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106-2024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_第1页
DB61-T 5106-2024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_第2页
DB61-T 5106-2024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_第3页
DB61-T 5106-2024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_第4页
DB61-T 5106-2024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DB61/T5106-2024备案号J17824-2024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sforrenovationofoldurbanresidentialcommunities2024-07-17发布2024-09-10实施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sforrenovationofoldurbanresidentialcommunitiesDB61/T5106-2024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日期:2024年9月10日2024北京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文件陕建标发2024)1014号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等3项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的通告按照《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现批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城市钢箱梁桥技术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石膏基砂浆复合墙体技术规程》等3项标准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自2024年9月10日起实施。附件:批准发布的3项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目录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7月17日附件:批准发布的3项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目录序号标准名称主编单位标准编号条文解释单位备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DB61/T5106-2024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城市钢箱梁桥技术标准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环通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DB61/T5107-2024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冷弯薄壁型钢石膏基砂浆复合墙体技术规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DB61/T5108-202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规程《冷弯薄壁型钢石膏基砂浆复合墙体技术规程》DBJ61/T99-2015自2024年7月17日起废止前言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1年度工程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陕建标发(2021)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标准,结合陕西省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房屋建筑;5.公共环境;6.配套设施;7.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管理;8.施工与验收。本标准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陕西省建设标准设计站负责日常管理,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兴泰南街1418号,邮政编码:710021;联系电话邮箱:ghy@sxsghy.cn),以供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长安大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公司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工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会娟冯凌乐邢国华李占祥张鹏科李旭刘启波杨利伟李文孟庆礼蔡杰飞喆任娟马恺泽周熙炜赵传靓赵红梅隋学敏陈超明越飞王婧王靛杨大伟吕浩宇星宇张苗苗魏小景杨高婕詹婷韩挺杜忠亮周静本标准主要审查人:段军锁冯璐谢积绪郑楠张江涛陈旭王晖侯玉成贾安乐李运军任普亮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房屋建筑 44.1建筑 44.2结构 4.3设备 4.4加装电梯 4.5节能改造 5公共环境 95.1小区道路 5.2公共活动空间 5.3景观风貌 5.4适老化、适儿化及无障碍 5.5海绵化改造 6配套设施 6.1停车设施 6.2市政管线 6.3环卫设施 6.4消防设施 6.5安防设施 7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管理 7.1公共服务设施 7.2社区管理 8施工与验收 8.1绿色施工 228.2竣工验收 24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297.1publicserviceFacilities 207.2commulnityManagement 8construlctionandAcceptance 228.1Greenconstruction 228.2completionandAcceptance 24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ListofQulotedstandard 27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总则1.0.1为指导和规范我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编制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城(城关镇)建成区内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其他镇参考执行。1.0.3老旧小区改造应坚持"因地制宜、居民自愿、保护优先、建等要求,改善小区居住条件,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小区公共服务水平、治理水平和安全水平。1.0.4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标准和政策的规定。2术语2.0.1城镇老旧小区oldurbanresidentialcommunities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建成时间在20年以上,住宅为多层及以设施等配套不足或功能低下,影响居民基本生活的居住小区或单栋住宅楼。2.0.2改造Renovation在城镇老旧小区现有条件基础上,综合考虑改造需求,采用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对老旧小区房屋建筑、小区环境、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和提升。23基本规定3.1.1老旧小区改造应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老旧小区改造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基础设施类专项规划的要求。3.1.2老旧小区改造应在整体改善居民居住生活条件的同时充高品质、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的宜居生活环境。3.1.3老旧小区改造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的要求,对小区既有建筑进行检查,对小区道改造内容、改造方式,编制改造方案。3.1.4老旧小区改造应确保居民基本安全需求,提升消防抗灾减灾设施的安全性能。3.1.5老旧小区改造宜通过挖掘地域历史人文要素、小区特色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等资源营造社区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化。3.1.6老旧小区改造可打破小区分割,拓展公共空间,进行集中连片改造。基础设施专营单位相关管线改造计划相结合,争取社会力量支持,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34房屋建筑4.1建筑4.1.1房屋建筑屋面出现渗漏时应根据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编制合理修缮方案。漏水严重的建筑屋面宜结合节能保温统筹进行改造。4.1.2房屋建筑屋面和墙面保温不满足节能要求时,应根据房屋节能现状情况、建筑结构特点、现场条件等,合理确定保温方式,重新铺设保温层。4.1.3房屋建筑立面改造应对建筑立面进行清理,必要时可重新粉刷或修饰,应对敷设于建筑外墙的通信及有线广播电视等线路进行综合统筹改造,必要时可进行管线入楼改造。4.1.4房屋建筑屋面和立面改造宜与周边环境和建筑风格相协调,体现地方特色风貌。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老旧小区外立面整相关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的要求。位于城镇重要道路或重点区域的老旧小区改造,宜结合城镇设计要求,外立面色彩、造型等应与周边建筑风貌相协调。4.1.5公共区域内墙面和顶棚应平整洁净,污损的内墙面、顶棚可进行修复粉刷,饰面颜色宜以浅色、亮色为主。4.1.7建筑出入口与室外地面之间应设置无障碍坡道及扶手,改造后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4规定。4.1.8附属设施的改造:1空调室外机位改造时,布设位置宜整齐规范。不满足安全要求的空调室外机支架应进行更换或增设防护设施;2外立面雨落水管、空调凝结水管等附墙管线(道)破损、锈蚀,管道支撑存在安全隐患,屋面雨水斗缺失或损坏时应进行改造、维修或更换。有条件的小区,陕北地区应、关中地区宜、陕南地区可对雨落水管增加保温措施;3外墙悬挂物阳台栏杆、雨棚、晒衣架、防盗网、招牌等有松动、锈蚀、缺损等导致自身强度不足或与墙体连接不牢固,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进行修缮或更换;4破损严重的公共部位窗户应统一进行修缮或更换,并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增加护栏;5有条件的小区宜根据建筑风格统一的要求,对雨棚、单元入口坡道、台阶等户外构件进行整修改造,对陈旧楼梯的栏杆扶手重新涂装、刷新或更换,建筑内楼梯踏步和扶手应构件齐备、安全稳固、外观整洁;6屋面原有的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宜进行整齐布置,太阳能热水管道应做好防冻、防热、防爆等措施,相关管线按单元集中合理布置。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屋面修缮宜结合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统一设计和改造安装。4.2结构4.2.1房屋建筑改造应确保主体结构安全,不得随意改变现有住宅使用性质,不得随意改动原有承重结构构件。4.2.2当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或不能满足正常使用功能要求时,5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的有关规定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制定加固方案,进行加固处理。4.2.3结构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宜统筹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措施,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态,提高综合抗震能力;2结构整体加固时可采取增设剪力墙或翼墙、增大柱截面、增设支撑等措施,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构件的连接,使节点为刚性节点;3受损结构构件应进行修复补强,窗间墙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窗框或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板墙等加固墙体;4加固改造后应保持结构质量和刚度均匀对称分布,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5加固所用材料类型与原结构相同时,其强度等级宜比原结构材料实际强度高一级。4.3设备设备宜采用智能化计量设备,实现自动远程计量与自助缴费。4.3.2燃气设备的使用场所应具有可靠的排风措施。住宅内各类用气设备的烟气应排至室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的有关规定进行改造。4.3.3底层商用的居民楼宜根据商户性质和特点采取适宜的排64.3.4有线电视、电话、信息网络等信息设施系统以及信息化应用系统改造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的有关规定。通信电缆改造时,应满足光纤到户的需求,并宜保证同时具备三家及以上运营商光缆接入条件。4.4加装电梯4.4.1符合"经本单元房屋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并签署协议"并满足其他有关条件的老旧小区可将加装电梯纳入改造内容。4.4.2建筑加装电梯应遵循功能合理、结构安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规定:1增设电梯应遵循安全、节能、环保、经济等原则,对原有结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制定适宜的技术方案,满足结构安全、消防、防灾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妥善处理相邻关系;2增设电梯应根据用户需求,综合考虑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等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布置位置,布置应紧凑经济,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和行业标准《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JGJ/T390的有关规定;3建筑加装电梯不应降低其相邻的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中小学教学楼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的日照标准;4增设电梯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规划、消防等相关要求;5增设电梯用地应位于既有住宅小区建设用地建筑红线范7围内,不得占用市政道路、消防通道、公园绿地,不得破坏既有建筑结构,不得压占地下管线,不得危及公共安全。4.5节能改造4.5.1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应充分考虑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夏季隔热为主,兼顾冬季保温,应结合当地经济技术水平,与小区整体改造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全面或部分节能改造,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4.5.2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不得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和城市风貌,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和陕西省现行安全和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4.5.3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内容包括门窗、屋面和外墙等保温隔热性能以及遮阳措施,可综合改造也可单项改造,改造时宜同步改善建筑自然通风条件。节能改造部分应符合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设置建筑节能专篇,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组织施工。4.5.4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宜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的相关要求进行改造。85公共环境5.1小区道路5.1.1应优化老旧小区内部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形成内部交通微循环。5.1.2小区道路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按功能要求确定道路等级,主要车行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米,应确定应急疏散通道,满足消防、救护、工程救险等车辆的通行要求。有条件的小区可进行人车分流改造;2主要道路线型应保持顺畅,方便消防、救护、搬家、清运垃圾等机动车辆转弯和出入;3应根据路面破损情况对路面进行局部修补或翻新,改造后的道路路面应排水通畅。路面翻新时,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宅间路宜采用刚性路面,休闲广场和人行道宜采用透水路面;4小区内应设置车辆行驶标示牌和标线,采取必要的机动车限速措施,设置鸣笛警示标识,减少车辆噪声污染。5.1.3可根据老旧小区规模增设单独的步行和非机动车出入口,提高居民出行的通达性。增设的出入口应符合以下规定:1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满足紧急疏散和消防安全要求,不影响城市交通;2步行道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200m,机动车道出入口距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70m,不满足要求的宜进行调整位置或封闭。95.1.4小区出入口以及幼儿园、老年人服务点、公共服务设施出入口等应设置明显的交通警示标志。标志标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的有关规定。小区内应采取必要的机动车限速措施,设置鸣笛警示标识,减少车辆噪声污染。5.1.5道路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的有关规定。5.2公共活动空间5.2.1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对小区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改造,改造后至少有一片公共活动场地(含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和公共绿地。5.2.2公共活动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用地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配置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休息座椅等设施以及沙坑等儿童娱乐设施;2健身器材的配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的相关要求进行建设安装和维护管理,应间距合理,不破坏原有空间及景观整体性;3供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使用的健身设施应设置护栏、柔软地垫、安全标志和标签等安全设施。5.2.3公共绿地的改造要求:1改造中应根据现状条件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公共空间受限的可考虑通过屋顶绿地、垂直绿化等方式,增加小区绿地面积,改造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宜低于原标准;2应结合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的改造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3公共绿地应配备休憩设施(座椅、花公共绿地宜景观环境优美,体现文化内涵,在紧急情况下可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4公共绿地中绿化植物宜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维护成本低、存活率高的植栽品种,避免选择产生过敏或对人体造5下凹式绿地应结合海绵化需求,选择耐淹、耐污的植物品种。植被组合宜考虑小区场地规划布局、四季景观变化和居民户外活动遮阳的需要;6小区绿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应原地保留,并设立古树名木保护标牌,建立保护名录,落实保护制度。5.3景观风貌5.3.1小区整体景观风貌应符合城市设计、城市风貌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并与小区周边环境和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5.3.2宜结合小区出入口、围墙、景观构筑物、绿地、照明以及建筑风貌和周边环境等对小区景观进行优化提升。5.3.3小区夜景景观设计宜考虑建筑、绿化、水景景观和景观小品的特点以及与城市区域夜景景观的协调,突出小区特点。5.3.4小区有水景景观的,宜根据现状条件提高景观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必要时调整水景规模,改善景观水源质量,提高水景效果。居民可接触到的水景,应根据水深等实际情况设置驳岸或防护措施,并设置警示标识。5.4适老化、适儿化及无障碍5.4.1应对公共活动场地、绿地、道路等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进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加强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5.4.2老旧小区宜改造或增设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服务中心(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一老一小"设施。具体要求如下:1应统筹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和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和《陕西省城镇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DBJ61/T1942021的有关规定;2应根据小区人口规模和周边教育设施配套情况,通过补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换、购置等方式优先增加教育设施,配建的托儿所、幼儿园可按照35座学位/千人配建,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的有关规定。5.4.3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的有关规定,当条件不具备、执行现行规范确有困难时应不低于原建造时的标准,并满足以下要求:场(库)等范围的无障碍设施;2宜结合小区道路改造建设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平整人行道;3小区主要公共活动区域应完善无障碍设施;4休息座椅留有轮椅停留空间,方便特殊人群使用;5完善小区宜室外和公共建筑内无障碍标识系统。125.5海绵化改造5.5.1老旧小区改造宜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优化整体竖向,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5.5.2应按照《陕西省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DBJ61/T126-2017、海绵专项规划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合理制定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方案,改造内容可包括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和停车场渗水等。5.5.3改造的机动车道、人行步道宜采用符合要求的透水材料,道路、广场、停车场及建筑周边绿地海绵化宜采用下沉式做法,将雨水引入道路周边绿地内消纳、净化。136配套设施6.1停车设施6.1.1老旧小区机动车停车设施改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根据改造小区的居民机动车保有量、小区用地条件、周边公共交通情况、现状停车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应小于住宅总套数的50%;2增设的停车设施应避免影响小区整体交通系统的合理性,应避免影响既有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要求,并满足与周围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要求。地上停车位应根据空间条件合理划定,车位数量不宜超过住宅总套数的20%;3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和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宜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增设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的要求。6.1.2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改造或增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非机动车停放设施的老旧小区宜增设有遮挡设施的非机动车棚;新建的非机动车车棚不得影响周边居民住宅通风采光,宜采用轻型材质建造,色彩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2非机动车停放设施或停放点应小规模、分散布置,服务半径不应大于150m;3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应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或预留不少于30%车位的充电桩安装空间,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GB/T42236的要求,严禁在 14行车充电的充电设施;4老年代步车停车泊位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并宜配置或预留充电设施。6.1.3改造时宜对改造小区周边区域临近停车设施进行统筹,建立停车泊位错时共享机制和停车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停车资源共享。6.1.4改造中可建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时显示改造小区道路路况、停车位位置与数量,实现车辆信息记录、车型车牌识别、无感收费、实时监控图形对比等功能。6.2市政管线政管道和供电、通讯、广播电视等电气线路及配套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改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的有关规定。6.2.2供水管网改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有关规定。老化、破损的给水管、水表、供水设备等应更换,改造后应保证水量、水质、水压稳定可靠,可向所有用户不间断供水。6.2.3排水系统改造时,应更换受损或老化的设施,并进行雨污分流,顺利接入城市雨、污水管网。室外排水管管材应符合国家与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符合地方相关规定。雨污水检查井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成品检查井,检查井应具有防坠落措施。6.2.4小区变压器、供电线路改造应与当地电力部门衔接,室外配电箱、柜改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15GB/T4208的规定。室外电力设施应设提示标识,箱式变电站四周应设防护隔离措施。供电线路改造时,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GB/T36040的有关规定对电力负荷、供配电系统容量、电能质量等进行验算评估,并根据验算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6.2.5通信设施改造时宜根据用户需求配设机房和设备间,保通讯网络覆盖以及正常的语音及数据通信。6.2.6广播电视设施改造时,设备机房改造应满足设施安装空间和业务发展需要,也可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合并设置;管线改造时应采用地下管道、桥架、竖井和暗管为主的形式,如不具备建设时可采用穿导护管或线槽明敷设;小区管网应与小区红线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进入每户应至少配置1条1芯碟形光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GB/T50200的有关规定。6.2.7燃气管网改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55009、《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和《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T51455的有关规定。满足安装管道燃气条件的老旧小区宜增设燃气系统。设置在老旧小区中的各类燃气管道标志标识应符合《城镇燃气标志标准》CJJ/T153相关规定,存在碰撞风险的户外地上燃气管道,应加装防撞护栏。6.2.8位于城市集中供热范围的老旧小区在供热改造时可采用城市热网提供的热源。不在城市集中供热范围内的老旧小区在供热改造时宜采用高能效、低污染的清洁供暖方式。供暖地区供热管网改造应符合《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T34的有关规定。6.2.9老旧小区各类管网改造应统一规划建设,并宜采用地下共同沟的方式。不能埋地的应由相应专业经营单位进行梳理规整。6.3环卫设施6.3.1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改造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取缔原有的楼梯间垃圾道、垃圾池,将现有敞开式收集改造为密闭式收集;2应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公示牌,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配建垃圾分类收集点。收集点的设置应便于使用和清运,位置相对固定,不影响周边卫生和景观环境;3有条件的小区可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点,可设置封闭管理的垃圾暂存、消毒空间;可设置厨余垃圾处理装置,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4应明确大件垃圾、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堆放点不得影响道路通行和小区景观,有条件的宜进行遮护和围挡。6.3.2增设公共厕所时,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和《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的有关规定进行选址和建设。6.3.3粪便与化粪池粪渣污泥未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处理的小区,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的有关规定对现有粪便处理设施进行疏通和增容等改造。6.4消防设施6.4.1应结合消防安全设施现状和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完善消防17设施,提升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水平。6.4.2可按相关要求设置微型消防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5016和《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完善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和《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的有关规定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6.4.3老旧小区改造不应降低原有消防车通行条件。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建筑物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6.4.4老旧小区改造不得降低原有建筑的耐火等级。有使用功能改变时,住宅与非住宅部分之间的防火(隔)墙、楼板以及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住宅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等宜独立设置。6.4.5改造中可进行消防智能化建设,安装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接入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6.5安防设施入口等位置应设置安防设施;小区四周、楼栋四周可增设周界安防、紧急报警等安防设施,安防设施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和《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21741的有关规定。6.5.2宜根据需要在小区出入口、楼栋单元门、地下停车场与楼18内通道门处设置门禁系统。6.5.3安防设施应接入物业值班室、智慧小区服务平台、街道治安或公安联防联控系统,应急时通过安防设施可实现对具体单元的重点监控,监控录像保存期限应不少于30天。7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管理7.1公共服务设施7.1.1应根据城镇老旧小区人口规模、住宅建筑数量与各级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匹配关系和设置可行性,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和《陕西省城镇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DBJ61/T1942021的有关规定,结合社区服务设施统筹规划,确定不同规模老旧小区改造时公共服务设施增补内容。7.1.2小规模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可与经营性服务设施组合布局、联合建设,形成综合社区中心。宜通过新建、改建或扩建方式增设满足社区服务、社区文体活动、社区管理服务需求的用房,可将符合安全要求、便捷可达的地下室改造为小型超市、居民活动7.1.3社区卫生设施、社区文化服务站、居民健身场地、便利店、菜市场、老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等为居民提供日常基本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宜设置在约5分钟步行可达距离,服务半径200m300m的范围内。幼儿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宜设置在约10分钟步行可达距离,服务半径500m左右的范围内。7.1.4应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健全医疗卫生设施,新建卫生服务站建设应符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应小于150平方米。207.1.5邮件与快递送达设施改造中可单独设置,也可结合门卫、收发室、超市或便利店等联合设置。7.2社区管理7.2.1社区服务用房(站)宜设置在交通便利、方便居民出入、便年人日间照料等统筹建设,并符合无障碍要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宜设置在建筑物低层部分,并有独立出入口。7.2.2应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配置物业管理与服务用房,合理选聘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可利用小区空闲地、拆违拆临腾挪用地新建物业管理与服务用房;可通过购置闲置房屋作为物业管理与服务用房,为小区居民提供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养护、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管理维护等服务。7.2.3改造中可结合实际情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化社区。218施工与验收8.1绿色施工8.1.1老旧小区改造应明确实施责任主体及项目实施单位,规范建设和管理程序。项目实施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小区改造的工程报建、设计、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和验收等相关工作。8.1.2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的检测、鉴定、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承担。改造项目应有完整的设计文件、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8.1.3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前,项目的设计文件应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交底和会审并形成会议纪要。图纸变更部分设计单位应出具图纸变更文件。8.1.4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组织要求,并结合相应的设计文件来编制老旧小区改造组织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应由监理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审批后实施。8.1.5对于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需按施工组织方案进行编制和审批。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8.1.6应严格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减少施工能耗,节约用水,优先选用绿色环保、预制化、工厂化、可循环的施工材料。同时采取标准化设计、机械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对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节能减排,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并行不悖,实现绿色施工。228.1.7应考虑老旧小区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居民出行等情况,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避免夜间施工,减少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干扰。8.1.8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的降噪降尘措施,施工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有关规定。施工场地区域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的有关规定。8.1.9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按下列要求进行控制:1所用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得采用国家和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明令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半成品,应积极采用节能照明灯具、节水器具,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进场检验。凡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复验,并经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检查确认;3各施工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并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按规定进行交接检验,并记录;5对于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提出检查要求的重要工序,应经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或监理单位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38.2施工验收8.2.1老旧小区改造验收除既有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外,应以经审核通过的设计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及相关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为依据。8.2.2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安全性能提升、节能改造的项目,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重点验收和核算,相关验收记录应存档。8.2.3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验收通过后,施工单位应详细收集并保管施工过程中的原始设计图纸、变更说明、相关证明、改造方案等所有相关文件,及时将施工文件整理、分类并交由建设单位或居住区管理机构存档。8.2.4老旧小区改造中涉及改建、扩建和重要部位维修的工程,实施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建设工程档案。结构和平面布置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建设工程档案,并在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相关资料。8.2.5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验收除应提交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规定的文件外,尚应提交下列文件:1老旧小区调查与初步评估表;2房屋建筑鉴定、节能诊断与节能改造效果和小区市政配套设施等专项评估报告;3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居民意愿调查表;244子单位工程整治前后对比照片。8.2.6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老旧小区改造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标准等进行现场监督;街道、社区以及居民代表等可参加验收工作。8.2.7应在小区内设置工程竣工标志牌,标明工程名称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及主要责任人的姓名以及工程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等内容。竣工标志牌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要求执行。25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6引用标准名录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4《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1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1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12《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16《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18《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5500919《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1《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22《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23《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72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5《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26《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7《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9《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20830《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2174131《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GB/T3604032《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GB/T4223633《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GB/T502003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3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36《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37《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T514554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T3441《城镇燃气标志标准》CJJ/T15343《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44《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JGJ/T39045《陕西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DBJ61/T126-201746《陕西省城镇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DBJ61/T194-202128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DB61/T5106-2024条文说明297.2社区管理 498施工与验收 8.1绿色施工 8.2竣工验收 52311总则1.0.1本条阐明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文件要求各地要抓紧制定本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规范。根据国办要求,陕西省为规范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内容以及标准特编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标准》。1.0.2本标准适用的老旧小区为城镇建成区内,住宅为多层及以上楼房,主体建筑基本完好,未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计划的居住小区。本标准不适用于以居民自建住房为主的区域和城中村等。1.0.3本条从因地制宜、居民自愿、保护优先、建管并重等方面规定本导则的原则和改造时综合考虑的因素。322术语2.0.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文件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城市或县城(城关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各地要结合实际,合理界定本地区改造对象范围,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陕西省内老旧小区数量众多、类型复杂,有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家属区,有修建年代较早的商业住宅小区。这些小区规模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往往不能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对居住小区的定义和要求。本标准结合国家、陕西省政策对陕西省城镇老旧小区的定义进行界定。333基本规定3.1.1老旧小区基本位于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指导该区域发展的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同时大部分城市已经编制完成通信基础设施、污水、雨水防涝、消防等专项规划,因此老旧小区改造中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应落实以上规划的具体要求。3.1.2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陕西老年人口(60岁以上)的占比为19.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32%。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实施,城市青少年儿童的比例也会增加。因此城镇老旧小区在进行综合改造时应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需求。3.1.32021年9月,住建部批准《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2021,该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老旧小区中的住宅楼均为既有建筑,应按照规范的要求对建筑、结构以及设施设备分别进行检查,提出建筑、结构、设施设备修缮、改造的具体做法。同时为了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编制改造规划和改造方案前,还应对小区周边情况、小区环境、小区改造需求等进行详细的摸底。小区周边环境的调研宜至少以5分钟10分钟生活圈内的街区或者确定连片改造区域的改造对象为评价单位;小区基本信息调研不局限于小区名称、区位情况、所属街道社区、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房屋数量、建设年代、建筑结构、使用年限、建筑权属、房屋设施设备、危破房数量、34色风貌、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等;小区改造需求调查可包括居民居住满意度、建筑改造及公共空间改造需求、基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需求、商业服务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场站及社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等需求、小区改造建议、出资意愿、引入专业物业的需求及物业费用的承受能力、引入社会资本的可行性等。小区安全评估可包括小区消防设施、安全疏散通道、消防救援通道、房屋结构质量以及其他影响公共安全的各类情况。3.1.4长期以来,部分老旧小区存在纸箱杂物堆满楼道、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并充电等习惯性错误行为,消防设施缺失、消防通道被占用等消防安全隐患十分常见,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缺、占、乱、堵"已成为老旧小区的消防安全隐患标签。老旧小区火灾事故频发,造成财产损失很大甚至有人员伤亡。因此本条要求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过程中应将消防安全作为基本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老旧小区的抗灾防灾能力,确保居民基本安全需求。3.1.5陕西省是历史文化大省,省内城镇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遗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均有着独特的建筑形式。老旧小区改造中应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特色、历史人文底蕴。例如位于西安市碑林区的交大片区提升改造项目采用"以校史为根,以居民需求为源,打造文化社区"的设计改造理念,在改造设计中除了外观提升改造外还融入了"西迁精神"和校园历史,让改造后的小区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碑林区建南社区在改造工作中深入挖掘城墙周边历史文化和街巷旅游文化资源,将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相结合,在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凸显旧街巷的文化共性与个性,营造出了功能合理、符合市民生活特点的生活环境,重塑了旧街巷新形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开放、多35元、互动的复合消费场所,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新旧生活交融的市井气息,重拾老城西安的烟火气。因此本条提出应利用城市更新、城市设计等方法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小区品质,营造社区文化,塑造舒适宜人与充满活力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老旧小区改造应符合相应保护规划的要求。3.1.6大量老旧小区占地面积小,改造中如单独考虑难以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环境品质,针对这种情况,本条建议在改造过程中打破小区分割,实施连片改造,统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设施,实现共建共享。3.1.7老旧小区内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年限不一、设施运行状况有各种专营单位,例如中国电信、广电、秦华天然气等,各专营单位每年均有公司内的规划计划,为减少多次重复改造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本条要求改造工作统筹考虑,协调各专营单位一次改造到位。同时鼓励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各类需改造设筹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364房屋建筑4.1建筑4.1.1老旧住宅受修建时经济技术水平限制,住宅建设标准偏低,加上防水材料选用不当、施工质量缺陷、缺乏维护管理等原因,屋面漏水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防水层耐用年限为10年。目前大批老旧小区房屋建筑屋面防水层已过耐用年限,因此,本条提出对于屋面防水已经出现渗漏的情况应根据现有屋面防水材料特点及渗漏情况进行查勘,找准渗漏部位,分析渗漏原因,合理选用修缮防水材料,科学制定渗漏修缮方案。4.1.2老旧小区一些建筑屋面保温和外墙外保温系统出现空鼓、开裂、渗水和脱落等问题,这些问题会成为居民的安全隐患,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各地老旧小区建筑保温隔热指标不同,因此老旧小区改造中应按照当地现行标准要求核验屋面和墙体的保温隔热构造层是否满足要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改造。4.1.8本条对老旧小区房屋建筑附属设施的改造提出具体要求,附属设施包括空调外机、外立面管线、雨棚等。附属设施的改造应不影响建筑本体的安全使用,考虑整体的建筑立面效果。建筑外墙、外立面以及防盗网的改造宜保留或增设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洞(窗)口。洞(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o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374.2结构4.2.1房屋建筑改造应确保主体结构安全,不得随意改变现有住宅使用性质,不得随意改动原有承重结构构件。4.2.2当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或不能满足正常使用功能要求时,应按《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的有关规定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制定加固方案,进行加固处理。4.2.3本条对老旧小区结构加固提出具体要求,结构加固前应进行鉴定,采取适宜的加固方式。4.3设备4.3.2本条参考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第8.4.4条和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改造技术导则》第5.4.1的有关规定。4.3.3老旧小区有的临街住宅建筑底层由个体工商户经营,用作餐馆、茶铺、便利店等,这一方面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诸多影响,因此在改造中宜采取适宜的措施,减少烟气、污水排放以及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4.3.4老旧小区信息化应用系统改造时,宜采用智能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与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的自动感知、实时传时发布和整合共享。为同时满足运营商接入要求,应设置可供三家及以上运营商接入设备间的机房或配线间。384.4加装电梯4.4.1本条根据《物权法》《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装电梯工作的通知》(陕建发2023)93号)明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条件。4.4.2加装电梯除应保证自身结构构件安全外,还应对建筑的整体结构影响进行复核、验算,确保整体结构安全。4.5节能改造4.5.1建筑节能改造应考虑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确定不同的改造内容。4.5.3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宜与建筑功能改造同步实施,设计方案应符合《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129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61-65的相关规定,并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建筑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措施和消防预案。395公共环境5.1小区道路5.1.1本条明确城镇老旧小区道路系统改造的要求,要求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形成内部循环系统,方便居民出入。5.1.2本条明确城镇老旧小区内部道路系统的设计要求。小区中车行道路兼作消防车通行的道路,应满足消防、救护、工程救险等车辆的通行要求。路面破损不仅影响车辆正常通行,还可能引起车辆事故;路面沉陷可能影响地下管网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行。因此,改造中应对破损的路面进行局部修补或翻新。入口的设置提出具体改造要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规定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的规划设计应满足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的通达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要附属道路至少应有两个车行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om,其他附属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2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200m,5.2公共活动空间5.2.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指南》明确完整居住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40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完整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要充足,包括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5.2.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健身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社区的公共活动场地是社区居民健身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本条对老旧小区改造中公共活动场地的面积、建设内容以及健身设施的建设标准提出要求。5.2.3本条明确老旧小区改造中公共绿地改造的具体要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对旧区改建的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以及有相应规定,但是城镇老旧小区往往指标不能满足要求,绿地面积不足,而在改造过程中对于活动空间、停车空间的需求往往更加迫切。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应该充分征求和尊重居民意见,平衡各类活动空间,尽可能不减少原有绿地指标。5.3景观风貌5.3.1本条对景观风貌的改造提出要求。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的《陕西省城乡风貌特色研究》以陕西省城乡空间为研究范围,针对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立足城市、小城镇、乡村三大对象,运用宏观意象、中观景象、微观形象三大方法,形成"三个三"的分层次风貌特色构建体系,探索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陕西城乡风貌建设模式,提出了城乡空间风貌特色构建策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应充分运用该研究成果,在改造设计中与城市总体设计、城市风貌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对接。5.3.2本条参考了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老旧小区有41机更新改造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对改造中可以进行景观提升的区域进行明确,对围墙的设计方式提出要求。5.3.3城市夜景照明是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美化城市环境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城市夜景设计,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品位和特色,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城市的内涵。因此,本条提出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中宜考虑城市夜景景观,夜景景观照明应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条件,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有关规定。5.3.4小区水景景观,一方面要保证水源质量,防止水源污染,另一方面居民尤其是儿童可以接触到的水景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护措施,并设明显的警示标识,杜绝安全事故。有条件的,宜优先采用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5.4适老化、适儿化及无障碍5.4.1新公布的陕西少年儿童人口(014岁)、青壮年人口(15 59岁)、老年人口(60岁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7.33%、63.46%、19.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32%,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因此,本条要求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加强"-老一小"等适老化及适儿化改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5.4.2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一老一小"等适老化及适儿化改造。本条对一老一小改造的内容提出明确要求。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渐加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应贯彻落实养老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依托"政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改造中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护理、心理支持、社会交流等服务。422本条说明幼儿园配置时应结合国家、地区现行教育设施布局要求,按照幼儿园普惠化要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内均衡配置,实现就近入学入园,同时对配备学位的数量以及建设标准提出要求。5.4.3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部分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早,无障碍设施不完善,造成了老人生活的不便利。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非常必要,因此本条明确了无障碍设施改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无障碍改造主要涉及小区内道路交通的无障碍改造和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改造。5.5海绵化改造5.5.1随着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问题的加剧,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迅速兴起。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设施不足而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疾",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因此本条对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提出要求。5.5.2我省非常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先后启动《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绿地与广场类》《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建筑与小区类》《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雨水速渗井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等四项地方标准。因此本条对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方案和改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老旧小区改造有一个拓展选项,即海绵小区整体设计改造。比如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和停车场渗水43等设计,它们可以很好的沟通地下水与地表水,加大了城市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5.5.3本条对老旧小区机动车道、人行步道、道路、广场、停车场及建筑周边绿地的海绵化改造明确具体做法。透水材料不限于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结构(缝隙)透水铺装、嵌草砖、鹅卵石和碎石铺装等,其中透水砖和透水水泥混凝土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可用于机动车道路面。446配套设施6.1停车设施6.1.1老旧小区因建成年代久远,受制于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建设时在车位方面并没有进行更多的考量。随着家庭拥有私家车比例逐年上升,小区内停车泊位总量不足、停车管理混乱、改造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针对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本条明确城镇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机动车停车位的数量要求,停车设施建设要求,能源充电桩设置要求。停车场(库)与建筑周边间距应满足消防、日照等强制性规范要求;其总高度不应高于周边相邻建筑并应与周边环境、建筑协调统一。机械停车设施退让周边地界和现状建筑距离应满足《陕西省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各地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各类充电设施应同时遵守所在地区颁布的相应规范,且在充电过程中,应严格防止漏电和热失控等安全隐患。6.1.2受市场充分发育的因素影响,非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有需要的小(社)区,可根据小区实际需求,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设置电动自行车专用停放区,提供充足的停车空间,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服务,引导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建议可利用建筑用地内(如入口两侧、建筑退线空间等处)空间、机非隔离带、行道树设施带、路侧带的绿化设施带空间设置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减少对行人和自行车通行的干扰。456.2市政管线6.2.2本条对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提出要求,改造后应保证水量、水质、水压稳定可靠,可向所有用户不间断供水。6.2.3本条对老旧小区排水管网改造提出要求,改造过程中应顺利接入城市雨、污水管网。6.2.4本条对老旧小区电力线路以及电力设施改造提出要求,改造过程中应考虑小区电力负荷增长,满足小区居民用电需求。6.2.7本条对老旧小区燃气管网改造提出要求,同时提出应完善应各类燃气管道标志标识,对存在碰撞风险的户外地上燃气管道加装防撞护栏。6.3环卫设施6.3.1本条对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改造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既有设施的处置、改造后需要设置设施的要求以及再生资源回收6.3.3老旧小区因为化粪池本身容量不足、设施老化以及缺乏维护等原因,化粪池堵塞的问题相当普遍,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化粪池改造也是目前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中一项重要改造内容。化粪池雨污排水不畅、存在倒灌现象或排出管标高低于市政管网接口标高时应增设提升装置。独立式公共厕所的化粪池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的有关规定在厕所下建设,提高空间利用率。466.4消防设施6.4.1老旧小区的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消防配套设施不完善,一旦发生火灾,带来的人员伤亡数字触目惊心。因此老旧小区改造中消防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本条明确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提升的主要目的。6.4.2本条对老旧小区消防安全设施的内容进行明确。包括微型消防站、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为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6.4.5本条明确加强消防智能化建设的要求,实际改造中可推广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应用,鼓励老旧小区与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联网。6.5安防设施6.5.2小区门禁系统应具备对讲通话、防盗及消防报警、警等基本功能,有条件的可增加人脸识别、密码、刷卡、手机扫码等开锁功能。同时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