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教育传播理论的概述综述目录TOC\o"1-2"\h\u3293教育传播理论的概述综述 1119041.传播的概述 1189332.教育传播的概述与特点 118923(1)教育传播的概述 26329(2)教育传播的特点 2120813.教育传播的相关理论概述 222096(1)“把关人”理论 21998(2)“使用与满足”理论 32931(3)“共通的意义空间”理论 321019(4)“媒介即讯息”理论 3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传播理论探讨信息传播活动的共同规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人们用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解释教育现象,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理论。李兆义,桑苏玲,杨彦栋编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李兆义,桑苏玲,杨彦栋编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13.1.传播的概述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南国农,李运林主编.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南国农,李运林主编.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南国农,李运林主编.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2.教育传播的概述与特点(1)教育传播的概述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南国农,李运林主编.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教育传播与一般的大众传播都属于人对人传播的类型,但教育传播比起大众传播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造就优秀人才的使命。南国农,李运林主编.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2)教育传播的特点教育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教育人才的一种传播活动,相比于一般的大众传播它的定位更为清晰明确,也从侧面规范了传播的内容与受众;内容具有规定性,需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严格选定教学内容并进行重组建构,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制定出各式的教学设计;受众的特定性,传播的对象是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所教授的内容要符合其接受能力;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者与传播受众之间主要是语言作为媒介。除此之外,教师的体态、眼神、板书、幻灯片、各种教学模型、计算机等都可以是传播的媒介。随着现在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的逐渐成熟。教育传播不仅局限于面对面的传播,还可以是远程的传播形式。3.教育传播的相关理论概述对教育传播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理论的集合包括教育传播者理论、教育受传者理论、教育传播内容理论、教育媒体理论等方面。笔者从中选取了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契合度较高的理论进一步深入概述,主要有“把关人”、“使用与满足”、“共通的意义空间”、“媒介即讯息”理论。(1)“把关人”理论“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把关的标准主要是“把关人”自身原有经验、看法、兴趣等的总和的预存立场。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如上级、同僚以及受众反馈等的影响。任何一个传播过程中都存在着“把关人”的把关行为,不管这些行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方建移编著.传播心理学[M].杭州:方建移编著.传播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10.(2)“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这一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用以研究媒介和受众的关系。“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的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张舒予主编.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7:13.张舒予主编.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7:13.(3)“共通的意义空间”理论“共通的意义空间”理论在教育传播中表示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必须有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图(1-1)两个圆圈各代表甲与乙传授一方的意义空间,其间重叠的地方是他们共有的意义空间,重叠的范围越大,则传播效果越好;反之,若一方的增长速度过快,而另一方停滞不前,教学传播则会困难。汪玲.教育传播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8汪玲.教育传播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8:18.乙乙甲图(1-1)共通的意义空间的模型(4)“媒介即讯息”理论“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学者M.麦克卢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张贺双.教育传播学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22.对于教育传播的相关理论进行思考,可以顺利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资源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业学院科研管理办法
- 财务共享时效管理办法
- 讲师俱乐部管理办法
- 业务资金结算管理办法
- 2025年霍尔汽车点火系统合作协议书
- 电气实训室管理办法
- 虚拟高校分部管理办法
- 中小创业团队管理办法
- 西藏用人风险管理办法
- 规范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 GB/T 20801.6-202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6部分:安全防护
- GB/T 19355.2-2016锌覆盖层钢铁结构防腐蚀的指南和建议第2部分:热浸镀锌
- 主编-孙晓岭组织行为学-课件
-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企业信用信息公告系统年度报告模板:非私营其他企业
- 施工员钢筋工程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 共用水电费分割单模板
- 《阿房宫赋》全篇覆盖理解性默写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NCStudioGen6A编程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