予。未注册用户向管理平台提交注册申请和必要的信息,经审批通过后,可获取合法的用户身份。系统应对用户身份进行合法性认证。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身份认证方式宜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1、用户名/密码方式,支持MD5加密;2、电子证书终端授权方式;访问控制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身份进行授权。用户进行视频点播、设备控制、文件访问等操作必须拥有相应的权限,系统通过检查用户的权限实现访问控制。用户权限主要分为两大类:业务权限和管理权限。业务用户不应具备管理权限。具有业务权限的用户仅可以执行调看实时图像、云镜控制、检索回放录像、抓图、语音对讲、相关统计等功能;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除拥有业务权限外,还可以增、删、改、查询系统和设备的基本配置、用户信息、业务逻辑等。除此外,用户权限应可以灵活定义、组合,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并支持临时授权和临时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协议书和合同怎么查找
- 租地协议书合同
- 求兼职主播合同协议书
- 租房协议书没有合同
- 双人餐饮合同协议书
- 合同违约协议书范本
- 运费协议书合同
- 种植基地终止合同协议书
- 男女合同协议书
- 网络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第四季度 国家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
- 2025年日历表(A4版含农历可编辑)
- 经典导读与欣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江西新定额2017土建定额说明及解释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2018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 语文四年级下册《失落的一角》绘本阅读 课件(共61张PPT)
- 附件一∶ 教育部专家实地评估案头必备材料
- 余甘果的栽培与加工工艺
- 中考英语双向细目表
- (完整版)全usedtodo,beusedtodoing,beusedtodo辨析练习(带答案)
- 2002年湖北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