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603-2018 睡莲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11-T 1603-2018 睡莲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11-T 1603-2018 睡莲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11-T 1603-2018 睡莲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11-T 1603-2018 睡莲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05

备案号:64102-2019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603—2018

睡莲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ionofwaterlily

2018-12-17发布2019-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603—2018

睡莲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睡莲(Nymphaeaspp.)的栽植地要求、栽植前准备、栽植、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睡莲的栽培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DB11/T672再生水灌溉绿地技术规范

DB11/T864园林绿化种植土壤质量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池塘直接栽植cultureinopenwater

直接种植于自然及人工湖、池、塘、河湾等的栽植方式。

3.2

盆(缸)栽containerculture

种植于盆(缸)容器内的栽植方式。

4栽植地要求

4.1水体条件

可采用河水、湖水、再生水等,水质应符合GB/T18921、DB11/T672的要求。睡莲宜在静水条件下

栽培。

4.2光照要求

应在全光照环境下栽培。

5栽植前准备

1

DB11/T1603—2018

5.1土壤准备

5.1.1池塘直接栽植

平整池塘底泥,种植层土壤厚度以10cm~30cm为宜。若非新建池塘,可不施底肥。新建池塘种植

基质可用河泥土、田园土或素土;若使用素土,可选用堆肥、商品有机肥及复合肥做底肥,土壤有机质

含量应符合DB11/T864的要求。

5.1.2盆(缸)栽

选用河泥土或田园土等土壤。田园土可以腐熟的麻渣、鸡粪、豆饼等有机肥做底肥,肥与土的体积

比例宜为1:10~1:12,有机质含量符合DB11/T864的要求。可施复合肥350g/m³~500g/m³,养分含

量N-P2O5-K2O以15-15-15为宜,忌底肥过量。

5.2根茎(块茎)准备

5.2.1分株

一般水温达到10℃以上可进行分株,耐寒睡莲在4月初~8月底均可进行,以4~5月为宜;热带

睡莲宜在6~7月进行分株。早春栽植时,将根茎(块茎)从水里取出,切割成长度5cm~8cm、含1~2

个芽的茎段留用。晚春或夏季栽植时,取出的根茎(块茎)宜带泥土进行断根切割,适当摘除老叶。

5.2.2处理

选择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色泽正常的根茎(块茎),经过运输、储藏的根茎(块茎)栽植前应

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浸泡2~3分钟消毒。

6栽植

6.1池塘直接栽植

6.1.1应选用耐寒品种。

6.1.2先围堰排水,使泥土保持湿润,依据根茎(块茎)大小开种植穴,保持芽朝上以平卧式或倾斜

式入土,最初保持10cm水深,再逐渐增加水位至适宜水深。

6.1.3种植密度依品种而定,小型品种每平方米4株,中型品种每平方米1株,大型品种每3平方米

2株。北京地区常见睡莲品种参见附录A。

6.2盆(缸)栽

6.2.1依品种和应用方式选用内径25cm~50cm、高25cm~30cm的容器,装土量至其高度的1/2~2/3,

注满水。

6.2.2将根茎(块茎)的基端朝向容器边缘,芽端朝向容器中央,芽朝上,以5°~10°角度或水平

放入泥土,根茎(块茎)没入泥土,保持刚展叶的叶簇露在土面上。大中型品种每盆(缸)种1株,小

型品种每盆(缸)种1~3株。

6.2.3栽植后沉入水池或套盆中。陆地摆放宜选用套盆栽植方式,应确保叶片浮于水面。

7养护

2

DB11/T1603—2018

7.1池塘直接栽植

7.1.1水位

初期水位宜控制在10cm左右,随着生长逐渐提高水位,10~15天后宜达到旺盛生长所需要的适宜水

位。适宜水位因品种而异,大多数品种以20cm~40cm为宜,个别品种最低水位不应低于15cm,最高水位

不应超过180cm,保持水位稳定。

7.1.2追肥

一般不追肥,出现叶片发黄、生长势减弱时可适当追施氮、磷、钾单质化肥或复合肥,宜直接施入

泥土中;施肥量单质化肥15g/㎡左右,复合肥20g/㎡~40g/㎡。

7.1.3除杂

及时拔除杂草,随时打捞浮萍、水绵及各种藻类植物。

7.1.4越冬管理

上冻前逐渐增加水位,使根茎(块茎)保持在冰冻层以下。

7.1.5更新

当开花量减少时,可将根茎(块茎)取出,选择健壮部分重新栽植,并及时清理老叶。

7.2盆(缸)栽

7.2.1水位

盆(缸)栽初期,睡莲长出2~3片叶子时,水位保持在盆(缸)土上方5cm左右。随着生长逐渐增

加水位,20~25天待新根新叶长出后,水位保持在10cm~20cm;若盆(缸)栽沉入池塘,盆(缸)面以

上水位以20cm~40cm为宜。

7.2.2追肥

4~5月栽植时,20~30天后应适当追肥,每15~20天一次,8月中旬后停止追肥。追肥可用复合肥,

N-P2O5-K2O含量以15-15-15为宜,每盆1g~2g穴施;沉入池塘的盆(缸)栽睡莲,每盆(缸)追施复合

肥5g~8g,分2~3穴施肥。

7.2.3除杂

同7.1.3。

7.2.4越冬管理

耐寒睡莲可沉入水池中,盆(缸)面以上保持40cm~50cm水位,保证在冰冻层以下;也可移入冷棚,

保持5cm左右水位,温度控制在2℃~5℃。热带睡莲应移入温室,保持5cm左右水位,水温不低于14℃。

7.2.5更新

盆(缸)栽睡莲至少每年分株一次。

8病虫害防治

3

DB11/T1603—2018

8.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植物检疫,优化肥水管理,控制好水位,

不偏施氮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进行防治。

8.2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参见附录B。

8.3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参见附录C。

4

DB11/T1603—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北京地区常见睡莲品种

表A.1给出了北京地区常见的睡莲品种。

表A.1北京地区常见睡莲品种

株叶展幅

分类株型品种拉丁名花型花色备注

m

Nymphaea

‘霞光万道’1.5放射状复色

‘Xiaguangwandao’

‘佛罗里达’N.‘Floridasunset’1.0~1.5半球形放射状淡橘黄

‘科罗拉多’N.‘Colorado’1.0~1.5杯形放射状橘粉

‘豪华’N.‘Somptuosa’1.2~1.4碗状深粉红

‘黄查林’N.‘CharleneStrawn’1.2~1.4先杯状后辐射状深黄

大型‘金盏’N.‘Goldenplate’1.2~1.6碟形放射状深黄

‘达尔文’N.‘Darwin’1.2~1.5杯状淡粉

‘黄乔伊’N.‘Joeytomocik’1.2~1.5先杯形后放射状鲜黄

‘粉玛丽’N.‘Marliacearosea’1.2~1.5先杯形后放射状粉色

‘粉玛瑙’N.‘Fenmanao’1.4~1.6碗状淡粉

白睡莲N.alba1.7先杯形后放射状白色

‘红宝’N.‘Hongbao’1.5~2.0杯状粉紫红

耐寒

叶有白色或

睡莲‘亚克’N.‘Arcenciel’1.0~1.5放射状粉白

红色斑纹

‘万维莎’N.‘Wanvisa’1.0~1.5杯形放射状复色

‘玛珊姑娘’N.‘Masaniello’1.0~1.5杯状深粉

‘粉牡丹’N.‘Pinkpeony’1.0~1.5碗状深粉红

‘白仙子’N.‘Gonnere’1.0~1.2球状纯白

‘莹宝石’N.‘Perrysfireopal’1.0~1.2牡丹型深粉红

中型’

‘光辉’N.‘Lustrous’0.9~1.5杯状淡橘红

‘玛莎’N.‘Martha’1.0~1.5碗状粉红

‘粉小星’N.‘Pinkstarlet’1.0~1.2放射状淡粉

‘克里三萨’N.‘Chrysantha’0.6~1.0碗状乳黄

‘红蜘蛛’N.‘Redspider’0.7~1.0星芒状深红

N.‘Almostblack’取决于种植

‘奥毛斯特’放射状暗红

池大小

5

DB11/T1603—2018

表A.1北京地区常见睡莲品种(续)

株叶展幅

分类株型品种拉丁名花型花色备注

m

‘婴儿红’N.‘Perry’sbabyred’0.75杯状丹红

N.‘Marliacea

‘克罗马蒂拉’1.0杯状淡黄

chromatella’

小型‘海尔芙拉’N.‘Pygmaeahelvola’0.25~0.5杯状淡黄

‘小白子午莲’N.‘Pygmaeaalba’0.4~1.5杯状白色适合深水

‘紫珍妮’N.‘Pygmaearubra’0.75杯状红色

‘海沃拉’N.‘Helvola’0.5~0.8先杯形后放射状黄色

印度红N.rubra1.8~3.0碟形或放射状深紫红

埃及白睡莲N.lotus1.5~3.0杯状或放射状白色夜晚开花

‘阿伯特’N.‘Albertgreenberg’1.5~2.5杯形放射状橙黄

大型‘路易斯’N.‘St.Louis’2.5~3.0星状芒柠檬黄

N.‘Emilygrant

‘依美丽’1.8~2.0杯状深粉红夜晚开花

hutchings’

‘蓝美人’N.‘Bluebeauty’1.2~2.0星芒放射状深蓝紫

热带‘杜宾’N.‘Daubeniana’1.0~1.2放射状淡蓝紫

睡莲‘小兄弟’N.‘Xiaoxiongdi’0.8~1.0碟形放射状紫红

‘皇家紫’N.‘Royalpurple’1.5~1.8杯形放射状深蓝紫

‘蓝宝石’N.‘Lanbaoshi’1.8~2.2碟形放射状深蓝紫

中小型‘午夜’N.‘Midnight’1.2~1.8杯形星芒状深蓝紫

叶片有暗

先杯形后碟形放射紫色斑与

‘斑叶蓝’N.‘Banyelan’1.0~1.2淡蓝

状绿色斑镶

6

DB11/T1603—2018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睡莲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表B.1给出了睡莲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表B.1睡莲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症状发病时期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残叶或病株,并将其

集中销毁,可深埋或封闭烧毁。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略有

2、发病初期可喷洒广谱性杀菌剂,

轮纹;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霉状物,常几7~9月

睡莲叶腐病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大块病斑;发病严发病严重

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

重时,叶变褐色并腐烂,整株枯死。

剂800倍液,每隔7~l0天喷1次,

连喷2~3次。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随后病

斑逐渐扩大至10㎜以上,周围组织坏死,

7~9月

睡莲炭疽病干枯后,呈淡褐色至深棕色。浮叶有细密同上

发病严重

或不明显的轮纹状大块病斑,叶缘组织枯

死。发病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颗粒。

地下茎初期似无症状,但其断面导管有的

变为淡褐色或褐色,并逐渐扩展。有的病6月上旬~

睡莲腐烂病茎变色不显著,但茎的全面或一侧发生纵7月中旬同上

皱,病茎所生叶片呈淡绿色,以后从叶缘发病严重

开始干枯,引起叶片卷缩以至枯死。

7

DB11/T1603—2018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睡莲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C.1给出了睡莲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C.1睡莲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虫害名称症状发病时期防治方法

可用黄板等诱杀成虫,可保护和投

放异色瓢虫、食蚜蝇、寄生蜂、绿

以若虫或成虫群集于刚出水的叶柄和花蕾5~10月僵菌等天敌。或喷洒1.3%苦参碱

睡莲缢管蚜

上,吸取汁液为害。虫害严重时,花蕾萎蔫。为害最重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啉

1500~25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

性粉剂3000~5000倍液。

及时摘除具卵块的叶片或初孵幼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