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431-2017 桃树根癌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11-T 1431-2017 桃树根癌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11-T 1431-2017 桃树根癌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11-T 1431-2017 桃树根癌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11-T 1431-2017 桃树根癌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B16

备案号:56065-2017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431—2017

桃树根癌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ntrolofpeachcrowngall(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2017-06-29发布2017-10-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431—2017

桃树根癌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桃树根癌病病情分级、防治措施和育苗期防治效果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桃树根癌病的防治,樱桃、樱花等植物根癌病的防治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NY/T2725氯化苦土壤消毒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桃树根癌病peachcrowngall

又称桃树冠瘿病、桃树根瘤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根颈和根部产生肿瘤,导致树势衰弱,甚至

死亡。

3.2

桃树根癌病病原菌pathogenicbacteriumofpeachcrowngall

引起桃树根癌病的病原菌,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3.3

抗根癌菌剂rootcarcinomabacteriaresistanceagent

对根癌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制剂。

4病情分级

按肿瘤发生部位将病情分为5级,分级标准如下:

0级:植株无肿瘤;

1级:肿瘤发生在须根上;

2级:肿瘤发生在侧根上;

3级:肿瘤发生在侧根与主根的连接处;

4级:肿瘤发生在主根、根颈或枝干上。

1

DB11/T1431—2017

桃树根癌病症状特征参见附录A,发病规律参见附录B,检测方法参见附录C。

5防治措施

5.1育苗期预防措施

5.1.1苗圃地选择

选择非发病地块作为育苗地,避免在前茬为豆类、蔬菜以及林地、林业苗圃等地块育苗;必要时可

对育苗地进行土壤熏蒸处理,按GB/T8321.9和NY/T2725相关规定执行。

5.1.2砧木种子处理

选择抗病的适宜砧木种子,播种前,用抗根癌菌剂拌种处理。

5.1.3苗木嫁接

采用高位芽接法嫁接,避免接口与土壤接触;嫁接前,使用75%酒精对嫁接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5.1.4苗木出圃

对病情为1级、2级的苗木剪除肿瘤,剪除的肿瘤及时销毁;对病情为3级、4级的苗木及时销毁。

5.2苗木选择与定植

5.2.1对无症状苗木及剪除肿瘤的1级、2级苗木进行蘸根处理并及时定植。

5.2.2定植前,将抗根癌菌剂放入陶瓷、塑料等非金属容器中,加水,按1:1调匀成糊状,将剪根后的

桃苗浸入菌液中,浸入深度超过根颈上部5cm,即可拿出栽植,随浸随栽。

5.3田间管理

5.3.1对于碱性土壤的果园,适当增施酸性肥料、有机肥和果树专用肥料。

5.3.2减少果园土壤清耕等栽培管理措施以及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对根系的伤害。

5.3.3将大水漫灌、串灌改为一树一畦的单株灌溉或滴灌。

5.4药剂防治

对已发病株及时切下肿瘤,用抗根癌菌剂等药剂涂抹伤口,切下的病瘤随即销毁。

6育苗期预防效果调查

苗木出圃时,调查使用抗根癌菌剂和其它处理的苗木发病等级,计算防治效果。病情指数与防治效

果分别按式(1)、(2)计算:

[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

病情指数=å×100……(1)

调查总株数×4

对照的病情指数-处理的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100%……(2)

对照的病情指数

2

DB11/T1431—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症状特征

A.1地下部分症状

桃树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和根部,包括侧根和须根,树干上偶见。根部被害后通常形成球形、

扁球形或不规则的肿瘤。初生瘤乳白色或略带红色,光滑,柔软,后逐渐变褐色乃至深褐色,木质化而

坚硬,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龟裂,表面细胞枯死,内部木质化,并在瘤的周围或表面产生一些细根。

最后外皮脱落,露出许多突起状小木瘤,瘤的内部组织紊乱并混有薄壁组织及维管束,在较大的根瘤上

还会出现许多小瘤。肿瘤的数目少的1~2个,多的达10余个,直径差异很大,小如豆粒,大如胡桃和

拳头,甚至直径达数十厘米。

A.2地上部分症状

苗木和新植幼龄桃树受害后,发育受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叶片黄化,早衰。成年果树

受害后,生长不良,果实小,甚至全株死亡。

3

DB11/T1431—2017

AA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发病规律

B.1病原菌的越冬

病原菌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或在癌瘤破裂脱皮时进入土壤中越冬,细菌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

B.2病原菌的侵入途径

病菌通过嫁接、昆虫或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口侵入植株。

B.3病原菌的传播

雨水和灌溉水是自然传播的主要方式,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B.4发病条件

B.4.1温度湿度

病菌侵染与发病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太低太高均不利于病害发生。当旬气温达到20℃~23.5℃,

地温18℃~20℃以及土壤和水质偏碱时,均有利于该病菌的侵染为害。

B.4.2土壤理化性质

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土壤pH值在6.2~8时均能保持病菌的致病力。偏碱性的土壤和湿度大的沙壤

土内发生重,酸性和粘重的土壤中很少发病。

B.4.3嫁接方式

嫁接口的部位、接口大小及愈合的快慢均能影响发病程度。在苗圃中,嫁接口与土壤接触时间长,

染病机会多,发病率高。

4

DB11/T1431—2017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检测方法

C.1致病性检测

C.1.1致病菌分离

取新鲜的冠瘿瘤,用2%的次氯酸钠表面消毒2min,再用70%乙醇表面消毒90s,无菌生理盐水清洗3~

5遍,用无菌剪刀将冠瘿瘤剪切成0.5cm的小块,加入2~5倍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匀浆后,取上清,涂

板到土壤杆菌选择性培养基MW培养基上,28℃下培养48h~72h。

MW培养基:每升培养基中含有甘露醇,10.0g;K2HPO4,0.3g;生物素,100μg;NaNO3,5.0g;

NaCl,0.2g;MgSO4﹒7H2O,0.1g;0.1%结晶紫,2.0ml;0.1%Fe-EDTA,2.0ml;琼脂,15g~20g。

pH,7.0~7.2;121℃高压灭菌30min。

C.1.2致病性检测

取分离的单菌落,接种到LB培养基上培养48h。将待测菌液配制成浓度为108CFU/ml的菌悬液(OD600

为0.6)。用灭菌接种针在生长7d~10d的向日葵茎段上刺数下造成伤口,吸取5µl~10µl待测菌液滴到

无菌棉球上后放置于伤口上,以封口膜包裹伤口,温室内培养15d后观察结瘤情况,形成肿瘤的为发病。

C.2冠瘿碱的检测方法

C.2.1检测用试剂

电泳检测缓冲液:按照甲酸:乙酸:水为5:15:80的比例配比。

荧光染液:为菲醌-乙醇溶液,由0.02%菲醌-无水乙醇和10%氢氧化钠/60%乙醇溶液按照1:1混合。

检测用标准样品:胭脂碱、章鱼碱标准样品,精氨酸标准样品。

C.2.2检测方法

取植物肿瘤组织1g~2g放入离心管,用解剖针挤压出汁液,离心,用毛细管取上清,点到滤纸上,

同时点胭脂碱、章鱼碱和精氨酸标准样品。在甲酸:乙酸:水=5:15:80溶液中电泳1.5h,电泳电压为400V,

烘干滤纸,用菲醌-乙醇染液染色,在紫外灯下观测荧光斑点,与标准样品比较,含有胭脂碱或者章鱼

碱的为发病。

C.3核酸检测

C.3.1选取待检测的病菌

采用根癌土壤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细菌,选取单菌落利用PCR的方法快速检测致病性根癌土

壤杆菌。

C.3.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致病性特异性引物

PCR的引物为iaaHF2(5’ACATGCATGAGTTATCGTTTGGAAT3’)/iaaHR1

(5’GCATCAAGGTCATCGTAAAAGTAGGT3’);iaaH-F10(5’GGAAACATGCATGAGTTATCGTT3’)/iaaH-R10(5’

CCACATCAGCATCAAGGTCATC3’)。

5

DB11/T1431—2017

C.3.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致病性反应体系

PCR的反应体系为:

10×Buffer2.5µl

dNTP(10mM)1.0µl

菌液(10ng/ml)1.0µl

iaaHF2(10mM)或iaaH-F100.25µl

iaaHR1(10mM)或iaaH-R100.25µl

TaqDNA酶(5U/ml)0.2µl

ddH2O19.8µl

total25.0µl

C.3.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致病性反应程序

PCR反应程序如下:

94℃5min

94℃40s

54℃40s35cycles

72℃90s

72℃10min

4℃保存

C.3.5核酸检测的结果

配制1%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凝胶电泳检测,iaaHF2/iaaHR1引物能够扩增,电泳检测为420bp的

DNA条带为致病性阳性;iaaH-F10/iaaH-R10引物能够扩增,电泳检测为424bp的DNA条带可以进一步确

定致病性为阳性;两条特异性引物菌无法扩增出条带的为致病性阴性。

6

DB11/T1431—2017

参考文献

[1]GB8370—1987苹果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2]NY/T5114—2002无公害食品桃生产技术规程.

[3]马德钦,王慧敏.果树根癌病及其生物防治[J].中国果树,1995,(2):42-44.

[4]李健强,王慧敏,张桂火等.一些杀菌剂和抗菌素对根癌菌和根癌抑制菌的作用[J].中国农业

大学学报,1996,(3):74-78.

[5]王慧敏.植物根癌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